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節日

立春習俗禁忌

立春習俗禁忌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一個節氣,而立春當天人們會買一些滋補的東西來給自己調理身體。但是立春也有一些禁忌的,以下關於立春習俗禁忌是由聘才網的小編為各位編輯們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歡迎閱讀與借鑑。

立春習俗禁忌 篇1

在古代有這樣一種神奇的方法來判斷立春到來的時刻,立春快到來的時候,官員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裡挖一個坑,然後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裡,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裡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人們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立春與玄學、預測

立春是干支歷的開端,也是生肖的劃分依據。我國的傳統玄學,推八字,屬相算命等都是依據立春作為新一年的開始。古籍中“佔立春吉凶”的歌訣:“富貴在神天,十年緊相連,但看立春日,甲乙是豐年,丙丁偏大旱,戊己好收田,庚辛人馬勤,壬癸水逢天。

所以立春當天的天干屬性也可以預測一些大事,立春日的日柱天干是甲木、乙木的話,這一年就是豐收年;而如果是丙火、丁火的話,就可能會大旱;如果是戊土、己土的話,也有好收成;如果是庚金、辛金的話,也是豐收年,人馬都不得清閒;但如果是壬水、癸水的話,就有可能遭遇大水災。比如:1998年中國的“世紀洪水”,有資料顯示有29個省市區受災,受災人口2、23億元。立春日天干為壬水(壬為大海水),再如2014年比較乾旱的一年立春日天干為丙火,古人將經驗教訓歸納總結,對後人有指導作用,並繼續在生活實踐中發展、修正,今天立春天干為辛金,2015年應該是,農民比較忙碌,但是收成較好的一年,水患乾旱不嚴重。古人將經驗教訓歸納總結,對後人有指導作用。

立春拜太歲

太歲為歲星,也指木星。木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它沿黃道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約為十二年,對應十二地支。干支紀年每個單位代指一年,每十二年為一個小迴圈,六十年為一個大迴圈,即一甲子,如此迴圈反覆。干支六十個記錄符號都分別被冠以太歲之名,如甲子太歲、乙丑太歲等等,把太歲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歲就能平安富足。“拜太歲”是中國道教文化的一個內容,也是我國民間一種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傳統習俗。早在元、明時代,拜太歲活動便被列入國家祀典。

躲太歲

也叫躲春,多數是當年犯太歲的人,例如今年犯太歲的人群是屬羊、牛、鼠、狗等。這些人都受到太歲的不利影響,所以需要躲太歲。一般是在立春交節這一天,待著家中。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其實躲太歲在命理意義上來講不止在這一天,因為今年流年太歲落在西南方,所以家中西南方不宜多呆,同時西南方謀事等也不怎麼有利。西南方也不宜動土。而且為了在犯太歲這一年平安順利,一般都是要佩戴開光貔貅或者是配合自己生辰八字的化太歲符來護佑的。

立春習俗禁忌 篇2

立春之日,在十二訊息卦中,三陽爻在下,三陰爻在上,陰陽調和,故稱為三陽開泰的為泰卦。此時地下陽氣已經上升至地面,東風解凍,寒氣即將溫散為雨,然而乍暖還寒之季,夾雜著寒氣的風邪最容易趁虛而入。因而這段時間的養生重點在於提升自己內在的.陽氣,增強抵抗力,上面提到的“五辛盤”即是其一。

早春旺盛的木氣,會剋制脾胃的土氣。所以在這個季節,人們的脾胃容易偏弱,可以用山藥、大棗、小米、桂圓、蓮子幾味熬粥,控制過旺的肝氣,滋養脾胃,給自己一個好氣色。

在羊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從2月4日到3月5日)出生的寶寶中,沒有一位需要補木,也沒有一位需要補火。火旺克金,這月需要補金的寶寶非常多,從上月的18.5%大幅上漲到43.7%。為了滋養木氣,水氣消耗嚴重,需要補水的寶寶從上月的5.4%漲到28.3%。木克土氣,火旺生土,需要補土的寶寶出現了小量減少,從上月的34%將至30%左右。

立春習俗禁忌 篇3

立春節氣的由來

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曆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我國3000年前就有迎“春”儀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風情和文化內涵相當豐富。

