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自己> 實用的你自己作文八篇

你自己作文

實用的你自己作文八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你自己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你自己作文 篇1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總會聽到身邊的人說想充分利用自己未來的時間,但這僅僅是說說而已。

  我一個朋友最近想減肥,但是她總說自己沒有時間,而事實她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追劇和購物上,每當有朋友提醒她時,她會笑著說:“這段時間太忙了,下班後只想好好休息一下,等過段時間一定努力減肥,你們就等著看我的完美蛻變吧。”時間久了,她甚至忘記了減肥這件事。

  我們很多人都會為自己的未來設定時間,比如下個月開始減肥;等忙完這陣兒就好好學習;等結婚之後就早睡早起;等狀態好了就開始鍛鍊;等週末再看書等等,但這些設定不過是在自欺欺人。

  事實上,我們所浪費的時間就是在預支自己的未來。

  時間真的很寶貴,我們根本沒有理由去浪費。等到別人有選擇而自己沒得選的時候,我們才發現自己的今天不過是在重複昨天,時間久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終將化為泡影。

  很多人說,荒廢人生是件大事,但我們卻在不經意間把它變成了小事。

  其實,我們有很多空餘的時間,但是這些時間我們總是拿來揮霍,我們天真的認為僅僅是錯過了一個瞬間。因此,並沒有覺得錯過什麼,但殊不知每一個瞬間加起來,就是整個人生。

你自己作文 篇2

  按一些幽默程式設計師的說法,“別人的生活在你看來是.jpg,但在他自己看來則是.gif”。大致意思是:你看到的是別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實演繹。

  一位穿著簡陋的婦女,身後跟著一個孩子,似乎很是畏懼她的母親,這一路都沒敢和她母親對視。想必,那是個嚴厲的母親。走到地鐵站臺,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拉著二胡,身旁放著一隻鐵盤,裡面只有零星幾枚硬幣。婦女經過老人身旁時,一臉嫌棄地轉過腦袋,對孩子說:“看吧,多可憐。你要是不聽話,以後也會活成那般模樣。”孩子膽怯地點點頭,跟著母親走了。

  那般模樣?

  那名婦女能出此言,必然是發自內心的。不過,分明是發自內心的自卑。很明顯,她也不過是個農村婦女,只是來到大城市,這才顯得神氣活現。

  由此,不禁想到:評價他人生活的同時,你的評價可能恰好就是你內心的真實寫照。當一個人自卑看到別人光鮮的生活時,更多的是羨慕,嫉妒。我也許不得不去猜測那位婦女的生活,也許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貧苦,不那麼如意吧。

  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許每天都會發生,以至於被人們漸漸淡化了。

  再說唐朝的大詩人劉禹錫,曾被“送”給一間“陋室”,簡陋到比當今的“蝸居房”還要簡陋。人們紛紛議論著劉禹錫的生活將是如何悲慘,同時也慶幸自己沒有違背官府,生活還沒有落得這般下場。但實際上劉禹錫那種安貧樂道的心態早就將他置於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該寫詩寫詩,該喝茶喝茶,日子過得閒適愜意。

  別人的生活需要你來議論嗎?一個表面光鮮的公司總裁背地裡可能是個境界一般的俗人,而一個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許會因為自己時常追逐著夢想的生活而變得無比光鮮。生活,是活給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別人的生活你擅長議論嗎?我認為,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狀況和生活態度的真實寫照。一個生活樸素閒適的文人若是路過劉禹錫的舊宅,也許會感嘆:雖然住宿條件惡劣,但是這裡清新的空氣,幽雅的環境……多麼令人神往!而一個虛榮心強,實際上內心自卑的官吏,也許會感嘆:這樣破舊簡陋的屋子,恐怕在無數個日夜裡他都睡不著覺吧……看看這臺階,到處是青苔……自卑的人評論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但這始終是自卑的表現。

