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社會

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很多剛學寫作的小朋友會問: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什麼?那麼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什麼呢?請閱讀以下文章內容,跟著PINCAI小編一起來了解!

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在文章當中的環境描寫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服務於文章的主題和人物刻畫。可很多學生在寫作時,不論情況如何,總是“風和日麗,天高氣爽,小樹對我招手,小鳥為我唱歌”,純粹是為了寫景而寫景,卻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下面我們就從幾位文學大師的筆下去體會一下環境描寫的重要性。

社會背景

魯迅的《孔乙己》開頭對咸亨酒店的介紹:

魯鎮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檯,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兩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麼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裡,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對咸亨酒店的介紹,是為了交代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渲染“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兩個涇渭分明的社會群體,表現了社會嚴重的階級對立,人與人之間冷酷的關係。作者刻畫這樣一個勢利、冷酷、虛偽的社會環境,為我們渲染了一種冷漠悲涼的社會氣氛,為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預示著人物悲劇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說是當時中國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縮影。

心情暗示

法國短篇小說大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有兩處景物描寫。

A、 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B、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那就是哲而賽島了。

第一處環境描寫是在菲利普一家懷著發財夢去旅遊時,那時他們收到于勒發財的信,菲利普的二女兒也因此結了婚,一家人高興出遊,那時的海面在他們眼中美的如“綠色大理石桌面”。可見一家人的心情多麼愉快。但出乎預料的是,他們在旅遊的船上卻遇到了破產後淪落為水手的于勒,他們一家發財的夢想破滅了,所以,他們旅遊的目的地在他們眼中卻成了“紫色的陰影”,不著一字,卻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菲利普一家失望、沮喪的心情。

襯托活動

當代作家曹文軒的《草房子》中的章節【紅門(二)】中,有關暴風雨的描寫和杜小康的成長是分不開的。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群,杜小康表現出成人般的勇氣和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臺。可以說環境愈是惡劣,愈是能突出主人翁杜小康的勇敢和堅強,也愈加使人物形象活靈活現。

揭示性格

十九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變色龍》中,開頭是警官奧楚蔑洛夫走過的市場:

四下一片寂靜。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商店和飯館的門無精打采地敞著,面對著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就跟許多飢餓的嘴巴一樣,門口連一個乞丐也沒有。

只用寥寥數筆就真實地再現出沙皇統治的社會的一片蕭條敗落的景象,反映出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俄國社會的陰森可怖的黑暗面貌。這種社會環境正是產生迎合現實、阿諛逢迎的奧楚蔑洛夫性格的土壤,而奧楚蔑洛夫的精神又維護了腐敗黑暗的社會制度。因此,鞭撻奧楚蔑洛夫性格,具有更重要的社會意義。

反襯形象

在魯迅的《藤野先生》中,以“上野爛漫的櫻花”之美來反襯清國留學生不男不女、不倫不類的醜態:

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卻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那一群扭捏作態的“清國留學生”與那美麗的櫻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啊!對比之餘,不能不使讀者感到“清國留學生”令人作嘔的醜態躍然紙上。

而在魯迅先生的《故鄉》中,作者把少年閏土置於神異的圖畫中: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作者用自然景色之美來烘托少年閏土的活潑,勇敢,天人合一,使少年閏土這個形象在這個廣闊而又鮮活的世界裡活靈活現。

透過以上這些名篇佳作的分析,我們發現,文章中的環境描寫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它與文章的主題以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密不可分的。我們也要學會在作文中巧妙而恰當地運用這些方法。

增加真實性(細節環境描寫)

例如:“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白楊》首段便交代了地點: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涼與貧瘠,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鋪墊。

另外如莫言老師的《蛙》中的人物生活環境描寫的細,因為莫言老師的《蛙》本身就屬於現實小說,使人擁有了帶入感,這個場景是透過固定畫面構成的。《紅高粱》中環境也是描寫的非常之細。

渲染氣氛

例如“天灰濛濛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的環境描寫,渲染了悲哀的氣氛,襯托出人們悼念周總理的極其沉痛的心情。另外如《故鄉》中對故鄉景象的描寫,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而魯迅《藥》一文結尾一段:時令雖已是清明,然而天氣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層層疊疊”的叢冢;這裡沒有生機,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發出“一絲髮抖的聲音”;這裡沒有啼鳴的黃鶯,只有預兆不祥的烏鴉,而且“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這裡藉助環境描寫渲染出了墳場陰冷、悲涼的氣氛。

烘托心情

例如《心願》一文,在點明“我”在一個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園看書之後,交代了“我”周圍的環境以及“我”由花叢聯想到北京一事,表達了作者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反映性格

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寫周總理工作的環境:“這是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簡單……”可以看出,總理生活多麼簡樸。又如《窮人》一文中寫道“屋外寒風呼嘯,洶湧澎湃的海浪……這間漁家的小屋卻溫暖而舒適。”由此可知,桑娜是個十分勤勞的人。另外如《驛路梨花》中對小茅屋的詳細描寫,則寫出了人們的熱心與善良。

推動情節

例如:《曹操煮酒論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陰雲漠漠,聚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掛”一句,因為天氣的變化,引出了對“龍”的評論,從而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另外如《邊城》中寫道:“天已快夜,別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鵑叫個不息。石頭泥土為白日曬了一整天,草木為白日曬了一整天,到這時節各放散出一種熱氣。空氣中有泥土氣味,有草木氣味還有各種甲蟲類氣味。翠翠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情竇初開的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好像眼見到這個日子過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翠翠渴望愛情而還沒有著落,有孤單失落之感。這時祖父在渡船上忙個不息,顧不上她,杜鵑叫個不息,泥土、草木、各種甲蟲類氣味,生意人的雜亂聲音,更增添了翠翠內心的紛亂和孤獨之感,因此她“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這裡的環境描寫成為人物心裡活動的契機並映襯著人物的心情,還有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深化主題

分析小說的主題,離不開對人物和情節的細緻分析,也離不開對環境的認真考察。如老舍的《駱駝祥子》中,為了刻畫人力車伕祥子的辛苦,揭示舊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作者極力刻畫了日烈雨暴的情景。當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還不得不拉車掙錢;當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還不得不在雨中掙錢。透過這樣的環境描寫,展現了祥子吃苦耐勞、勤勞的本性,從而揭示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慘的主題。

當然,一段具體的環境描寫,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這需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綜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歸結為某一種作用。

細緻作用

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並限制其活動的特定場所,它決定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同時,人物性格有時也反作用於環境。寫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文,除情節外,也要寫好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寫好這兩種環境,可較好地烘托人物,進而充分、明確地表達中心。

運用環境描寫要做到:目的明確——為表達中心思想服務;具體生動——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抓住特徵——寫出獨具特色的景物。

描寫效果

客觀描寫是比較真切地再現景物原形的描寫,透過寫景來寫情,即我們所說的“借景抒情”。

主觀描寫是指作者帶著主觀情感去寫客觀景物,自覺或不自覺地把主觀感情融入景物之中,這在寫作中稱作“寄情於景”。

自然環境是文中常見的描寫物件。社會環境,可以是居室陳設、佈局、人物活動場所及當地風土人情等等。場面則是特定的時間與場合內人物活動的總面貌。寫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文,要寫好環境。有人說要畫好兩幅畫,即圍繞人物活動的一幅“死屍畫”和另一幅“殺人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