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大學生校園不文明現象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

大學生校園不文明現象調研報告

大學生校園不文明現象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校園不文明現象調研報告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校園不文明現象調研報告1

  一.摘要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加強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設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高等學校是青年匯聚之地,是國家培育人才的搖籃,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應當成為全社會建立精神文明的傳播源、輻射源。從眾多惡性案件中,現在的中國大學院校究竟是怎麼了?校園的文化建設怎麼了?學生的文明去哪了?

  關鍵字:校園 文化 文明

  二.調查目的

  為了讓大學生認識到校園不文明的嚴重性,透過對校園裡不和諧因素的調查,從而增強學生的文明意識,養成文明有禮的好習慣,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創造文明校園,幸福校園,和諧校園。

  三.調查物件:主要是大二及大一學生。

  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48份,回收率96%。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

  五.調查時間:

  20xx年5月16日----20xx年5月19日

  六.調查內容:

  此次調查問卷題型是選擇題、問答題,共40題。問卷的內容主要涉及學生在校園內,教學樓,上課情況、公共設施、宿舍、餐桌存在的不文明情況的調查。

  七.調查結果與分析:

  看圓餅圖與調查問卷相結合分析如下:

  (1)校園內的不文明行為分佈廣泛,達到71.05%。在本次調查當中普遍對亂扔垃圾、隨意貼上廣告、隨意踐踏草坪的現象反映強烈,除此之外私人財物亂丟亂放、公共場合講髒話、情侶在公共場合的不當行為的現象也尤為突出。

  (2)宿舍的不文明行為佔65.79%的比重。在本次調查當中普遍對亂用高瓦電器、大聲喧譁影響正常作息、睡懶覺的現象尤為明顯,男女宿舍亂竄、浪費水電的現象也不少。

  (3)上課出勤情況的不文明行為佔55.26%。在本次調查當中普遍有上課時遲到缺勤早退、打電話、交頭接耳影響教學、考試作弊的現象。

  (4)公共設施、餐桌不文明的現象各佔31.58%。公共設施不文明的行為主要表現是在桌椅上亂塗亂畫、毀壞教學設施、毀壞書籍;餐桌不文明的行為體現在排隊打飯推擠、在桌上殘留剩菜剩飯、浪費食物。

  (5)教學樓的不文明情況相對來說是較少的。主要是教學樓周邊製造噪音影響教學。

  (6)關於填充項的。在本次調查中有許多同學給我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及建議,對我的作業給以了極大的支援與鼓勵。對於提到的問題我會向相關的部門反映及採取相應的措施解決。

  八.調查體會與建議: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科技取得較大的進步,我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然而我們的素質卻沒有與時俱進。在校園裡始終普遍存在著不文明的行為。廣大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面對令人焦慮的校園文化的滯後發展,學校的領導、老師應給以足夠的重視,進一步加強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設,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同時,學生應全面發展,做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有道德的人,也為校園的文化,社會的和諧建設奉獻一份力量。

  校園的文化建設勢在必行,校園的文明建設迫在眉睫,必須有針對性地採取一系列措施給以解決。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開展講座、演講、參觀、展覽、網路……弘揚優秀的校園文化,同時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對於建設校園文化的看法和期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熱情,提高學生對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的理解,由此推動校園文化的建設;

  (2)學院立足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文明修養,剔除校園的糟粕文化,成立監督小組,制定明確的獎懲制度,採取文明活動、紀律教育、文明宣傳和監督檢查“四結合”的方法,認真組織學生學習、提高學生認識,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強化宣傳引導,加強監督檢查,搞好獎懲評比,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學生、文明宿舍的評比、競賽活動,努力把各項文明活動落到實處,讓學生親身感悟校園文化、瞭解校園文化、宣揚校園文化,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

  (3)利用校廣播臺、海報、橫幅等各種宣傳媒介,宣揚集體和個人的先進事蹟,為學生提供行為模範。同時,總體規劃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綠化、美化、淨化、最佳化的校園環境,為師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硬體條件;

  (4)學生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塑造個人形象,從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內心境界的追求,養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好習慣,做一個文明人,與同學友好相處,做到熱愛校園,熱愛花草樹木,保護公共設施,節約資源,杜絕浪費。

