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春節

春節習俗年畫

春節習俗年畫

春節習俗年畫



過年,人們除了貼春聯,剪窗花外,還喜愛在客廳裡、臥室中掛貼年畫。一張張新年畫給家家戶戶平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年畫因一年更換,或張貼後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

隨著社會的發展,春節貼年畫的習俗在大城市已經比較罕見,如今只有少數的農村保留這個傳統。年畫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勞動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對未來的希望。年畫起源於古代的門神畫,據東漢《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在門上貼有“神荼”“鬱壘”神像。

民間年畫是中國民間美術中較大的一個藝術門類,它從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漸發展為祈福禳災和歡樂喜慶、驅邪納祥、裝飾美化環境的節日風俗活動,表達了民眾的思想情感和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歷史上,人們將年畫作為祈禱來年豐收的象徵。

隨著時代的發展,年畫也經歷一系列的變化:宋朝叫“紙畫”,明朝叫“畫貼”,清朝叫“畫片”。清道光年間,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道:“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這才將這種節日風俗活動和民間藝術表現形式定名為年畫。雖則這樣,各地稱謂還是不同,有的叫“花紙”,有的叫“畫張”,有的叫“衛畫”,有的地方稱“公仔幅”,不同的`叫法一直延續至今。

伴隨著門神的出現,民間爭相仿效門神的形象,又形成了不同的題材圖畫和繪畫風格,門上室內均佈置張貼,成為驅邪納祥、祈福禳災和歡樂喜慶、美化環境的節日風俗活動和民間藝術表現形式。

年畫的種類大致可分版畫、刻紙、紙繪三種,在古代,又以版畫類年畫為主。版畫以木刻為基本圖案,再依圖印上彩色而成。雖然各地年畫各具風格,但用色鮮豔活潑、含意吉祥是一致的。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木刻年畫,畫的是趙飛燕、王昭君、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清代,由於戲曲雜劇、繡像小說及使用插圖等木刻畫的興起,並在繪製技術和雕刻技術上都有很大的發展,使木刻年畫進入了顛峰時期。特別是清雍正、乾隆年間,年畫更為繁盛,產地遍及全國,並湧現出一大批專門從事木刻年畫的專業畫工和雕刻家。

一千多年來,民間藝人積年累代,父傳子承,在極為簡陋的條件下,創作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獨特韻味的木版年畫,年畫在清雍正、乾隆年間具有相當規模,其作品大多以簡練的線條、鮮豔的色彩,並融入改革開放新題材,注重情趣、情節和造型的表現,人物生動可愛,富有活力,使作品別有新意,頗具觀賞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