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念奴嬌·風帆更起

  宋代:張孝祥

  風帆更起,望一天秋色,離愁無數。明日重陽尊酒裡,誰與黃花為主。別岸風煙,孤舟燈火,今夕知何處?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過採石江邊,望夫山下,酌水應懷古。德耀歸來,雖富貴,忍棄平生荊布。默想音容,遙憐兒女,獨立衡皋暮。桐鄉君子,念予憔悴如許。

  譯文:

  風帆更起,望一天秋色,離愁無數。明日重陽尊酒裡,誰與黃花為主。別岸風煙,孤舟燈火,今夕知何處?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遙望秋色長空下孤帆遠去,更添離愁無限,待到重陽夜明月當空,她又與誰共酌?風煙茫茫,一葉孤舟,今夜又將在哪裡呢?自己還不如那江月,可以照著她,與之同行。

  船過採石江邊,望夫山下,酌水應懷古。德耀歸來,雖富貴,忍棄平生荊布。默想音容,遙憐兒女,獨立衡皋暮。桐鄉君子,念予憔悴如許。

  經過採石磯,望夫山下,是何等傷感。李氏與自己同甘共苦,自己雖得功名富貴,又怎忍拋棄糟糠之妻,只能在遠方想象她的音容笑貌,想念著兒女。只希望桐鄉君子不要斥責我負心,我亦為此感傷不已,憔悴至今。

  註釋:

  風帆更起,望一天秋色,離愁無數。明日重陽尊酒裡,誰與黃花為主。別岸風煙,孤舟燈火,今夕知何處?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雙調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韻,一韻到底。重陽: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黃花,菊花,比喻李氏。

  船過採石江邊,望夫山下,酌(zhuó)水應懷古。德耀歸來,雖富貴,忍棄平生荊(jīng)布。默想音容,遙憐兒女,獨立衡皋(gāo)暮。桐鄉君子,念予憔悴如許。

  採石:即採石磯,在安徽當塗縣西牛渚山下。望夫山:望夫山有多處,這裡指當塗採石磯邊的望夫山。衡:同“蘅”,杜蘅,香草名。皋:江邊高地。桐鄉:古國名,地在今安徽省桐城縣北。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上闕即景抒情,渲染離別的愁緒,寫得委婉纏綿,一往情深。下闕作者想象李氏孤單無依的悲慘境遇,感人至深。全詞悲痛悵惘與悔恨無奈交織,讀之頗感悽惻。

  “風帆更起”三句,點出了季節,暗示了送別的地點。在長江邊,詞人送別,不時地仰望著滿天寥廓的秋色。一個“望”字,既刻畫出送行者憂愁的神情,又表現出對行者揚帆離去的無限依戀的斷腸心境。“明日”二句,由景入情。黃花,菊花,比喻李氏。這既符合時令,又藉以抒發“風裡落花誰是主”(李璟《浣溪沙》)的感慨。詞人想起明日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而彼此卻在此時分別,再難團聚,情何以堪。因此心中愁緒更添。

  “別岸風煙”三句,由當時的送行轉到想象別後途中情景。目送孤舟飄逝,已感到悽然欲絕,更何況隨著江風和霧靄遠去的行舟,今宵還不知道停靠在什麼地方!正是兩情繾綣,難以割捨。“不如”二句,進一層寫內在的思緒。隨著物景的轉換,詞人心潮起伏。他想化身為江上的明月。可是詞人自恨不能如江月,不能在清夜光照情人,與之同行。

  下闕開頭“船過採石江邊”一句,筆力宕開,而意脈不斷。緊接著“望夫山下”二句,詞人想李氏到此一定會感慨古事的。安徽當塗有望夫山,靠近採石磯。這裡有著美麗動人的望夫化石傳說,也許她會從這感人的愛情故事中聯想到夫妻情愛之深,因而對自己被遣歸的不幸命運,不堪其悲苦。

  “德耀歸來,雖富貴,忍棄平生荊布”二句,反用南朝齊江袥故事。孝祥與李氏私下結合的時候,還是一個沒有功名的少年書生,後廷試中進士第一,雖已富貴但不能拋棄這位曾經同甘共苦的賢妻。這是他心中痛苦的呼喚,也是對遣歸李氏的悔恨和自責。

  “默想音容”三句,揭示蘊藏內心複雜的意緒。詞人在暮色蒼茫中獨立在長著香草的水邊高地上,凝望著遠去的行舟,腦海裡既浮現起她的音容聲貌,悲恨滿臉;又遙念著幼稚的兒子。正是牽腸掛肚,思緒難平。

  歇拍“桐鄉君子”二句,情意縈紆,纏綿悱惻。桐鄉,春秋時桐國地,在今安徽桐城縣北,這裡即指桐城。由於孝祥對遺棄李氏諱莫如深,所以不能用當時的地名來洩露她的真實去處。詞人唯一希求的是,桐鄉的君子,想到他在這裡心身憔悴而能體諒被迫拆散的苦衷。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念奴嬌

  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消酒,更灑菇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念奴嬌字詞解釋:

  1.武陵:今湖南常德縣。

  2.薄:臨近。

  3.朅(juān):來,來到。

  4.吳興:今浙江湖州。

  5.相羊:亦作“ 相佯 ”。亦作“ 相徉 ”。 徘徊;盤桓。

  6.光景:風光;景象。

  7.三十六陂:地名。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詩文中常用來指湖泊多。

  8.水佩風裳:以水作佩飾,以風為衣裳。

  9.菇蒲:水草。菇即茭白。

  10.青蓋:特指荷葉。

  11.爭忍:猶怎忍。

  12.凌波:行於水波之上。常指乘船。

  13.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14.田田:蓮葉盛密的樣子。

  15.沙際:沙洲或沙灘邊。

  念奴嬌翻譯:

  小舟盪漾在紅火、繁茂的荷花叢裡,記得來時曾經與水面鴛鴦結成伴侶。放眼望三十六處荷塘連綿一氣,罕見遊人蹤跡,無數映水的荷花襯著荷葉在微風中搖曳,就像繫著佩帶和裙裳的美女。翠碧的荷葉間吹過涼風,花容粉豔彷彿帶著殘餘的酒意,更有水草叢中灑下一陣密雨。荷花嫣然微笑輕搖倩影,幽冷的清香飛上我讚美荷花的詩句。

  日暮之際,荷葉如青翠的傘蓋亭亭玉立,情人豔姿已隱然不見,我怎忍心乘舟蕩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時季,舞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風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悽。那高高的柳樹垂下綠蔭,肥大的老魚將浪花吹起,彷彿拘留我在荷花間留居。多少圓圓的荷葉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邊的歸路上徘徊,不捨離去。

  念奴嬌創作背景:

  作者於淳熙十五、十六年來往於杭州、湖州,本篇為他泛舟杭州西湖賞荷花而作。

  念奴嬌賞析:

  起筆盪舟觀荷,小船攪鬧了豔紅的荷花叢,記得來時曾與水面鴛鴦結成伴侶,意境美不勝收。放眼望三十六處荷塘連綿一氣,許多遊人不曾到過的荷花澱,有更多豔美的荷花。那種“三十六陂”卻“人未到”的清幽絕俗,那種“風為裳,水為佩”的瀟灑古樸,這才是真正“令人挹之無盡”的“幽韻冷香”。荷塘深處,翠碧的荷葉間吹過涼風,花容粉豔彷彿帶著殘餘的酒意,更有水草叢中灑下一陣密雨。荷花嫣然微笑輕搖倩影,幽冷的清香飛上詞人讚美荷花的詞句。下片寫擔心荷花遲暮、西風摧折的無限眷念。日暮之際,荷葉如青翠的傘蓋亭亭玉立,情人豔姿已隱然不見,“我怎忍心乘舟蕩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時節,為愁情籠罩。“爭忍”寫荷之情,“只恐”寫愛花人之憂慮。“高柳”、“老魚”,多情挽留,更使詞人依戀難捨。全詞寫出荷花美妙之形和高潔之神,體現出詞人惜香愛美的詞情,將讀者引入一個純潔的童心世界。

  個人資料:

  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遊、節序、交遊、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雲野鶴般的個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念奴嬌·天丁震怒

  金朝: 完顏亮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佔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與談兵略。須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譯文: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珍珠索。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

  雪啊,彷彿天兵天將挾著巨怒,將那銀子鋪成的大海掀翻,將那珍珠綴成的簾子拆散打亂。六角形的雪花滾滾飛舞,把那山中的丘壑起伏填成一片平坦。這雪又像癲狂不已的白虎,以及猖獗橫行的白麒麟,一齊扯斷了珍珠繩索。還宛如鏖戰的玉龍,打得鱗甲滿天飄散。

  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沾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與談兵略。須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誰曾想起那雄關山嶺上,將士在寒風中佇立,雪白的衣帶緊粘著戰旗的一角。戈矛泛著炫目的顏色,劍戟搖曳著凜冽的寒光,軍帳中騰騰殺氣縈繞。兵士們如貔虎野獸般雄壯,將佐們個個英勇,都在一起論略談韜。此情此景下,應當一醉方休,用醉眼看那一片寬曠的碧空高高。

  註釋: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bó)。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hào)虎顛狂,素麟猖獗(jué),掣(chè)斷珍珠索。玉龍酣(hān)戰,鱗甲滿天飄落。

  天丁:天兵,一說為天上的六丁神。震怒:大怒,異常憤怒。珠箔:即珠簾。六出:雪花六角,因用為雪花的別名。皓虎:白色的老虎。素麟:白色的麒麟。珍珠索:一作“真珠索”。

