查文庫>> 滿江紅·小住京華原文及賞析

滿江紅·小住京華原文及賞析

滿江紅·小住京華原文及賞析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古詩的型別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滿江紅·小住京華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滿江紅·小住京華原文及賞析

  滿江紅·小住京華

  朝代:清代

  作者:秋瑾

  原文: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徒思浙 一作:獨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俗子 一作:俗夫)

  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溼!(磨折 一作:折磨)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我在京城小住時日,轉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色明淨,就像剛剛擦洗過一般。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籠,如今一個人思量著在浙江時那八年的生活況味。他們苦苦地想讓我做一個貴婦人,其實,我是多麼的不屑啊!

  今生我雖然不能身為男子,加入他們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顆心,常為別人而熱。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麼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紅塵之中,哪裡才能覓到知音呢?眼淚打溼了我的衣襟。

  註釋

  (1)滿江紅:詞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後改今名。

  (2)小住京華:到京不久。小住,暫時居住。京華,京城的美稱,這裡指北京。

  (3)四面歌殘終破楚:列強逼近,中國前途危殆。此處用《史記·項羽本紀》“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故事。

  (4)八年風味徒思浙:八年來空想著故鄉浙江的風味。八年,作者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結婚,到作詞時恰好八年。徒,空,徒然。

  (5)蛾眉:美女的代稱,這裡指女子。

  (6)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還,仍然。未,不。屑,顧惜,介意。

  (7)烈:剛正,有節操。

  (8)因人常熱:為別人而屢屢激動。熱,激動。

  (9)末路:路途的終點,比喻失意潦倒或沒有前途的境地。

  (10)莽:廣大。

  (11)青衫溼:失意傷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詩義。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為官職最低的服色。

  參考資料:

  1、

  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 .八年級(下)語文版語文書 .北京 :語文出版社 ,2003.1 .

  2、

  秋瑾 .秋瑾集 .上海古籍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

  賞析:

  作者:佚名

  詞的上片寫與王子芳結婚八年,表面上過著富貴人的生活,實際上是“奴僕不如”的生活,如今與其決裂,突破家庭束縛,實現了“求自立”的願望。“苦將儂,強派作蛾眉”進一步說明表面上過著貴婦人的生活,實則奴僕不如的“八年風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對貴婦人的生活,並不留戀,相反加以蔑視。上片主要表達了作者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別具匠心。

  詞的下片寫作者雖有凌雲壯志,但知音難覓,不覺淚溼衣巾。作者雖是女子,但卻有一顆男子之心,所以能衝破家庭牢籠。平日她雖以肝膽相照,真誠懇切,但不為世俗所瞭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離家以後,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處去尋找知音。找不到知音,又將會受折磨。想到這一點,作者不覺傷心落淚,也是很自然的。這種擔心和憂慮,真實地反映了一個革命者剛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狀況。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四句是深入淺出的鑑湖女俠的自我寫照,一幅巾幗英雄的形象,生動地在我們眼前展開,她運用“身與心、列與烈”兩句四字諧音和意義不同的顯著變化,來表達她的抱負、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轉變,正是上接“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這兩句進一步的思想發展。緊接著表明她是一個“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著這麼一個庸夫俗子的丈夫,她為了穿著男裝獨自去看了一次戲,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發出“俗夫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溼!”這樣的浩嘆。

  拓展:《浣溪沙》原文及賞析

  原文:

  湖上朱橋響晝輪。

  溶溶春水浸春雲。

  碧琉璃滑淨無塵。

  當路遊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

  日斜歸去奈何春。

  賞析:

  此詞描寫泛舟潁州西湖、留連美好春光的情趣。

  作者對湖面天光水色作了傳神而準確的'描繪,把握了雲天陽光、花鳥遊絲所蘊含的美的特質,並注入自己心靈深處的情感,創造出幽美的詩情畫意。上片寫湖面風光。首句寫遊客們乘坐著豪華的車子,駛過那裝修著硃紅欄杆的橋樑,來到西湖遊賞春光,傳達出一種喧騰熱鬧的氣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雲”寫湖水裡映出了雲的影子,雲、水、天空都融在一起了。

  溶溶,水盛貌。春水,言水之柔和;春雲,言云之舒緩。一句之中,並列兩個“春”字,這倒是名副其實的“加一倍寫法”,目的就是把這個字突現出來。這句裡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說成浸泡,就等於把雲的影子說成是真的雲,透過這種“真實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來,從觀察體驗的錯覺中描繪景物的狀態。“碧琉璃滑淨無塵”,用琉璃的光潔平滑來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現了湖面泛舟時輕快、暢適的心情,形象而有詩意。

  下片寫遊興未盡的留連之情。前兩句是對偶句:“當路遊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這兩句描寫春物留人,人亦戀春,是全詞的重點所在。遊絲,是春季裡昆蟲吐出來的細絲,隨風飄舞在花草樹木之間,遊絲本無情而有情,網住春光,留住遊人。歐陽修卻說遊絲“縈醉客”,這既是遊人賞春縱飲,也有遊人被美景所也是“喚住”之意,與遊絲縈客同。總的是說春色無多了,何不再流連些時,這正是“惜餘春”之意。明明是遊人捨不得歸去,卻說成是遊絲、啼鳥出主意挽留。把遊絲、啼鳥說成頗通人性的靈物,這便是詞體以婉曲寫情的特別處。末句裡的“日斜歸去”四字,說明西湖景色美好,讓人流連;“奈何春”三個字使得全詞更顯得精彩,它表達了作者鬱積於心的留連惆悵之情。這首詞的結尾,是用陡轉直下的筆法揭示了遊人內心深處的思維活動,表現了由歡快而悲涼這種兩極轉換的心理狀態,故而能夠取得含蓄蘊藉、餘味不絕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對春光的深深眷戀。詞中的春光,使讀者聯想到人生的青春、愛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雋永蘊藉的意境,給讀者以無盡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