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春節

春節的由來

春節的由來

春節,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的由來,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的由來 篇1

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霍尚德介紹,過年對於中華民族可以說源遠流長,有了數千年的歷史。而“春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密不可分,大約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們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週期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規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

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為“載”,夏代稱年為“歲”,商代稱年為“祀”,直到周代才稱為“年”。目前,最早的年節因文獻不足尚難定論,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到漢武帝時,為了讓曆法定型不至錯亂,創立並實行了“太初曆”,以夏曆的孟春之月(即今之農曆正月)為歲首,一直沿用至清末。年節,也就是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也因此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

不過在民間傳說中,“年”卻是另外一種面貌。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可以過去呢?據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以驅除“年”獸;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相互慶賀平安度過了“年”關。這風俗越傳越廣,便成為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的由來 篇2

春節的由來天增歲月人添壽,歡歡喜喜過新年。春節是我國人民最熱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關於它的來歷,有一些饒有趣味的傳說。 一種傳說是:歷史上黃帝曾跟蚩尤大戰,黃帝在農曆正月初一那一天戰勝了蚩尤,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節日,以紀念黃帝的戰績。

另一種傳說是:我國古代有一種叫做“年”的奇怪的野獸,其生性異常兇殘,每年冬春之交,常常出來傷害人畜和毀壞田園,鬧得人心惶惶,人人懼怕。當時,有些比較聰明勇敢的人,想出了一個巧妙之計:在院子架起木柴堆,大門外擺著桌子,桌上放上豬頭、牛頭、羊頭、狗頭和雄黃酒等等。

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掃塵、辦年貨、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舞龍、舞獅、遊神、祭祖、放爆竹、煙花、年例、拜年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