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謠》閱讀答案
導語:故事裡,幼女在流亡途中走失,被一音樂家收養。後來,在支援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募捐演唱會上,幼女演唱了一首《長城謠》,這是音樂家根據幼女父親編的小曲譜成的。這首歌使他們父女團圓,卻仍然回不了家鄉。
【長城謠原文】----席慕蓉
儘管城上城下爭戰了一部歷史
儘管奪了焉支又還了焉支
多少個隘口有多少次悲歡啊
你永遠是個無情的建築
蹲踞在荒莽的山巔
冷眼看人間恩怨
為什麼唱你時總不能成聲
寫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萬里的軀體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雲
你的樹
你的風
敕勒川
陰山下
今宵月色應如水
而黃河今夜仍然要從你身旁流過
流進我不眠的夢中
【閱讀習題】
1:第二節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2:第三節寫了什麼內容?哪個詞語最具表現力?
3:長城為什麼會讓人歌不成聲,賦不成篇呢?
4: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A.第一節刻畫了長城的形象,“無情”、“蹲踞”、“冷眼”都在寫長城是歷史的見證。
B.第二節抒發感慨,“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發了凝聚於長城的熾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節寫詩人對故鄉、對長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黃河入夢,吟唱的都是思鄉的深情。
D.這首詩再現了長城腳下不斷爭戰的歷史,歌頌了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5: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長城“冷眼看人間恩怨”,它冷峻,無情,詩人借刻畫長城,抒發了對歷史、對人生的感悟。
B.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詠歎著歷史的短暫與長城的永恆,詩人抒發的情感給人凝重而蒼涼的感覺。
C.這首詩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意境悠遠,運用民間歌謠的形式,歌頌了長城悠久的歷史。
D.詩中的長城,凝聚著民族歷史和民族精神,凝聚著中華文化傳統,也凝聚著詩人獨特的個人感受
【閱讀答案】
1:第二節,抒發詩人對長城的依戀和讚美之情。詩人沒有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寫出了古老的長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對自己的影響。“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因為,長城已成為民族的象徵,成為祖國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不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徵,詩人心繫長城,心繫故鄉,視古老的`長城為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託之所。
2:第三節,詩人借夢境表達自己對於故鄉的思戀之情。詩人夢到的是記憶與想象中的故鄉——月色之下的敕勒川和陰山山脈。透過這兩句詩可以看出,故鄉的山水草木在詩人心中有多麼深刻而又久遠的印象,而且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黃河,也時時在詩人的心中流淌。詩人雖身居他鄉,卻心繫故國。詩人希望有夢,在夢裡回故鄉,但是好夢難成,因為濃濃的鄉思鄉愁讓詩人難以成眠。“不眠”一詞刻畫了一位遊子深沉的思鄉之情。躍然紙上,令人動容。
3:長城在詩人心中,早已不僅僅是客觀的物象和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民族苦難歷史和豐富民族遺產的象徵。所以,才會讓多情的詩人歌不成聲、賦不成篇,卻又揮之不去,成為一種情結。
4:D(錯在“再現”)
5:C(錯在“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