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300字

弟子規讀後感300字(精選18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300字(精選1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後感1

我讀過許多書,有古代歷史戰爭,也有介紹各種百科等書,其中我覺的最有教育意義的是《弟子規》這本書。

這本書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體現了一個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告訴了我們青少年時代該乾的事,本書有許多小故事,都寓意深刻,令人終身難忘,啟發我們要知道自己的缺點與優點。

讀《弟子規》中,讓我有難忘的一句話是“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他的典故是管寧與朋友讀書時朋友三心二意,不認真讀書,出外面亂逛,管寧割斷了席子與他絕交,對他說:“我不與你這三心二意之人坐一張席子”。說完,管寧認真讀書,不再理朋友了。其他故事也很吸引人,也深刻的教育了我們。

讀完這本書,我覺的它像我們的老師,教育我們該尊敬長輩,謙讓幼小,對大人多一份敬重,對小孩多一份關愛,對學習多一份用心,那會讓我們永向光明大道走去。

弟子規讀後感2

學習了弟子規,我深受感悟,受益無窮。其中,令我感到難忘的是“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四句的教誨。

說道“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時,就曾經記得有一次,老師給我們班看了一部電影《暖春》,我十分清楚地記得,裡面的主人公——年僅8歲的小花,她就是待撿養自己的、十分疼愛自己的爺爺十分孝敬,她那惡毒的嬸孃對她如此地恨,三番兩次都想要把她賣到到別人家去,她卻依然還是對她的嬸孃如此好,這樣的愛難道不是難能可貴的嗎?我們應該多向小花學習她那孝順父母,不讓父母掛念、操勞;同時也要做到,遇到厭惡子女的母親或親人,子女也同樣能盡孝的精神。“親所好,力為具”父母親為我們付出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要盡力去為父母親做一些父母親所愛好的事。“親所惡,謹為去。”父母親厭惡的東西,我們常會忘記、忽略,要做到謹慎小心地排除。“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作為哥哥姐姐的,要友愛謙讓弟弟妹妹,作為弟弟妹妹的,也應要恭敬哥哥姐姐。這樣兄弟姐妹就可以和睦相處,減少衝突,父母親心中就快樂,這就存在孝道了。“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不論是吃東西、喝飲料,還是和長輩一起坐、走,都應當禮讓長輩。

學了《弟子規》——那珍珠般珍貴的道理,我受益無窮。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合在一起就是:學生的規範。中國古籍《禮記?學記》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因為教育是國富民強的基礎,所以要想使國家繁榮富強,就要先教學。所謂年齡越小的兒童越容易教好,基本不會走上邪道,所以教育應該先從兒童著手。

《弟子規》教了我:坐的時候不要叉開大腿,也不要蹺二郎腿,更不要搖晃大腿,否則,就會顯得自己很沒有教養。

我以前坐的時候,喜歡蹺二郎腿,而讀、背了《弟子規》以後,我不再那樣,而是並緊雙腿,顯得我極為端莊。

我還知道,走進沒人的房間要想走進有人的房間一樣謹慎,不可以亂走亂動,否則會顯得你沒有禮貌;我還了解到做什麼事情,要小心、謹慎、認真對待,不要匆匆忙忙,更不能馬虎草率、應付差事。

從《弟子規》中,我還學到了一條為人處事的道理:凡是自己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真實不虛假、不是損害他人利益的話;其次要講信用;還有,用謊話騙人、倒弄是非,胡言亂語是沒有人願意與他成為朋友的;而且下流骯髒、不健康的話,千萬不能講;阿諛奉承、賄賂、拍馬屁等社會俗流風氣,一定不能有!

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這本書是孔子寫的,所以咱們一定要好好向孔子學習。要好問、要好學,不要因為學習有了困難就放棄。孔子非常好學、好問,咱們要成為向孔子學習的好孩子。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書中都有孔子講的做人的做法,做到那樣就無可挑剔了。咱們一定要好好地向孔子講的那樣學習。因為孔子是一位很有才的人,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在世界上都很有影響力,一些到中國的外國人專門到孔子的故里敬拜。

向孔子學習要注意三點,一個是禮貌,一個是好學、好問,第三個是尊敬。咱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因為家長慣著咱們就改變主意。還有讀書也很重要,無論什麼書,只要有知識對我們有益處,就一定去讀。

還有一句話,是媽媽給我講的,意思是:你多一份愛就多一份美德,你多一份禮貌就多一份尊重。

弟子規讀後感5

我讀了《弟子規》中的兩句話是:“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們,勿亂頓,致汙移”。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回家後衣、帽、鞋襪都要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不要亂放亂擺,以免把衣帽弄髒。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一個人,他就是王安石,他還有一個故事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王安石是宋朝有名的宰相。據說,他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不太講究衛生,極少洗澡,整天弄得髒兮兮的。有一天,皇帝召見王安石和幾位大臣商議國家大事。談話時,一隻蝨子從王安石的衣領爬到了他的臉上,皇帝看見後偷偷的笑了,可王安石卻一點兒也不知道。後來這件事成了朝中大臣們的笑料。

王安石雖然是有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學家,但他確實太不注重儀表了,我們可千萬不要有他這種毛病哦!

