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於故鄉的作文

有關於故鄉的作文

我的故鄉沒有大城市的繁華熱鬧,但她有的是幽雅寧靜,山明水秀,這兒有我童年的足跡和歡笑,有我美好的回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用心蒐集整理的有關於故鄉的作文,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有關於故鄉的作文篇一:

“我的故鄉不止一個,凡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

每每攜一身疲憊歸家,沙發上,那兩隻黑白相間的小狗安靜地趴著,在等我回家,烏溜溜眼睛惹人憐愛,我頗喜這些柔軟的布藝動物,有種溫暖的感覺。雖然,這已是我第三次搬家了。

新搬的家,離郊區很近,雖然樓房有些破舊,牆壁有點剝落,但一角可以望見綠油油的田野,喜歡那種闊寂的安靜。遠處一輪落日,給林蔭深處的靜穆,塗抹一幅金粉幕簾,如一張發黃的老照片,恍惚殘舊。

夜晚,望一彎清涼月,高懸在天際,無所依靠,一種空靈的超然。心中了無牽掛,不願淪為房奴,生活倒也自由自在,隨處即可是家。不禁想起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是的,身之安處不一定是家,只有心之安處才是家!無論海角與天涯。

記起,一日我剛背上包包,從辦公室出發,同事在背後悄悄說論,不知她的心住在何處?

我的心住在哪裡?我也想得到問題的答案,希望有人能留住我的心,不再漂泊。這讓我想起一電影境頭:女主人神情若失,外惑內困,行色匆匆中,似乎她在尋求什麼,她忽而等待,忽而追尋,人生的倥傯看來如此的突兀和漫無目的,然而又並非如白雲空飛……有時,自己好像也不想尋找什麼,但又有一個聲音在說,人在世上,總要尋找點什麼。

喜歡這樣一句話:心安即是家。希望遇到一個人,有家的感覺,一顆漂浮的心,塵埃落定。不會再有那種深深地涼,在那一偶然睡去的下午,醒來已是黃昏落日,昏暗無邊擴充套件,只有大片大片的孤獨相伴。

午後,聽一曲溫涼的音樂,靈魂漸漸沉澱。融和著山水的氣息,歲月的沉香,令人清和明淨。想起,丹霞禪師曾問一器宇不凡老人:“公住何處?”老人用手一指上下,答:“上是天,下是地。”意思是說宇宙之內皆可為家。

是啊,讓內心安靜的地方……

有關於故鄉的作文篇二:

在北方,看見葉落絮飛的景象,便想起故鄉,我的故鄉在四川南方一個依山傍水的城市,那裡有山的綠意和水的清凌,時常讓我魂牽夢繞,寤寐思服,那是一個小城,無論是大江或是小河,一到了這裡便舒緩下來,那水的樣子,伴著年輪緩慢地流進我的心裡,長成夢的模樣,若影若現,周圍的小山和丘陵間常常在薄霧中延宕,這樣的景緻讓我對故鄉有些許的期望,期望她更加的溫潤,清亮,仿若是山裡的摩登,或若是城市裡的鄉村,近年來,由於長期在外地工作,隔上一段時間,回到故鄉,那裡的變化,越來越讓我感到親切,而在以前的時候,這樣的感覺是沒有的,假期結束後,當我離開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愁緒和思量,但是,在北方呆久了,每當看到季節的變化,風裡冷冽的氣息,黃葉飄落滿地的時候,心中故鄉的蔓藤,像花兒一般在漸漸綻放,令我生出諸多的惆悵,來對映生命的眷念,思念就像長了翅膀,便在瞬間,回到故鄉;

在南方,我的故鄉,有眾多的山巒掩映著綠色的衣裳,山下的河,像溫柔的女兒,守護著那岸邊的萬家燈火,像神女峰的堅持,延續遠古的夢想,河的蜿蜒,水的潺潺,在兩河間的狹長地帶,孕育了一方水土的兒女,生長出許多青綠,在藍天白雲與廣闊的田野間瀰漫;那裡有農田的稻香,有瓜果的芬芳,有菜籽的金黃,有蠶絲的曼妙,還有那城市裡的現代化大道與老城之間交映的歷史和文化,當夜的黑來臨的時候,河上、岸上的燈火,繁衍南方不盡的嫵媚和安逸;