  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gǎo)帶沾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jǐ),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pí)英勇,共與談兵略。須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僵立:因寒冷而凍得僵硬直立。縞帶:白色的衣帶。“沾旗腳”一作“佔旗腳”。戎幕:行軍作戰時的營帳。貔虎:比喻勇猛的軍隊。偏裨:偏將與裨將,古時將佐的通稱。“英勇”一作“真勇”,後者應為錯字。兵略:即戰略。“共與”一作“非與”,後者應為錯字。

  賞析:

  詞的上片前三句“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以一種磅礴的氣勢開篇:一定是天兵發怒了,掀翻了銀海,散亂了珠簾,變作了天地間的這場大雪。

  下面二句“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漫天大雪,轉眼間將山中的丘壑便填平了。

  下面五句,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形容雪勢。“皓虎”、 “素麟”,“掣斷”的“珍珠索”,“酣戰”的“玉龍”,“滿天”的“鱗甲”。將逼人的雪勢,形象地展示出來了。

  完顏亮巧用博喻手法,大筆揮灑,展現北國豪雪雄渾壯觀的景象,堪稱大氣磅礴。絕無“天人寧巧許,剪水作飛花”的纖柔嬌媚淡雅之態,亦無撲朔迷離婉秀之姿。謂其“俚而實豪”,雄氣狂放,壯闊恢宏,豪宕奇險,借詠雪酣暢淋漓地展露其為人為詞的當行本色,是再恰切不過的了。

  如果說上片重在寫景,那麼下片則重在抒情,描述了邊塞軍旅在這大雪中的豪情壯志。

  開頭三句“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沾旗腳”,誰能想到邊關征夫在這風雪中的情景呢?以此從單純的天上雪景過渡到“萬里關山”去了。

  下面六句,描述了邊塞將士在雪中的豪邁氣勢,劍戟戈矛,在雪色中閃射著寒光,一座座軍營透出一派殺氣。無論是將領還是兵士,個個豪雄英勇,都在商略如何克敵制勝。

  結尾二句“須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雪中豪飲,一醉方休,且看取雪後初晴的寥廓碧空。於豪放中又抹上一層浪漫色彩。

  完顏亮筆橫四野,墨翻驚瀾,天上人間,丘壑、雪勢軍威人情渾融一體,豪詠狂吟譜成這闋詠雪絕唱。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4

  念奴嬌·晚涼可愛

  晚涼可愛,是黃昏人靜,風生蘋葉。誰做秋聲穿細柳?初聽寒蟬悽切。旋採芙蓉,重燻沉水,暗裡香交徹。拂開冰簟,小床獨臥明月。

  老來應免多情,還因風景好,愁腸重結。可惜良宵人不見,角枕爛衾虛設。宛轉無眠,起來閒步,露草時明滅。銀河西去,畫樓殘角嗚咽。

  古詩簡介

  《念奴嬌·晚涼可愛》是宋朝朱敦儒寫的一首詞。這首詞透過對秋夜景物的點染,表達出詞人的情意,以景語始,以景語終。同時詞人又巧妙地化用古代詩文,自然貼切,已臻化境。

  賞析/鑑賞

  這首悼亡詞,寫得深曲婉轉,語淡而情深,是見作者之詞品頗高。

  開頭“晚涼可愛”一句領起了上片詞意。經過炎熱的夏天,到了初秋夜晚,有些涼意,頗為喜人“是黃昏人靜,風生蘋葉。”夜深人靜之際,習習的涼風吹來,使人鬱悶之感全消,就是這個可愛的晚涼之夜,勾引起詞人對往事的回憶。“風生蘋葉”本於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的文句。

  “誰做秋聲穿細柳?”這個反詰句式,顯出了詞情的波瀾,表現出傾聽的神情,穿過細柳傳入耳鼓的是寒蟬鳴叫的悽切之聲。“寒蟬悽切”原為柳永著名詞篇《雨霖鈴》的首句,此句斷斷續續的蟬聲,引起了詞人的“悽切”之感,似乎更深切地反映出他蘊蓄內心深處的悲涼情緒。“旋採芙蓉,重燻沉水,暗裡香交徹。”是虛寫,重化用古代詩句抒發情懷。《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涉江採芙蓉》:“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末兩句尤切合詞人的境遇,不同的是彼為生離,此為死別。南朝劉宋時期的樂府民歌中有一首是:“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這首詩是用香和爐的密切關係來比喻男女情愛的。此處詞人偏寫沉香猶存,山爐已杳。接著道“拂開冰簟,小床獨臥明月。”“獨臥”一詞裡隱含著酸楚,透露出悼亡的詞旨。

  過片“老來應免多情,還因風景好,愁腸重結。”先盪開一筆,說自己已經老了,本該不再多情了吧。但詞人身世坎坷,縱不多情,也會多思啊。他原籍洛陽,青年時期,志行高潔,不樂仕進。宋欽宗靖康年間,曾被召至汴京,將任為學官,他推辭說:“麋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固辭還鄉里(《宋史。文苑傳》)。及金兵攻陷京都,他攜眷屬避亂南下。

  可以設想,他的夫人和他是患難與共,伉儷情深。他《昭君怨》一詞裡,寫他喪妻以後,“淚斷愁腸難斷,往事總成幽怨。幽怨幾時休?淚還流!”又一首《驀山溪》詞裡說:“鴛鴦散後,供了十年愁;懷舊事,想前歡,忍記丁寧語!”這些都反映出他們夫婦之間的篤厚感情。而喪偶以後的幽怨愁思,又是百計難遣。這月白風清之夜,恐怕更難怎能免除“多情”了當他一個人孤孤單單臥冰簟上的時候,他的幽情苦緒汕然而生:“可惜宵人不見,角枕爛衾虛設。”他把無限的哀思凝縮這兩句裡,成為全詞的警句,看來似乎無典,實際上是化用《詩經·唐風》裡的詩句,渾然無跡,可以看出他的善於融化古代詩句的才情。“宛轉無眠,起來閒步,露草時明滅。”從這幾句裡,可以看出他心緒不安,想盡力排遣,然而“此情無計可消除”,他徘徊往復,不覺得玉繩西轉,已近黎明,徘徊愈久,情思愈苦。“畫樓殘角嗚咽”,殘角的嗚咽聲,是他所賦予殘角的心聲,與上片的“寒蟬悽切”遙遙相應。由“悽切”到“嗚咽”,反映出他從黃昏到黎明間哀思的發展。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念奴嬌·我來牛渚

  我來牛渚,聊登眺、客裡襟懷如豁。

  誰著危亭當此處,占斷古今愁絕。

  江勢鯨奔,山形虎踞,天險非人設。

  向來舟艦,曾掃百萬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兒當似此,英碓豪傑。

  歲月匆匆留不住,鬢已星星堪鑷。

  雲暗江天,煙昏淮地,是斷魂時節。

  欄干捶碎,酒狂忠憤俱發。

  譯文:

  我客遊牛渚山,登高遠眺,頓覺心胸開闊。高高的然犀亭聳立於此,佔盡古往今來多少登臨之士的愁悶。採石磯畔的江水如巨鯨般奔騰翻滾,岸上的山岩如猛虎盤距,地勢險要,實為阻擊敵人的一道天然屏障。當年正是在這裡,我軍戰艦將來犯的金兵徹底擊潰,大獲全勝。當年的名將溫嶠平定了蘇峻叛亂,屢立戰功,曾在牛渚磯燃犀照水。

  今天的好男兒,就應該像他那樣,才能算得上是英雄豪傑。時光匆匆流逝,轉眼問鬢髮已經斑白,朝朝鑷又生。今日倚欄凝佇,但見江上雲籠霧鎖,一片昏暗,令人哀傷至極。我借酒澆愁,醉後不覺將欄干捶碎,滿腔忠憤於此得以盡情宣洩。

  註釋:

  ①牛渚(zhǔ):在今安徽馬鞍山市長江東岸,下臨長江,突出江中處為採石磯,風光綺麗,形勢險峻,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②聊:姑且。

  ③著:矗立。此處指建造。 危亭:與下文的照水然(同“燃”)犀,是同一典故,東晉溫嶠“路經牛渚採石磯,聽當地人說磯下多妖怪,便命燃犀角而照之,須臾水族覆滅,奇形怪狀,或乘車馬著赤衣者。”(《晉書·溫嶠傳》)後人常用“燃犀”來形容洞察奸邪。

  ④胡羯(jié):指金兵。

  ⑤星星:形容頭髮花白稀落。 鑷:拔除。

  ⑥斷魂:形容極其哀傷。

  賞析:

  上闋寫作者登臨牛渚時的所見所思。開頭兩句直抒胸臆,意思是說:來到牛渚,登上了這高高的山頭,縱目遠眺,旅途中的勞頓和寂寞一下子掃除淨盡,頓時覺得胸懷開闊,心情舒暢。這樣起筆自然而真實。吳淵作為一個有抱負的主戰派人物,來到采石之戰的舊地,面對浩蕩的長江,精神怎能不為之一振!“客裡襟懷如豁”,這既是登高臨遠的瞬間感覺。也是詞人博大胸懷的形象寫照。接下去五句,寫眼中所見:牛渚山上的“燃犀亭”高高地聳立,不知是誰把它安設在最奇險的地方。千百年來獨自佔有這高峻的地勢,看到它的人無不感到極度的愁苦。從燃犀亭上放眼望去,長江中波濤翻騰,白浪相逐,猶如鯨魚奔竄。汀岸上牛渚至金陵一帶,山勢雄偉,好似猛虎盤踞。這種險要完全是自然形成,並非人工安排。詩人寫燃犀亭,寫山,寫水,筆力勁健,氣勢奔放,像舒展開一幅壯美的山水畫卷,境界雄渾而闊大。這五句偏重於對客觀景物的渲染和描繪,但從中表現詞人的愛國激情。上闋的最後兩句“向來舟艦.曾掃百萬胡羯”,是從眼前山勢引出的對歷史事件的回顧。作者僅用十個字便概括了當年的采石之戰。赫赫的戰功,光輝的戰例,是一曲民族正氣的頌歌。它也鼓舞一切有為之士,投身到抗擊金人貴族集團的鬥爭中去。