  不過,想要公平地議論他人的生活,始終是很難的。每個人的心態多有不同,真正公平的議論只能是來自“別人”自己的。

  每個人都是“別人”。

  所以活好自己就夠了。

你自己作文 篇3

  你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你不清楚你是否選錯了道路。在家人失望的眼神下,在損友的花言巧語下,在眾多的非議下,你選擇了一條錯的'道路。你迷茫地走著你選擇的路,打遊戲,玩耍彷彿成了你自己的最好藥劑。你就這樣迷茫地走著,走著……

  我相信在黑夜裡,在無人的角落裡,你肯定時不時回頭看了看你留下的足跡,它沒有多麼的耀眼,只是無法用悔恨淚水洗淨的斑跡。此時此刻,你的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惆悵,或許你也為此留下了後悔的淚水,可是也無濟於事。於是乎,你放棄了自己,你繼續向前走,玩世不恭的笑容,無理取鬧的話語成了你的保護色。

  那一天,我回到了故土,你的眼神裡充斥著無辜,在家人的不認可下,我看到了你的笑容是多麼的痛苦與無奈……

  我已無心寫下去了,只希望未走遠的你能回頭,你的人生還是花樣年華,你的路還未完全被灰塵覆蓋完,你有能力力挽狂瀾。你需要勇氣,需要意志,而它們取決於你自己。相信你自己!

你自己作文 篇4

  你一直跟著我,跟著我走進了學堂。你知道嗎?走進學堂的一剎那,面對幾十雙星星樣的眼睛,我的臉多紅啊。我怕他們看到你,從而取笑我。因為你,我怕上體育課。同學們到操場上去了,我卻躲在教室裡,把窗戶和門都關上。後來有一次,我還是被校長髮現了。我沒有勇氣出賣你,我只說我感冒了。第二天,全校師生大會上,校長點名批評了我,並把我叫到臺上亮相。眾目睽睽之下,我像被扒光了衣服,羞得無地自容。後來是怎樣散會的,我記不清了,我只記得我帶著你,躲在廁所裡哭了一場。那時我念初二,已有了自尊。

  因為你的醜,我受了傷害。很長時間裡,我怨你、恨你,我總想把你藏得更隱蔽一些。我討厭你,我不想再見到你,我害怕見到你。可是那次在家裡洗澡,在衣服脫光了之後,我還是要不可迴避地與你面對。看著你,我震驚而沮喪。你那麼軟弱無力地存在著,在我眼裡是多麼陌生啊。你是誰的?為什麼跟著我?那一刻,我甚至有了自殘的念頭,我想,如果有一把刀,我會拿起刀把你砍下來,扔得遠遠的。我恨你,你卻不動聲色,還是那麼死心塌地地跟著我,我看你看到後來,心裡就溼了。人不能沒有左膀右臂,你再醜,也是我的左膀啊。

  上初三時,因為你,我又有了麻煩,其實還不僅是麻煩,你甚至把我的前程和命運都改寫了。

  畢業前夕,我愛上了一個叫玫的女孩。因為你,我自卑,我愛她卻不敢向她表白。當我最終鼓足勇氣把一封簡短的情書放進她課本的最後一頁時,我發現她和另一個男生在月光下的小樹林里約會了。

  後來就是中考,緊接著就是畢業。她中考考得不錯,遠走高飛了;我因為你的存在,中專體檢沒有過關,只能回家了。

  我待在家裡,無所事事,整天躺在床上睡大覺。母親端著飯碗進來,勸我起來吃飯,我假裝睡覺,不理母親。母親喚著我的小名,喚著、勸著,勸到後來,我竟來了脾氣,我說:“不要你管!”母親端著碗愣在那裡,愣成了一尊雕像。

  傍晚時分,我去了荷花塘。荷花塘在村南,不遠。我坐在塘邊,看荷花,看荷葉,看荷葉下面的小魚搖頭擺尾游來游去。我慢慢地轉過頭,竟看到不遠處母親站在榆樹後面,向我這邊看,袖口在臉上擦來抹去。

