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重陽節> 【熱門】重陽節的作文彙總七篇

重陽節的作文

【熱門】重陽節的作文彙總七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今年的重陽節,爸爸給爺爺、奶奶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兩份體檢卡,老兩口興高采烈地去醫院體檢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老兩口得知自己患有三高,一下子慌了手腳。爸爸知道後,一邊安慰他倆不要怕,這不算什麼病,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三高的人多了去了;又一邊上網查相關資料。到吃晚飯時,爸爸開口說話了,要治三高,要記住六個字“管好嘴,邁開腿”,並耐心地給他們做了詳細的解釋。

  奶奶一聽立刻把紅燒肉改成了清蒸魚,同時飯桌上增加了南瓜、山芋、玉米等五穀雜糧,並表示她每天吃素,不吃葷。一邊對爺爺說:“老頭子,你也要保證跟我步調一致。”爺爺點了點頭說:“好,我聽你的。”爸爸接著說:“爸媽咱們說到做到,貴在堅持,我請你倆當好義務監督員,舉報有獎,犯規要罰。”

  開始兩天,家裡風平浪靜。爺爺從兩碗飯改為一碗飯,奶奶由一大碗改為一小碗。過了幾天,家裡就像炸開了鍋。每到晚飯時間,就成了爺爺奶奶奶檢舉對方和自我批評的時刻。奶奶搶先說:“兒子,今天我燒好飯,你爸見廚房中垃圾很多,就自告奮勇去扔垃圾,我想也好,走走路對身體好。沒想到,我收衣服時,往樓下那麼一看,你爸倒好,正頭朝天閉著眼睛吸菸呢,你看他一點也不自覺,該不該罰?”這時爺爺不緊不慢地說:“當著孩子的面,我不好意思說你,你燒菜時,是不是偷吃了一塊肉!”這下把奶奶鬧了個大紅臉,她一邊笑一邊罵:“好你個死老頭子,在哪裡偷看的!”一家人笑得前仰後合。

  爸爸笑著說:“雙方監督有功,功過相抵,吃好晚飯,快去鍛鍊吧。”

  飯後老兩口便乖乖地穿上運動鞋準備出門。那天剛好星期六,我說陪他倆一塊去。三人一起出發了,他倆一前一後,聊著家常,走著走著爺爺看到幾個人在路燈下下棋,立刻找到藉口,你倆走吧,我在這裡看下棋。奶奶聽了急了說:“宇軒回家告訴你爸。”我上前拉著爺爺手說:“爺爺你男子漢大丈夫,說話要算話,不許使奸耍滑。”就這樣他只得極不樂意地跟著我們。如今,爺爺的各項指標均比奶奶轉變明顯,爺爺神氣活現地說:“老伴,你得加把勁啦!”

  看,這像不像一對歡喜冤家呀!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在古代民間,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至於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詩人王維更留下千古傳頌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雖然我的爸爸媽媽還沒有老,但是,他們為我付出了很多,我要利用重陽節這個機會,好好回報我的爸爸媽媽。

  我應該做什麼來回報爸爸媽媽呢?這時,我無意中看見家裡亂糟糟的,地板髒兮兮的,茶几上的東西東擺西擺,電視上佈滿了灰塵……哦,對啦,不如搞衛生讓爸爸媽媽高興。我想:爸爸媽媽平時工作忙,他們回家肯定也要整理,我就趁他們還沒有下班,利用這個時間來做家務,這樣,既可以孝敬爸爸媽媽,又可以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真是一舉兩得呀。

  說幹就幹。首先,我得把地板拖乾淨。哎呀,這地板可真不好拖:你看,不是越拖越髒,就是擠出來的水淌滿一地。不過,在我的努力下,髒兮兮的地板還是給我拖得象鏡子一樣亮了。然後,我再把電視上的灰塵擦乾淨。我找來了一塊相對較乾的抹布,在電視上方小心翼翼地來回擦拭,大約擦了2分多鐘,電視上方的灰塵終於被我擦得一塵不染的了。最後,我把茶几上的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我先把爸爸的東西小心翼翼地放到他的書房中,接著,把水果、紙張等擺放在茶几上。“好啦,大功告成!”我高興地對自己說。這時,爸爸媽媽正好回到家中。爸爸看見家裡大變了樣,高興地對我說:“現在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也會做家務了,真棒呀!”“今天是重陽節,你們為我付出那麼多,我當然要孝敬你們呀!”我高興地說。這時我想:報答父母其實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長大後一定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東漢時,汝南縣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他的父母在一次瘟疫都病死了。桓景聽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下決心降妖。

  他進山拜師學藝,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一天,師傅對他說:“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桓景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照著師傅說的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隨身帶上,瘟魔就不敢近身。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就不會染上瘟疫之疾。然後他回到家裡等瘟魔。一會兒,瘟魔出水走上岸來,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桓景一見瘟魔,急忙舞劍迎戰。幾個回合後,瘟魔被青龍劍穿心透肺,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作文 篇5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王維登高遠眺,面對茫茫蒼穹吟出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節,再念敬老,顧思經典。

