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校本培訓的心得體會

校本培訓的心得體會

校本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培訓模式。聘才網小編為教師們精心從網上整理了相關的校本培訓心得體會,希望對您能起到參考作用,歡迎閱讀!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受我校高三級部委派,我於20**年9月17日趕赴壽光,參加了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在壽光現代中學舉辦的“濰坊市高中學科素質教育教學策略研討會” 基本能力學科的會議。

17日一早出門,直奔曲阜東站,至青州的穿越僅用了兩小時。高鐵的確很給力!出了青州高鐵站,速度降至上世紀。青州至壽光雖不足百里,卻幾經周折。從青州火車站至青州汽車站,從青州汽車站至壽光汽車站,再轉乘市內公交,2個半小時過去了,我還在公交車上晃悠。眼看開會時間到了,我決定不吃飯、不報到,直奔會場壽光現代中學而去。

會議為期一整天。17日下午三節公開課,美術、音樂、通用技術各一節。美術是試卷講評課;音樂和通用技術分別是《中國近現代聲樂作品》和《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基礎知識》的專題複習課。這三節課的共同特點是都使用了學案,講練結合,注重落實。從這節美術公開課來看,他們比較重視試題檢測,以訓練推動複習。考試檢測、試卷講評是常規的複習手段。他們的複習模式應該是專題複習之後緊跟著相應的測試,測試之後分析試卷,明確考點,發現問題。試卷講評課上,學生們分組自主討論,尋找錯誤原因,找出疑難問題,組內互助,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組代表提出來,教師精講點撥。查缺補漏之後,再次進行變式訓練,鞏固基礎知識。這種試卷講評方式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印象會更深刻,不易忘記。老師比較注重瞭解學情,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根據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解和點撥,比較有針對性。從知識建構的角度來說,講評課上的知識以點的形式出現,系統性較差,不利於形成知識體系。總之,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是這堂講評課沒有就題論題,而是透過問題查缺補漏,鞏固知識點;從過程上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學習。

18日上午是濰坊市各與會學校的經驗交流。有十幾位老師先後做了發言。基本能力不是拿分的試卷,因為很難超越別人很多;但基本能力也不應該是失分的試卷,因為“基本”,有付出就有回報,大家都可以考好。看得出來,儘管20**年是基本能力高考的最後一年,但他們並未因此有絲毫懈怠,紛紛表示要站好最後一班崗。每個學校儘管做法各異,但不管怎麼做,用什麼辦法,他們都給予基本能力充分的重視。總結共同點不外這麼幾條:

1. 關注高考,研究高考。吃透考試說明,把握考試方向和命題特點。

2.分析整理歷年的高考真題,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命題。找準知識點分佈,提高複習的針對性。

3. 明確的複習計劃。濰坊市有個統一的指導性複習計劃,一輪:3月初 ; 二輪:4月底; 三輪:5月25日以後為綜合模擬訓練。各校都有自己的更為具體的計劃。

4. 按專題進行復習。第一輪複習強調基礎、系統、全面、紮實。

5. 使用學案,強調課堂效率。

6. 重視集體備課。有以教研組長為首的校內集體備課,也有教研員組織的縣市內各學校某科高三教師的集體備課。

7. 基本能力經過幾年的的高考,出現了大量的複習資料、試題集,對這些資源進行遴選是高三老師們必做的工作。

8. 專題複習和階段性測試相結合。

9. 講練結合,注重方法和技巧,培養規範答題的習慣。

10. 領導的重視並注意協調各學科老師加強配合。

11.多關注綜合實踐和研究性學習領域。與此有關的題比較容易失分。

借鑑濰坊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我想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校歷來重視素質教育,一直遵照省教育廳關於《山東省普通高中課程設定及教學指導意見(試行)》的安排執行,全面足課時開課。從高一開始,各科包括音、體、美、計算機技術、通用技術等課程都得到了應有的重視,任課的老師們兢兢業業,從未懈怠。因為平時的積累,我校才可以在高三的時候給基本能力3個課時(其中2節是法定的體育課),而濰坊的學校高三基本能力的課時佔了4-6節。因此相對其它學校,我校學生基本能力方面的負擔較輕,有力支援了其它學科的複習,有利於我校高考的綜合戰、整體戰。根據我校情況,我認為基本能力沒有必要完全照搬其它高考科目的做法,我們可以將三輪複習改成兩大步驟。以美術學科為例,第一階段,複習按專題進行,重在基礎知識的梳理和框架建構。從歷年的高考真題中選擇對應的試題驗證和鞏固本專題的知識點,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和足夠的重視。做到當堂複習當堂掌握,不留問題和課後作業。在知識梳理和知識點鞏固的過程中瞭解高考命題的特點,學習做題的方法和技巧。此階段重在基礎知識的梳理,不必急於以試卷的方式進行檢測。根據進度,第二階段,大約應該從20**年4月開始,進行試題訓練。一方面訓練答題方法,掌握答題技巧和答題規範,另一方面查缺補漏。只要第一階段的複習做得紮實,此階段問題會越來越少。不需要題海戰術,不需要披星戴月,6月的高考就可以從容面對了!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校本課程”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個性化,即學校和教師透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的特點和需要;二是學校設計開發新的課程,即學校在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並充分考慮當地社群和學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透過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探索、以及開展的校本課程培訓,我們感到校本課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透過培訓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需求

教師們往往把校本課程看得很神秘,很複雜,其實,學校本身已開設的選修課、活動課就具有校本課程的性質,只是學校和教師一直對校本課程開發處於無意識狀態。導致我們在工作上往往有校本課程之“實”,而無校本課程之“名”。校本課程是開放的、多種多樣的,如研究型課程、自願報名開設的體育課活動,藝術類活動等都屬於校本課程範圍。可以說,學校裡的課程都有校本課程的成分。因此校本課程就在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近年來,教育提倡素質化、個性化、綜合化、全面化。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方向正是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開發校本課程不但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還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目的是使學校課程更加適合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的發展,對於教師本身是確立了研究者的信念,在課程開發的實踐過程中促進了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二、關於校本開發的思考及困難

1、由於目前絕大多數教師過分依賴和迷信統編的教科書,對校本課程的認識難免存在一些偏差。這種思想上的習慣勢力與校本課程的現實需求之間存在的強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將對校本課程的開發帶來思想觀念、制度層面上的阻力。如何儘快改變這種狀況,將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2、校本課程開發中系統的規劃、理論指導和實踐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如何不斷強化學校和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學校教師和領導的課程開發技術,使之有課程改革的正確意識,有課程改革的願望和動力,有開發校本課程所必要的知識、技術和能力,這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條件。

3、 缺乏課程專家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課程開發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是課程開發走向科學、規範、完善、發展的瓶頸

4、需要強有力的校內、校外的大力支援。即給教師足夠的自由時間和空間,良好的計劃組織,可用的教育資源方面的資訊,課程理論與技術指導與培訓等方面支援。為教師儘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做好條件上的準備。

三、推進新課程體系的理念昇華

校本課程能有效打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這不僅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教育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的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在運用校本課程中,教師的角色也隨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流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

校本課程開發過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儲存。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技能緊密聯絡,有效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具備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校本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讓課堂成為師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學習是為了學以致用,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教育改革的發展和時代的需求,把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師生做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讓校園迴歸純樸和活力,真正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科學、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經歷每次培訓都有許多的收穫和體會,但也有著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但我堅信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只有大膽嘗試新的教育措施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這也是必然所趨。我們將一如既往堅守自己的崗位,積極探索校本課程的新理念,讓師生在自由的天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