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海洋天堂》觀後感

《海洋天堂》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海洋天堂》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海洋天堂》觀後感1

《海洋天堂》,一個舒陽的名字。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患有晚期肝癌的父親愛著並照顧著自己患有自閉症的兒子的故事。

他的兒子王大夫是個快樂的“傻小子”。雖然他的21歲生日已經過去了,但他的言談舉止還是和那些低年級小學生一樣。但是,除了離開父親,他從來沒有難過過,也沒有害怕過。

他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和人的交往是那麼的真誠而不虛偽,和每天戴著面具生活的人恰恰相反。如果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像王大夫一樣坦誠,社會會不會變得更加“明朗”?王大夫用一雙完全“閉著”的眼睛看著這個世界。因為他自閉,孤獨,與所謂的現實世界脫節,他會經常幻想別人從未幻想過的事情。他只是想著自己的,玩著自己的。現實再強大,他也無法戰勝自己的幻想。

這可能就是這個自閉孩子的可愛之處吧。我真的很喜歡我爸在電影裡說的一句話:“他上輩子肯定是條魚,在他得自閉症之前就生為人了。”魚變成人會患上自閉症嗎?事實上,理論上並非如此。而這條線承載著一種淺淺的悲傷,讓這部電影的主要明暗線清晰起來:海洋、自閉症、父親在水族館的工作。

我覺得,一部結局死氣沉沉悲傷的電影,不完全是悲劇。《海洋天堂》是一種“淺薄的悲劇”電影。父親去世後,兒子開始努力獨自生活。父親生前教給他的東西他都學會了,那個經常發脾氣的孩子也沒了。王大夫應該明白他的生活應該是美好而痛苦的。

《海洋天堂》觀後感2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海洋天堂》,李連杰,文章是主演。

關於這部電影在我看完之後給我的感覺是意猶未盡,但凡能讓我有如此感覺應該可以算上不錯的了,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身患絕症的父親和有孤獨症的兒子王大福的故事,這部電影採取的素材都非常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讓觀看的每一個人都感到感動。

父親老王經常說:“我就要死了,我走了以後,大福該怎麼辦呀!大福以後能不能過好呀?......”這一個個問題都很現實。在臨終前,王大福的父親給大福洗衣服,還有在大福的衣服上縫的標籤:姓名:王大福,血型:b,病史:孤獨症。

電影中,有兩處情感戲,有些浪漫的因素在裡面,但最終又回到現實中。在海洋館王大福與玲兒的相遇以及玲兒的離開,父親老王與鄰居家柴阿姨,最終不能在一起非常符合實際,不然就偏離了主題了哈,這是一個關於父愛的電影。

演員表演得不錯。

大福,狗不能放在電視上!

大福,你回家用什麼開門呀!

大福,你要買什麼?買冰箱。

父親教大福自己穿衣服,做飯,拖地,坐車,認識人民幣,如何做人......一個臨終前的父親

結尾處,父親把自己比作成海龜,大福跟海龜在水裡游泳這一幕非常唯美。

電影看完後,讓我明白: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珍惜父愛,這種獨一無二的愛。

《海洋天堂》觀後感3

世間需要欣賞美的眼睛,週日我欣賞了話劇《海洋天堂》。

這個話劇講了一對夫妻生了一個自閉症兒童,母親不堪忍受四處奔波求醫的痛苦後帶著大福自殺。父親找到大福後擔起重任,終於使大福學會了自理,但自己卻得絕症去世的故事。

我最感動的是爸爸在北京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時寫道:我希望大福能在家裡做碗紫菜湯,然後讓我回家喝湯,喝完湯一起去踢球。而話劇最後大福打給爸爸電話,讓他回家去喝湯。雖然爸爸已經去世了,電話也沒有接通,但我仍然落淚了,年與時馳,海洋館還在,大福還在,爸爸卻走了。

雖然媽媽自殺了,但她仍然是我喜愛的角色。大福得了自閉症,媽媽擔起照顧大福的責任,每天都很溫柔的陪著大福,大福只要一聽到媽媽的歌聲就會睡著,欺負大福的女孩子一看到媽媽就不敢再嘲笑大福了。雖然結局很很悲慘,但過程總是美好的。

我想許多家庭遇到這種事都會像爸爸曾想的一樣“把他扔到福利院去吧,咱倆再要一個”,然而雖然媽媽因為聽到這句話受到巨大的打擊自殺了,但爸爸卻走上了媽媽走過的道路,帶著大福艱難的四處求醫,他真的很偉大,真的。

