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過快樂的新年的話題作文1000字

關於過快樂的新年的話題作文1000字

第1篇: 過年

春節將至。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春節才算是真正值得一過的“年”,於是乎即使不是在體力上、至少也是在心理上開始忙碌起來。在一片過年氣氛中,卻有不少人在問,這個年該怎麼過?

如何過年,竟成了問題。

這個問題對遊子及遊子的家庭來說,是極易解答的。風塵僕僕地在除夕前趕回家,把自己作為一份大大的年禮獻給家人。家人盼迴游子,想著法子給他以溫馨。忙忙碌碌中,年就飽滿而充實地過去了。這是年的經典過法,上過無數次銀幕熒屏的。我等平凡小市民,象棵植物一樣地生於斯長於斯,極少挪窩,無緣如此過年。

看那些進城的民工,帶著給家人的禮物,兜裡揣著剛領到的人民幣,擠上歸家的春運專列。“回家過年嘍”,他們歡天喜地叫著。這才叫過年,這才象過年。他們辛苦一年,換來這份過年的喜悅。這是他們應得的喜悅,讓人羨慕。

也有人說,過年嘛,就是弄點吃吃。做主婦的最聽不得這種說法,她們會說,這是“吃的燈草灰,說的輕巧話。弄點吃吃,這是容易的?”確實,如今的飯桌上,哪天不是雞鴨魚肉、時鮮菜蔬?再弄點什麼新鮮的吃物以討得大家的歡心竟成了難事。總不成另向珍稀動植物開闢新的食源?別的且不說,食性過雜,也不合現代文明呀。

倒回去二、三十年時的過年,似乎有套程式,而組成這個程式的每一個環節,都給孩子們帶來大大的歡喜。離過年還有半個月,大人們就開始備年貨了。數著手裡的那點定量供應的“票子”精打細算,家禽只有一隻,買了雞不能買鴨,魚一斤蛋半斤,還有精確到以兩計算的炒貨糖果。但大人們總有辦法再弄到點什麼,末了總會有一頓一年裡最豐盛的年夜飯操辦出來。過年前幾天,大人象趕小豬似的帶著家裡一群孩子到公共浴室或單位澡堂去洗刷一清,暖堂堂的蒸汽和充足的熱水讓孩子們的臉紅得象蘋果。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新鞋,可能只是舊棉襖外的一件花布罩衣,就能讓小丫頭美得“骨頭沒有四兩重”。還有在年裡面各家影院劇場都是滿座,黑暗中能聽到看客們嗑瓜子的聲音……

那種純樸的快樂,真是不可得了。

現在我們的舌蕾對美味麻木了,添件新衣也過於稀鬆平常,家裡的純平大彩電不僅讓我們懶得上影院劇場,甚至已經讓我們懶得看電視節目……

物質貧乏的年代,我們從食物、衣服、沐浴、看節目中得到的快樂,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卻是一去不復返了……

你看,那邊就有個先生,蹙著額,象哈姆雷特般地在為難:怎麼過年,這是個問題……

第2篇: 過年

年末,熱熱鬧鬧的,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家家戶戶都張羅著辭舊迎新,忙活著過年了。

雖說我生在中國,住在中國,然而媒體上報道的傳統過年風俗,大多沒經歷過,自然很陌生。具體地講,我們那疙瘩都沒施行過。對於傳統的文化民俗,我如外國人一般好奇,對於傳統的節日習俗,我如小孩子一般疑惑

我們所謂的過年,其實就是祭祀,祭菩薩和祭祖宗,然後吃完臨著的那頓飯,就算過完年了。而日子,也不一定在臘月三十,往往都是在提前幾天的時候就過年了,這是視情況而定的

過年那天的早上,父母和祖父母都早早起床了,開始準備祭祀事宜。如果祭祀在中午的話,即使我幫不上忙,也不能再睡到日上三竿的,不然是會捱罵的。

祭祀的正式開始總是奶奶拿著香燭、點心、水果、魚和肉之類的東西到父母的睡房。然後鎖上門,在裡面搗鼓一段時間,經過漫長的'等待,奶奶出來了,我會迫不及待地進去,一探究竟。房內黑洞洞的,而且烏煙瘴氣,其它的就沒有什麼特別了。看來,奶奶不僅鎖了門,還拉上了窗簾,並且點上了煙,但是其它的我不得而知了,問奶奶,她告訴我只是拜神。奶奶那段不為人知的時光,充斥著神秘。

然後開始祭菩薩。平時的餐桌上蓋上了那張只有在過年或宴會時才用的大圓桌。餐桌的最北端放著香燭,因為正門是朝南開的所以拜的方向自然要朝南了。後面依次擺放著整個的雞鴨,五穀雜糧,點心瓜果,酒水。總之,一張大桌子是擺得滿當當的,而且每隻盤子裡的貨也都滿實的,這寄予著我們美好的願望。桌子的北面會放上一張毯子,那是用來作跪墊的。小孩子在拜的時候,家裡的長輩往往站在一旁念,大多是願菩薩保佑孩子成績好之類的話。祭拜的最後程式就是把老人家準備好的“佛”放在專用容器中燒成灰。年年如是,雖然這是科學的時代,但這種儀式,中華民族一直在延續。

祭完菩薩就得祭祖宗了。祭祖宗不需要祭菩薩那樣大的一張桌子的,桌子上的內容也與祭菩薩時的大不一樣了。香燭是放在桌子的最南端的,而且盤子裡裝的都是熟食,圍著桌子還放著6把椅子,每個“座位”前都準備著碗筷和酒杯,碗中盛了一點點飯,酒杯中也倒著酒,酒壺放在香燭旁邊。整個兒給人的感覺像是一家人圍坐著吃團圓飯。如同拜菩薩一樣的,也要跪拜祖宗們,只是長輩在說的時候的語氣似乎沒有拜菩薩時那麼嚴肅了,多了些家常的味道。燒“佛”的同時還少了一些元寶。同樣是祭祀,但對祖宗們,多了一份綿長的人情味。

