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山西科教頻道為了我們的明天

山西科教頻道為了我們的明天2016

“為了我們的明天觀後感兩篇”送給大家,小編祝願大家生活幸福,明天越來越美好。

第一篇

上週五,我們學校全體師生一起觀看了《為了我們的明天》。精彩而又生動的講解和大量的事故照片讓我深深地感到生命的脆弱並領悟到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重要意義。

宣傳畫冊上,那些鐵路線上慘不忍睹的出事現場,那被列車碾碎的頭顱和斷為兩截的屍體的照片,至今仍然像噩夢一般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我的心在不由自主地顫抖,止不住地嘆息,但更多的是在呼喚:“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請注意安全,珍愛生命!”

安全意識的淡薄,總是能讓我們看到和聽到歷歷慘痛的教訓。前不久,我們酉陽境內龍潭泔溪段一位15歲的少年穿越鐵路時,被迎面而來的列車當場壓死;另外,某家在鐵路上玩耍的一對三歲的雙胞胎兒子時也死於列車鐵軌之下:多麼美好的生命啊!只因鐵路交通安全知識的淡薄,而使得幼小的生命一瞬間就從這個世界永遠地消失了。假如我們的父母能早點教給一些安全常識,假如我們少年兒童能多學到一點安全知識,早一點懂得珍愛生命的道理,這樣的悲劇還會發生嗎?假如人人都有安全意識,悲劇還會發生嗎?但是這些都已經是假如了,人們往往是在經歷了血淋淋地教訓之後,才會引起對安全的重視。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當我們還是懷中熟睡的嬰兒時,年邁的爺爺奶奶用脆弱的脊背為我們構成了最偉大的避風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為人們營造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呢?那賦予個人的只有一次的極其脆弱的一旦消逝就永不再來的生命多麼需要我們用心呵護啊!為了美好的生命,我們應該不屈不撓;為了美好的生命,我們定要一如既往。

生命是寶貴的,失去了生命,我們將變得一無所有。

聽鐵路派出所得黃所長介紹,自今年5月鐵路貨運營以來,我們酉陽境內已經發生了多次車禍,造成9死2傷得慘劇。據統計,我國中小學生因交通事故、治安事故……死亡的,平均每天就有40多人,相當於每天都有一個班的學生消失!這是多麼觸目驚心的數目啊!這些沉重的事件警示著我們:生命啊,多麼寶貴,又多麼值得珍惜!

就拿我們學校的同學來說吧,因父母在外由於工傷事故造成殘疾和死亡淪而為孤兒或因此窮困交不起學費的就有80多人。直到今天,還有不少家庭仍無法走出重大損失和失卻親人所帶來的痛和悲。那一個個觸目驚心、血淚交織的悲劇不能不叫人扼腕嘆息、心有餘悸。嚴峻的事實再次告訴我們安全意識淡薄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缺乏對生命的關愛,都是造成意外的源頭。

我暗暗下定決心: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應該一絲不苟地學習交通安全、家庭安全知識……不僅要自己學習這些知識,還要有責任、有義務去做好宣傳,向其他人宣傳,讓更多的人都意識到生命的重要性,都懂得珍惜生命,自我保護。因為可貴的生命需要我們呵護,更值得我們去關愛。“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那是幸福的香味,是關愛的美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生命至上,安全為天;一人安全,全家幸福。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減少悲劇的發生。只有這樣,我們的世界才能變得更加美好幸福!

第二篇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書,它就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對生命的最高價值的說法。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強有力的語調充分說明了生 命的珍貴。“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更加說明了寶貴生命的短暫和價值。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珍惜和熱愛生的精神,同時也反映在許多有名的科學家的身上。

全世界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在進行了幾年的航海考察活動以後,身體變得十分虛弱。但他還是用他僅存的時間完成了生物學鉅著《進化論》,給後人留 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世界聞名的女科學家,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在丈夫遭意外不幸逝世,並且自己的肺病也越加嚴重的同時,仍然堅持化學研究,最終又一次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見,珍惜生命是每一個成功人士所必備的精神。 這種勇於戰勝困難的精神本身也是非常珍惜生命的表現。

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創作了《命運交響曲》;杏林子在病痛折磨下,寫出了許多優秀作品;身殘志堅的張海迪和書中人物保爾可察金……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他們每一個個感人的事蹟都展示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也許不知什麼時候昨天還歡笑的臉,今天就已消失不見,昨天還充滿活力的身影,今天就只剩下冰冷的軀殼,昨天還怦怦搏動的心,今天就已經停止跳動。生命是如此沉重,沉重得讓我不敢正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應該增長,要有一種能夠承受外界壓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面對問題時應該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逃避,甚至是選擇死亡。真正的勝利不是永不失敗,而是在跌倒一百次以後還有勇氣在第一百零一次時站起來,聽起來好象很難,其實卻很簡單,我們要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在跌倒以後站起來。生活中沒有誰是永遠的勝利者,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面對失敗的勇氣,遇到困難時無法承受,只會一味的想要逃避,想要以死來一了百了,這才是真正的失敗。難道死了就真的能夠一了百了了嗎?自己死的輕鬆卻沒有想一想給親人帶來的痛苦和傷害,自己解脫了卻給別人帶來了無盡的煩惱,這是多麼的自私和不負責任,是多麼幼稚的行為。我們應該在生理和心智上共同成熟,.。

父母養育我們含辛茹苦十幾年,不求我們回報什麼,只是希望我們好好的生活,健康的生活。我們又怎麼忍心看到年邁的父母失去兒女時老淚縱橫的面龐,怎麼忍心看到蒼老的身軀因悲痛而顫抖,又怎麼忍心看到無依無靠的老人孤苦伶仃呢?生命不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活著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義務。我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我們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父母的希望和寄託,當父母年老時我們有義務照顧關心他們,我們應該害怕生命太短沒有時間和父母好好相處,又怎麼能輕易的就結束了呢?我們的肩上有沉甸甸的責任,生命是如此的珍貴和重要,又怎麼可以輕言放棄。

我們這些青少年,生在幸福裡,長在紅旗下,正處於人生的黃金時代。在這美好的環境裡,更應該去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和學習,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和前進,為將來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出一份力量。

生命是屬於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自己應當珍惜;生命是屬於親人的,因為你的來到,給親人帶來了無限的驚喜和希望;生命是屬於社會的,因為你的降生,給社會增添了活力。保護一個生命,讓春天更生機勃勃;讓夏天更熱情奔放;讓秋天更有收穫;讓冬天更純潔可愛。

同學們,讓“生命應當珍惜,安全是第一”銘刻在我們的心裡!

拓展閱讀:關於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注意事項

重在“感”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佔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緻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準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離不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火燒圓明園》的觀後感,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絡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絡,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捱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捱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聯絡實際

要寫好“感”就該聯絡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裡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裡?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為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為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為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為“紅花少年”。認為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