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300字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300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划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裡......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300字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為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裡拿來米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非常愛吃粽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300字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瑞陽節、重五節。據說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關。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懷王趕出都城,流放到異地他鄉。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泊羅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欲絕。紛紛來到泊羅江邊打撈屈原的屍體。漁夫們划著船在江上來回尋找,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 “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蛟龍水獸喝了以後暈倒,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怕蛟龍把飯糰吃掉,就用楝樹葉包上飯,外面纏上彩線,變成粽子丟進江裡。

從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300字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關於端午節的來歷,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屈原的故事。趁著爸爸放假的時間,我纏著爸爸給我講端午節的故事。爸爸的興致看來很高,他把握抱在腿上,摟著我,慢慢地給我講起了屈原的故事。

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聽爸爸講完故事,我對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有了很清晰的印象。今天,我要好好享受這美味的粽子,看看電視裡划龍舟的熱鬧場面,好開心哦!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300字

每年農曆的5月5日我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帶香囊。每逢過端午節,人們都會把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插上艾葉和配帶香囊也有滅蟲驅鬼的說法,以艾葉“懸於戶上,可攘毒氣。”

傳說,端午節是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那時屈原22歲就當了大夫,在楚懷王面前,楚懷王非常信任他。不久,楚國的大奸臣看屈原不順眼,於是就不斷的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聽了讒言,不再相信屈原了。過了幾天秦國的人把楚懷王騙走後,把他軟禁在那裡,沒多久,他就死了。楚懷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成了王位稱為楚襄王,楚襄王就把屈原趕到江南地區,當時他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了 《 天問》 、《九章》 、《離騷》 這三首詩,寫完後就跳入了汨羅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為了讓魚蝦蛟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