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冬至節

冬至有什麼忌諱

冬至有什麼忌諱

冬至有什麼忌諱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透過用土圭觀測太陽從而測定出了冬至的時間點,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約在每年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同時冬至最這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

俗話說,“冬至如年”。據考據,遠在周代便以十一月(農曆)為正;秦沿其制,以冬至日為歲首,稱為“過小年”;到宋代以後,冬至已成為祭祖的節日。千百年來,冬至祭祖等民間風俗,至今仍有流傳。而在《清嘉錄》中,還有“冬至大如年”之說,足以見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

與冬至有著密切關係的還有在北京流傳了幾百年的《九九歌》。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運勢

自從12月7號進入壬子月,天干壬水,地支子水,全域性水旺開始,八字忌神為水的朋友容易在運勢以及健康上感到困難重重,同時易被影響的還有八字忌神為木的人。

而八字五行喜水木的.,運氣較好,容易遇到貴人幫助請把握機會。

進入冬至後,天干壬以子水為根,子水為壬水的祿旺,水勢極旺的羊刃月,會使得本來焦躁的情緒以及情感觀緩和。但因受到坐下羊刃的影響,做事情依然需要謹慎,多次考慮,再做定奪。

根據生肖來說,這月節氣內,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依然是肖兔、肖馬、肖羊,表現為各方面的壓力較大,家人對生活的干涉、財政方面出現透支、交流以及睡眠問題,對於肖牛來說,因為機遇較多,所以尤其需要注意關於人際方面的問題;而對肖鼠而言,身邊需要自己親力親為的事件較多,需要注意身體健康。肖龍、肖猴以及肖豬,較能體現個人能力的一段時期,如可以請多表現自己。其餘較平和。

紫微運勢

從紫微上看本節氣月容易造成的影響與決定,以及權威性有關。在此節氣月中容易與上司,或者有權勢的人物發生摩擦,並且在個人問題上宜守不宜攻。

特別需要注意的人有,紫微主星在武曲、廉貞、貪狼,易因為誤解而與人產生糾紛。而紫微命宮主星在天府、天相、七殺的人,與權威人士發生摩擦的可能性更高,做事情淡定些,儘量避免與人爭執。

在情感方面的問題,本節氣月適宜訂婚、結婚或將兩人關係更近一步。特別對於天相與紫微的人士來說。而需要關注感情問題的有天相及廉貞貪狼。

而紫微主星在太陽的人士適時注意身體健康。紫微主星在太陰的人士需要多關注父母的身體問題。

習俗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在古代,國人就有“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的說法,而在中華大地上,更是流傳下來豐富多彩的冬至飲食習俗。而各種冬至飲食風俗至今依然廣為流傳,足以見這一天對於百姓農耕勞作以及生活作息帶來的重要影響。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北方地區的“冬至餃子(餛飩)夏至面”;

蘇州人有吃餛飩(據傳餛飩是西施為吳王夫差所創)紀念西施的習俗;

而舊時上海,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這一天習慣吃湯圓,來慶祝冬至的到來。

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

在江南水鄉,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寧夏冬至要吃“頭腦”也就是羊肉粉湯以及羊肉粉湯餃子;

潮汕地區稱冬至為小過年,並以此節來祭祀祖先,並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

養生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至,在此之後又有小寒、大寒和數九接踵而至,預示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將到來。從冬至開始後的冬季更需要加強保暖,同時在飲食上也要多食溫熱食物,增強禦寒能力。

冬至前後,人們紛紛進補,蓄積營養,強身健體。冬至之後是養生好時機,主要因為“氣始於冬至”“冬至一陽生”。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階段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在冬至後往往會病情加重,民俗語曾稱一些老人過得去冬過不去冬的典故就在於此。同時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效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4.進行適當的禦寒鍛鍊,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5.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嚴冬時節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低體溫是以35℃為界限,低於35℃者為體溫過低。由於老人出現低體溫後,可能無任何不適與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症狀。這類病人一般不出現寒戰,但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繼而昏迷,體溫隨即降至30℃以下。此時,患者脈搏及呼吸甚微、血壓驟降、面部腫脹、肌肉發硬、面板出現涼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應採取防寒保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