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最美的時光》讀後感1500字

《最美的時光》讀後感1500字

每個人的生命中

都應該曾有一次

為了某個人而忘記了自己

不求有結果

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

甚至不求他知道

只求在最美好的年華里

遇見他

——《最美的時光》桐華

這是《最美的時光》的封面語,我對它有種說不上來的喜歡,於是果斷將它買下,一個下午便看完了它。

“年華”、“時光”,看到這樣的字眼,我自然地想起了沈從文寫過的一句話:“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上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這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我想,一定會有許多人和我一樣,對這句話有種莫名的喜愛。張兆和正值青春之時,終於在沈從文的頑固追求下,與之結成正果,從此相濡以沫。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張兆和這樣如此幸運的,應該說,大多數人都在青春中摔過跤,疼了一下,自此再難勇往直前邁開大步朝下走去。

郭敬明曾說過:“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儘管,這話已經與“當時只道是尋常”、“人生若只如初見”等句子在網路盛傳下,有了些世俗氣息,甚至會被人拿來調侃那些個“文藝青年”,我依然被這些句子撥動了心絃。細細想來,之所以被盛傳,其實是人們被它有所觸動。能夠輕易打動人心的東西,必然是不會差到哪裡去的。而這又讓我想到了前些日子盛行的“治癒風”。

《失戀三十三天》上映一週,票房便過了兩億,然後是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也創下了極佳的票房成績。一時間“治癒系”類的東西深受大眾追捧。如我前面所言,能夠吸引人,必定是它觸碰到了人內心中的`那片柔軟:

——那時的我,也是這樣的吧……

——如果當時沒有這樣,如今,會不會……

這,便是許多人的內心的獨白。

我開始問我自己:究竟是什麼,將我們傷害得如此之重?讓這些“治癒系”的玩意兒可以被我們當作躲避的港灣,讓我們或從中尋求到內心的慰藉,又或僅僅被它感動?我們真的傷得那麼重麼?還是,其實只是遺憾深種?

《北京青年》中的何東,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太過方正,於是下定決心,毅然決然地走上了重走青春之路。然而這只是部電視劇,它就像是一篇現代化的《桃花源記》,寄託了我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當然,只是美好向往。

“他面無表情地塞在擁擠的電梯中,他了不起眼地混入地鐵站洶湧的人潮中,他默默地站在斑馬線前等待透過的整齊隊伍中,他疲憊地沉睡在午夜依然滿員的公交車座位上……他活在這個社會的潛規則之中,活在職場的金科玉律之中,活在階層板結的崛起大國之中,活在周遭變化速度讓人面板都感到麻木的國度之中——他患上了一種叫做沒有感覺的病,和你的病一模一樣。”這是在《就這樣吧》中第一章《就這樣活》的序。

於是,行文至此,似乎隱隱感知到了些什麼。

如黃俊杰所描述的那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逐漸長大。逐漸由反抗,爭取到了接受這個社會給我們的一切,我們患上了一種叫做沒有感覺的病,成為了橡皮人。於是,青春就顯得特別珍貴。

正值青春時,敢愛敢恨。未被傷及過心,所以敢全心付出。不求回報,無私得可愛。討厭一切虛偽的東西,那些世俗的禮節,眼光,我們不屑一顧。我們活得就是那麼真實。用一顆能容納世界的心,帶著夢想的行囊,毫無畏懼地往下走。然後,好像都不一樣了。變得小心翼翼,變成了我們原先不屑一顧的人。難免諷刺,卻又心酸。結果只是,我們覺得自己受傷了。所以總有那麼段文字或情節又或一道風景,讓我們本已有些麻木的心有了一絲痛感。然後意識到:我們還活著。

“只有手腕上傳來的痛感,才讓我覺得我還活著。”這是我一個有自虐傾向的女友說的。那會兒,我坐在她前面,看著她說完這句話後,流淚的樣子,我覺得自己很渺小,我甚至都忘了,還有那麼真實活著的感覺。

18歲,別人口中,最美好的年華。之所以美好,是因為那些被青春埋沒的傷痛,讓我們在這個有些麻木的社會中,顯得那麼真實。

此刻,我坐在人來人往的站臺,耳朵裡塞著耳機,撰寫著這篇文章的結尾。好了,車來了,我也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