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擴寫作文
揠苗助長擴寫一:
宋國有個農夫,是個急性子,他種了一大塊地,經常去田裡幹活,巴望著禾苗長得快一些,他一天又一天的去田邊看,覺得禾苗一點也沒有長高,心裡非常焦急。
他在家裡走來走去,想:怎樣才能讓禾苗在最短時間長高呢?絞盡腦汁想遍了所有的辦法都覺得不好。一天,他靈機一動,想出來了一個好主意,就興沖沖的跑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他看到拔過的禾苗都張高一截,越拔越高興,儘管累得滿頭大汗,也不肯休息一下,從中午一直忙到天黑,幹得他筋疲力盡總算幹完了,才樂呵呵的回到家裡。
回到家裡,他興致勃勃地對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不過力氣沒有白費,咱們家的禾苗棵棵都長高了一大截,我們家一定能早點收穫糧食。”
他的兒子很納悶,心裡想:老爺子究竟有什麼高招啊?可以讓禾苗很快長高,明天我一定要去田裡看個究竟。第二天,兒子來到田裡一看,原來綠油油的禾苗現在都無精打采的枯萎了。看到這個情景,兒子急忙跑回家裡告訴他爸爸說:“爸爸,你怎麼搞的呢?咱家田裡的禾苗都枯死了!”農夫聽了不相信,說:“你不要瞎說,我昨天明明看見都長了一大截。”兒子說:“你現在快去田裡看看吧!”
農夫趕忙來到田裡,果然看見禾苗都橫七豎八的倒在地裡,他急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呆呆地說:“怎麼會這樣呢?”目光裡一點表情也沒有,他兒子說:“你把禾苗的根從土壤裡拔起,這樣根就不能再吸收水分和營養,不枯死才怪呢!”農夫快要哭了,他說:“禾苗都枯死了,收不下糧食,我們全家可吃什麼啊?”
揠苗助長擴寫作文二: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急性子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禾苗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可他覺得禾苗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似的,急得他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他尋思著:怎樣才能讓禾苗長得又快又好呢?
一天,他靈機一動,趕忙跑進田裡,把禾苗一棵棵使勁往上拔。他一邊拔,一邊對禾苗說:“么兒乖,快點長,長了我好發大財!”他越拔越有勁,彷彿看到了堆得像山一樣高的糧食,全家人都樂呵呵的,他心裡美滋滋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直到黃昏時,他才把禾苗拔完。累得他腰痠背痛腿抽筋兒。一回到家裡遍倒頭就睡。
第二天,他兒子問道:“爸,您昨天去幹啥了?”“哈哈……昨天可把老子累壞了,力氣總算沒有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不信,你就陪老子到地裡去看一看吧!”農夫得意洋洋地說。於是農夫帶著兒子跑到田裡一看,他的兒子立時懵了,禾苗都快枯萎了。兒子傷心地說:“爸,您是不是傻了?這也想得出來?哎,明年再種吧!”聽完兒子的話,農夫立刻放聲大哭,後悔自己昨天的所作所為,可世上哪兒有後悔藥賣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要急於求成,如果破壞了它的生長規律,就會適得其反。
揠苗助長擴寫作文三:
宋國有個農夫,靠莊稼為生,每天必須去田裡勞作。
有一天,農夫照常上地裡去勞作,勤勤懇懇,火紅的太陽高高懸掛在上空,得意地炙烤著大地,又沒東西遮陽。農夫又熱又累,調皮的汗珠一個個地向下滾,全身都溼透了,農夫就坐在田埂上休息:我的禾苗怎麼就不往高長?他急得抓耳撓騷,左思右想,可是怎麼也想不明白。
突然,他想到了:如果我把禾苗拔高……嘻嘻嘻,我真是太聰明瞭!於是,他高興地彎下腰,將禾苗全都拔高了,還邊拔邊說:“莊稼苗呀莊稼苗,你知道我有多辛苦嗎?為了你的`成長,我澆水,我施肥,你總是不長,我要把你拔高,叫你不長!哼!”拔完後,他氣喘噓噓地跑回了家,對著家人說:“好訊息,今天雖然累壞了我,但是我卻幫莊稼苗長高了。”妻子聽後問:“那你是怎麼幫他長高的啊?”他回答:“拔苗。”“啊?”他兒子說:“爸,看你做了什麼傻事!”然後急急忙忙跑到地裡,禾苗全都枯死了,兒子傷心的回到家,說:“死了,完了!”農夫一想才知道自己做了傻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客觀事物都有他自己的發展規律,光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的道理。
拔苗助長是貶義詞,指把苗拔起來幫他長高的意思。它是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失敗。它同欲速不達相近,與因勢利導相反。因此,我們在學習上,可千萬不能學那位農夫喲,萬萬不可急於求成,要實事求是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搞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