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爸爸去哪兒心得體會

爸爸去哪兒心得體會2016

爸爸去哪兒心得一:

很多小朋友喜歡看《爸爸去哪兒》這檔電視節目,我也想看,但是這檔節目都是每週六晚9:00以後才播放,爸爸媽媽覺得太晚了,會影響我的學習,所以不讓看。現在好了,放寒假了,又是春節,除了學習我有了更多休息和娛樂的時間,我聽說《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就在這幾天上映,於是我央求爸爸媽媽去陪我看這場電影,爸爸媽媽同意了。

這部電影的主題跟電視節目是一樣的,都是講明星家庭父子一起完成任務。林志穎帶著兒子kimi,郭濤帶著兒子石頭,張亮帶著兒子天天,田亮帶著女兒cindy,王嶽倫帶著女兒Angela,來到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五個家庭和小動物長頸鹿、河馬、考拉們一起生活5天,自制晚餐、喂小老虎喝奶、給河馬刷牙、給大象清理糞便、闖蛇窩取食材……他們與動物們“親密接觸”,很多場景既驚險又刺激。幾輪比賽下來,很多家庭都獲得村長獎勵的五角星,只有Angela得到的五角星最少,只有兩顆,按照規則,不能參加最後的森林化妝舞會。怎麼辦呢?小朋友們都決定一起來幫助Angela。他們接到一項新的任務——給熊貓寶寶做一個舒適、溫暖的窩。小朋友們都忙開了,有的找來竹葉,有的把竹葉鋪到籃子裡,還有的還當起了熊貓寶寶坐進窩感受了一番……經過大家的努力,一個像樣的窩成功“出爐”,熊貓寶寶住得很舒服。村長最終把這個小星星獎勵給了Angela。大家都能一起參加森林化妝舞會了。這讓我想起了天天說的那句話:“玩兒並不重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朋友的幫忙,就沒有Angela的成功!

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朋友,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幫助過我。在我沒帶橡皮的時候,王心怡把橡皮借給我;在我生病請假在家時,陳嘉沁在QQ上把作業傳給我……

“玩兒並不重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朋友不但是玩耍時的夥伴,更是學習、生活上的助手和伴侶!讓我們身邊多一些這樣的朋友!

爸爸去哪兒心得二:

這幾天,有很多朋友都向我推薦了一檔節目,叫《爸爸去哪兒》。昨天夜深,我沉在沙發裡,安靜看。有時笑,有時呆,有時,也流淚,被這檔節目深深打動了。

電視節目,得讓人有瞬間的感動。這其實不難。但是,要像《爸爸去哪兒》那樣,不止讓人有頻繁的心靈撞擊,還能有看完後的沉靜思索,就不容易了。所謂親子,不只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係,更是大人與孩子兩顆心靈如何靠近。《爸爸去哪兒》,是在對親子的心靈進行距離測試。

這檔節目內容是,林志穎和兒子Kimi、郭濤和兒子石頭、田亮和女兒Cindy、王嶽倫和女兒Angela、張亮和兒子天天,他們一起經歷“進村冒險”。在陌生環境下,孩子們遭遇種種挑戰。他們歡笑、賣萌、哭泣、淘氣、逃避、勇敢。孩子在展露天性,父親在面對難題。於是,電視裡在講明星如何做父親,觀眾在想自己如何做老爸。

孩子是不會“演”的。在天性面前,在童真面前,就算是再過光鮮的明星,有算是再過體面的父親,那一刻,他也只能回到一個最基本角色,那就是父親。面對各自獨特的心肝寶貝,面對人小鬼大的古靈精怪,面對百般疼愛的恃寵而驕,那一刻,一個男人,成功不是因為他頭上擁有多少光環,身上擁有多少財富,而是他能不能做個好父親,能不能讓自己和孩子的`心靠得無限近。

我們首先是人,其實才是公民;我們最初是孩子,然而才是父親母親。固定的人性規律,篤定的人生軌跡,註定的情感體驗,都讓《爸爸去哪兒》給很多人帶來情感共鳴。現在,《爸爸去哪兒》一炮而紅,收視率在綜藝節目中獨領風騷。而且,連續8次,讓《爸爸去哪兒》重新整理了《我是歌手》創下的重播。這本身就說明,沒有什麼比真實更有力量,沒有什麼比真情更能打動人心。

在這個習慣宏大敘事的年代,太多文化產品都在忽略對人性進行細密的關懷;在這個價值潰散無數人遭遇信仰危機的年代,孩子正在成為無數人內心最加呵護最為敬畏的宗教;在這個有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角色分工傳統的社會,又有無數爸爸們在淡出幼兒教育。於是,跟著爸爸去遠方,讓兩顆心靠近,讓孩子更加獨立更加堅實走向更為長遠的人生,應該成為一個社會的公共選擇。

特別是,隨著在80後,甚至90後開始為人父母,這代年輕人要繼承傳統的親情倫理,又要在親子關係中增添更多符合這個時代的文化價值,會面臨著諸多的現實難題。很多年輕的父母,甚至還沒能完全從孩子的身份中轉型出來。他們原本也缺乏篤定的價值觀,缺乏理性的生活方式。如何讓他們既為孩子提供安全呵護,又能傳遞價值文明,本身就需要一個公共文化平臺,來進行交流、互動與傳播。從包括各種社交媒體在內的各種文化平臺反饋來看,《爸爸去哪兒》無疑極好地完成了一次“議程設定”,讓更多人發自內心地參與進來。

“我從童年的方向 看到的永遠是你的背影……你召喚我成為兒子 我追隨你成為父親”,詩人北島在《給父親》裡這樣寫;“自己揹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此後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魯迅在《現在我們如何做父親》這樣說。一個孩子要健康安全地成長為有獨立精神與自由人格的現代公民,需要跟著爸爸腳步前行。《爸爸去哪兒》可以留下一種時代的蹤跡,引起群體共鳴。因為,爸爸去哪兒,孩子就會去哪兒;孩子去哪兒,我們的社會也就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