  你改變了我人生的路徑,你讓我不得不離開土地,不得不離開母親,去了沒有母親的城市。

你自己作文 篇5

  或許,黎明前的黑暗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裡被放大得無比漫長,以至於讓人難以相信黎明將會到來。主人公的人生軌跡,就好像一個開口向上卻又向右傾斜的二次函式一般,一開始彷彿將一生中的苦難都經歷完了,才略微嗅到幸福的芳香。這絲芳香能夠重新點燃他內心深處即將消失殆盡的希望,畢竟他會明白自己在凜冬中的煎熬是為了與暖春相會。我相信身處黎明之中的他一定急切渴望回到過去,並擁抱那個在無盡黑暗中彷徨,在凜冬中瑟瑟發抖的自己,並微笑著安慰這個在平行宇宙中為他受苦、奮鬥的人:“這點苦算得了什麼,黎明就在不遠處,我在那兒等你!”

  黎明總是在漫長黑夜的背後,暖春總在冷酷隆冬的背後,成功總是在迷茫彷徨的背後,這也印證了那句話——酸甜苦辣才是人生正餐,而幸福終究只是人生中的冰激凌,人生總有那麼幾年浸沒在黑暗之中,而黑暗的範圍似乎就是望不到盡頭的黑暗,環顧四周,只有更黑的黑暗。這根本不是人生路口,而是一片荒野,沒有路標,沒有燈塔,孤身一人,煢煢孑立。踟躇與彷徨開始佔據內心,同時衍生出種種質疑,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自己的付出與努力,因為心底的恐懼在作祟,黑暗的背後究竟是黎明,還是一個儲存著黑暗的深淵?

  恐懼的根源,便在於命運的不可預測,想必在這個時候,你必然會對腳下這條路的盡頭產生強烈的慾望,因為你想要知道自己的努力付出到底有沒有結果。其實,命運的不可預測性造就了未來的未知,也賦予了我們活著的意義。因為無從預測,我們並不知道哪一條路線是正確的,我們沒有捷徑可選,從而我們才更加不敢縱容自己懈怠放任,而是咬緊牙關,勇往直前,踐行生命的價值。唯有面對黑暗,穿越孤獨,持之以恆,才有可能遇見黎明;唯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能不後悔,不辜負當初的自己。

  命運是否有解,我們並不知曉,我們也不在乎,因為我們的內心深處已經有了未來的自己,我們所擁有的,唯有當下,歲月是把雕刻刀,足以讓我們與內心未來的自己相逢,這也是我們值得慶幸的。

  直到那一天,陽光傾瀉入黑暗,與你撞了個滿懷,溫暖從皮膚滲入內心,孤獨、彷徨瞬間灰飛煙滅。你回過頭,看見了一條用毅力、汗水、腳印拼成的路,還有一個彷徨無措而又砥礪前行的少年,你會微笑著去擁抱他,內心的情感一時間複雜到難以表達。不過你清楚,自己沒有辜負那個少年。

你自己作文 篇6

  一位曾在美國FBI工作六年的人像畫師,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召集了一批素未謀面的志願者,然後依據志願者們對自身的描述,依次畫出他們的素描肖像,整個過程畫師與志願者之間都用屏障隔開。第一階段完成後,畫師又透過志願者們的朋友同事對他們的描述,再依次為他們畫出第二張肖像,然後將前後兩張畫像進行對比。

  有意思的是,透過別人描述畫出來的,比自身描述而畫出來的肖像,不但容貌上要俊美很多,面部表情亦更顯和善、自信。志願者們在看到對比畫後,亦頗覺驚奇與感動。

  其實,我們總是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企圖去修正那些本就美好的東西。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你,遠比自己認為的更優秀。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曾有過一段極不自信的時光。那時和我一同進入公司的其他兩個新人:一個是小羽,武漢大學水利專業畢業生;另一個嘉哥,雖然只是一個大專生,但轉設計前就已擁有兩年的現場施工經驗。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反而是我們三人當中技能水平最高的。而我,學歷和理論知識比不過小羽,經驗更是被嘉哥爆成灰渣。

