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調查報告

面膜市場調查報告

2016年面膜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面膜市場調查報告

面膜是塗或敷於人體面板表面,經一段時間後揭離、擦洗或保留,起到集中護理或清潔作用的產品。因面膜能快速改善面板狀態,日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面膜作為日常護理程式。尤其是近兩年,面膜市場持續升溫,不僅品牌眾多,既有進口面膜,也有國際品牌國內生產面膜,還有國產品牌面膜,而且種類繁多,按功效宣稱分有清潔、保溼補水、美白祛斑、抗衰老面貼膜等;按形態分有面貼膜、膏(乳)狀面膜、喱面膜、及粉狀面膜,按產品材質分為纖維面膜和膠狀成形貼膜。

眾多的面膜產品中,具有保溼功效的面貼膜深受消費者喜愛,消費者認可度高,消費群體廣泛,市場佔有率大。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保溼面貼膜,除了根據自身的肌膚狀況外,價效比無疑是最重要的參考因素。因此,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宣稱有保溼功效的面貼膜商品進行了比較試驗,在測試保溼功效的同時,也對消費者比較關注的防腐劑、激素、熒光物質等安全性內容進行了測試,希望給予消費者合理的消費指導。本次比較試驗樣品測試工作委託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化妝品技術中心完成。

一、樣品情況

此次比較試驗的26款宣稱具有保溼功能的面貼膜樣品由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分別從11家商場、超市和直銷店購買,樣品面貼膜單價從折後每片3.0元到191.7元不等,涉及品牌多為目前在我國市場佔據份額較大、知名度較高的品牌。

二、測試內容及參考依據

1.保溼功效:參照QB/T 42562011《化妝品保溼功效評價指南》。

2.防腐劑和激素:按照《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年版)中相關方法進行測試。

3.丙烯醯胺:按照國食藥監許[2011]96號附件1《化妝品中丙烯醯胺的檢測方法》。

4.熒光物質:參照GB/T5009.78-2003《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三、測試結果及分析

(一)保溼效果

注:面貼膜樣品單價與保溼效果圖

正常健康的面板角質層含有10%-20%的水分,以維護面板溼潤和彈性。由於年齡、氣候環境的變化使得角質層中水分含量降低至10%以下時,面板就會變得乾燥、起皺以至於脫屑。保溼化妝品的保溼功效是透過其含有的主要功效成分“保溼劑”來實現,保溼劑種類多樣,常用的保溼劑有多元醇類保溼劑(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等)、透明質酸(HA)、乳酸及乳酸鈉、吡咯烷酮羧酸鈉,神經醯胺類保溼劑、醯胺類保溼劑、葡萄糖酯類保溼劑、膠原(蛋白)類保溼劑、甲殼質衍生物和脫乙醯殼多糖等。

本次比較試驗中,26款面貼膜樣品中的保溼劑以甘油、丁二醇、透明質酸、丙二醇等居多。其中甘油是無色透明的粘稠液體,是化妝品中最早使用的一種優質保溼劑,也是化妝品柔軟劑,對面板具有柔軟潤滑作用。透明質酸廣泛存在於人和動物體內,現在通常用生物工程技術的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水溶液具有高黏度以及具有高的粘彈性和滲透壓,具有優良的保水和潤滑作用,但價格較貴。消費者在購買保溼化妝品時,可以透過閱讀商品標籤瞭解新增保溼劑的種類。

1.保溼功效評價方法。化妝品保溼效果越好,面板角質層中水分含量增加越明顯,面板越滋潤、光滑,越柔軟有彈性。化妝品保溼功效的評價可以透過單次使用產品評價其短期效果(通常不超過24小時),也可透過連續多次長期使用評價其長期保溼效果(一般為4周以上)。

本次比較試驗參照《化妝品保溼功效評價指南》(QB/T4256-2011),在恆溫恆溼環境中由志願者單次使用面貼膜後,利用儀器無創性的評價面貼膜在6小時內的保溼效果。測試過程中,將測試面貼膜及空白對照隨機分佈於受試者左、右前臂內側。產品單次使用,貼敷時間為20分鐘。分別在產品使用前和產品使用0.5小時、1小時、2小時、4小時和6小時後,利用面板水分測試儀(Corneometer)對產品使用區和空白對照區分別進行面板角質層水分含量測試。每款面貼膜樣品有24人參加並完成測試。

2.使用後短期保溼效果有明顯差異。26款樣品在用後半小時測試,面板水分都有所增加。但是,26款樣品之間的保溼效果差異顯著。面板水分含量最多的增加了32.38個單位,最少的只增加1.28個單位。

結果還顯示,使用後面板水分含量增加值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下降,使用面貼膜0.5小時後測試,有17款樣品的面板水分增加值大於10個單位;用後2小時後,有9款樣品的面板水分含量增加值大於10個單位;6小時後,只有3款樣品的面板水分含量增加值大於10個單位。