弟子規讀後感6

這幾天,我們班裡開展了“誦讀經典,感悟成長”的活動。我已把《弟子規》背得滾瓜爛熟。

我雖然對它的內容只是一知半解,但我知道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航標。其中我感謝觸最深的一句話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誨,必須恭敬地聽從,並且銘記於心;當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我們時,應當虛心的接受。遺憾的是我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

記得那次寫週末作業,我不知道怎麼寫日記,更不知道寫什麼。我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沒有寫出一句話,心裡非常急躁,忍不住大發雷霆,把本子和筆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媽媽耐心地給我講解,我就是不聽,媽媽實在忍不住就吵了我一句,我就與媽媽大鬧了一場,把媽媽氣得都掉淚了。現在想起來,我非常的後悔。

以後,我要認真領會《弟子規》裡的每一句話,並按照要求做事、做人,做一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7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無窮寶藏。《弟子規》及傳統文化教育思想之精華,是聖賢學問的根基。

二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們人人發了一本《弟子規》,聽老師說,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教誨而編成了學生的生活規範,它規定了學生主修的六門課和輔修的一門課。

自從老師發下這本書,我就天天讀,讀完以後,媽媽說我一天比一天懂事了,因為我在路上看見垃圾就會自覺撿起來,看見有人摔倒了,我會把他扶起來;在家裡,媽媽讓我幫忙拿東西,我就會趕快去拿,以前我沒學《弟子規》的時候,在路上見到垃圾我踢來踢去,也不聽媽媽的話,我現在才知道我以前做錯了。

《弟子規》給我們帶來的實在是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的缺點,指明瞭我追求的方向。

弟子規讀後感8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它將會讓你受益匪淺。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培養。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品德,有品位,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常識。

《弟子規》可以真正培養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可以打造健康和諧社會,提高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後感9

暑假開始了,媽媽讓我每天晚上讀一本書,書名叫《弟子規》。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給我們指導和教育,雖然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和文字不是太懂,透過經常的閱讀和爸爸媽媽的指導和講解,我也懂得了許多。

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信任,什麼叫寬容,什麼叫友誼。回想以前爸爸媽媽關心我、教導我的情景,同學們幫助我,學校老師教育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陣激動,是啊!他們對我真是太好了,我現在就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了,比如每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回報老師和家長,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助……

總之,我要時刻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讓我們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的學習成績和行為品德會有很大的提高。

弟子規讀後感10

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對弟子規的內容我非常有感觸,特別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他的意思是爸爸媽媽叫喚的時候,應當立刻回答,不可以慢慢吞吞地愛理不理。爸爸媽媽要求你做事的時候,應當立刻行動,不可以藉故推諉。爸爸媽媽教訓自己的時候,必須恭敬地仔細地聽明白,如果做錯了事情受到爸爸媽媽的責備,必須順從地接受批評,不可以爭辯,更不可以強詞奪理。

在我沒有學習弟子規的'時候,媽媽叫我做事我總是愛理不理的,在我做錯事情,媽媽教育我的時候,我也不放在心上,而且會爭辯,而我學習了弟子規以後,知道我以前的行為都是錯誤的,現在我已經把這些缺點全部改正了,媽媽現在天天誇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從心裡感到開心呀!謝謝老師教我學習弟子規,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做個爸爸媽媽的好孩子,老師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11

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時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用父母。父母叫你做事要利索的去做,不要去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是對我們好,應該恭敬地傾聽。做錯事了,長輩教導我們時應虛心接受,不能狡辯。不能讓父母傷心生氣。看到這兒我心裡非常內疚,以前爸媽叫我我都不聽,只顧玩,媽媽讓我做事,我都叫姐姐去做,嗯,都把爸爸媽媽的話當耳邊風,每當他們教我做人處事時,都不當回事,每當他們說我時,我都會頂嘴。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改掉這些毛病,決不犯錯,聽從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個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2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有一則故事讓我久久不忘。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孝子叫孟宗。他非常孝順父母,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這可急壞了孟宗。

有一天,孟宗坐在母親身邊,問她要吃什麼。母親說要是能喝上一碗熱乎乎的鮮嫩竹筍湯就好了。孟宗欲哭無淚,嚴冬臘月哪兒還有冬筍哪?