立春節氣的習俗

1、 立春節氣習俗: 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於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曆書表為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抬上春官遊行顯威,前擁後擠,威風無比。並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抬的獨木槓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鬥趣,引人發笑。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後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2、立春節氣習俗: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紮能手好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影象。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製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穀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後,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3、立春節氣習俗: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4、立春節氣習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牛”風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縣長)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5、立春節氣習俗: 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禮·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後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後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並結綜會社,牲醪,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饗其昨。”唐代詩人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可見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風俗流傳後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6、立春節氣習俗: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7、立春節氣習俗: 遊春、報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

遊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後,繞場遊兩圈,然後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的風俗,設有報春臺,身著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群眾同聲呼應;第二報——“五穀豐登”,群眾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群眾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

立春的禁忌

禁忌一:

立春這一天,出嫁了的閨女不能回孃家。為什麼呢?春乃一年之始,古時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運氣帶回孃家啦,再就是,春歸孃家去,來年又一春,就是要再嫁人了。所有這些都是沒有道理的說法,今天男女都有獨立的人格,無需再去拘泥這些胡說八道了。春回孃家去,孃家婆家一樣親啦。

禁忌二:

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著一年都沒有好運氣。這個說法不過是去討個好彩頭,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樣,小毛病耽誤一下倒也沒有什麼,那大病難道不要看嗎?人秉五行之氣,此日交接春暖,人生病也是正常現象,去看醫生那是對身體負責,不要拘泥這樣的說法,看好病身體健康才是硬道理。

禁忌三:

立春之日不理髮,理髮則不吉利。對於這一禁忌,倒是值得考慮,發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剛出生的草木去損害,這是不合天地執行草木生長之理的,再說了,一年四季365天,為什麼非要選在這一天去理髮呢?這個習慣應該堅持,這是提醒世人為人處事都要遵循自然五行之道啊!

禁忌四:

立春之日不要躺著,要坐坐或者站起來走走:這是說春暖大地,這天是陽氣開始起步、起升的時刻,應該站立或者坐著喜迎新春的到來,對於健康的人而言,迎春是個好習慣,民間有很多迎春的習俗,我還是贊成對有價值的予以繼承。今日立春,我上到樓上,沐浴陽光,親自感受春回大地的溫暖,的確是心情舒暢,渾身通泰,希望朋友們把這個習慣繼承下來,建議大家去田地公園,吸收新鮮空氣,感受自然,迎來立春,為自己新的一年討個吉利。

禁忌五:

忌諱吵架、不口出汙穢言語、不要做口舌之爭,和和氣氣,喜迎春之至。這是好傳統,也是美德。立春乃一年之始,在這第一天,本來氣雜而交,人容易情緒不穩,要是在此日就把美德忘了,那一年不知道你能記得幾天啊,這是在提醒大家,牢記我們民族的好傳統,立春口舌,全年不吉,是非麻煩,諸事不利,因此奉勸我的朋友們,在立春日做好自我調劑,開開心心迎接新的一年。

禁忌六:

立春之日莫搬遷。這個習慣我的認識是應該遵守的,做易學的朋友也應該注意,不要選擇時選在四立八節上,這是交接之時,氣息駁雜,搬遷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便動盪搬遷,新的一年何來安穩日子,要相信日月執行,五行流轉,相信數中之“一”的神秘內涵,順應天地者,天人和諧,必然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立春祝福語錄

1、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盤放手空。

2、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

3、春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

4、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

5、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6、方到春風送暖時,嚴寒為甚退遲遲。

7、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

8、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9、東風化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

10、韭苗香煮餅,野老不知春。

11、人勤地不懶,秋後糧倉滿。

12、條風勢屈石尤伸,孤負江干春氣新。

13、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14、增產措施千萬條,不誤農時最重要。

15、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

16、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17、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18、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9、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20、年去年來白髮新,匆匆馬上又逢春。

21、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22、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23、春來不飲兼無句,奈此金幡綵勝何。

24、人勤地不懶,人懶地起鹼。

25、春光先已到誰家,風裡釵頭小燕斜。

26、曉院簾幃卷,春盤餅餌香。

27、故鄉春事正如許,春事只緣思故鄉。

28、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29、立春熱過勁,轉冷雪紛紛。

30、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