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方案> 關於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工作方案

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工作方案

關於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工作方案

  10月16日,自治區召開“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第一書記、第一陳政委出席會議並講話。16日上午,自治區召開“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深入貫徹落實以國家主席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治疆方略,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部署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凝聚起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的強大力量。

  關於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工作方案

  一、深刻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重大意義

  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自治區黨委深入貫徹落實以國家主席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於新疆民族團結的系列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舉措和生動實踐,是從事關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事關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祖國統一、邊疆鞏固、國家安全,事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域性戰略高度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為新疆加強民族團結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塔城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區,紮實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有利於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有利於更好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和群眾血肉聯絡,有利於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凝聚爭取人心,有利於更好地鞏固和發展塔城各族人民長期團結和睦的優良傳統。地區各級黨政和廣大幹部職工要自覺主動地將思想行動統一到自治區黨委的部署要求上來,切實增強做好民族團結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努力開創地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

  二、“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總體目標:以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為統領,充分發揮廣大幹部職工和各族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廣大幹部職工和各族群眾共同促進民族團結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維護、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範的社會環境氛圍,實現“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全覆蓋,把塔城建設成為民族團結的堅強陣地和示範引領高地。

  (二)主要任務

  1、深入學習宣傳國家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項惠民便民政策措施,進一步增強各族群眾“五個認同”意識,感恩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

  2、持續深化“去極端化”宣傳教育,豐富載體、創新形式、提升效果,進一步增強各族群眾抵禦防範宗教極端思想滲透侵蝕的能力,堅決與“不法勢力”作鬥爭。

  3、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在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中相互瞭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推動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交往活動。

  4、在已開展的“結對幫扶”工作基礎上,拓寬“結對認親”的範圍,保證全領域全員覆蓋,採取有效措施積極解決幫扶結親物件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不斷提高生活水平

  5、凝聚人心、彙集力量,實現全地區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實現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實現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實現塔城2020年與全國全疆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舉措辦法

  按照自治區實施方案確定的.活動範圍和“結對認親”“經常走訪”“互學語言”“關愛幫扶”“開展活動”“表彰激勵”六個方面活動內容的要求,從塔城實際出發,切實保證“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日常化、經常化和規範化、制度化。

  (一)“結對認親”全覆蓋。整合脫貧攻堅、融情結對幫扶關係,合理確定結對認親物件。

  (二)以“十項貼心活動”促進“結對認親”活動常態化

  堅持將“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融入到各族幹部群眾的學習工作和生產生活中,廣泛開展“十項貼心活動”,以一個個“微行動”匯聚民族團結的強大正能量。

  共同學習提高。一起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黨的民族宗教理論基本知識等,不斷增強“五個認同”意識,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自覺抵禦宗教極端思想的滲透,堅決與有害於民族團結的言行作鬥爭。

  共謀致富門路。發揮自身優勢,主動關注收集提供有利於結對認親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各類資訊,共商致富之計,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就學、就醫、就業等問題,讓他們更多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共教語言文字。漢族幹部職工積極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幫助結對認親戶更好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少數民族幹部職工進一步提高雙語水平,搭建起相互溝通交流的橋樑。

  共同參加勞動。農忙時節利用節假日時間,主動參與結對認親戶生產經營活動,同吃同住同勞動,學習勞動群眾吃苦耐勞精神,鍛鍊意志品質,在共同的勞動中增進感情、加深友誼。

  共慶傳統節日。春節、古爾邦節、中秋節、肉孜節等傳統節日期間,與結對認親戶互相走動拜訪,瞭解各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促進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共建“朋友圈”。發揮現代即時通訊工具便捷、迅速等優勢,與結對認親戶共同建立微信群、QQ群,有效克服空間限制,暢通溝通交流渠道,經常通話聊天談心,及時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隨時隨地提供有益的資訊和幫助。

  共辦家庭聚會。結對雙方家庭利用節假日、農閒時節相互到對方家裡作客,共同製作品嚐不同民族的菜餚,相互瞭解飲食習慣和風俗,融洽感情,增進親情。

  共學民族歌舞。歌舞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相互學唱歌曲、相互學習舞蹈有利於增強對一個民族文化的認同和欣賞,在愉悅的活動中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共同“走親戚”。結對認親戶到城裡來走走看看,孩子們到遊樂場嬉戲玩耍,能切身感受到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切實增強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幹部群眾到鄉村踏青郊遊,能親眼看到富饒美麗可愛的家鄉,激發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的強烈情感。

  共照“全家福”。兩個家庭所有成員親密相依的定格,形象地詮釋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和諧團結,一張張溫馨幸福的笑臉,在每一個人的心靈中鐫刻了親人永遠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