  發展優秀的校園文化,需要點點滴滴的積累。同學們,播下一個動作,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品格。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才能營造一個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文明的行為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讓我們為校園文明建設共同努力。

  大學生校園不文明現象調研報告2

  大學生被普遍認為是一個高素質的群體。然而,在這次調查大學生不文明行為的報告中發現了大學生存在著許多不文明行為,需要我們今後提高文明的意識,讓文明深入大學生心中,建立文明大學校園。

  本次調查採用的是:訪談和觀察。主要目的是:瞭解大學生道德文明情況,讓大家瞭解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不文明行為,使大學生有文明的意識,有文明的行為。調查的時間是:20xx年7月7日- 7月10日,地點則是本學院的學生,其中有如下幾種不文明行為:

  一、出口成“髒”

  很多大學生把髒話當口頭禪,還有的同學在公共場合也是髒話連篇,沒有一點忌諱,似乎說髒話已成為一種習慣。更甚的是有的同學還以此為樂相互“嘲諷”,不顧其他人在旁,嬉皮笑臉的相互辱罵,不知自己對周邊的影響。在來就是面對有人發生不文明行為時,對別人持批評時,自己卻破口大罵,不曾想自己也在製造不文明的行為。

  二、穿拖鞋

  穿拖鞋這是相信也是校園不文明。雖然老師和你講明到課室等公共場合不能創拖鞋進去,但還是有很多大學生明知故犯,不聽勸告影響校園文明,也影響自己形象。在公眾場合的穿拖鞋,不但不美觀,而且在走路的時候還有些同學想懶的抬腿,真的是“拖鞋”,發出很大的響聲,似惟恐拖鞋沒有響聲。特別是到需要安靜的場所想圖書館之內的,影響其他同學不能專心閱讀書籍。

  三、考試作弊

  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的存在並非偶然,而是有其一定的社會原因。一方面與我們的考試製度有關,好像讀書就是為了“分數”。但更主要的是,有些人總以為進了大學校門就等於苦日子熬到頭了,入學後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談戀愛或者上網聊天上,到了考試時,就不擇手段地作弊。

  四、“吞雲吐霧”

  不少同學對於在公眾場合吸菸這項還是很厭惡的,可是學院裡吸菸的人還是不少,從走廊、廁所、食堂、寢室等等,基本上都學院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在吞雲吐霧以為自己這樣很酷,每當一股刺鼻的“香味”瀰漫開來,不當受害的是

  自己的健康,也讓危害他人健康,害人害己之事,還是少幹為妙。吸菸既浪費錢有影響自己的健康,望能早日戒菸。

  五、隨地亂丟垃圾

  造成隨地亂丟垃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是有些大學生文明素質低,不管一些告示。還有就是有些學生衛生意識差。在來就是進入大學基本上沒有人監製他,因此有些不文明的行為就暴露出來了。覺得不是在家裡一樣,就影響不到自己的觀念也造就這現象,再來就是有些丟不垃圾筒之類的也就不管了,可見很多學生不注意這些習慣素養。

  六、手機聊天

  現在科技發達了,基本上每個大學生都有手機。可是在上課的時候,總是不時會聽到各式各類的手機鈴聲,影響其他同學上課,有的跑出去聽,影響自己的學習,甚至直接接聽電話,影響周邊的同學聽課。還有就是有些正在熱戀的男女,晚上在“煲電話粥”影響其他人的休息,以為出去走廊之後就影響不到了,但此時影響的人不但是自己的舍友還有住在隔壁的同學。

  總的來說,透過以上的種種不文明行為,我想這些都是校園內隨處可見的不文明現象。這些不文明現象的原因又是什麼?我在透過訪談和觀察的過程中發現由幾個方面可能影響到的關鍵。第一,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第二,同齡群體相互攀比模仿。第三,家庭教育關係的影響,對於孩子的嬌慣。第四,學院教育的疏忽。最後,則是監督的薄弱等。以上這些只是片面,但是對於這充分說明還有有一大部分人對文明的意識淡薄,我想可能是由於他們沒有對自己進行約束的關係,還有就是長期的影響已經在腦海裡面根深蒂固,我想如果要避免這些不文明現在需要長期艱苦努力,加強文明監製,增加這方面的教育。這樣漸漸得講擁有這方面的意識,文明素養也切實到自身,潛移默化之下自己將養成文明的好習慣,相信如此下去,我們的大學校園會更美好。