最後就是關照自己的肚子了。雖然我們吃飯的規矩不是那麼正統,但爺爺奶奶還是會笑著嘮叨幾句的,透著傳統的氣息。老一輩的人,難以忘懷這些規矩。

年過完了,但願中國的傳統文化永遠都不要過去。

第3篇: 老家過年

緊張而忙碌的期末考試剛剛結束,我們便迎來了盼望已久的農曆新年,在城裡久待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故鄉過一個喜慶祥和的春節。

由於等姑姑的緣故,大年三十那天上午我們才到,我興高采烈地回到了奶奶家——我的故鄉固始縣蔣集。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來奶奶家了,這次回來我發現故鄉的變化確實不小:一條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已修到了家門口,幾座高大漂亮的新樓房聳立在村子中間。

爺爺奶奶已經在家門口張望許久。我們剛一下車,他們就急切地迎上來,一邊拉著我的手帶我進了院子,一邊不斷地問寒問暖。院子裡的小狗也用它那種特殊的語言“汪汪”地叫著,歡迎我的到來。此時此刻我突然感覺到老家的濃濃溫情,一種說不出的歡愉頓時籠罩了全身。

到家後的第一個清晨,爺爺便帶著我和活撥可愛的小狗到村外的田野去散步。硬朗的爺爺、歡蹦的小狗、熟悉的羊腸小道……雖然已是嚴冬,我卻感受不到絲毫的寒意。無意中我發現,道旁那兩排大白楊已經沒有了,我不禁想起了許多快樂的往事

每年夏天,我都要回老家過暑假。我常常帶上小狗,邀上村裡的小夥伴們一起去白楊樹下玩耍。玩累了便躺在樹下休息一會兒,聽著風吹楊樹的沙沙聲,享受著陰涼沉沉人睡。可今年夏天我們該到哪裡去玩耍去乘涼呢?耳邊不禁又響起那熟悉的沙沙聲和夥伴們歡樂的笑聲……

除夕終於來了,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掛上了紅紅的大燈籠,貼上了喜慶的對聯。傍晚,我們發現許多人都要到故去的親人墳前燒香燒紙,用這種樸實而古老的鄉俗表達對先輩們的緬懷。晚上,吃完了奶奶包的餃子,我就開心地和小夥伴們一起衝到院子裡。剛一出門,我就被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嚇得不知所措,傻傻地呆在那裡半天才回過神來。原來是小夥伴搞的惡作劇,他們偷偷在我腳下放了一個“小地雷”。這時,隨著一聲聲巨響,五彩繽紛的禮花在夜空中綻放,美麗極了,大人和小孩們跳躍著、歡呼著。整個村子沸騰了。

大年初一,過年的喜慶氣氛絲毫沒有削減。大清早,爸爸媽媽就帶我到各家各戶去拜年,一進家門首先映人眼簾的都是正屋供奉的族譜,然後就是門上貼的“過門錢”和牆上貼的“福”字。進屋後,我見到主人便會說上一聲“過年好”。大人們見我這麼懂事,就會喜滋滋地掏出紅包塞進我的口袋裡。

拜完年後,在回家的路上,我腦子裡想的全是收到的壓歲錢,我在心裡不停地數呀數,美得不知道說什麼好。

回老家過年真好。

第4篇: 過年真快樂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到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外來打工者都急急忙忙地收拾行李,準備回家,拿著一年的工資,心中暖洋洋的;我們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心中美滋滋的,等待著家長們的誇獎……大街上、小區裡、超市中,到處都洋溢著喜氣,一派熱鬧的場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陽光撒滿大地。我和媽媽興高采烈地去街上買東西,街道上一夜之間彷彿變了個樣,大街上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家家戶戶貼著“倒福”、對聯,還掛著紅燈籠。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紛紛臉帶微笑地走向各個市場,有的購物,有的觀賞,一片歡樂詳和的景象。

到了晚上8點鐘,《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的節目很精彩:有優美動聽的歌曲,有幽默風趣的小品,還有滑稽逗人的相聲…節目豐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繚亂。

“噹噹噹……”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煙花和爆竹便齊鳴起來。我和爸爸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煙花,點燃了煙花筒,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彈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這時,一顆顆煙花又從煙花筒中噴發,像無數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閃而過……天空中還閃爍著其他的煙火,它們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顆顆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條條瀑布……讓我目不暇接。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燦爛無比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舞,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成一朵鮮花,夜空頓時變得光彩奪目。此時的場面,被笑聲、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的旋律包圍著,真是熱鬧極了。

到了初一,就是逛公園的時候了。早晨,我們洗漱過後,早點吃的是湯圓,湯圓是用白酒、雞蛋和紅糖煮的,因為家鄉的大年初一早上有“不殺生”、“不吃葷”的風俗。吃過早點,我們興高采烈地出發了。剛到公園門口,我就被豐富的小吃吸引住了,當時我還真有些眼花繚亂呢。進到公園裡面,我帶著小表弟划船、座小飛機、騎小馬、座猴子抬轎,爸爸還給我們照了好多照片。

今年這個春節我過的真是太有意義了,我真是快樂,讓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新的一年又到了,在新的一年裡,一切都將發生變化,自己又長大了一歲,我希望這一年好運一直陪伴著我,我也會更加努力的,爭取在這一年中,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長大後,為家鄉的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