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你的名字觀後感600字

你的名字觀後感600字

《你的名字。》是由新海誠導演的一部日本動畫電影,由神木隆之介、上白石萌音擔任主要配音演員,人設是由參與過《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的田中將賀擔當,作畫導演由曾創作過《千與千尋》、《幽靈公主》的安藤雅司執筆。以下是PINCAI小編整理的資訊,歡迎翻閱哦!

你的名字觀後感600字

在杭州首映剛看完回來,電影院裡坐滿了我們學校的學生,熟人就遇見了一堆。最後散場看見很多人抹眼淚了。

我和男朋友淚目相視。

片子稱得上新海誠的最高代表作了,故事相當飽滿,對於節奏的細心把握在最近的影片中很少能見到了,整個電影就是一首別緻的歌。

畫面真心美,音樂太贊;真是不敢相信,人設,劇本,場景,音樂……這些特別優秀的元素融合在一起織成了更加完整,瑰麗的電影,絲毫不會突兀。這是一個溫暖而有力量的故事,絲毫不煽情,不做作,笑點拿捏的恰到好處,可以看出導演真的有在用心講一個故事。就衝這一點,我覺得這個票價值。好的作品就值得尊敬。

瀧勤奮,正義,有著青春期男孩子的羞澀和任性,不會去迎合;三葉有想法,活潑,堅強……兩個人身上具備了太多的相似,因此兩個人的關係,早已超越了戀愛,融入了對方的靈魂之後再回來當然會覺得缺少了什麼。啊,有這麼個人跟你心心相印,真的好。我現在只記得片中瀧與美女前輩相處的場景和瀧與三葉在一起的場景的對比;你看,如果真的是合適的,就不會去質疑,徘徊。

我覺得,片子能引入中國真是太好了。

日本是個很重視人與自然,與萬物關係的國家,不少作品中都會悄然引入這種觀念(尤其動漫);在片中婆婆一葉的話算是對這種關係的說明,以結繩象徵時間,交織,打斷,連結,結織者人與物,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絡……這也是優秀的劇作家和監督應有的素養。中國古時候更是注重這樣一種關係的呀,但日本將它昇華成為禮,明晰到只是看了這麼多動漫的我都能說出個一二,而中國的作品……嗨呀這境界……在現在大多數的心中,還對什麼產生著敬畏之情呢?

平時不看書,不去接觸這種文化就罷了,而這部作品的引入我希望多多少少能喚起一點這樣的意識吧,能在心中積累起一點溫暖,一點力量,一點堅定。

然後導演、製作人們真的是有用心在設計啊,片中瀧求職的單位都是與設計相關的單位……(大概是建築設計)。剛看完,可能調理還不清晰,男票也激動地刷知乎。這部片子給人的感覺我難以形容,這是看任何美國大片所不具備的情感,細膩,卻又無形,以至於我沒有辦法哭出來,因為感覺自己變得像主人公那樣強韌了;也沒有辦法笑出來,因為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

整個作品節奏確實很好,主次分明,輕重緩急都很到位,敘事毫不拖沓。恩,雖然在電影院看了一遍,但是好想去max再刷一次啊(從第一次進電影院到現在還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想法)。

回顧自己從小學三年級到奔三一路看動漫的歷程,從被人認為幼稚,到動漫中的語言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我初中的時候才剛剛開始普及卡哇伊和萌這類詞語,那個非主流的年代很多人不知道這其實是日語的讀音而已……到高中就很普遍了),再到動漫逐漸被國民接受,優秀和經典的作品誕生無數,說起動漫身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多多少少都接觸過,我還是有點開心的,畢竟我其實並不想肩負著啥傳播正能量的責任。動漫的表現形式和故事可以比電影,電視劇更為大膽,新穎,天馬行空。所以我喜歡。希望更多優秀的動漫領域的人被大眾所認識吧。


你的名字觀後感600字

第一次知道新海誠,是07年的《秒度五釐米》。

當年那句:“如果,櫻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5釐米,我要用什麼樣的速度,才能與你相遇?”紅遍了各大紙媒,我第一次看見,是在成都的報紙上。