  大學生校園不文明現象調研報告3

  一、表現形式

  請看下面幾組鏡頭:對面走過來幾位西裝革履、推著撒氣腳踏車的大學生,來到修車師傅面前,張口就說:“哎,用用打氣筒”伸手便拿;剛才還在一塊輕鬆聊天,一會兒就因話不投機“該出手時就出手”而打鬥在一起;課外活動時間,校園的休息椅上女生坐在男生腿上、摟著男生的脖子,做著與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舉動,無視身邊散步的人群;幾個一身靚裝打扮的女學生捧著瓜子,隨走隨丟瓜子皮;還有為發洩個人的情緒而損壞公物的;“瀟灑”地隨處隨口吐痰的,在校園裡亂丟紙屑、果皮、飲料罐、食品袋的;上課遲到早退也不向老師報告,泰然如入無人之境的;與老師同車而不讓座的;學校潔白的牆壁上留下一串串黑黑腳印的;在課桌椅上、廁所裡亂劃濫寫的,有的甚至是些汙七八糟的內容;言語中很少用“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玩的是出口成“髒”,奉行的是“有理不讓人,無理佔三分”;在與他人關係上,只要求別人尊重自己,不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種種現象,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基本文明行為的欠缺,令人觸目驚心。

  二、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的影響。

  ⑴經濟生活的影響。由於我國轉入市場經濟體制時間較短,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有在健全的法治社會大背景下才可能有良性的運作。這種新舊體制的轉變,在客觀上削弱、動搖了一些人的文明行為觀念,造成不管文明不文明,只要對自己有利有益就去“行”,只要能宣洩自己的情感(哪怕是不好的情感)就去“為”的現象。從而,輻射和影響大學生行為。

  ⑵傳播媒體的誤導。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國內外傳播媒體傳播一些不正確不文明的東西,對大學生產生感染、暗示等影響,誤導了學生,使其產生偏離文明行為要求的思想與行動;一些缺乏社會責任與道德良知的低格調的音像製品,西方的物質文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及一些腐朽思想,都對大學生產了強烈的衝擊,使一些學生文明觀念混亂,降低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審美情趣向低層次滑坡。

  2、學校教育自身不足。

  ⑴學校較少將文明行為教育置於社會大系統加以考察。教育未能結合現實的社會需要注入新的內容,又存在重說理、輕實踐,要求高但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因而使學校文明行為教育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文明行為引導和約束的意義。

  ⑵學校教育未系統地教給學生全面的文明行為知識。我們國家作為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極其豐厚的道德精神。然而,長期以來,傳統文化連同它的精髓被置於批判的地位,人文教育不被重視,加之應試教育、功利化教育使得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人文知識相當匱乏。即使偶有這方面的教育,也只是作為知識教育、規範教育,而不是作為文化教育。如此這般之後,學生並沒有受到精神的陶冶,也就很難具有必要的修養和情操。實際上,缺乏文化內涵和氛圍的道德教育是一種有“形”無“神”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很難獲得強健的生命力。

  ⑶學生工作中教育、管理相脫節,管理不嚴。教育和管理應是緊密相聯、互為條件的。教育解決思想問題,管理約束學生行為。教育要入心,管理應嚴格。當前,高校學生工作中,普遍存在教育入耳、入腦率不高,管理軟弱無力的現象。對部分學生的違紀行為採取姑息態度,獎懲不明,從一定程度上縱容、助長了不文明行為習慣的滋生、蔓延。

  3、家庭影響及自身文明意識的缺失。

  ⑴學生自身出現某種“意義障礙”。所謂“意義障礙”即學生頭腦中所存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礙他們對文明行為的要求、意義的真正理解,從而不能把這些要求轉化為自己的需要。

  ⑵家庭文明修身教育的缺失。當代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多數家長採用“小太陽”式教育方法,基本上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子女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長期處於家庭的百般呵護之下。部分生活條件優裕的家長在教育子女問題上存在一些錯誤的觀念,只要子女學習好,其他都不重要。這些在嬌縱中長大的大學生,加之缺乏文明修養的實踐鍛鍊,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缺乏公共衛生意識和基本常識,缺乏文明意識和行為自律。