樣品的保溼效果與其售價不成正比。有的樣品售價雖然較低,但是其保溼效果較好。

(二)理化和衛生指標基本令人滿意

1.樣品均未檢出激素類物質和丙烯醯胺。我國化妝品法規嚴禁在化妝品中新增激素。非法新增激素的化妝品,短期內效果明顯,但長期使用會出現色素沉著、面板萎縮、面板變薄,激素依性皮炎賴等副作用,甚至會引起人體內激素水平變化,造成內分泌混亂,導致其他疾病。本次比較試驗對常見的7種激素進行了檢測,26款樣品均未檢出7類激素。

聚丙烯醯胺在化妝品中常使用作為成膜劑、粘合劑、潤滑劑和發用定型劑等,我國《化妝品衛生規範》(2007年版)明確規定了化妝品成品中丙烯醯胺的殘留量。由於聚丙烯醯胺是由丙烯醯胺聚合而成,故以聚丙烯醯胺聚為原料的化妝品中,有可能殘留微量丙烯醯胺。丙烯醯胺不僅對面板、眼睛有刺激性,而且能夠透過面板和胃腸道吸收,進而可引起各種全身反應,如神經毒性等。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在26款樣品均未檢出丙烯醯胺殘留。

2.個別樣品產生熒光現象,但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無法確定。基於目前我國缺少針對化妝品中熒光增白劑的檢測方法,此次比較試驗只能檢測樣品是否有熒光現象。試驗選用食品包裝中熒光檢查方法進行測試,結果兩款面貼膜樣品有熒光現象產生,說明其產品中含有能夠產生熒光的物質,但無法判別是否為熒光增白劑。

熒光增白劑是一類能發出熒光物質的統稱,它可透過光學上的補色作用起到“增白”的效果。熒光增白劑可能存在風險,尤其是可遷移性熒光增白劑。但能夠發出熒光的物質不一定都是熒光增白劑,如一些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等都能產生熒光現象。

3.防腐劑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相關要求。防腐劑是化妝品常用成分,其目的是保護產品,使之避免在儲存、使用過程中受到微生物汙染而引起質變,確保產品在有效期內的使用安全。

從比較試驗結果來看, 26款面貼膜樣品都符合我國化妝品衛生規範要求;其中25款樣品使用後具有一定的保溼效果,有的保溼效果非常突出;但是,樣品的保溼作用隨用後時間的延長而變弱,消費者應適時進行下一步的保養程式,以求鎖住水分,減少流失。同時,比較試驗也發現化妝品中熒光增白劑的'檢測方法標準空缺,消費者關心的熒光增白劑新增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答,無法完成這方面的產品質量監督。望有關部門和行業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填補空缺,更好的保護使用者的健康安全。

四、消費提示

1.如何選擇保溼面貼膜。消費者在挑選保溼面貼膜時,要根據自己面板的情況、使用習慣、目的以及經濟能力,挑選快速保溼、長期保溼、保溼美白、保溼抗皺等具有不同側重功效的不同劑型面貼膜,以達到更好滋潤護膚的效果,不可一味盲從。

2.如何解讀化妝品標籤。化妝品的標籤標識是對化妝品最為直觀的描述,也是廣大消費者認知化妝品的第一途徑,因此在購買化妝品時,要仔細檢視化妝品標籤,尤其注意進口化妝品必須有以規範化漢字書寫的中文標籤。按相關要求化妝品標籤應有產品名稱、生產者名稱和地址、實際生產加工地、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編號及產品標準號、批准文號或備案號、全成分表,保質期限、淨含量等資訊,若在購買時發現產品標籤標識資訊不全或者是全外文標籤標識,很可能是有問題的產品。

化妝品標籤中需明確標註產品全成分表,成分含量大於1%的情況下按降序排列,含量越大越靠前,含量越小越靠後;如果成分含量小於和等於1%時,可以在含量大於1%的成分後面按任意順 序排列。消費者在選擇化妝品時,也可查閱全成分列表,瞭解化妝品成分和含量排序。

3.如何正確使用保溼面貼膜。除了選擇適合自己面板性質的保溼面貼膜,正確的使用方法和程式步驟,也是非常重要的,消費者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

新款面貼膜在使用前最好先在耳後或手腕處試用,確定無過敏等不良反應後,再用於面部。使用時,要將面貼膜輕輕貼於整個臉部,面板與面貼膜之間不要留任何氣泡,面貼膜敷15-20分鐘後即可取下,切勿長時間停留,一般不超過30分鐘。也可根據自己需要,將包裝內剩餘的精華液,塗抹於脖頸、手腳等身體其他部位。根據產品說明書,確定用後面部的精華液是否需要清洗。一般而言面貼膜使用後不需要用水洗去,輕輕按摩以幫助肌膚吸收營養成分,然後用紙巾把過多的精華或殘留物輕輕擦去即可。在使用面貼膜過程中,一旦出現過敏現象或其他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到正規醫院就診。

晚間是肌膚吸收最好的時間段,因此在晚間使用面貼膜,可以更好地補充營養成分。使用面貼膜前,應先卸妝、清潔面板,必要時也可先去角質,以利於面板的吸收。普通保溼面貼膜的使用頻率可根據個人面板特點和需要以及說明書確定,一般一週可使用2至3次,這樣在保證肌膚健康的同時又能起到最大的護膚功效。另外,面貼膜使用後,可根據面板情況及時塗抹其他日常護理品,如乳液、面霜,則能達到更好的護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