  負責帶我們三個新手的李哥,經常會從他的專案中分解出一些任務交給我們。嘉哥對CAD、Mapgis等製圖軟體熟能生巧,所以總是第一個完成。小羽因為紮實的理論基礎,上起手來也是得心應手,能較快完成任務。而我在學校本就沒學多少,靠實習學到的那點東西又完全不夠用,經常是一邊問,一邊翻書本,最後花很長時間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完成的成果又總是覺得不夠好,特別是在比較了嘉哥和小羽的效率及成果後,整個人陷入了一種對自己極度失望的境地。實習期間積累的那點自信,也在日復一日的失望中逐漸消磨殆盡。

  三個月後,這種現象沒有得到好轉,我仍然是那個最早開始、最後完成的人。而且隨著任務量的增大,晚上加班開始成為我的工作常態,嘉哥和小羽卻不需要如此。這種感覺糟糕透了,倒不是加班的原因,而是由於一種對自身能力不及的無力感。

  那段時間,唯一感到幸運的便是初入職場,就遇到了一位真誠的職場前輩,每次需要加班的時候,李哥也必定陪我在辦公室一起忙碌。

  有一天加完班後,兩人一起去吃夜宵,酒過三巡,李哥突然說:“今年你們三個進入公司的新人,大家都覺得挺不錯的。”

  我想了想說,“這我多少沾了嘉哥和小羽的光,也幸虧這不是實習考核,不然我絕對得打包回家。”

  李哥疑問道:“為什麼你會這樣想?”

  我覺得他有點明知故問,但正好藉著酒力,便將對自身的不滿一股腦兒倒了出來。“難道不是?小羽Top10大學畢業,專業基礎紮實,上手超級快。嘉哥更不用說了,兩年的現場施工經驗,不但作圖科學合理,造價預算更是信手拈來。現在更是明擺著的,同等規模、同等造價的三個專案,他們兩個正常工作時間便完成了,而我,弄到現在才算勉強交差。”

  李哥一臉錯愕地望著我,“縱向比較,你比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強太多了。而即便是橫向對比,你們三個也只能說是各有優勢。”

  看著滿桌子的東西,我立馬提高警惕,“李哥,我可沒帶錢啊。”

  李哥嘴巴一撇,“沒和你開玩笑。不只我這樣想,公司其他人估計都差不多。小嘉經驗豐富,工作起來得心應手是不假。小羽基礎好,學歷優秀,上手快這也沒錯。但現在的情況,只能說他們起點比你好,卻不能成為你忽略自身優勢的理由。每次帶你出去,你在外面和相關單位打交道都是能說會道,而且作為工科生,你的文字功底也非常不錯。”

  仔細一想,還真是如此。平時在外,無論跟建設單位還是施工單位,或者跟監理單位打交道,我通常都比較自然得體。而在公司內,他們甚至都慢慢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把文字上交總工前,都會託我核查一遍。

  李哥喝了一口,又夾起一塊魷魚放進嘴裡,“你呀,就是吃飽沒事幹,愣是要拿自己的短處去跟人家的長處作比較,自然被打擊得頭破血流,自信全無。”

  那一瞬間,我忽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灌輸這樣一個道理:為人處事,最忌諱的便是妄自尊大。我們絕大多數人深得謙遜之道,可有時候卻矯枉過正,不覺中走入另一個極端,妄自菲薄。

  妄自尊大的人存在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習慣性地放大自身的優勢,而漠視了自身存在的劣勢。那麼同樣,一個陷入妄自菲薄的人,他的潛意識裡絕對喜歡無限放大自身的劣勢,而忽略自身擁有的優勢。

  有時候,妄自菲薄比妄自尊大更容易毀滅一個人。後者至少擁有一往無前的氣勢與勇氣,雖然終會在現實中撞得頭破血流,但從此也就學會了自我審視,腳踏實地。而前者卻在一種無能的自我暗示裡一步步走向寂滅,不僅踟躕不前,甚至倉皇后退。