故鄉的酒,散落在陋巷的酒館裡,酒館裡有簡單的條凳,紅黑相間的方桌,還有那酒缸裡透出的味道,純純的,散發著穀物的綿柔,流連的芳香,酒館裡的人,或是鄉里的農人,或是小街上的商販,在川南俚語中,古往今來、奇聞異事、花鳥蟲魚、世界永珍,如江水汩汩不息,仿若世界的今天,在酒與話中,變得這樣的具象;偶爾的插科打諢、夾雜著對老闆娘的戲謔,下午的時光在一個日頭下,慢慢的地走向黃昏,斜進的陽光,照耀著塵埃,時光彷彿凝固,一切變得如此的靜謐和安詳,那樣的日子,是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此前的情景,飄若回聲,過了,便是一曬;

時光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在故鄉的平凡世界裡,有的是人性美好的和百姓的善良,那裡有太多的溫存,用語言或笑聲,來回應一點點歷史的底蘊和文化的厚重;

向南便是赤水河,那裡有瀘州、宜賓這樣的酒城,或許正是在這樣的環境,故鄉的微醺,便多了幾分媚態,夾著川劇的高亢和撕裂,動人心徹,我常常穿梭在故鄉小城的各類小巷,思考著這簡陋設施的酒肆,裡面藏著多少動人的故事和流淌著的關於酒的傳奇;儘管在現代大都市概念中,那樣的里巷漸次凋零,而我或許在某個清冷而微風習習的日子,去尋找故鄉的味道,這味道中的酒意,在心裡早就釀造好了,等待著某個時刻,散發開來,回應那些清晨和傍晚,在那裡有我兒時的記憶,和對故鄉無盡的纏綿;

故鄉的寺廟,在晨鐘暮鼓中,已越千年,九宮十八廟,就是故鄉對寺廟的尊榮集中描述,那裡有太多關於佛的故事,有太多關於觀音的傳說,無論靈泉寺還是廣德寺,都集中體現了中國寺廟的經典建築,做為“西來第一禪林”的廣德寺,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高僧克幽禪師來遂主持開山闡教後,高僧倍出,香火興盛,遐邇聞名,多少年,歷盡滄桑,幾度被毀,又數次重建;早年間,我常常看到進香路上的鼓聲和缽聲,在無數老幼婦孺的虔誠中,延續著每個人的祈望和膜拜,無論嚴寒或是酷暑,那朝聖的路上,行者如一,絡繹不絕,千年如斯,而那些在高堂大殿上的佛,伴著金鐘的顫聲,在山中古剎傳播大音希聲的彼岸智慧;

而另一處佛地,則是靈泉寺,靈泉寺位於遂寧城東靈泉山,與廣德寺隔涪江相望。寺廟依山而建,蒼松古柏,綠樹成蔭。山間有一泉,色碧味甘,終年不溢不涸,名曰“靈泉”,據載,蘇東坡曾於石壁題書“七泉”一首,現已不存。靈泉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年間(581600),時寺號為聖佛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重建後,寺方以山名,無論毀壞還是重建,期間歷代虔誠的佛教徒,在這盤山的路上,守望天國的聲音,期許傳遞出生命的永恆,那些看起來粗布長衫的老弱婦孺,在朝聖的路上,守望一份平安,以延續家庭的鼎盛與和睦;

故鄉的書法,穿梭在現代與古代之間,尤以蓬溪的書法為最,我曾經看到了書法之鄉蓬溪的文化風起,一個亭臺、一個樓閣、一個小橋、一個迴廊,都是那樣的墨香連綿,筆走龍蛇,意蘊若蘭,那是黑色的藝術,在黑白之間的一次縱情奔放、或是一次人性燃燒的烈焰,交織的意象,在技術和藝術之間,留下太多飛白,讓想象的空間得到了釋放,那是動與靜、黑與白、空間與時間等流向的表達,那裡有你的影子、我的聲音、他的未來,有音樂的靈動、有詩歌的悲喜、有山水的跳躍,那是一個人對世界的一次巡禮;

山水的空靈,孕育了人性的清高,那些在書法路上的行者,保持著千年如一的姿態,守望者文化中的藝術瑰寶,每當看到各地的書法作品,心裡閃耀的還是那故鄉墨池裡,溢位的墨香,那是不忘的記憶,那是故鄉這片土地,對我成長的洗禮;

春天的時候,無論是陽光明媚或是風清水綠,壩上的風景在田埂間舒展,油菜的黃,連片似的,向著陽光奔跑,那是希望的微笑,那是金燦燦的綠,長在農人的菸袋裡,流在水牛的呼喝中,還有那些鄉間相望的雞犬之聲,透過薄霧的清晨,傳遞著收穫的吆喝,從青磚黑瓦的農舍裡,溢位的炊煙,夾著這南方的晨曦,四處蔓延開來,一份寧靜和安詳,讓人長久的思量;