後來老爸花五塊錢買了張碟,吃晚飯的時候全家一起看了。然而除了超級超級美的作畫和名字很好聽的導演外,我記住的大概只有最後那個錯過的回眸。

再一次看新海誠的作品,已經是高中的`時候了,那部評價並不好的《追逐繁星的孩子》。當年是幾個動漫愛好者聯合,每個人花了三十塊包了省游泳館旁花園影城(現在拆了,變成了小雜貨店)的小廳看的,看完後大家都蠻失望,稀稀拉拉也就散了。

後面再有了《言葉之庭》,記得哪個網站還買了版權,也是在一片“畫風真好看”“感情描寫真細膩”中消散了。但感覺新海誠還是沒走出秒五的影子,一切的一切,那麼好,又那麼平,沒有驚喜感。

後面又是什麼高考廣告,還以為要出正片結果沒有……白期待了好久……

漸漸少看動漫了起來。志同道合的夥伴,去外地、出國、失去音訊,喜歡的動漫雜誌一一停刊,也就很少再接觸了。

有一天刷朋友圈看見了新海誠新作的訊息,一看預告,刷的一下,熟悉的感覺被觸碰了,雖然很多東西不一樣了,但也有很多東西還在啊!

一路關注,有了資源乾脆沒收忍住不看,堅信著它會在國內上映,中途各種不好訊息紛紛,跌宕起伏,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週四也不回家了,起了個大早第一個衝進電影院買好了首映票,晚上和裁裁頂著寒風出門了,順便加餐啃雞腿。

學校的小電影院把廣告輪流放了三遍,才開始播,第一個畫面一出,心都攥緊了。

那電影般的鏡頭,恰到好處的音樂,扣人心懸的節奏,從捧腹大笑到哭泣,再到釋懷。最重要的,和秒五不同的,是那完美的故事。

如果秒五是在特定的經歷後才能完美理解的劇情,那你的名字就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求。

放完以後,和電影院大多數一樣,一直坐到最後一秒。

重要的人的名字,說不定三年後我也能碰上呢。

一激動寫了好多,實在是太幸福的夜晚了,以後一定會看到新海誠更多好的作品的,一定。

像全世界安利,《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觀後感600字

新海誠的作品無論看多少次我總不會覺得無趣,並不單是每幀都可以當桌面那麼簡單,更吸引的應該是耐人尋味的內容。

這部作品,從我看來最有意思的應該是結局時“我好像哪裡看過你”這句對白。啊咧!怎麼這麼熟悉的對白,不是我們老土式搭訕最常用伎倆了嗎?是的!沒錯!就是這麼老土,沒有一絲套路。

但是最感動也應該是這句說話,本作主人公因為特殊的體質交換了身體,在交錯的時空喜歡上了對方,卻因為醒來後記憶會模糊而忘記了對方名字。

如果套回現實我可以理解成,前世我們互相認識,乃至於喜歡上對方,但是某些原因未能如願攜手一生。至於今世,我們彼此忘記了對方的名字。可以這樣理解嗎?

如果可以這樣理解,那麼現實裡“我好像哪裡見過你”會不會非常美妙呢?我們都是在尋找著一個人,這個人可能就是上一輩子和你有著關係的人,這一輩子真的只欠了一個見面勇敢說出那句哪裡見過你的說話。

在這裡我就不去解刨所謂世界線A與B的關係了,因為我覺得美妙的應該是可以和現實呼應的話題。

儘管對於我來說同是新海誠作品《你的名字》整篇都是十分溫暖的,一種你再堅持一下,你再努力一下就會有轉機有希望的感覺。與《秒速5釐米》截然不一樣,沒有《秒速5釐米》的那種刻骨的無奈和刺痛感。反而有點像《言語之庭》,生活上總有點無奈,但是隻要遇到那個可以交心的人,為何不努力嘗試愛一次的感覺。

最後我覺得女主的頭繩我也想要,好像男主一樣系在手上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