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加賞析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加賞析

聘才網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加賞析,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曹劉爭天下打破頭,千年後的聽書人意見相左,也有打破頭的,據說還有出人命的,但永遠想不到問自己一句,這些事,和我有什麼關係嗎

《三國演義》是好小說嗎?是的.

是偉大的小說嗎?那要看怎麼定義“偉大”.

如果認為巨大的、影響多人的便是偉大的,如果認為受人膜拜的就是偉大的,如果認為令人自覺其卑微的就是偉大的,那麼,《三國演義》當在偉大之列.如果認為個人的、帶有精神性的才是偉大的`,如果認為超乎日常經驗、難以捉摸其始末的,是嶄新的創造而非渺小之累積的,才是偉大的,那麼,金字塔也沒什麼不得了,長城比不上黃道婆的一臺紡車,而《三國演義》也只是一部好小說而已.

但確確實實,在古典小說裡,若論曾經影響人心之深,哪一本也比不上《三國演義》.不妨想象一下古代社會里的普通人,那些不認識字、沒機會讀史書的大多數人,他們如何形成歷史觀?在他們的理解中,國家是怎麼回事,政治是怎麼回事,九州誰設,四疆誰闢,為什麼自己要賦稅,為什麼官員會乘馬,什麼樣的人是英雄,如何辨認出自己的救星?

一個人自幼及老生活在村莊裡,但也能談古論今,對多種公共事務都有一套看法.那麼,這些看法是怎麼來的呢?一大來源便是聽故事,從說書人,從戲文,或直接或輾傳,積累起自己對政治事務的知識.講三國故事,至少在唐代就有,到後來集撰成書.一千年裡,眾多的故事中,只有它,當得上是全民的歷史教科書.

人們從這本教科書裡學到了什麼呢?語云,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傷心.蘇東坡記當時的里巷小兒,聽書聽到曹操戰敗,就很高興,聽到劉備戰敗,就會哭泣,“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是啊,在《三國演義》的世界裡,君子之澤,確乎百世不斬,因為人民受君子的教育那麼多年,已經打從心眼裡愛戴他們,一聽說上大人走了麥城,沒幾個不眼淚汪汪的.曹劉爭天下打破頭,千年後的聽書人意見相左,也有打破頭的,據說還有出人命的,但永遠想不到問自己一句,這些事,和我有什麼關係嗎?

關係似乎也是有的,帝制下人民的最大願望,就是找個好主子.而劉備據說是仁厚長者(這個說法,竟然有讀書人也相信),非好主子而何?若干候選主子打仗,對漢末人民來說,是極倒黴的事,因為或者被徵去當兵,或者被當兵的抄掠,都是容易致死的事.不過這些感受,不容易流傳,容易流傳的是英雄事蹟,令千年後的人民讚歎不已.明代李贄說人們之喜歡三國,是因為熱鬧好看.自古以來改朝換代,遞興倏廢,就是打仗也短暫,不過癮,而三國時代

“智足相衡,力足相抗,一時英雄雲興,豪傑林集,皆足當一面,敵萬夫,機權往來,變化若神,真字內一大棋局.直志士覽古樂觀而忘倦也.”

有志之士樂觀而忘倦,可以理解,身為芻狗、胸無大志的百姓,同樣津津樂道,想一想亦可理解.人民需要英雄,只不過常常不知道需要的是哪一類英雄.三國時代英雄確曾輩出,但未必是《三國演義》中人,當然,這是現代人的看法了,古人並不這麼看,有志之士覺得過癮,大家也跟著覺得過癮.也有人藏點私心,以為看看三國,可以學些大人之術,甚至有俗話講,老不讀三國,果真以為看了三國,會格外老奸巨猾.這都是太天真了,一旦做了愚民,長點小心眼,又有何補呢?

《三國演義》的宗旨是扶持綱常.當年孔子作《春秋》,據說亂臣賊子懼,三國的作者,也是聖人之徒,演義者,本來就是推衍經義.他編寫三國故事,如某篇序文裡說的,要讓天下百姓皆知“正統必當扶,竊位必當誅,忠孝節義必當師,奸貪諛佞必當去;是是非非,瞭然於心目之下”.聽起來很不錯,可惜社會里自然成長起來的倫理,和強加的倫理,通常混在一起,而功用絕不一致.《三國演義》的老讀者,皆知綱常,明禮義,也沒見到他們能給自己掙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