  詞的下闋追懷古代英雄人物,抒發作者對當今的感慨。換頭“追念”以下三句,緊緊承續上闋,由重大的歷史事件聯想到古代的英雄豪傑。“照水然(同‘燃’)犀”與上闋提到的“危亭”(即燃犀亭),用了同一個典故,都是指東晉溫嶠燃犀角照看採石磯下水怪的故事。據《晉書·溫嶠傳》記載:溫嶠路經牛渚採石磯,聽當地人說磯下水中多妖怪,溫嶠“遂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車馬著赤衣者”。後人常用“燃犀”來形容洞察奸邪,溫嶠便是一個勇於誅除邪惡的人。當初他曾在北方抵抗劉聰、石勒的騷擾,南下後又與庾亮等討伐王敦,平定蘇峻等人的叛亂。詩人登臨採石,追念溫嶠,把他視為抗擊外患、平定內亂的英雄,在這裡徵引典實,顯然是“古為今用”。作者用典之後.接著便展開議論:要做一個堂堂的七尺男兒,就應當像溫嶠那樣,做出一番定國安邦的轟轟烈烈的事業來。但是,在當時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一切未必會盡如人願,理想和現實之間總存在著距離和矛盾。詩人在追懷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之後,思想不能不回到痛苦的現實中來。至此。作品由雄壯轉為憂憤。歲月流逝,人生易老,看一看自己鬢髮已經斑白;再看一看當今形勢,淮水流域,天昏地暗。煙雲瀰漫,戰事未休,這正是令人極為哀痛的時候。“雲暗江天,煙昏淮地.是斷魂時節”三句,寫得沉鬱頓挫,這是詞人對國勢政局的形象化描述,也是詞人憂心如焚的悲歌。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6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宋代·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浩瀚無邊,在這中秋將至的時節,更是沒有一點風勢。秋月下浩浩湯湯、一碧萬頃的湖水,載著我一葉細小的扁舟。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體會著萬物的空明,這種美妙的體驗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

  感懷這一輪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於嶺海之間,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而此刻的我,身著單薄衣衫,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請天地永珍統統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的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

  註釋

  張孝祥:字安國,號於湖居士,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嶽陽西南。

  風色:風勢。

  瓊:美玉。

  著:附著。扁舟:小船。

  素月:潔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銀河”。

  表裡:裡裡外外。此處指天上月亮和銀河的光輝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嶺海:嶺外,即五嶺以南的兩廣地區,作者此前為官廣西。嶺海:一作“嶺表”。

  孤光:指月光。

  肝肺:一作“肝膽”。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

  蕭騷:稀疏。蕭騷一作“蕭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單薄。

  滄浪:青蒼色的水。滄浪一作“滄溟”。

  挹:舀。挹一作“吸”。西江:長江連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稱西江。

  北斗:星座名。由七顆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狀。

  永珍:萬物。

  扣:敲擊。扣一作“叩”。嘯:撮口作聲。嘯一作“笑”。

  不知句,讚歎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時間)。

  賞析

  這首詞上片先寫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寫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青草是和洞庭相連的另一個湖。這幾句表現秋高氣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縱目洞庭總的印象。“風色”二字很容易忽略過去,其實是很值得玩味的。風有方向之別、強弱之分,難道還有顏色的不同嗎?也許可以說沒有。但是敏感的詩人從風雲變幻之中是可以感覺到風色的。李白《廬山謠》:“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那萬里黃雲使風都為之變色了。張孝祥在這裡說“更無一點風色”,表現洞庭湖上萬裡無雲,水波不興,讀之冷然、灑然,令人嚮往不已。

  “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piān)舟一葉。”玉鑑就是玉鏡。瓊是美玉,瓊田就是玉田。“玉鑑瓊田”,形容湖水的明淨光潔。“三萬頃”,說明湖面的廣闊。著,猶著,或釋為附著。船行湖上,是飄浮著、流動著,怎麼可以說附著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陳與義《和王東卿》:“何時著我扁舟尾,滿袖西風信所之。”陸游《題齋壁》:“稽山千載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釣船。”都是這個意思。張孝祥說:“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在三萬頃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葉扁舟,頗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襯托出詩人的豪邁氣概。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這三句寫水天輝映一片晶瑩。“素月分輝”,是說皎潔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輝分了一些給湖水。“明河共影”,是說天上的銀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兩道銀河同樣地明亮。素月分輝,明河共影”這兩句明點月華星輝,暗寫波光水色,表現了上下通明的境地,彷彿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來說:“表裡俱澄澈。”這一句是全詞的主旨所在。說來說去,洞庭秋色美在哪裡呢?詞人在這一句裡點了出來,美就美在“澄澈”上。這裡表裡如一的美,是光潔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裡俱澄澈”這五個字,描寫周圍的一切,從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沒有一絲兒汙濁。這已不僅僅是寫景,還寄寓了深意。這五個字標示了一種極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諸如光明磊落、胸懷坦蕩、言行一致、表裡如一,這些意思都包涵在裡面了。杜甫有一句詩:“心跡喜雙清”(《屏跡》三首其一),心是內心,也就是裡,跡是行跡,也就是表,心跡雙清也就是表裡澄澈。“表裡俱澄澈,心跡喜雙清”,恰好可以整合一聯,給我們樹立一個為人處世的準則,我們不妨拿來當作自己的座右銘。當張孝祥泛舟洞庭之際,一邊欣賞著自然景色,同時也在大自然中寄託著他的美學理想。他筆下的美好風光,處處讓我們感覺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裡面。詩人的美學理想高尚,心地純潔,他的筆墨才能這樣乾淨。

  上片最後說:“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洞庭湖是澄澈的,詩人的內心也是澄澈的,物境與心境悠然相會,這妙處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悠然,閒適自得的樣子,形容心與物的相會是很自然的一種狀態,不是勉強得來的。妙處,表面看來似乎是指洞庭風光之妙,其實不然。洞庭風光之妙,上邊已經說出來了。這難說的妙處應當是心物融合的美妙體驗,只有這種美妙的體驗才是難以訴諸言語的。

  下片著重抒情,寫自己內心的澄澈。“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嶺表,指五嶺以外,今兩廣一帶。嶺表經年,指作者在廣南西路任經略安撫使的時期。“應”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測的意思,這裡講的是自己當時的思想,無所謂推度猜測。這“應”字語氣比較肯定,接近“因”的意思。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猶言“官因老病休”,“應”字也是肯定的語氣。“應念嶺表經年”,是由上片所寫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嶺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樣的光明磊落。孤光,指月光。蘇軾《西江月》:“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就曾用孤光來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說以孤月為伴,引清光相照,表現了既不為人所瞭解,也無須別人瞭解的孤高心情。“肝膽皆冰雪”,冰雪都是潔白晶瑩的東西,用來比喻自己襟懷的坦白。南朝詩人鮑照在《白頭吟》裡說:“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南朝另一個詩人江總《入攝山棲霞寺》說:“淨心抱冰雪。”唐代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純潔。張孝祥在這首詞裡說:“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結合他被讒辭退的經歷來看,還有表示自己問心無愧的意思。在嶺南的那段時間裡,自問是光明磊落,肝膽照人,恰如那三萬頃玉鑑瓊田在素月之下表裡澄澈。在詩人的這番表白裡,所包含的憤慨是很容易體會的。

  “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這兩句又轉回來寫當前。蕭騷,形容頭髮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結合後面的“冷”字來體會,這蕭騷恐怕是一種心理作用,因為夜氣清冷,所以覺得頭髮稀疏。“短髮蕭騷襟袖冷”,如今被辭退了,不免帶有幾分蕭條與冷落。但詩人的氣概卻絲毫不減:“穩泛滄溟空闊”。不管處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穩的。滄溟,本指海水,這裡指洞庭湖水的浩淼。這句是說,自己安穩地泛舟於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沒有一點動搖。不但如此,詩人還有更加雄偉的氣魄:

  “盡挹西江還,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這是全詞感情的高潮。西江,西來的長江。挹,汲取。“盡挹西江”,是說汲盡西江之水以為酒。“細斟北斗”,是說舉北斗星當酒器慢慢斟酒來喝。這裡暗用了《九歌·東君》:“援北斗兮酌桂漿”的意思,詩人的自我形象極其宏偉。“永珍”,天地間的萬物。這幾句是設想自己作主人,請永珍作賓客,陪伴我縱情豪飲。一個被讒罷官的人,竟有這樣的氣派,須是多麼的自信才能做到啊!