  重陽節,在這金風送爽的季節裡,老人們更是笑口常開啦!各個地方開展老人們最喜愛的節目,如:扭秧歌啦、播放古典音樂啦、登高遠眺啦……爺爺奶奶們唱歌、跳舞,慶祝自己的節日,九九重陽正趕“九”,家家戶戶樂開懷。

  我們是初生的太陽,老人更是一輪永遠不落西山的太陽!丹鳳迎秋,秋蘭飄香,採一朵菊花插在奶奶頭上,送一包煙放在爺爺手上。中秋過後又重陽,它代表著永不落的太陽,無疑是最美的。只要在這一天,你做到了,此後,不管多麼久,你還會記得重陽,還會想起你的爺爺奶奶。只要真情永久天涯也只不過咫尺比鄰。重陽節,我也為爺爺奶奶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敬老情……

  預料之外,我原本精心籌備的“驚喜”又泡湯了——禮物太貴了。我十分失落,心裡默默想著:怎麼辦,爺爺奶奶會不高興的呀!一抬頭就看見了家門。爺爺為我開了門。我不敢直視爺爺的眼睛,膽怯地回到了房間。“沒辦法了,只能說句祝福語了!”我想著。我邁著顫抖的步子,走到爺爺奶奶跟前,鼓起勇氣,說出了那句話:“奶,奶奶……”不知怎麼的,我突然有些口吃。“怎麼了孩子?”奶奶問道。“今,今天是重陽節,祝,祝你們節日快樂!”,我終於說出了那句話。“喲,我們的寶貝孫子長大了!”爺爺激動地說。他們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著。我也樂了,之前的失落一掃而光,頓時來了勁兒:“爺爺奶奶,我今天下午帶你們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爺爺奶奶異口同聲地回答。

  下午,我攙扶著爺爺奶奶,來登山。雖然他們有一把年紀了,但身體硬朗,比我跑得還快!

  我們終於登上了山頂。秋風送爽,吹得我們頭髮都飛起來了。回頭一看,爺爺奶奶望著茫茫蒼穹笑了,笑得如此甜蜜,彷彿年輕了十歲。

  重陽節,秋風送來的節日,她帶來的不僅是節日,還有濃濃的敬老情。當我們的長輩們正沐浴在這天地之中時,重陽節已經悄然而去。但它並不會帶走爺爺奶奶的歡樂,更不會帶走我們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陽一樣無法缺少。讓我們一起,把重陽節永遠刻在我們心中,永遠弘揚,永遠傳承!

重陽節的作文 篇6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20xx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透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為老年節。

重陽節的作文 篇7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正值中秋之節,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最佳時機。詩人楊衡讚道:“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斯。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詩題為《重陽》的詩中也有這麼九句:“菊並猶阻雨,蝶意切於人。亦應如暮節,不比惜殘春”是的,重陽節很美好。

  那我又能在這大好時光做些什麼呢?賞菊。品茶。放風箏。盪鞦韆^思來想去,我鄭重其事決定為年過七旬的爺爺洗一次腳——過一個重陽節。

  放學回到家,我把書包放到一邊,一蹦一跳地來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望著爺爺那瘦骨如柴的身體,又聯想起爸爸口中年輕時身強力壯的大漢爺爺,一個鮮明的對比呀!我張口結舌,感到一股淚湧又在眼眶裡打轉兒了,心裡也酸溜溜,難過極了,也許女孩子就是這樣多愁善感一些吧。“什麼事呀?”耳邊又傳來了爺爺聲如洪鐘又堅定有力的話語。“我……暫時保密。”我調皮的一笑。“小滑頭!”爺爺溫與地摸了摸我的頭。我跑出房間,拿了一個洗腳盆,放了點水,試了試溫度,笨手笨腳地端起來,也許是因為水太重,我走起來簡直像個搖搖擺擺的企鵝,還潑一地的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拍了拍我這隻“落湯雞”不禁哈哈大“又有什麼鬼注意啦?咳,咳……”我知道爺爺的氣管炎又犯了,喉嚨裡像個風箱,呼哧呼哧地響,便輕輕地拍了拍爺爺那像弓似的背,有禮貌的說:“請。”爺爺瞪大了眼睛,愣了愣,我呢,將計就計,幫爺爺脫了那破爛不甚的布鞋,把他早已乾燥的腳挪到盆裡,搓了搓,又為爺爺敲了敲腿。這時,我偷偷地看了看爺爺,爺爺臉上笑開了花,意味深長地說:“長大啦!懂事啦!小寶貝親一個!”我沒有像往常一樣推辭,而是輕輕地吻了吻爺爺的臉頰,爺爺也吻了吻我額頭,頓時我心裡像吃了蜜一般甜,一股溫暖從心底發出,“我愛您,爺爺,我這輩子一定要對爺爺好!”我閉上眼睛許了個願。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老人,我們應該去關心他們,尊重他們。在這重陽節裡,我要祝他們身體健康,天天開心,晚年幸福!願我祝福他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