  ⑶學生生源素質偏低,缺乏禮儀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質教育。據統計,目前高校大學生有 30%的學生來自貧困地區,有 70%左右的學生來自於農村家庭,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缺乏禮儀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質教育,導致文明意識的下降〕。

  四、解決辦法

  文明、道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齊抓共管,但是當今的在校大學生,已不可能再到中學裡去“回爐”,也不可能一夜造出一個理想的社會大環境,所以任何抱怨、指責都是消極的,我們應在大學校園中創造一個文明良好的校園小環境,盡一切努力幫助大學生重塑文明形象。

  進行理想成才教育和艱苦奮鬥教育,要教育大學生們襟懷祖國、胸有大志、端正學風、發奮成才。可以請知名學者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等與大學生談人生、談理想,激發大學生成才的強烈願望和刻苦學習的熱情。學風端正了,歪風就會下降。總之,要在整個校園中倡導文明風氣,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去做,一件一件地落實,要幫助大學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持之以恆,必見成效。

  大學生校園不文明現象調研報告4

  關於校園文明的調查報告 童稚時的孔融讓梨,尊敬長輩傳為美談;岳飛問路,頗知禮節,才得以校場比武,騎馬跨天下;“程門立雪”更是為尊敬師長的典範。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做一天人就要講一天道德”。這些,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國人的禮儀道德所在。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人——青少年,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名副其實,“禮儀之邦”的美名響譽中外。

  近日,我們就“文明禮儀”,在校園內開展了為期一週(12.03~12.09)的調查 ,我們小組:6人,分別對校園內出現的文明或不文明現象進行了調查,取證與分析,得出了以下幾點內容:

  1.校園文明之吸菸問題調查

  在公共場合是禁止吸菸的,這是作為一箇中國公民應有的素質。然而在大學校園裡,如果你走在一群男生後面,總能時不時的受到二手菸的危害,本人也是非常討厭煙味的。關於這個現象,我做了一項調查,男生為什麼會吸菸?而且為什麼喜歡在公共場合吸菸?有以下幾個原因:

  (1)有的男生是從高中就開始吸菸,有了一定的煙癮。煙癮發作就沒有辦法控制,大多不會考慮是不是在公共場合吸菸了。

  (2)有的學生大多是因為舍友大多會,所以也就學會了,不會就會覺得很沒有面子。

  (3)有的男生在公共場合吸菸,覺得很帥,吸引女生注意。

  我調查的就是這幾點重要原因,吸菸有害健康,這個誰都知道,可是有誰做到了呢?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他人的健康,請不要在公共場合吸菸,這是一種素質,更是一個人的修養。

  2.校園文明之心協志願活動調查

  週六去調查一組出海報的志願者活動,發現好多同學踴躍參加。

  值班室裡人山人海,學長學姐有序的分配各位同學任務,好多同學都是在完成了自己組的任務後,又去幫其他組畫畫,寫寫字。力求把每張好報都畫的出色。也有一些同學任務比較少,但是他們並沒有偷懶,有的調顏料,有的清洗毛筆,有的幫忙上色,都積極參與其中。學長們也都很熱心,去每小組指導,幫我們出謀劃策,為他們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

  透過深入活動中調查,我發現校園文明禮儀,不只是表現在語言,動作等直接行為上,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表現,透過文明的交流,合作,才能把利益成效,放大到最大,實現共贏,因此我認為,文明是校園和睦向上的必要因素。

  3.校園文明之尊師重教活動調查

  我在校園中調查時發現這麼一個現象:

  幾個同學,肩並肩有說有笑的走著,前面迎面走來一位老師,他們也不認識,但當這位老師走到這幾名同學身邊時,其他人都還是說笑,只有一位同學,恭敬的鞠了一躬,說了聲“老師好”,別的同學都沒哼一聲。

  這種現象在校園內時常能看到,但是,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是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對於教導我們的老師,即使是不認識的,我們也需要向他們問好,不只是文明禮儀方面的問題,

  更是做人的道德品質問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需要時刻牢記文明禮儀,保持校園文明的長存。

  4.校園文明之個人素質問題

  在校園中時常見到清潔人員忙碌的身影,這是校園使者,靈動的揮著工具是優美的,庸俗者眼中只會有不屑於鄙視,有誰會真正的去拾起地上的垃圾呢?