  詞的最後兩句更顯出作者藝術手法的高超:“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舷,船邊。扣舷,敲著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蘇軾《赤壁賦》:“扣舷而歌之。”嘯,蹙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張孝祥說:“扣舷獨嘯”,或許有嘯詠、嘯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蘇軾《念奴嬌·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張孝祥稍加變化,說自己已經完全沉醉,忘記這是一個什麼日子了。這兩句作全詞的結尾,收得很經松,很有餘味。從那麼博大的形象收攏來,又回到一開頭“近中秋”三字所點出的時間上來。首尾呼應,結束了全詞。

  張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詞壇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偉大詞人辛棄疾的先驅。他為人直率坦蕩,氣魄豪邁,作詞時筆酣興健,頃刻即成。他的詞風最接近蘇東坡的豪放,就拿這首《念奴嬌》來說吧,它和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風格就很近似。《水調歌頭》寫於中秋之夜,一開頭就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將時空觀念引入詞裡,在抒情寫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末尾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欲打破時間的侷限和空間的阻隔,在人間建立起美好的生活。整首詞寫得豪放曠達,出神入化。張孝祥這首《念奴嬌》寫的是接近中秋的一個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闊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與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膽也是透明的,他覺得自己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他以主人自居,請永珍為賓客,與大自然交朋友,同樣豪放曠達,出神入化。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彷彿是與明月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關於人生的哲理。張孝祥的《念奴嬌》則是將自身化為那月光,化為那湖水,一起飛向理想的澄澈之境。兩首詞的寫法不同,角度不同,那種豪放的精神與氣概,卻是很接近的。

  黃蓼園評此詞說:“寫景不能繪情,必少佳致。此題詠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縱寫得壯觀,亦覺寡味。此詞開首從洞庭說至玉界瓊田三萬頃,題已說完,即引入扁舟一葉。以下從舟中人心跡與湖光映帶寫,隱現離合,不可端倪,鏡花水月,是二是一。自爾神采高騫,興會洋溢。”(《蓼園詞選》)這首詞在情與景的交融上的確有獨到之處,天光與水色,物境與心境,昨日與今夕,全都和諧地融會在一起,光明澄澈,給人以美的感受與教育。

  這首中秋詞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開篇直說地點與時間,然後寫湖面、小舟、月亮、銀河。此時作者想起嶺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無所作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過由於自己堅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盡長江做酒漿痛飲。全詞格調昂奮,一波三折。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念奴嬌·鳳凰山下

  明代:張紅橋

  鳳凰山下,恨聲聲玉漏、今宵易歇。三疊陽關歌未競,啞啞棲鳥催別。含怨吞聲,兩行清淚,漬透千重鐵。重來休問,尊前已是愁絕。

  還憶浴罷描眉,夢迴攜手,踏碎花間月。漫道胸前懷豆蔻,今日總成虛設。桃葉津頭,莫愁湖畔,遠樹雲煙疊。寒燈旅邸,熒熒與誰閒說?

  譯文:

  鳳凰山下,恨聲聲玉漏為何不在今霄停歇。送別的三疊陽關曲還未唱完,城上啼鳥已經催人離別。一縷相思之情兩行悽清的淚水,把衾被浸透冰冷如鐵。再不要問今後相會之事,離別的杯前早巳愁苦至絕。

  曾記得浴後你給我描屬梳鬢,還記得夢醒後我們手挽手踏碎花間明月。不要再空憶往日豆蔻年華時的舊事了,今後這些美好之事再難辦到。南京桃葉渡口莫愁湖畔,遠樹雲重重疊疊。夜闌人靜簾幕空空,當我去剪燈花時,這綿綿相思之情又向誰訴說?

  註釋:

  鳳凰山下,恨聲聲玉漏、今宵易歇。三疊陽關歌未競,啞啞棲鳥催別。含怨吞聲,兩行清淚,漬(zì)透千重鐵。重來休問,尊前已是愁絕。

  鳳凰山:此指福建同安之大風山。陽關:即《陽關曲》,因須重複唱三次,故謂三疊。此泛指離別之曲。啞啞:形容鴉啼的聲音。漬:浸;沾。

  還憶浴罷描眉,夢迴攜手,踏碎花間月。漫道胸前懷豆蔻(kòu),今日總成虛設。桃葉津頭,莫愁湖畔,遠樹雲煙疊。寒燈旅邸(dǐ),熒熒與誰閒說?

  描眉:《漢書·張敞傳》載:西漢張敝,夫妻恩愛。妻子梳洗時,敞為其畫眉。後以此形容夫妻恩愛。懷:揣。豆蔻:俗名“含胎花”,有香味,象徵處子,舊傳宜女子佩帶。桃葉津、莫愁湖:均南京城名勝,與舊時男女風情傳說有關。旅邸:邸,高階官員的住所。此泛指一般旅舍。熒熒:形容燈光閃爍的樣子。

  賞析:

  此詞一片純情,出自肺腑,雖不假雕飾,而感人之力猶強。

  詞的上片寫夫妻惜別情景,作者把筆墨的焦距,對準在臨別之夜的焦點上。

  “鳳凰山下,恨聲聲玉漏、今宵易歇。”前兩句點明惜別的地點、時間,同時也渲染氣氛,暗寓作者的感受。就地點而言,作者從大處落墨;至於具體的環境,是在餞別的宴席上,還是在閨房之中夫妻倆就著搖曳的燭光對酌,作者均不作進一步的交待,她更敏感的是對時間飛逝的感覺。她恨那時間的尺度——玉漏,怎麼今夜一聲一聲,這麼快就要滴完了。因“恨”,故覺時光“易”逝,曲折地寫出良宵苦短之情。

  “三疊陽關歌未競,啞啞棲鳥催別。”三、四句揭示出全詞惜別主題,兩人的心聲尚未盡情傾吐,而城上的烏鴉不停地叫著,彷彿在催人道別。“陽關三疊”,揭出惜別主題;“棲烏催別”,烘托當時環境,而“催”字與上文“易”字均具美學上的“移情作用”,是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色彩的感受。這兩句是給“恨”字充實了具體的內容,揭示了此“恨”乃“離恨”。

  “含怨吞聲,兩行清淚,漬透千重鐵。”五、六、七句正面寫惜別之苦,手法全用白描,誇張句想法奇特而不悖情理,極具感情力度。情如絲,正寫出了此情不絕如縷之狀,偏於寫實;而兩行清淚浸透千重鐵,則用誇張的筆法,形象地刻畫出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

  “重來休問,尊前已是愁絕。”末兩句是一跌宕。“重來”句已遙想到將來重逢之日,但“尊前”句又跌落到眼前“愁絕”的痛苦現實。在作者看來,夫婿一別,萬念俱灰,她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且不說日後重逢時“新婚不如久別”之類的安慰話,就是這眼前的痛苦,已使她柔腸寸斷,無法承受了。

  下片換頭承上轉折,追想恩愛之時的幸福與歡樂,與“愁絕”恰成反襯。

  “還憶浴罷描眉,夢迴攜手,踏碎花間月。”“浴罷描眉”,作者的思緒從痛苦的巔峰折回到朝夕相處時的歡愛“浴罷描眉”,用典而不“隔”,概括了丈夫平日對她的體貼和寵愛;“夢迴攜手,踏碎花間月”,寫盡夫妻之間的情意繾綣、興趣相投,使人們彷彿目睹了這對恩愛夫妻穿行在花前月下,攜手並肩,情話綿綿的情景。在一篇愁苦之辭中忽然插入這一段歡快之辭,作者的目的絕不是誇耀或自我陶醉,而恰恰相反,正是為了反襯今日的痛苦。

  “漫道胸前懷豆蔻,今日總成虛設。”“豆蔻”是青春和愛情的象徵,“漫道”兩字透露出作者的灰心和失望,又以“虛設”兩字回應“漫道”,說盡作者的萬念俱滅。在古代社會里,生為婦女是一大悲哀,淪為妓女是更大的悲哀,身為妓女而又富於才情是最大的悲哀。作者出身青樓,雖然從良,但她仍逃不脫當小妾和受歧視的命運,丈夫一走,她失去了支援她的支柱,而她又不甘心讓自己的人格遭人踐踏,所以,她在與丈夫分別的前夜,感到了人生最大的失望。

  “桃葉津頭,莫愁湖畔,遠樹雲煙疊。”桃葉津與莫愁湖指代南京,它們與上文的“鳳凰山”構成遙遠的空間距離,揭示出作者的孤獨。“遠樹雲煙疊”,意境迷茫,正與作者此時的心情相吻合。這是作者佇立窗前、翹首遠望之所見,曲折地暗示了作者的心將伴隨在丈夫的身邊。

  “寒燈旅邸,熒熒與誰閒說?”詞的最後兩句思緒再次宕開,揣想同丈夫分別後自己孤獨淒涼、苦苦相思的情景。每當夜深人靜,自己對著一盞孤燈和落在簾幕上的影子,相思之苦陣陣襲來,但她竟連一個可以傾吐衷腸的人都沒有,只好在孤獨和寂寞中品嚐人生的苦酒。

  這首詞是古代婦女詞作中不可多得的佳構,全詞把千般情、萬般愁巧妙地編織起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8

  念奴嬌·胭脂井

  轆轆轉轉,把繁華舊夢,轉歸何處?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菜圃。拾橡瑤階,打魚宮沼,薄暮人歸去。銅瓶百丈,哀音歷歷如訴。

  過江咫尺迷樓,宇文化及,便是韓擒虎。井底胭脂聯臂出,問爾蕭娘何處?清夜遊詞,後庭花曲,唱徹江關女。詞場本色,帝王家數然否?