故鄉的河,無論如何都是我無法迴避的記憶,70年代在城西修了一條人工河,取名叫渠河,那是從渠江順流而下,到了我的家鄉便決堤圍壩,沿著船山的腳下,水草相間的綠,是我對它長久的記憶,那是我童年的樂園,那是我對河流第一次的感知,那是對游泳概念的見證,我的童年、少年時代,在渠河的川流不息中,沉澱了太多的故事,今天,它變得很美,但是,我發現它老了,像個安靜的中年婦人,靜靜地流淌,我想它一定會懷念它過往的青春和繁華時節,今天,它被現代燈光的修飾,變得時尚而美麗,卻失去了往昔的喧囂,它的靜是一種失去或是得到,讓年輪給它一個答案吧;

人到中年總是想起過去的事,對家鄉的熱烈是近年開始的,每次看到故鄉的變化,心裡的感覺總是隨著它的變化而起伏,欣然中那份淺淺的遺憾,總是在不經意間流動,過去的東西未必全好,但是,未必全不好,看見蜿蜒的濱江路上車水馬龍、燈火輝煌,看見涪江沿岸,垂柳掩映、遊人如織,看見連線中心島與岸邊的船,在來來回回之間奔忙,我覺得故鄉在現代節奏中,疲於應付,難道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遊人如織是故鄉現代化的結果?我想故鄉的美一定在人的心裡,在每個燦爛的笑容中,甚至在家人相聚時濃濃的蜜意中,人的幸福應在故鄉的夢裡有一平平淡淡的模樣,是每個人需要的溫暖。

有關於故鄉的作文篇三:

於遊子而言,人世間,最覺親切的永遠是故鄉的那一縷鄉音,最是依戀的永遠是故鄉的那一份鄉情,最感溫暖的.永遠是家中搖曳的那一盞燈影,最為難忘的永遠是媽媽站在村口遙望的身影。

題記

時光,如流水般潺潺而過,新春的腳步帶著一路的風塵姍姍而來。北風緊吹中,年味越來越濃,幾乎每個身在異鄉的遊子,夢裡夢外對於回家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了。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對於漂泊的遊子來說,故鄉,永遠是一幀珍貴的水墨丹青畫,永遠是心靈依靠的溫馨港灣。走過山山水水,走過流年歲月,遊子的跫音無論落在何處,那一縷心頭縈繞的鄉思從不曾有半分的消減。故鄉,是一根無形的線,不管遊子走多遠,遊子終究離不開它的牽絆,躲不掉它的牽引。當雁字回時,當月上柳梢頭時,當風起、雨落、雪紛飛時,遊子的心,總是一次次向故鄉的方向飛去……

季節更替,經年歲月如風,漸行漸遠。然,遊子思鄉的念頭猶如青藤一樣爬滿心頭,那一抹眷戀的情懷,若水草一般在心湖裡蔓延,日夜招搖。無論是在潮湧的人群中,還是在燈紅酒綠處;無論是在推杯換盞間,還是在幽幽獨處時,遊子的耳邊總有故鄉依稀的呼喚。因為心有故鄉,所以遊子心中總有一份淡淡的惆悵和一份切切的期待。

悠悠天宇曠,濃濃故鄉情。當纜繩輕解,盪舟離岸時,遊子身後留下的又何止是一串串漣漪?當汽笛長鳴,車輪滾動時,遊子身後留下的又何止是一聲聲呼喊?或許,當遊子的強顏歡笑在轉身後化成熱淚暗湧時,思念便已成災。

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故鄉的雞啼、犬吠、蛙叫、蟬鳴都是歌。

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故鄉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情。

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母親的嘮叨裡全是溫暖的情愫,父親的沉默裡盡是無聲的摯愛。

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不管故鄉是高樓林立,還是一馬平川,故鄉永遠是自己心中最美的原風景。

遠離了故鄉,遊子才明白,原來,哪怕全世界把自己拋棄,故鄉依然會以一種等待的姿態盼望自己的歸來。

無論在哪裡,遊子總覺得故鄉的飯菜才是最有味道;無論在何時,遊子總覺得故鄉的雲煙才是最有風韻。無論走向何方,故鄉那青青的麥苗、紅紅的辣椒、高高的草垛、矮矮的籬笆、嫋嫋的炊煙,以及農人的菸袋、牛娃的牧笛、和藹的鄉親、兒時的玩伴總飄忽在遊子的眼眸裡,思緒裡,揮之不去。一路走,一路遊,時光,老了容顏,厚了思念。