  大學生活中文明行為很重要,這不僅是個人素質的表現,也是學校門面,然而在我們找工作時也要謹記,因為一個行為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1)謙讓禮貌是美德。

  (2)請勿大聲喧譁,寧靜才是美。

  (3)我勸同學重斗數,不拘一格愛校園。

  (4)人重臉,牆重皮,牆上亂畫要不得。

  (5)舉手之勞,盡顯您的高風亮節。

  (6)排隊線上,請勿打“結”。

  (7)校內騎車,請減速慢行。

  (8)素質需要體現,素質體現一斑

  (9)同學,在公共場合請關閉傳呼。

  我們的知識是在不斷充實,可是素質呢?是否素質也要提高呢!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去開創心得文明校園。

  5.校園文明之志願服務調查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我有發言權。首先,我就是系志願部的一名,進學校這麼長時間,在志願部,參加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活動,其中更能切身感受到同學們對志願服務他人的熱情,在每次活動過程中,都能看見志願者們踴躍的身影。還有不是志願部的同學,有時他們也會跟我說,志願部有什麼活動,叫上他們一起去參加,我此時就會感到很榮幸,只想說:我志願,我快樂!

  但是在活動中也不是每個人都是支援的,也有人認為志願活動就是一群傻子做的事,所以沒有必要參加,認為都是無聊的人做的事,對此我只想說,你沒有參加,沒有參與其中,你就沒有體會到其中的樂趣,你就沒有資格這麼說,既然是志願活動,你可以參加了之後然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想法。

  作為志願工作,即無償為同學們服務,多參與此類活動,有利於文明互助之風在校園吹起,更有利於文明校園的建設。

  6.校園文明之語言文明調查

  針對“你是否說髒話”這個問題。50%同學回答:偶爾是,10%的同學回答:情緒失控時會,40%的同學回答:不會。

  因此,從調查資料分析,語言不文明現象仍然在校園中存在。經常在校園中聽到“尼瑪”甚至有些同學的口頭禪就是“尼瑪”等。這雖是網路語言,卻也是不文明語言。我認為無論何時何地,什麼場合,都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避免說髒話,有助於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對於出口就是髒話的同學只會讓人感到噁心,很難樹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大處講,很難在社會上有很好的發展,可見語言文明的重要性。

  透過以上6個方面的調查,我們得出:校園文明勢在必行。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加強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至關重要。今天的孩子從小就不是“一張白紙”,五顏六色印入腦中,環境影響或多或少對孩子的心靈造成了汙染。雖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依然傳承,就整體情況看,確實存在弱化的趨勢,特別是對青少年兒童的約束力越來越少。有些人在學校裡,不會尊重他人,不禮讓,不禮貌;在社會上不懂得稱呼他人,甚至滿口粗言,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同時,與人為善,禮尚往來等等美德在相當數量的'孩子們身上正在淡化。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加強自己的文明禮儀教育。雖然我們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將有可能在未來的各種致命的弱點出現前,事先予以糾正。一起維護校園,乃至於整個社會的文明和諧。

  大學生校園不文明現象調研報告5

  一.調查時間:

  20xx年x月x日

  二.調查範圍:

  西北師範大學部分學生

  三.調查目的:

  瞭解校園的不文明現象,尋找原因,探討解決方法,使同學們意識到建設文明校園.的重要性,並從自身做起,提高文化修養.

  四.調查方式:

  對話`詢問以及通過幾天的校園內不同地點的觀察

  五.調查結果:

  經過幾天的調查,發現校園存在以下幾種不文明現象:

  (一)隨地吐痰,洗手間用完不衝.

  隨地吐痰是我們司空見慣的不文明行為,校園內也是如此,有的同學痰來就張口吐,校園內不管什麼地方,無意的還是有意的,都是不文明的.前面人吐痰後面人遭殃,好好的道路讓人目不忍視.且不說隨地吐痰給人帶來的不良情緒,它更多的害處是容易傳播疾病,不僅損害他人的健康,也不利於自己的健康.這個行為對行為人來說總是最方便的習慣,但卻是傷害他人健康的陋習.因為它往往為病毒的滋生和蔓延提供土壤.我們欣喜地看到大家社會意識在不斷提高,但我們也要看到這一行為還常見,克服它需要用心努力.