  翻譯

  胭脂井上的轆轤至今還在轉動,但昔日帝王的繁華舊夢已無跡可尋了。只有青山依舊,繁華都已不再。昔日宮苑中的瑤階和池沼,都變成了漁樵的場所。傾聽井上銅瓶汲水聲,分明為往事發出哀訴。

  隋煬帝楊廣蹈陳後主覆轍,在揚州修築迷樓,被宇文化及所殺,隋滅,也如昔日隋將韓擒虎滅陳一樣。陳後主與張、孔二妃從井底一塊被俘獲,而隋煬帝被殺時,嬪妃卻不知躲在哪裡。陳後主與隋煬帝所作歌辭,到處被歌女所傳唱。陳後主與隋煬帝都是詞場行家,但卻不懂皇帝怎麼做法。

  註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胭脂井:六朝陳景陽宮中景陽井。相傳井欄以手拭有胭脂色,故名。公元589年隋大將韓擒虎攻入建康(今南京),陳後主與張麗華、孔貴嬪二妃藏於井中,被俘獲,故胭脂井又名辱井。

  故國:故都,指南京。

  拾橡:出自《晉書》”糧絕拾橡實而食之”。

  瑤階:宮殿的玉石臺階。

  歷歷:清晰、分明。

  過江咫尺:揚州在江北,與金陵只一江之隔,故云。

  迷樓:隋煬帝在揚州建迷樓儲美女淫樂。

  宇文化及:煬帝時任右屯衛將軍,大業十四年在江都(揚州)殺死隋帝楊廣,立秦王楊浩,後殺浩自立,國號許,次年被竇建德擒殺。

  韓擒虎:隋大將。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率兵攻入建康,俘陳後主。

  爾:指隋煬帝。

  蕭娘:女子泛稱,這裡指煬帝嬪妃。

  清夜遊:樂曲名。《資治通鑑·隋大業元年五月》

  載:“上好以月夜從宮女數千騎遊西苑,作《清夜遊曲》,於馬上奏之。”

  後庭花:樂曲名。又據《隋書·樂志》載,陳後主於清樂中造《玉樹後庭花》曲,與倖臣制其歌詞,綺豔相高,極於輕蕩,男女相合,其音甚哀。

  家數:家法傳統。

  然否:疑問詞,是不是這樣。

  創作背景

  雍正十年(1732年)農曆八月初八,鄭板橋在南京江南貢院參加了鄉試,鄉試後遊覽了南京的名勝古蹟,創作了《念奴嬌·胭脂井》。

  賞析

  此詞上闋寫景,“轆轆轉轉,把繁華舊夢,轉歸何處”一句總領全詞,巧妙將井中軲轆和歷史的轉動結合起來,把抽象的概念用具體的事物展示出來,用法極其精巧。接下來透過蕭瑟、荒涼的景色感慨逝去的繁華舊事。“青山”、“黃葉”、“拾橡”、“瑤階”、“打漁”、“宮沼”、“銅瓶”一組組意象色彩豐富、冷暖色調對比強烈,更加突出了今夕對比,舊址的蕭瑟。

  下闋抒情、議論,很自然地從陳後主過渡到隋煬帝,“過江,便是”這兩個詞語直接由“空間”轉移到“時間”上的跨越。利用文字充分將時空結合在一起。從上闋寫景轉為聯想、議論,作者想到了當年大將宇文化及、韓擒虎等人,還有躲在胭脂井裡的女子,追敘陳後主、隋煬帝誤國的史實,作者對此進行揭露和控訴。

  該詞借胭脂井聯想陳後主,繼而又過渡到隋煬帝,表達了詞人對王朝興衰的思索和嘆息之情。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9

  念奴嬌·石頭城

  清代 鄭燮

  懸巖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王浚樓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船頭列炬,等閒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徵鴻掠。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山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譯文

  在千尺的懸巖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千里長的石頭城迂迴不盡,在萬里長江的洪濤中噴薄而出。當年王浚的戰船旗幟飛舞,直指南京,利用風而沒有停泊,在船頭點燃了火炬,輕易燒斷了石頭城的鐵索。

  如今春去秋來,過了很多年,數萬南飛的大雁飛過,在它的鳴叫聲中,建都在石頭城的許多朝代都相繼滅亡了。山色蒼涼,江水湍急,潮水拍打著空蕩蕩的石頭城。幾聲漁人的笛聲,蘆葦花在風中閃閃發光。

  註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石頭城:在今江蘇南京市清涼山後,曾是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的都城。石頭城南北全長約3000米。城基遺蹟為赫紅色,內有大量河光石。此城原為楚威王的金陵邑,築於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東漢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吳國孫權遷此,在原址上重築,取名石頭城。在今清涼山麓,下臨長江,形勢險要,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重地,有“石城虎踞”之稱。

  懸巖:指南京清涼山。

  歐刀吳斧:《後漢書·虞詡傳》,“寧臥歐刀,以示遠近。”春秋時期名工歐冶子和吳國人所鑄造的兵器。 [1]

  回:迂迴。

  噴薄:噴湧激盪。

  王浚:西晉大將,兩任益州刺史,曾用火攻的方式燒斷石頭城的鐵索,攻破東吳。

  樓船:帶樓的戰船。

  旌麾(jīng huī):帥旗;指揮軍隊的旗幟。

  風利何曾泊:據《晉書·王浚傳》,晉帝要浚到秣陵後受王渾排程,船過秣陵,浚指著船帆對王渾的信使說”風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搶功去了。

  “船頭”兩句:是說,王浚用火燒斷東吳攔江的鐵鎖,使得戰船順利透過。等閒:輕易。

  徵鴻:南飛的大雁

  “叫盡”兩句:大雁年年南飛,在它的鳴叫聲中,建都在石頭城的許多朝代都相繼滅亡了。斷:廢圮。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墓。

  空城:廢置的石頭城。

  作作:光澤閃爍貌。

  創作背景

  雍正十年(1732年)農曆八月初八,詞人在南京江南貢院參加了鄉試,鄉試後遊覽了南京的名勝古蹟,創作了《念奴嬌·石頭城》。

  賞析

  上片寫石頭城的險要,“懸巖千尺”一句總領全詞,借歐刀吳斧,指借春秋時代著名的工匠歐冶子和吳國鑄造的兵器,來築成江邊的這座城郭。“千里金城”言其長;“萬里洪濤”狀其險,兩句勾畫,雄形險勢,頓顯眼前。“王浚樓船”五句,寫了一段歷史故事,寫了西晉王浚用火炬燒斷鐵索,攻陷石頭城終獲大勝。可以想見當時戰況何等的慘烈,石頭城再險,又何能阻擋這強大的攻勢。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西塞山懷古》一詩中,有“千尋鐵索沉江低,一片降帆出石頭”之句,也是說的這段故事。

  下片抒懷,從石頭城說開去,虎踞龍盤,六朝古都,“春去秋來”,歷經千古盛衰,只剩下“一江煙雨”,而每年一度秋去春還的陣陣大雁,在石頭城的上空,叫盡了六朝興廢的往事,也叫斷了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明孝陵的殿閣。而蒼涼的山色,悍急的江流,拍打著早已廢圯的石頭城,留給人們一段歷史興衰的往事。

  全詞透過描寫石頭城的衰敗荒涼,深刻表達了作者對歷代王朝興衰的無奈和感慨。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我來弔古,上危樓、贏得閒愁千斛。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翻譯

  我來憑弔古人的陳跡,登上高樓,卻落得愁悶無窮。當年虎踞龍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處?滿目所見只是千古興亡的遺蹤。夕陽斜照著迷茫的柳樹,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中,風兒吹拂著高樹,掠過荒涼的丘壟。一隻孤獨的船兒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

  回想當年那功業顯赫的謝安,晚年被迫在東山閒居,也被悲哀的箏聲引起傷慟。建功揚名的希望都寄託在兒輩身上,漫長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跡的寶鏡已難於尋覓,歲月又將無情地逝去,誰能安慰我的情懷共飲酒一盅?早晨以來江上便狂風怒號,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憂悚。

  註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雙調一百字,前後闋各四仄韻。

  賞心亭:位於建康下水門之上,下臨秦淮河,是當時的遊覽名勝,辛棄疾特愛登此亭眺望。

  弔古:憑弔古蹟。

  危樓:高樓,此代指賞心亭。

  斛:度量容器,古人以十鬥為一斛。

  虎踞龍蟠:形容建康城地勢之險要,氣勢之崢嶸。

  興亡:指六朝興亡古蹟。偏重於“亡”。

  隴:田埂,此泛指田野。

  喬木:高大的樹木。

  片帆:孤舟。

  噴霜竹:謂吹笛。噴,吹奏。霜竹,秋天之竹,藉以指笛。

  安石:謝安,字安石,東晉著名政治家。

  風流:指謝安丰采照人,英才蓋世。

  東山歲晚:謂謝安晚年。

  淚落哀箏曲:晉孝武帝末年,謝安位高遭忌。“兒輩”

  二句:言謝安將建功立業的機會都交付給兒輩,自己惟以下棋度日。

  寶鏡難尋:喻知我者難覓。

  碧雲將暮:言天色將晚,喻歲月消逝,人生易老。

  杯中綠:杯中酒。

  波浪翻屋:形容水勢洶湧浩大。

  賞析

  登覽懷古之作,往往以歷史的變遷寄寓對國事的感慨,借古諷今,以雄深跌宕為勝。對於知己的唱和之作,往往是心語的傾訴,以誠摯深切為高。要將這兩種意思打和成一片,就需要糅合兩種不同的美學風格,兼有雄深與溫婉。這是一種難以達到的妙境,而本詞顯然達到了這一境界。此詞分以下幾個方面下筆:建康的地理形勢、眼前的敗落景象,並用東晉名相謝安的遭遇自喻,表達詞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悶,最後用長江風浪險惡,暗指南宋的危局。

