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節日

愛耳日宣傳資料

2016年愛耳日宣傳資料

今年3月3日是我國的第17個“愛耳日”。記者19日從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辦公室獲悉,本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主題確定為:“關注兒童聽力健康”。本期聘才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2016年愛耳日宣傳資料。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0至14歲兒童總數超過2.2億。

據介紹,本次“愛耳日”將主題定為“關注兒童聽力健康”,一方面是為了幫助公眾瞭解兒童聽力殘疾現狀、致病原因、兒童聽力殘疾預防與康復方法,樹立早發現、早干預、早康復的理念,降低兒童聽力殘疾的發生機率;另一方面也是為喚起全社會對聽障兒童的關注、理解和幫助。為聽障兒童全面發展,早日步入正常人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此外,全國“愛耳日”活動期間,中國殘聯、教育部、衛生計生委等有關單位將聯合在京舉辦全國“愛耳日”公益音樂會。各地也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受世界衛生組織委託,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將協助世界衛生組織在其成員國開展“國際愛耳日”主題宣傳活動。

【聽力的簡易檢測法】

低音測試法

可用機械手錶音檢查患者聽力,用棉球塞住患者一側耳朵,將機械手錶由遠及近靠近患者另一側耳朵,至其聽到聲音,測量距離;再用相同方法與另一側比較,並與檢查者比較。此方法可粗略地初步檢測出中、重度聽力缺失患者。

頭髮摩擦法

醫生用拇指和食指抓起患者的一綹靠近外耳道的頭髮,輕輕地揉搓這些頭髮,產生一種相對高聲調的“刺啦”音。若不能聽到此聲音,則可能為中度聽力缺失患者。

音叉試驗

此方法主要用於判斷患者究竟是神經性耳聾、傳導性耳聾還是混合性耳聾。用頻率256赫茲的音叉檢查,醫生可透過穩定地擊打自己彎曲的肘部來最好地激發音叉振動。

Rinne試驗

將振動的音叉柄置於耳後乳突部(骨導),至聽不到後,再將音叉移至同側耳前(氣導),若仍可聽到,則氣導>骨導,即為Rinne試驗陽性,正常情況下氣導>骨導。感音神經性耳聾時也為氣導>骨導,但氣導和骨導時間均縮短。如聽不到,則先試氣導,然後試骨導,若骨導> 氣導則為Rinne 試驗陰性,屬傳導性耳聾。

Weber試驗

將振動的音叉柄置於前額或頭顱中線,詢問患者聽到的`聲音以何側為響,正常人兩側相等,聲音位於中間;感音神經性耳聾健側較響,傳導性耳聾患側較響。

Schwabach試驗

比較檢查者和患者骨導音響的持續時間。傳導性耳聾時間較正常延長,感音神經性耳聾時間較正常縮短。

【愛耳日的背景和意義】

中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2057萬,其中7歲以下聾兒可達80萬,老年性聾949萬;由於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環境噪聲汙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約新生聾兒3萬餘名。聽力障礙嚴重影響著這一人群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

為有效開展聾兒康復和預防工作,1988年,聾兒康復工作作為一項搶救性工程列入國家計劃,系統實施,中國共有聾兒康復機構1422個,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為技術資源中心,以省聾兒康復中心為龍頭,以市級語訓部為骨幹,以基層聾兒語訓班(點)為基礎,社群家庭為依託的聾兒康復工作體系,截止1998年底,全國已訓練7歲以下聾兒11.2萬名,其中15.73%進入普通小學和幼兒園,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0年,衛生部頒佈了《常用耳毒性藥物臨床使用規範》,規定了30種耳毒性藥物的使用標準,指導醫生正確、規範地使用,減少和避免聽力語言殘疾的發生。

中國新生聾兒數量多,康復需求大,但是,由於經濟條件和技術能力的限制,只能達到年訓2萬名的能力。因此,除採取必要的康復手段外,積極開展預防,防止耳聾發生、控制新生聾兒數量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為此,中國殘聯、衛生部等十個部門共同確定每年的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並於2000年3月開展第一次“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這對減少耳聾發生,提高人口素質具有重大意義。

【如何預防兒童發生耳聾】

先天性遺傳耳聾的預防

先天耳聾的發病率約佔中國聾人的50%,而遺傳聾約佔先天聾的85%,其大多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具有關文獻報道,在正常群體中,近親結婚率僅為2%,而在遺傳達室聾患者中,70%為近親結婚。可見近親結婚是併發遺傳達室聾的主要因素。另外,遺傳達室聾發病還多集中於福利工廠,因其相互通婚者甚多。他們的後代又多數成為遺傳聾或耳聾基因攜帶者。週而復始,造成人口素質下降,因此。先天遺傳聾人的婚育問題應引起社會重視。

先天遺傳聾應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做到:

1.嚴格執行婚姻法,絕對禁止近親結婚。

2.兩名先天遺傳聾人之間不應結婚,如各種原因非結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絕育。

3.先天遺傳聾人可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

4.如果先天遺傳聾人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第一胎為先天聾兒,絕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聾青年男女,透過耳聾遺傳諮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遺傳性。

新生兒期防聾

耳聾的發病,具有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為重度聾在新生兒的發生率約34%;06歲中度聾和輕度重聾約佔5%,多由中耳炎引起,並認為嬰幼兒中耳炎可能影響其語言的發育。面對這樣眾多的耳聾患者,除了採取必要的醫療、康復對策外,積極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普及、宣傳聽力保健知識,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開展耳聾遺傳諮詢,加強醫學監護及科學用藥,是預防耳聾的關鍵。

聽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應開始,如在產前期,母體一般不要接受預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預防母體患病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時進行治療。用藥時禁用耳毒性藥物。新生兒期耳聾預防應在圍產期就開始,在這一時期不僅可發生器質性聽覺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且可引起內耳毛細胞損害。尤其是早產引產時外傷或產期的各種原因缺氧、新生兒黃痘極易引起感覺神經性耳聾。因此,對這些疾病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是防治耳聾的重要環節。

小兒期防聾

感染性聾是嬰幼兒時期常見多發病,其中以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導致的傳導性聾及由於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覺神經性聾最為常見。小兒期耳聾早期多不易發現,特別是感染期經常使用氨基甙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所以預防感染,科學用藥是重要的防聾措施。

預防藥毒性耳聾

對某性疾病的治療可能要用一些必要的抗生素,尤其氨基甙類抗生素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對內耳有損害。特別在兒童早期症狀很不明顯,因而難以早期發現。加強醫學監護是診斷早期耳聾的重要手段。藥毒性耳聾應以預防為主,禁止濫用耳毒性藥物。對有家族性中毒史的和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應禁用耳毒性藥物。嬰幼兒、妊娠期婦女、老年人對耳黴性藥物同樣敏感,應該禁用,必須使用時也應慎重。在用藥過程中,一旦發現耳中毒症狀,如頭暈、鳴、聽力減退、平衡障礙等,應立即停藥。此外,對於應用氨基甙類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定期檢測血清抗生素水平及聽力情況。可以用8000Hz以上高頻純音,進行聽力測試有助於早期現耳中黴。一旦證實聽力減退,可以及時停藥,對仍保留8000Hz以下語言頻率的患者為時未晚,不影響聽聲及語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