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立夏是哪一天

2016立夏是哪一天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2016立夏是哪一天:2016年5月5日 農曆 三月廿九 立夏

2016立夏具體時間幾點幾分:5月5日9時42分,太陽到達黃經45度,立夏。

二十四節氣-----立夏的由來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的由來

按照氣候學的標準,5天平均氣溫達到22℃才算夏季開始。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立夏時節的候溫同氣候學標準大致接近,而這一地區正是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由此看來,二十四節氣把立夏節這天作為夏季的開始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立夏分為三候。“初候螻蟈鳴”,螻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種。這時節蛙類動物開始在田間、塘畔鳴叫覓食了。“二候蚯蚓出”,由於地下溫度持續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鮮空氣了。“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這時已開始長大成熟了。清乾隆《新鄭一縣誌》載:“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謂之進鮮”。從這三候的描述中我們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立夏

蛙類動物一般活動在有水的地方,尤以水稻田旁、池塘邊較為多見。蛙既可食用水中的小生物,又可在稻禾下乘涼,抬頭還可以吞食飛行於田間的昆蟲,食飽後蛙鼓鳴叫,和著樹上昆蟲、鳥雀的奏鳴;田間溼潤的土地上還時有蚯蚓爬過,野草中已見到野生的`王瓜長大成熟,可以採摘食用了。如果說春是生的季節,那麼夏就是長的季節,大地上的動植物都進入了旺盛生長期,全國各地區氣溫大幅度提高,雨水也明顯增多了,南方的早稻已經分櫱,油菜已經結子,將要成熟了。北方地區的冬小麥也正在揚花灌漿。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穀子、棉花等已相繼出苗。農作物生長漸旺,田間管理日益繁忙。“立夏三朝遍地鋤”,這時鋤地既可給土地鬆土防止水分蒸發,又可以鋤掉田中雜草,因此有農諺說“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 了”。

“立夏種棉花,有柴沒疙瘩”,這時已過了種棉的季節。正值棉花小苗期,這時應查苗、補苗、中耕定苗,並要注意及時澆水灌溉。對於小麥這種主要糧食作物,此時應特別注意田間管理,尤其是注意防止“麥秀寒”的發生。從種植上可以“立夏前後種地瓜”“立夏種稻點芝麻”,因為“到了立夏亂種田”這時節種植了農作物都會生長,應及時播種宜種農作物。

立夏

立夏還是一個傳統的歲時禮俗節日,周代在立夏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眾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並舉行祭祀先帝祝融的儀式。漢代也沿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舞《雲翅之舞》。到宋代,禮儀更趨繁瑣。至明代始有“嘗新風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載“立夏取平時曝曬之米粉春芽,並用糖面煎作各色果疊,相互饋送”。並用柳枝穿果疊作小兒食品,江浙一帶還有立夏吃花飯的習俗,也有叫“吃補食”的。民間習俗還有“立夏吃蛋,石頭都踩爛”,說立夏時吃雞蛋鴨蛋可以增強體質,還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筍,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趕在節日這天,名曰“立夏見三新”,南方地區舊時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並配以各種水果,饋贈親戚鄰居。

古人認為,立夏三個月(孟夏、仲夏、季夏)為農事繁忙的季節,故此時節又被稱做“三夏”。這時草木繁茂,生長旺盛,夏令季節病較多,往往有身倦肢軟、食少微熱的現象,有時還會暑熱傷氣。這種情況往往是因勞動強度大、氣溫偏高、休息不足所致,因此應該注意調整飲食,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勞動時一間,適時補充水分,保證睡眠,適應夏天“長養”的要求,保護身心健康。

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