  上完廁所不衝是一種惡劣的行為,它不僅為他人如廁帶來麻煩乃至心理痛苦,也是造成廁所異味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天氣炎熱時發出陣陣難聞的氣味,對公共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二)垃圾亂丟亂扔.

  有的同學亂丟瓜皮`果殼`紙屑`食品包裝物`飲料瓶等垃圾,甚至把一些垃圾放在綠化帶上.垃圾筒近在咫尺卻不盡舉手之勞.這種不文明現象令人深惡痛絕.校園的美麗靠大家的珍惜愛護,我想,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誰也不會很快樂吧.

  (三)浪費資源.

  浪費糧食是缺少節約意識的一種體現.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在勤儉節約成為一項基本國策的今天,在我們的校園,浪費的現象隨處可見.餐廳裡被扔掉的飯菜,寢室衛生間裡長明不熄的電燈,都說明了節約意識的缺乏.一些同學的電腦為了下載電影,甚至睡覺也不關機,連續開機三四天之久,造成用電量激增.節約不僅僅是一句口號,需要我們的身體力行,將行動落實到實處.

  (四)使用不文明用語.

  雖然是在大學校園,但不文明用語頻頻出現,這使得高等院校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大打折扣.大學應該培養出的是高素質人才,而不是那些表面穿著,光鮮亮麗,一出口粗話連篇的泛泛之輩.不文明用語不僅損毀自身形象,而且不利於提升自我修養.希望大家努力學習,與文明為友,改掉此不文明習慣.

  (五)在課桌`牆壁`黑板上亂寫亂畫.

  當坐在自習室的課桌前學習時,有些舊課桌上傷痕累累,被寫滿了單詞`漢字`塗鴉,這些我們儼然在目.而牆壁上也是黑的藍的字型書寫著毫無意義的話甚至汙

  穢的語言,這些無聊的行為顯露了大學生的低階思維和無趣,缺乏社會公德心,丟失了自身的主人翁意識和基本的責任感.真的應該用知識充實自己了,否則怎能說我們是合格的大學生呢.

  (六)男女公共場合過分親密.

  校園裡經常可以看到一男一女同學交往過於親密,甚至旁若無人的有一些曖昧行為.這不僅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會使社會上的人們改變對當代大學生的好印象.畢竟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六.原因分析

  1. 從眾心理,僥倖心理.

  看到他人的不文明行為,同學們通常最先注意到這種不文明行為帶來的便利,而不是這種行為帶來的不良影響.在法不治眾的僥倖心理下,自己也跟著做出同樣的不文明行為,從而不知不覺加入到不文明行為的行列中去.

  2.缺少管制,意識淡薄.

  在調查中,很多人表示自己很清楚哪些是不文明行為以及它們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但是他們也清楚即使自己有這樣的行為,學校並不能對自己做出什麼懲罰,別人也不會明確指出.加上大部分人對監督意識的缺乏,幾乎沒有人表示去制止這些不文明行為,這很大程度上縱容了校園不文明現象的發展.校園不文明行為以及成為了一種脫離管束,脫離旁人監督的行為.

  七.建議

  1.加強教育,學校幫助學生們樹立起校園行為的榮辱觀,管好自己的同時,勇於指出他人的不文明行為.積極幫助改善學校文明情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明氛圍.

  2.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更加自律,為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樹立正確的風向標.以便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使我們的校園更加美好.

  3.身體力行,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食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建設節約型社會貢獻應有的力量.

  4. 利用校廣播臺、海報、橫幅等各種宣傳媒介,宣揚集體和個人的先進事蹟,為學生提供行為模範。同時,總體規劃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綠化、美化、淨化、最佳化的校園環境,為師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硬體條件.

  5.學院立足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文明修養,剔除校園的糟粕文化,成立監督小組,制定明確的獎懲制度,採取文明活動、紀律教育、文明宣傳和監督檢查“四結合”的方法,認真組織學生學習、提高學生認識,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強化宣傳引導,加強監督檢查,搞好獎懲評比,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學生、文明宿舍的評比、競賽活動,努力把各項文明活動落到實處,讓學生親身感悟校園文化、瞭解校園文化、宣揚校園文化,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