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春天我與雷鋒的故事

春天我與雷鋒的故事

雷鋒1962年因公殉職,那時候我還沒有出生,我們之間實在沒有什麼交集,會有什麼故事呢?

可我和雷鋒還真有故事。

我上小學的時候,唱的歌是《學習雷鋒好榜樣》,聽的故事是《雷鋒的故事》,《雷鋒日記》是我日記起步的範文。我最早牢記的格言警句是:“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這些都是雷鋒叔叔教導我們的。

那時候我在村裡上小學,我們生產隊有個女孩子因患小兒麻痺症雙腿殘疾,不能行走,上學得用雙手在地上爬。她比我年級低,上學的時候會從我家門前的小路上經過,我常會看到她。我們像風一樣奔跑,她卻只能一點一點在地上挪。沒有看到她也就罷了,看到她真是於心不忍。每當看到她那艱難的樣子,我就會忍不住蹲下身子揹她走。我一般把她背到快要到學校門口的時候就會放下,不想讓別人看見。當時的想法並不是怕做了好事被人知道,而是擔心她會覺得難為情。但這事終於還是被老師發現了。老師於是表揚我,說我這是學雷鋒做好事。老師的表揚立即激發了其他同學做好事的熱情。於是同村的同學大家都爭相揹她。我們對她的幫助一直持續到小學畢業。現在回想起來,這依然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1990年代,全國人民奔小康,雷鋒似乎也漸漸淡出了社會生活。那時候我兒子剛上幼兒園,為了開闊他的眼界,我週末經常帶他出去玩。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望城不是有個雷鋒紀念館嗎?兒子還沒有去過,我也沒有去過,何不趁星期天帶他去參觀參觀呢。於是,在某個星期天,我帶著兒子去望城的雷鋒紀念館參觀。偌大的紀念館空蕩蕩的,除了工作人員,參觀者寥寥無幾。我帶著兒子一個展室一個展室慢慢走,給他講雷鋒的故事。走出紀念館的時候我想買本《雷鋒的故事》帶回家,卻發現連一本正規的出版物也沒有,只有紀念館自己編印的小冊子。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把雷鋒忘記了呢?其實像我這樣年紀的父母心裡應該還是有雷鋒情結的吧?至少每年的三月五日許多學校會要求孩子們學雷鋒,《雷鋒的故事》應該是有讀者需求的。於是,我從編輯的角度,重新發現了一個選題。我回到出版社,立即動手編輯。我將《雷鋒的故事》做成了三本一套的.小系列。針對城裡的孩子,做了定價較高,印製精美的圖文字;針對農村的孩子,做了簡潔的文字本;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做了拼音插圖本。沒想到這三本書一上市就變成了暢銷書,每年都能重印。

今年兩會,在我的八個提案中,有一個是關於進一步弘揚雷鋒精神的提案。我提案的理由是當今天人們正在為老人倒地“扶不扶”而糾結的時候,弘揚雷鋒精神會給我們的時代帶來正能量。作為雷鋒家鄉人,我也希望雷鋒的故鄉能成為全國學雷鋒志願者匯聚交流的中心。沒想到這個提案竟然有些“不合時宜”,立即遭到了不少網友的吐槽。

我特別理解這種情緒。這個年代,人們什麼都不信,尤其不信偶像。特別是像雷鋒這樣的偶像,是在一個特殊的年代裡樹立起來的,他的精神內涵帶有那個時代的鮮明烙印。何況還有許多人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扒出各種材料,揭秘雷鋒生前與死後的種種“真”與“假”,將雷鋒這個偶像摔得粉碎。

雷鋒當然有他的侷限性。但他作為個體的存在,他的精神世界裡確實有非常高尚的東西。他堅持做好事。懂得感恩。熱愛學習。忘我工作。尤其我們經過50年,把他塑造成為了一種精神——雷鋒精神,將他變成了一種高尚道德與情操的象徵。無論哪個時代,人們都希望道德高尚。

有媒體記者問我,在你的心中,雷鋒精神是什麼?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助人為樂,奉獻社會。事實上,現在被稱為雷鋒傳人、學雷鋒標兵的郭明義,人稱“郭菩薩”,他的事蹟也是助人為樂,無私奉獻。

不是誰都能成為菩薩的。但也不能因為自己成不了菩薩,就否認菩薩的存在。我們都希望身邊有善良的人,當你有困難的時候願意幫助你。做好事不一定要像比爾.蓋茨一樣有萬貫家財,也不一定要像郭明義那樣做得自己家徒四壁。普通人可以從撿起一紙垃圾,換掉樓道里的壞燈泡做起。莫以善小而不為,積小善而成大善。“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正如歌裡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