世上的愛除了母愛還有父愛,父愛如山,誰都不應該忽略這深沉的愛。海洋天堂這部話劇讓無數人淚奔,這是父愛的偉大。

《海洋天堂》觀後感4

昨天去看電影了,《海洋天堂》李連杰、文章演的。

關於這部片子在看完之後給我的感覺是意猶未盡,但凡能讓人產生如此感覺的應該可以稱的上不錯了吧,按一般商業片的技巧來看真實性、生活性、戲劇性、邏輯性是必不可少的,影片講述的是一名身患絕症的父親與智障兒子的故事,所提取的素材都是生活中發生的,很樸實,沒有做作之嫌,令人為之感動。

喜歡父親老王說的話。我就要死了。我走後他怎麼活,他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活好……(臺詞記不清了,大體是這麼說的吧)很現實。那些生活中常常被忽視的場景一旦聚焦會讓人動容,父親給大福拖衣服的鏡頭,還有臨終前給大福縫在衣服上的標籤:大福B型血孤獨症患者**

影片中有兩處情感戲,有些浪漫的因素在裡面,但最終又歸回到現實中。在海洋館大福與玲兒的`相遇以及玲兒的離開,父親老王與鄰家柴阿姨,終不能在一起的結果很符合實際,要不就脫離主題了哈,這是一部描寫父愛的片子。

演員表演的不錯。

有幾處水下的鏡頭拍的挺好。

……

大福,狗不能放電視上。

大福,你回家用什麼開門啊

大福,你要買什麼啊?買冰箱

一部悲劇片裡面不乏趣味性的東西。

父親教大福自己穿衣服,做飯,拖地,坐車,認識人民幣,怎麼做人……一個臨終前的父親呵。( )

結尾處父親把自己比作海龜,大福跟海龜在水裡游泳的一幕很唯美。

片子看完後,一個個鏡頭在腦袋裡飄來飄去,一直追隨到現在,在我寫這篇觀後感的時候,我確信還將持續下去。

《海洋天堂》觀後感5

前星期我觀看了話劇《海洋天堂》,這是一個無比沉重的片子,它講述了一位自閉症患者的故事。

一個家庭有了孩子是一件多麼高興的事啊,可是如果這位孩子的哭聲直到三歲才停止,而且對周圍的事物不聞不問,那麼你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故事中孩子大福的父母對聽力做了幾次測試無果後,發現孩子患上了自閉症,整個場面瞬瞬間冷漠了。

於是,母親帶著他各地求醫,想盡一切辦法卻始終都治不好他的病,母親最後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結束了自己生命。從小失去母愛的大福在父親悉心照料下逐漸長大,可是父親因長期照顧孩子心力憔悴患上了可怕的重病,父親在生命的最後幾天,他以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找了一份工作,教會他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在整個社會的幫助下,他終於“活”了下來,在父親去世後的某天晚上,大福終於學會了拿起電話說:爸爸,早點回家,回家喝湯……

父愛如山,大福的父親在得知自己患上絕症的時候,並沒有害怕,他害怕的是大福今後沒人照顧。因此父親在最後的時間裡安排好孩子未的生活。天下父親又何常不是如此?

這是一部沉重的片子,也是一部充滿愛的片子,這部片子告述我們,自閉症患者不僅僅需要父母的愛,更需要我們社會各界的愛,他們需要幫助,並非嘲笑。同時也告述我們要陽光、開朗的面對世界,善於交流和表達,遇到挫折不要將自己埋在陰影中封閉自己。

《海洋天堂》觀後感6

影片《海洋天堂》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所有,一生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故事。由李連杰飾演的父親王心誠,和文章飾演的22歲患有孤獨症的兒子大福相依為命。當王心誠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只剩幾個月生命時,完美安置兒子成為了他最大的心願。由於暫時還沒有完善的成年殘疾人託養機構,王心誠各處打聽求助,終於為兒子找到一個“新家”,但卻發現行為刻板的兒子在這裡如同離開了水的魚,一點沒有生氣。於是,王心誠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他要讓愛水的兒子留在他最喜歡的海洋館裡。為了兒子未來的幸福與快樂,這位拖著重病身體的父親,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努力。

《海洋天堂》是目前中國電影原創劇本中難得一見的好故事,影片以一 個獨特的視角展示了父子真情,真實的情感將會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內心最深處的情感線。薛曉路說:“如何將功夫皇帝打造成一個平凡偉大的父親,這是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是我的動力。”文章將出演兒子,與李連杰演對手戲,文章連說做夢也沒有想到,“當然我的遺憾是這部電影不是功夫片”。桂綸鎂出演雜技團的小丑演員。

《海洋天堂》是李連杰從影三十年來第一次嘗試在電影中沒有武打戲份完全是文戲,所以該片備受媒體的關注。

影片最讓我感動的不是父親教兒子生活的能力的過程,而是父親去世後兒子學會了父親教會的一切,三個鏡頭讓我潸然淚下,一是兒子學會了早上起來自己煮雞蛋,二是學會了坐公交,三是學會了拖地!