  開頭三句,開門見山,直接點明主題,抒發內心感情基調。然後再圍繞主題,一層一曲地舒展開來。“上危樓,贏得閒愁千斛”,是說詞人登上高樓,觸景生情,引起無限感慨。“閒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極多。“閒愁”,是作者故作輕鬆之筆,其實是作者關心國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終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憂愁。

  四、五兩句,採用自問自答的方式,把“弔古傷今”落到實處。“虎踞龍蟠何處是”?問話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涼。據《金陵圖經》記載:“石頭城在健康府上元縣西五里。諸葛亮謂吳大帝曰:‘秣陵地形,鐘山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正因為如此,健康曾經成為六朝的國都。但在辛棄疾看來,此時卻徒留空名,和一片敗亡的氣息。這裡暗中,譴責南宋朝廷不利用健康的有利地形抗擊金兵、收復中原飽含感情的問答異常生動地勾畫出詞人大聲疾呼、痛苦欲絕、氣憤填膺的形象。“興亡滿目”,“興亡”是偏義詞,側重於“亡”字。

  “柳外斜陽”五句,是健康眼前的景象,把“興亡滿目”落到實處,渲染一種國勢漸衰悲涼悽楚的氣氛:夕陽斜照在迷茫的柳樹上;在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巢;壠上的喬木,被狂風吹打,飄落下片片黃葉;一隻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邊駛;不知何人,吹奏起悲涼的笛聲。映入詞入眼簾怎能不勾起作者憂國的感嘆。同時詞人獨選此景,也正是意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從構思而言,上片三個層次,採用層層遞進、環環緊扣的筆法,銜接極為嚴密。而各個層次,又都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和強化主題。

  上片十句側重於弔古傷今。下片十句則側重於表現詞人志不得神、無法實現抗金國收河山壯志的愁苦,及其對國家前途的憂慮。下片亦分三個層次,前五句為一個層次,是曲筆。次三句為一個層次,是直抒胸臆。最後兩句為一個層次,是比喻。各層次的筆法雖不相同,但能相輔相成,渾然符契。

  “卻憶安石風流”五句,用謝安(安石)受讒被疏和淝水之戰等典故。前三句寫謝安早年寓居會稽,與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漁弋山水”、“言詠屬文”,風流倜儻逍遙灑脫。作者藉此表達自己本也可隱居安逸但憂國之心使其盡小國事,以至“淚落哀箏曲”。晉孝武帝司馬曜執政,謝安出任宰相,後來受讒被疏遠。

  “淚落哀箏曲”,是寫謝安被疏遠後,孝武帝有次設宴款待大將桓伊,謝安在座。桓伊擅長彈箏,謝安為孝武帝彈一曲《怨詩》,藉以表白謝安對皇帝的忠心,和忠而見疑的委屈,聲節慷慨,謝安深受感動,淚下沾襟。孝武帝亦頗有愧色。詞人在此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曲折隱晦地表達未見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懷。“兒輩”兩句,寫謝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謝石和侄兒謝玄領兵八萬,在淝水大敗前秦苻堅九十萬大軍的事。當捷報傳到健康,謝安正在和別人下棋。謝安了無喜色,仍下棋如故。別人問謝安戰況時,謝安才漫不經心的答道:“小兒輩遂已破賊。”這段歷史,本來說明謝安主持國事,沉著與矜持。可是,辛棄疾改變了它的原意,把詞意變成:建立功名的事,讓給小兒輩幹吧,我只須整天下棋消磨歲月!不難看出,這裡包含著詞人壯志未酬、虛度年華的愁苦,同時也給予議和派以極大的諷刺。

  辛棄疾為詞氣魄不亞於東坡,但這裡卻屢用喻指,語含譏諷,可見長期的壓抑使之極度憤懣,而面對現實除了無奈更別無他法。

  “寶鏡”三句,筆鋒又雙從歷史轉到現實,詞人用尋覓不到“寶鏡”、夜幕降臨、無人勸酒,暗喻壯志忠心不為人知、知音難覓的苦悶。“寶鏡”,唐李濬《松窗雜錄》載秦淮河有漁人網得寶鏡,能照見五臟六腑,漁人大驚,失手寶鏡落水,後遂不能再得。這裡借用此典,意在說明自己的報國忠心保國之才無人鑑察。劉熙載說:“稼軒詞龍騰虎擲,任古書中俚語、瘦語,一經運用,便得風流,天姿是何敻異!”(《藝概·詞曲概》)的確,“寶鏡”三句,感情基調雖然悲憤沉鬱,但詞句卻含蓄蘊藉,優美動人。

  最後兩句,境界幽遠,寓意頗深。它寫詞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風怒號,便預感到風勢將會愈來愈大,可能明朝長江捲起的巨浪,會把岸上的房屋推翻。這兩句不僅寫出江上波濤的險惡,也暗示對時局險惡的憂慮。

  “弔古”之作,大都抒發感慨或鳴不平。辛棄疾寫得尤其成功,感人至深。《宋史》本傳稱其“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即說明辛詞此類作品的豪放風格。

  創作背景

  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棄疾任建康(今江蘇南京)通判,當時他南歸已經七個年頭,而他期望的抗金復國事業,卻毫無進展,而且還遭到朝中議和派的排擠打擊。詞人在一次登健康賞心亭時,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便寫下此作。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11

  離騷痛飲,笑人生佳處,能消何物。夷甫當年成底事,空想巖巖玉壁。五畝蒼煙,一丘寒玉,歲晚憂風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傑。

  我夢卜築蕭閒,覺來巖桂,十里幽香發。塊壘胸中冰與炭,一酌春風都滅。勝日神交,悠然得意,遺恨無毫髮。古今同致,永和徒記年月。

  翻譯

  飲美酒,讀《離騷》。堪笑人生在世,還有什麼更令人得意的事呢?那西晉名士王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卻只顧清談,最後被敵人殺害,空餘遺恨。我退隱的這一帶地方,田園煙霧蒼蒼,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閒適無比。可到了將近歲末的時候,我卻還是憂風憂雪。我感慨地追憶那東晉的名臣謝安,雖壯志凌雲,卻被貶西州而病逝。

  我夢想著,建起我的蕭閒堂別墅,巖桂的幽香香飄十里。胸中的種種不平之氣,都隨著一杯酒,無蹤無跡。天睛日暖的日子裡,和友人們相聚,悠然自得,意氣風發,不再有一絲一毫的遺恨。當初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他們曾在蘭亭把酒吟詩,這種心情,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啊,王羲之又何必在《蘭亭集序》中記什麼“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呢?

  註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大江東去》《酹江月》《杏花天》等。雙調,上片九句,押四仄韻,四十九字;下片十句,押四仄韻,五十一字,共一百字。

  追和赤壁詞:即步韻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

  離騷痛飲,笑人生佳處,能消何物:人生佳處,但能讀《離騷》飲酒,不需他物。《世說新語·任誕》:“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夷甫:即王衍,字夷甫。據《晉書·王衍傳》中載,王衍雖位居宰輔卻不論世事,唯雅詠玄虛。

  巖巖玉壁:東晉名士王衍,人稱“巖巖清峙,壁立千仞”。五畝蒼煙,一丘寒玉,

  歲晚憂風雪:詞人借描繪歲寒翠竹以自比。

  寒玉:喻寒竹;

  風雪:喻憂患。西州扶病,

  至今悲感前傑:引謝安故事。謝安為東晉名臣,文武兼備,有天下之志,淝水大捷後乘勝追擊,一度收復河南失地。然終因位高風大招人忌,被迫出鎮廣陵,不問朝政。太元十年,謝安扶病輿入西州,不久病逝。

  卜築蕭閒:詞人在鎮陽別墅築有蕭閒堂,故自號為蕭閒老人。

  塊磊:壘塊,胸中不平的樣子。

  冰與炭:冰炭一冷一熱,不能同器,喻水火中騷亂不寧。

  神交:慕名而沒見過面的交往。

  永和:晉穆帝司馬聃的年號。

  江左諸人:指東晉謝安、王導諸人。

  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間接表達了詞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官場的厭倦,為下片抒發隱居避世的生活志趣作鋪墊。開頭三句,說人生最得意事,無如飲酒讀《離騷》。“痛”字,“笑”字,相排而出,奠定了激越曠放的基本情調。“夷甫當年成底事,空想巖巖玉壁”與“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傑”,詞人引用王衍與謝安兩個歷史人物,表現了矛盾的心理情緒。他對王衍的迴避現實祖尚浮虛有所不滿,對謝安的齎志以歿深表同情和怨憤。但是謝安所以不能施展才識,乃時勢所限,朝廷中的傾軋排擠,使他不得不激流勇退。詞人徘徊在出世與人世、積極與消極的邊緣,他選擇的正是他所不滿的人生道路。飲酒讀《離騷》,是消化內心塊壘的手段,而隱居避世,則是詞人引領以望的平安歸宿。“歲晚憂風雪”是詞人有感於現實的憂患意識,這既是現實的折映,又有歷史的借鑑。這種對家山的懷想,置於兩個歷史人物的中間,彷彿是壓抑不住的潛意識,也正反映了詞人徘徊歧路的精神狀態。

  下片正面抒寫歸隱之志和超脫之樂。換頭借夢生髮,一葦飛渡,由京都到鎮陽別墅,也等於由現實到理想。桂花飄香,酒澆壘塊,知己相聚,清談賦詩,人生如此,可謂毫髮無遺恨,這是作者所勾畫的暮年行樂圖。“塊壘胸中冰與炭,一酌春風都滅”,這兩句詞說胸中雜有相矛盾的喜懼之情,不平之氣,遇酒都歸於消滅,無喜亦無憂。結句回到諸公相聚唱和的背景上來。勝日神交,古今同致,王羲之《蘭亭集序》又何必記“永和九年,歲在癸丑”呢。