很多時候,白日,望著天邊的雲彩,遊子總不由地低唱《故鄉的雲》;很多時候,夜裡,望著星空,遊子總不由地輕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走過了季節的飄搖,終於,遊子懂得了,李白的《靜夜思》是繫著濃濃的鄉情,孟郊的《遊子吟》是繫著深深的親情,張籍的《秋思》是繫著厚厚的思情。

記憶中的童謠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飄散,而故鄉的方向總有個聲音在深情呼喚:“歸來吧遠方的遊子!”走南闖北,一路風塵,故鄉,很遠,也很近。

春、夏、秋、冬,無論哪一季,只要遊子擷一縷故鄉晚風的輕柔,牽一縷故鄉月亮的清輝,便能守得心中鄉音迂迴,調動幸福的節奏,讓心靈溫暖次第。也許,故鄉沒有山珍海味,但永遠有熱菜,熱飯,熱湯,熱被窩。不管遊子是衣錦還鄉,還是行囊空空,故鄉永遠會張開雙臂,迎接遊子的歸來。

人生千燈萬盞,不如故鄉青燈一盞。故鄉,從來是遊子幸福的原動力,是遊子的生命之根,是遊子靈魂的棲所,只要有故鄉溫情的注視和等待,再冷的冬季遊子的心也不會寒涼。正是因為有故鄉的牽掛,所以,遊子漂泊的心能得以溫潤和慰藉。幾多風雨,幾多滄桑,無論遊子走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故鄉永遠都是遊子心中最眷戀的地方。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遊子習慣把故鄉默唸成誦。在心裡,在夢裡,遊子已把故鄉定格成永恆。任歲月怎樣流逝,任時間怎樣變遷,那一份鄉情,那一份鄉戀,都會是遊子一生的珍藏,永不會淡去。

世上,還有什麼能比父母的根根白髮有著更多對遊子的牽掛?還有什麼能比親人的聲聲“保重”有著更多對遊子的祝福?電波傳音,簡訊送情,遙遙相望間,遊子的心早已插上了翅膀,飛在了故鄉的原野上。當故鄉的愛如舟楫劃過異鄉的暗夜和黎明時,遊子便感覺到了風也柔柔,情也暖暖。

於熱愛故鄉的遊子而言,故鄉,是一首吟不完的詩,填不完的詞,譜不完的曲,唱不完的歌,人世間,任何地方都無法與之媲美,任何東西都無法將其替代,任何距離都無法將其割捨。

常回家看看,這句話既是故鄉的召喚,也是遊子的心聲。縱然山重水複,縱然煙渺霧茫,一種鄉思,不關寒暑、不關悲喜,只在山水雲霧間含露染香,婉轉成歌。遊子,是凡夫俗子也好,是達官貴人也好,故鄉從來都是一視同仁,永遠以微笑相迎。海角天涯,故鄉永遠都是遊子割不斷的牽掛!

倦鳥會歸巢,落葉終歸根,遠方的遊子啊,別太委屈自己,別跟自己過意不去,別管自己有錢沒錢,累了,倦了,想家了,就輕裝上路,以一顆素簡之心返回故里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請記住:你的平安就是父母的安慰,你的快樂就是親人的幸福,你的微笑就是送給家人的最好禮物。風風雨雨,是我們生命的點綴;溝溝坎坎,是我們人生的考驗。遠方的遊子,請把所有的負累化為幽幽吟唱,請把所有的離殤化為雲煙,任其輕盈飄揚。

遊子,當你踏上歸鄉的旅程時,你就會發現回家的感覺真好;當你踩上故鄉的泥土時,你就會發現自己一定會被幸福簇擁;當你與父母執手相擁時,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了;當你端起親人遞過的滿滿熱茶,你就會發現,心已解除所有的禁錮,在升騰的熱霧中輕舞飛揚了……

春節就要來臨,遊子,快快回故鄉吧!那喜慶的對聯等著你張貼,那大紅的燈籠等著你高掛,那熊熊的火爐等著你圍坐,那土製的老酒等著你斟酌,那特色的年糕等著你品嚐。遊子,故鄉,有足夠的理由讓你飛奔向她。

煙雨紅塵,訴不完的是鄉思,斬不斷的是鄉情。這一程,山長水遠,下一程,定是溫暖情長。遊子,你聽!風中,有一支清幽的笛在吹起,有個聲音在深情地對你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