為了滿足母親的願望,孟宗跋山涉水,可是連一個筍芽的影都沒有看見。於是孟宗抱著竹子大哭起來:“老天爺,幫幫我吧,幫我實現母親的心願吧!”也許是孝心感動了天地,此時,突然從地下猛地鑽出竹筍,而且有好幾株。

孟宗頓時心花怒發,扛著一袋竹筍興致勃勃地回家去。說來也怪,母親一喝竹筍湯,病就很快好了。

孟宗純純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也深深感動了我。我要為媽媽做幾件實實在在的事,讓媽媽開心,我也開心。

弟子規讀後感13

剛上一年級,我敬愛的老師就帶領我們學習《弟子規》,去體驗弟子的。其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事不能慌慌張張,慌忙則會釀出過錯;不要害怕艱難的事,只要有決心,就能排除萬難。同時也不能輕視所要辦的事,每一件事不可能都輕而易舉辦到。

有一個週末,媽媽不在家。我玩得興高采烈,早就把作業拋到了九霄雲外。第二天,我慌忙地寫著作業,用最快的速度做完了。可想而知,這作業做得馬馬虎虎。等到彈琴時,我看了音符,發現它們十分簡單,便以為一定能自學成功,好讓媽媽對我刮目相看。可天不如人意,音是彈對了,節奏卻怎麼也掌握不了。啊,看來我真是輕略了這首曲子啦!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弟子規》是我行動的一面鏡子。中華民族從來都有腳踏實地、謙虛謹慎的傳統美德,我們將弘揚祖國美德。

弟子規讀後感14

《三字經》裡有兩句話;身有傷,貽親優;德有傷,貽親。

我有一次騎單車太猛,不小心從單車摔下來,受傷了,流了好幾滴血。媽媽看見了,急了,立即送我到醫院。傷在我身上,她很心痛。因為我的粗心害媽媽難受。我真不孝順。

德有傷,貽親羞;如果我有些行為做得不好。人家會認為家長的家教做得不好,有一次媽媽叫我做事,我不但不肯做還頂嘴,有人看到就會批評這個小孩沒教養,害得媽媽被人批評。我真不孝順。

我要把我的缺點改掉,把晚上吃宵夜的習慣改掉,因為媽媽擔心吃宵夜對腸胃不好,不吃宵夜,媽媽就會高興了。我就是孝順的好孩子。

我明白了孝順父母是應該做的,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愛惜自己身體和心靈健康就能使父母高興。這就是孝順!

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5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最使我難忘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賴。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父母呼喚的時候,應立即答應,不可慢吞吞地愛理不理。父母要求你做事時,應立即行動,不可拖延偷懶。父母教訓自己的時候,必須恭敬仔細的聽明白;如果做錯了事受到父母責備時,必須順從地接受批評,不可爭辯,更不可強詞奪理。看到這裡我心裡不禁內疚起來,平時爸爸媽媽叫我時,我就當沒聽見。爸媽讓我做事時,我就會說:"我是你的僕人嗎?“每當爸媽教我做人時,我就會把爸媽說的話當做耳邊風。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一句,我能抵上十句,總之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以前我是那麼的不懂事。我決定以後一定做一個聽話當時的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6

很小的時候,我就讀過了《弟子規》了,這本手冊主要講述了在學習、生活等方面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當時我不理解意思,卻也認真背誦了《弟子規》。今年寒假,我再次讀《弟子規》時有了更深的感悟。

以前的我,房間裡亂七八糟,滿床是書,就像一個“舊書攤”,地上到處是筆。《弟子規》教導我們從小要做到:“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從那以後,我每次告誡自己要養成好習慣,每週日都為自己修剪指甲,整理課桌,把課桌擦的又白又亮。《弟子規》還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在教我們時,一定要恭敬的聽,責備我們時,一定要虛心接受、態度謙恭。”這一點,我以前做得不好,我今後要努力做到,對父母、老師恭敬、態度好,即使他們有時誤解了我,批評我,也是為我好。我要始終做到有禮貌、小聲說話,不與他們爭辯。在他們心平氣和的時候再解釋。

讀完《弟子規》,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改正的決心。

弟子規讀後感17

一天我問爸爸,為什麼我的名字中會有個孝字。爸爸聽了給了我《弟子規》這本書,讓我仔細看這本書,就知道我名字的來歷了。

我翻開第一頁,看到《弟子規》的總序,裡面前幾句寫的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原來《弟子規》是聖人的訓導,我驚訝的發現,原來孝是放在第一位的。聖人教導我們首先要做到孝順。我理解了爸爸給我起這個名字的含義,爸爸還經常對我說一句話百善孝為先,以孝為做人的根本,做一個善良的人。

《弟子規》的第一篇就是《入則孝》,主要講的是如何做才是孝:要做到父母的呼喚,還有父母安排做的事情要迅速、認真地去做。父母生病的時候要仔細照顧。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能讓父母擔憂。做個品德高尚的人,如果在品德上有了缺失,就會讓父母覺得丟臉。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做人。

透過聖人說的有關孝的話,我認識到了要從平常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守孝道的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18

讀過《弟子規》的"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後我明白了做人首先要講一個"孝"字。我們要好好陷阱我們父母。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要隨時檢視父母的衣、食、住、行是否合理,不能讓父母擔心。既然古人都懂得,以"孝"為先,說什麼也不讓自我父母受罪,如果看到自我的父母受罪,而幫不上忙的話,就會十分心痛。我們也就應向他們學習,畢竟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最親的人,不論他們對我們多不好,我們也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我們的父母。我們英愛像古人一樣關心父母、愛護父母、孝敬父母、照顧父母。

我們就應孝敬父母,感謝父母從心底裡感謝,一輩子為了子女幸福的每位父母。是他們給予我們一生的光明,我們就應孝敬他們,尊重他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