  詞的前、中、後三處,提及三個東晉名士,雖非詠史,卻得園林借景之妙。詞上下兩片,情緒相逆相生。上片悲慨今古,鬱怒清深;下片矯首遐觀,入於曠達自適之境。其實胸中壘塊並未澆滅,不過用理智的醉意暫時驅遣,強令忘卻,故曠達中時露悲涼。

  創作背景

  詞人入金而仕,與其它仕金的北宋士大夫一樣,受到種種猜忌和凌逼。他對官場是非深感厭惡。於是詞人寫下這首詞,以表達對於擺脫拘羈,逃避禍害,獲得心性自由的願望。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照我藤床涼似水,飛入瑤臺瓊闕。霧冷笙簫,風輕環佩,玉鎖無人掣。閒雲收盡,海光天影相接。

  誰信有藥長生,素娥新煉就,飛霜凝雪。打碎珊瑚,爭似看、仙桂扶疏橫絕。洗盡凡心,滿身清露,冷浸蕭蕭發。明朝塵世,記取休向人說。

  古詩簡介

  《念奴嬌·插天翠柳》是宋代詞人朱敦儒所寫的一首詞。全詞筆法浪漫奇崛,構思奇絕透過對神話傳說的描寫以及富於浪漫的想象,寫得高潔清幽、超塵絕世,生動地體現了朱敦儒曠逸超邁的詞風。

  翻譯/譯文

  門前的翠柳不知道被誰人推上了一輪皎潔的明月,如涼水一般照在我的藤床上,如此良辰美景,我思緒飄飛幻想著飛入瑤臺月宮,這裡霧冷風輕,隱隱可聞的笙簫聲,和仙子的環佩之聲,大約她們正隨音樂伴奏而飄飄起舞。

  據說有可以使人延壽的藥。然而“長生”的念頭,只不過是世俗的妄想。兩袖清風,滿身清露,寒冷浸溼了蕭條的白髮,朝廷的政務,不可為俗人說。

  註釋

  ①念奴嬌:詞牌名。雙調一百字,仄韻,亦有用平韻者。念奴是唐天寶年間著名歌伎,元稹《連昌宮詞》說“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春嬌滿眼睡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調名由此而得。

  ②瑤臺:神仙居處。李白《清平調》有“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瓊闕(quē):精巧華美之樓臺。

  ③素娥:月宮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稱“素娥”。

  ④爭:怎麼。如“爭似”、“爭忍”、“爭知”、“爭奈”等等。

  ⑤蕭蕭:頭髮花白稀疏貌。

  創作背景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初秋,由於朝廷內投降派得勢,愛國志士紛紛斥退,收復中原日益渺茫,詞人的一腔熱忱付之冰海,滿懷的期望變成極度的失望。於是詞人為了求得精神上的解脫,向隱逸之路尋求歸宿,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鑑賞

  開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以問句起。這份奇麗“月上柳梢頭”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納涼仰看天宇者才能產生的幻覺:“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覺便出現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樣。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涼意,更會引起美妙的幻想,於是納涼賞月的詞人飄飄然“飛入瑤臺瓊闕”。“霧冷笙簫”以下寫詞人憑幻想飛入月宮後所聞、所見及所感。這裡霧冷風輕,隱隱可聞“笙簫”,和仙子的“環佩”之聲,大約她們正隨音樂伴奏而飄飄起舞吧。然而“玉鎖”當門而“無人掣”,說明月宮清靜,不受外界干擾,原本打算尋聲暗問的詞人不覺感到悵然。回顧天空,是“閒雲收盡”,海光與月光交映生輝,煉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過片:“誰信有藥長生?”則針對關於月宮的傳說,抒發自己的見解。據說有玉兔搗藥,這藥可以使人延壽的。然而“長生”的念頭,只不過是世俗的妄想。月中,只有“素娥新煉就”的“飛霜凝雪”而已,並沒有什麼長生不老藥。詞人看來,人間那些“打碎珊瑚”之類的誇豪鬥富之舉,遠比不上賞玩月中枝葉扶疏的仙桂來得超凡脫俗。“打碎珊瑚”出於《世說新語。汰侈》石崇和王愷鬥富的故事,這裡信手拈來,反襯月中桂樹之可愛,自然愜意。作者透過如此清空的筆墨,勾畫出一個美麗、純潔、沒有貪慾的境界。這裡,他兩袖清風,“滿身清露,冷浸蕭蕭發”,感到凡心洗盡,有脫胎換骨之感。然而,這一切不過是月下的夢,儘管美麗動人,卻又無從對證,只能自得於胸懷,不可為俗人說。故結雲:“明朝塵世,記取休向人說。”深沉的感喟和對塵世的深切厭倦見於言外。

  這首詞寫藤床上神遊月宮之趣,其間融入了月的傳說,其境優美清寂,塑造了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似乎有意與充滿烽煙勢焰的人間對立。故前人或謂其為“不食煙火人語”。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念奴嬌·洞庭春晚原文

  洞庭春晚,舊傳恐是,人間尤物。收拾瑤池傾國豔,來向朱欄一壁。透戶龍香,隔簾鶯語,料得肌如雪。月妖真態,是誰教避人傑。

  酒罷歸對寒窗,相留昨夜,應是梅花發。賦了高唐猶想像,不管孤燈明滅。半面難期,多情易感,愁點星星發。繞樑聲在,為伊忘味三月。

  翻譯

  洞庭春喝得比較晚,洞庭湖的春天也來得晚,舊時相傳大概就這樣,但確實人間物之絕美者。收拾瑤池的時候,把她從瑤池移到朱欄這邊來的,是傾國仙姝。可以透出室外散發陣陣的香味,使黃鶯隔簾而語,姑射仙子,玉肌冰骨,潔白如雪,令人神移。月夜下的姿態,怎能不使狄仁傑避讓?

  酒宴歸來,對著寒窗,彷彿記起昨夜乘醉賞花,梅花應該正在開放。猶如楚襄王夢見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賦高唐一樣,久久不能忘懷,不管燈的明亮或者熄滅,如此美好晤面恐難以後再難遇見了,然而多情之人易於傷感,以致為愁而鬢髮斑白。猶如聽了韓娥的歌聲,舜的音樂,縈繞腦際,經久不忘,甚至達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

  註釋

  洞庭春:又為酒名。這裡也指洞庭的春天。

  尤物:舊稱絕色女子。亦指物之絕美者。

  瑤池:神話中稱西王母所住的地方。

  龍香:指龍涎香。

  人傑:當指狄仁傑。

  高唐:宋玉有《高唐賦》。

  難期:難以實現。

  星星發:斑白之發。

  繞樑聲:即餘音繞樑。極言《韶》樂之美。

  賞析

  這首詞是詠梅的,主要是用擬人手法描述所詠之物,也是在抒發對佳人的思慕之情。

  詞開頭三句寫其美,寫其給人的總體印象。劉後村詠梅詩說:“世間尤物難調護,寒怕開遲暖怕飛”(《全芳備祖前集》卷一)作者說他所詠之物“舊傳恐是,人間尤物”,使用“尤物”二字,一方面說明它是“物之絕美者”,另一面也暗示出所詠之物為梅。“收拾”二句寫其來歷。辛棄疾在《瑞鶴仙·賦梅》詞中稱梅有“瑤池舊約”,而在《念奴嬌·題梅》詞中又說:“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惜”,均說梅同瑤池有密切關係。此處與之同意,言其所詠之物是從瑤池移到朱欄這邊來的,是傾國仙姝,進一步暗示他吟詠的是梅。

  “透戶”三句寫其特點。一是如姑射仙子,玉肌冰骨;二是特香,可以透出室外,使黃鶯隔簾而語,令人神移。結尾二句言其為花妖。一方面照應“瑤池傾國豔”五字,另一方面寫其有迷人的魅力,進一步揭示其無與倫比的美色。

  “酒罷”三句追憶昨夜所見。如果說“月妖”二句是寫花避人,而過片三句則寫人憐花,詞的意脈似斷而實續。言昨夜晚間,痛飲洞庭春,意欲一睹“月妖真態”,但他避而不見,及歸對寒窗,彷彿記起昨夜乘醉賞花。“應是梅花發”,點明所詠之物為梅,使人豁然開朗,醒明瞭題旨。

  “賦了”二句寫昨夜賞梅給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猶如楚襄王夢見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賦高唐一樣,久久不能忘懷,而“不管孤燈明滅。”可見其感情何等專注,而他對梅花之美又是多麼神往。

  “半面”三句宕開一筆,言如此美好晤面恐難再逢,然而多情之人易於傷感,以致為愁而鬢髮斑白。結尾二句寫其印象之深刻,猶如聽了韓娥的歌聲,舜的音樂,縈繞腦際,經久不忘,甚至達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

  這首詞看似以人擬花,其實也很可能又以物擬人,借梅花寫其意中人,故詞中所詠之物與人若即若離而又不即不離,達到了物人合一的境界,藝術上達到了極高境地。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念奴嬌·憲宗平淮西

  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鎮,飛揚跋扈。淮蔡雄藩聯四郡,千里公然旅拒。同惡相資,潛傷宰輔,誰敢分明語。媕婀群議,共雲旄節應付。

  於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貳處,登庸裴度。往督全師威令使,擒賊功名歸訴。半夜銜枚,滿城深雪,忽已亡懸瓠。明堂坐治,中興高映千古。

