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七夕的散文

關於七夕的散文

關於七夕的散文 篇一

在夏的回眸中,秋的乍到裡,七夕帶著神秘的意蘊姍姍而來。七夕,又稱七巧節、女兒節,“鵲橋會”的典故悽美感人。

七夕,是一抹綺麗的色彩,在百花鬥妍中調和;是一種獨特的格調,在浪漫與溫馨間互滲;是一種朦朧的感覺,在秋蟲鳴唱中清晰;是一份美麗的遐想,在渴望中涅盤……

葡萄架下,聽不到牛郎織女的私語。天河兩岸,沒有看到離人相聚。但,仍有一種感動在胸中鼎沸。

七夕,雖是個民俗小節,它沒有特定的紀念形式,但頗具教義,在人們的心中流瀉芬芳。

七夕,是無情者的祭日,是重情人的盛節。月色下,部分記憶被刪除解除安裝,一些往事被重新整理最佳化,某個影音被儲存分享……

七夕,有許多願望破土:誰能用心靈說話?誰能用真心表白?誰能用愛搭建平臺?誰能感受到情的分量?誰又能羽飛化蝶?

人們被愛睏惑了,對情渴望著,夢想化成歌聲掀起漣漪———我愛你一定愛到花兒開了鳥兒把歌唱/愛到牛郎織女為我們點頭/愛到花兒綻放鳥兒成群把我們環繞/愛到每道彩虹映出你的美……往事浮出又憔悴了,心扉負累又陶醉了,眼眶疲倦又溼潤了。

七夕,我在微博留言:善始善終、忠貞不渝、永不言棄。

七夕,我們走過心路歷程,見證情路艱辛,不論是含淚的百合還是帶血的玫瑰,都那麼的絢麗柔媚。

七夕,心情交織的圖案,季節彩繪的繁華——-可唯有情最美!

關於七夕的散文 篇二

何為七夕?兒時從父輩的口中得知,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

每逢七月初七,喜鵲就會飛上天河,辛苦勞作,搭起一座愛的橋樑,使得相隔兩岸的牛郎和織女再次相會。牛郎和織女的悽美愛情故事,童叟皆知,在此也就無需贅述。

為什麼七夕節會成為中國的情人節?本人特為此查了有關資料,在此願與大家分享。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月初七慶祝。

因此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是以乞巧為主,七夕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

隨著時間的演變,七夕已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聽母親說,初七這一天,在人間,人們是看不到喜鵲的,他們都在忙著給牛郎織女搭一座相會的橋,假如在黃瓜架下放上一碗水,十歲以下的小孩子,便能看見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至於為什麼是十歲以下的孩子,聽說是小孩子還沒有失去天眼。

小時的我,信以為真,就此法炮製一番,終是沒能看見牛郎和織女的纏綿。也為此有好一段時間,我懷疑自己天生就沒有天眼,真真的苦惱了一段時間。後來,叫幾個小夥伴也去看,他們還是什麼也沒有看到,才使我的心平復了很多。至於有沒有人能看到牛郎織女的相會,也無從知曉。順手摘下的黃瓜,我倒是沒少吃。

現在想來,只不過是人們對牛郎和織女的'淒涼愛情,賦予美好的願望罷了。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也許古人反對封建包辦婚姻,渴望婚姻自由,渴望兩情相悅,又沒有辦法實現,只能編出一段愛情的悲劇,來發洩心中的憤懣。也可用來警示後人,封建婚姻真的害人不淺!

每當夜晚,看著牛郎星和織女星,在無數的小星星匯聚成的天河兩岸,翹首相望,看著伊人在水一方,卻不能與之相語,無法傾訴衷腸,看得世人都與其同殤,淚眼婆娑。

三百六十多天的分離,只求一天的相守,無盡的話語怎樣傾訴,早已化作濤濤的天河水日夜流淌。無盡的纏綿怎樣儲存,早已化作滿天的繁星永久珍藏。

七夕之際,願天下有情人相依相守,彼此珍惜,在兩人之間搭一座永久的橋樑,用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