  特別是當這種劣勢給自身造成困擾時,立馬就會陷入一種自我彷徨。而在這種怒己不爭、恨己不能的負面情緒

  裡,又變得越來越不自信,最終陷入惡性迴圈無法自拔。

  我想,人生就是一場不知終點的長途跋涉,既有生機盎然的草原,也有泥濘不堪的沼澤。走在一馬平川的草原上,自然誰都是意氣風發。然而,面對困境低谷時候的態度,才是檢驗優勝劣汰生存法則的唯一標準。而有些時候,讓我們陷入絕望的並不是困境本身,而是自己在困境中失去了基本的自我認知,將自身劣勢無限放大,還未開始便已是丟盔棄甲、不戰而逃。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我們不是參照別人的生活方式便能過好一生,解決困境的手段與方法更是無法公式化。但是,我們或許應該嘗試去理解這樣一個道理:面對一些形似無解的困境,與其陷入絕望的自我否定,或是盲目地自我提升,清醒的自我認識更為重要。

  世界終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美好,但也絕不會險惡到徹底無解。我們不會如兒時幻想般三頭六臂、無所不能,卻也絕不會真就是不舞之鶴、一文不值。

  飢腸轆轆的時候,不要只看到別人有獵兔的槍,卻忽略了自己捕魚的網。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絕不能自毀,永遠不要急著否定自己,很多時候,你遠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優秀。

你自己作文 篇7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幹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象沒洗乾淨;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地板衣櫃經常沾滿灰塵;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鹹太難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嚥神經老化的現象) ;

  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麼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

  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並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

  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

  如果有一天,他們真的動不了了,角色互換不也是應該的嗎?為人子女者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要及時。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

你自己作文 篇8

  按一些幽默程式設計師的說法,“別人的生活在你看來是。jpg,但在他自己看來則是。gif”。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別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實演繹。

  一位穿著簡陋的婦女,身後跟著一個孩子,似乎很是畏懼她的母親似的,這一路都沒敢和她母親對視。想必,那是個嚴厲的母親。走到地鐵站臺,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拉著二胡,身旁放著一隻鐵盤,裡面只有零星幾枚硬幣。婦女經過老人身旁時,一臉嫌棄的轉過腦袋,對孩子說:“看吧,多可憐。你要是不聽話,以後也會活成那般模樣。”我在一旁靜靜的看著。孩子膽怯地點點頭,跟著母親走了。那般模樣?

  那名婦女能出此言,必然是發自內心的。不過,分明是發自內心的自卑。很明顯,她也不過是個農村婦女,只是來到大城市,這才顯得神氣活現。

  由此,不禁想到:評價他人生活的同時,你的評價可能恰好就是你內心的真實寫照。當一個人是自卑的時候,看到別人光鮮的生活時,更多的是羨慕,嫉妒,甚至上前恭維。我也許不得不去猜測那位婦女的生活,也許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貧苦,不那麼如意吧。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許每天都會發生,以至於被人們漸漸淡化了。再說唐朝的大詩人劉禹錫,曾被“送”給一間“陋室”,簡陋到比當今的“蝸居房”還要簡陋。人們紛紛議論著劉禹錫的生活該將是如何悲慘如何不悅,同時也有慶幸自己沒有違背官府,生活還沒有落得這般下場。但實際上劉禹錫那種安貧樂道的心態早就將他置於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該寫詩寫詩,該喝茶喝茶,日子過得閒適愜意。

  別人的生活需要你來議論嗎?一個表面光鮮的公司總裁背地裡可能是個境界一般的俗人;而一個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許會因為自己時常追逐著夢想的生活而思想變得無比光鮮。生活,是活給自己的,不是活給別人看的。別人的生活你擅長議論嗎?我認為,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狀況和生活態度的真實寫照。一個生活樸素閒適的文人若是路過劉禹錫的舊宅,也許會感嘆:雖然住宿條件惡劣,但是這裡清新的空氣,幽雅的環境??多麼令人神往!

  而一個虛榮心強,實際上內心自卑的官吏,也許也會感嘆:這樣破舊簡陋的屋子,恐怕在無數個日夜裡他都睡不著覺吧??看看這臺階,到處是青苔??自卑的人評論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但這始終是自卑的表現。

  不過,想要公平地議論他人的生活,始終是很難的。每個人的心態多有不同,真正公平的議論只能是來自“別人”自己的。每個人都是“別人”。所以活好自己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