  賞析

  這首詞是李綱寫的七首詠史詞之一。是寫唐憲宗李純平定淮西藩鎮(方鎮)割據的史實的。唐代自安史之亂開始,各地節度使勢力逐漸強大,擁有自己的政權、兵權、財權,每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不聽朝廷號令,儼然獨立王國。這種尾大不掉的局面日趨嚴重,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統一。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就是這種割據一方的方鎮之一。

  上片開始三句概寫方鎮之禍。一針見血地指出,晚唐各地方鎮之所以飛揚跋扈,其原因就在於朝廷姑息養奸,容忍遷就。唐代節度使本是由朝廷任命的,安史之亂後,各地節度使不由朝廷任命,自行決定父死子繼,或由節度使的權臣繼立,再由朝廷於事後在形式上加以追認。這種追認也是迫於形勢,不得不如此。唐肅宗以後的皇帝大多是這樣。

  下面具體講淮西節度使。“淮蔡雄藩連四郡,千里公然旅拒。”“淮蔡”,指淮西節度使的治所蔡州(今河南汝南附近)。“連四郡”,指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割據作亂,與山南東道梁崇義、淄青(今山東)的李納、魏博(今山東聊城)的田悅、成德(今河北)的李惟嶽四鎮聯合,抗拒朝廷。“旅拒”,即聚眾抗拒。當時吳元濟聯合四鎮,地連千里,氣焰囂張。

  這些作惡的人互相勾結,狼狽為奸,甚至“潛傷宰輔”。例如815年(唐憲宗元和十年),平盧節度使李師道竟敢派刺客暗殺力主出兵平定方鎮割據的宰相武元衡,並刺傷御史中丞裴度。企圖用恐怖手段阻止朝廷及大臣們對方鎮的討伐。“誰敢分明語?”是說在這種情況下,誰敢公開主張討伐藩鎮呢?“媕婀群議,共雲旄節應付”。媕(ān)婀,依違兩可,猶豫不決的意思。朝臣們攝於方鎮淫威,在朝廷討論方鎮問題時,態度曖昧,猶豫不決,都主張“旄節應付”。自唐玄宗時起,朝廷任命節度使,要賜給旌旄、符節,作為朝廷承認的標誌。朝臣們主張朝廷採取遷就態度,承認各地自任的節度使,授給旄節,承認既成事實,只求息事寧人,敷衍塞責。因此,節度使們更不把朝廷放在眼裡。這就是首句所說的“晚唐姑息”。

  下片讚揚憲宗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的功跡。“於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貳處,登庸裴度。”“於穆”,見《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於,嘆詞;穆,美好。天子,指唐憲宗。登庸,重用。這幾句是稱讚唐憲宗英明果斷,重用裴度為相,決定出兵平定淮西,與“旄節應付”的態度截然相反。裴度“往督全師威令使”,使李愬領軍,趁雪夜銜枚疾走,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直入蔡州城,生擒吳元濟。“銜枚”,古代秘密行軍令士兵口銜小棒以止聲。

  懸瓠,地名,今河南汝南縣,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這裡借指蔡州。從裴度平定淮西來看,方鎮也不是強大得不可戰勝,只要朝廷肯下決心,態度果斷,是不難平定的。據《宋史·李綱傳》載,宋欽宗曾手書《裴度傳》賜李綱,意思是希望他作南宋的裴度。李綱深為感概地說:“臣曾不足以望裴度萬分之一,然寇攘外患,可以掃除,小人在朝,蠹害難去。”李綱之才,不亞裴度,可惜宋欽宗不是唐憲宗,李綱終無用武之地,只好寫下這首《念奴嬌》詞以自抒懷抱而已。

  憲宗平定淮西,雖未根本解決唐代的方鎮問題,但打擊了方鎮的氣焰,提高了朝廷的威信。所以李綱把這件事看作是天子坐明堂治理天下的表現,而且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是中興事業,光照千古。明堂是周天子宣揚政教的殿堂,是對唐憲宗的歌頌。李綱是從正面歌頌唐憲宗,從側面含蓄地批評了宋欽宗,讚揚裴度,也寄託了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借古喻今,用意深厚。

  這首詞散文化的傾向較重,特別就語言來看,基本是散文句法,敘事、議論較多,而藝術形象性似嫌不夠,但在思想內容方面深刻感人。

念奴嬌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念奴嬌·策勳萬里原文

  策勳萬里 ,笑書生骨相,有誰相許?壯志平生還自負,羞比紛紛兒女。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語。風雲無便,未容黃鵠輕舉。

  何事匹馬塵埃,東西南北,十載猶羈旅?只恐陳登容易笑,負卻故園雞黍。笛裡關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佇。吾今未老,不須清淚如雨。

  翻譯

  立功邊疆,是誰在推許我的面相?我自恃壯志凌雲,羞於與胸無大志的碌碌無為之輩相比。(我)酒後又雄健有力的言談,一把長劍舞出奇異的氣度,張口便可吐出令人驚異的詩句。(卻因)際遇難逢,不得機會,無法如黃鶴一般輕快地飛翔,一展抱負。

  我騎著馬兒東西南北漫遊各地,十年了仍客寄他鄉。只關心家鄉的農家飯菜,只怕要被陳登所恥笑。國家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而我卻沉湎於自家田園之中,回頭看去凝神久立,內心極不平靜。但是我的年紀尚未老大,也不應太多失望。

  註釋

  策勳萬里:立功萬里外而記功於策。

  骨相:骨骼相貌。古人以此推測人的命和性。

  紛紛:眾多。

  酒雄談:雄辯的言論。

  奇氣:不平凡的志氣。

  風雲無便:言時局不給予施展抱負的機會。

  風雲:局勢。

  黃鵠輕舉:謂遠走高飛,建立功業。

  陳登:三國人,字元龍,多豪氣,身處江湖卻有救世之意。此處言自己的退世之思怕為陳登笑話。此處反用其意。

  故園雞黍:家鄉豐盛的飯菜。喻鄉人深厚的情誼。

  關山:泛指各種關隘。

  賞析

  這首詞以賦法述懷,即借用形象的語言去鋪寫自己的心志懷抱。上闋描寫自己的壯志奇才、抒發懷才不遇的感嘆。“策勳萬里”,抱負不凡;“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浯”,才氣超群,但是,終究無人相許,故難以施展抱負,“未容”二字包含了多少憤慨之情,不平之氣。下闋緊承“風雲無便”二句寫自己的遭遇:不僅壯志未酬,抱負成空,而且“匹馬塵埃,東西南北猶羈旅。”面對這種現實,作者內心充滿了濟世與退隱的矛盾,最後兩句既是對自己的慰勉,也是對社會的控訴。萬里、東西南北,境界遼闊;劍、風雲、黃鶴、馬,意象雄健;曲折有致,一氣流貫,為明詞中的佳作。

  詞的開頭三句即從薛相士來訪說起。“策勳萬里”即立功萬里,“策勳”,記功於策。“骨相”,指人的骨骼和形體相貌,古代相命以骨相推算人的命運。“有誰曾許”,指薛相士對他的骨相的稱許。從這裡不難看出,雖然他在《贈薛相士》詩中,說自己並不相信所謂自己將富貴的話,也無意出仕,但他內心對這相士的話還是頗為相信,並以此自得的。二、三句以一“笑”字領起,頗有幾分得意。四、五二句,就透出了這種情緒:“壯志平生還自負,羞比紛紛兒女。”他自信自己平生的志向一定會實現,因而羞與芸芸眾男女比肩並列。“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語。”這三句是他狂放不羈、英姿勃發的年輕生活情景的真實寫照,顯然,他不僅以一詩人自期,更期望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風雲無便,未容黃鵠輕舉”,他把自己不能功成名就歸之於未有合適的機遇,“黃鵠”,即天鵝,“輕舉”,有輕舉妄動之意。高啟生活的蘇州一帶,這時還是張士誠農民起義軍活動區域,高啟不肯與張士誠政權合作,他看出張士誠政權是個短命的政權。

  詞的下闋緊扣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不得志的悲哀。“何事”三句,對自己過去十年的漂泊動盪生活作了很好的概括:從十六歲起即知名於世,迄今已整整十年,這些年間,他來往於北郭、青丘間,還曾去城中一遊。“匹馬塵埃”一句寫出了詞人在塵世間苦苦尋覓報國之路的形象,十年的努力,並未使他找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之所。“只恐”二句用三國時許汜與陳登的典故,作者以許汜自比,因為自己關心的只是“故園雞黍”,故恐為陳登所笑。“笛裡關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佇”三句,寫自己不平靜的心境。這幾年,國家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而他卻沉湎於自家田園之中,故他對這種消沉無所作為的生活狀況不甘心,內心並不平靜。後結二句,詞意微微振起,相信自己年紀尚未老大,不應當過於失望。從這首詩中我們也不難看出,詞人政治上是軟弱的,他有遠大的抱負,卻沒有足夠的膽識,所以當朱元璋任命他為戶部右侍郎時,他又堅辭不受,而僅以詩人終其一生。

  作者在詞中,書寫了其凌雲壯志的理想與匹馬羈旅的現實處境,將豪放個性、非凡才能與被迫借酒澆愁、神傷意迷的無聊生活加以對比,以抒發壯志未酬的強烈苦悶。其中如“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語”,一氣貫注,而“笛裡關山”與“樽前日月”的矛盾,“黃鵠輕舉”與“風雲無便”的矛盾又在不經意中抒發出來,作者借“命相”說抒發牢騷,因而不能把它當做“詞讖”來解讀。感嘆不遇,卻是多哀矜己才;處困思奮,又顯其自負自傲;作者的豪放,是慷慨中的“疏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