還有文章演得非常精彩,大家很多都關心李連杰如何轉型,其實文章的演技更勝一籌,大家一定要去電影院看看!

《海洋天堂》觀後感7

在片中,父愛被描述得淋漓盡致。身患絕症的父親從未期望孤獨症的孩子能回報自己什麼,他只是希望自己在離開之前能儘量地幫助兒子,爭取讓兒子過上儘可能幸福的生活。這裡的父愛是辛勞沉重的,但也是細緻綿密的。

為了防止兒子走丟,父親就連夜把兒子的所有衣服上都繡上兒子的血型、姓名等;為了在自己走後兒子能有感情寄託,便熬夜自制一塊龜殼,拖著病重的身體在水中模仿海龜,並一次又一次地告訴兒子:“海龜的壽命呀,是最長的了,爸爸過幾天啊,就要變成這隻海龜了……”在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容納兒子的地方後,卻發現兒子最喜歡的地方還是海洋館,離開了海洋館像魚離開了水。“我們大福啊,就是一條魚,投錯了胎,成了人,所以患上了孤獨症。”於是費盡心思教兒子自己坐車到海洋館,在海洋館擦玻璃、拖地。“這是100元,這是1元……”“這條路是豐收路……”“上東路到了,有沒有人下車呀?……”“我下!……”這洋溢著父子之情的話語還在我心中迴響,讓我為之深深感動。

在兒子生氣時父親讓兒子狠狠地捶打自己、咬自己,並深情默默地抱住兒子,安慰著兒子;在教了無數次後兒子仍然無法學會拖地時,父親雖然發了脾氣,但是最後還是摟住兒子,安慰道:“沒關係,我們慢慢來,慢慢來……”

請相信並珍惜,愛的海洋是天堂。

《海洋天堂》觀後感8

我看了《海洋天堂》這部電影,其中文章飾演的患有自閉症的21歲的大福和李連杰飾演的大福的47歲父親王心誠,讓我很為之動容。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21歲的大福從小患有孤獨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不能獨立生活。大福的媽媽因為承受不了大福患病的事實,在一次意外中喪生,從此大福便和自己47歲的爸爸王心誠相依為命,就在這時不幸又發生了,王心誠被確診為肝癌晚期,生命只有3~4個月了,大福的生活便成了他現在的焦慮,他便和大福日夜奔波,為大福找一個好地方讓他生活,最終他們找到了一個可以收留大福的機構,最終大福的父親還是安心的走了,因為大福掌握了生活的基礎,也學會了在海洋館上班。

這部電影有很多大福的父親教導大福的地方讓人感動,但最讓我為之感動的是大福的父親教大福做公交車,因為大福在車上對售票員的報站不以回應,父親便在家中模擬場景說:上東路到了,有沒有人下車啊?前邊有沒有,後邊有沒有?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大福卻還不以回應,最終在父親的教導下他終於回答道:我下!還有一點也很讓我感動,就是父親為了不讓大福感到孤獨父親卻不惜自己帶重病的身體揹著自己自制 的龜殼扮海龜配大福游泳,並對他說自己將要變成海龜,一直陪著他。

這部電影真讓我感觸很深,我真想說:可憐天下父母心!讓我們趁著有限的時間多為爸爸媽媽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海洋天堂》觀後感9

在片中,父愛被描述得淋漓盡致。身患絕症的父親從未期望孤獨症的孩子能回報自我什麼,他只是期望自我在離開之前能儘量地幫忙兒子,爭取讓兒子過上儘可能幸福的生活。那裡的父愛是辛勞沉重的,但也是細緻綿密的。

為了防止兒子走丟,父親就連夜把兒子的所有衣服上都繡上兒子的血型、姓名等;為了在自我走後兒子能有感情寄託,便熬夜自制一塊龜殼,拖著病重的身體在水中模仿海龜,並一次又一次地告訴兒子:“海龜的壽命呀,是最長的了,爸爸過幾天啊,就要變成這隻海龜了……”在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容納兒子的地方後,卻發現兒子最喜歡的地方還是海洋館,離開了海洋館像魚離開了水。“我們大福啊,就是一條魚,投錯了胎,成了人,所以患上了孤獨症。”於是費盡心思教兒子自我坐車到海洋館,在海洋館擦玻璃、拖地。“這是100元,這是1元……”“這條路是豐收路……”“上東路到了,有沒有人下車呀?……”“我下!……”這洋溢著父子之情的話語還在我心中迴響,讓我為之深深感動。

在兒子生氣時父親讓兒子狠狠地捶打自我、咬自我,並深情默默地抱住兒子,安慰著兒子;在教了無數次後兒子仍然無法學會拖地時,父親雖然發了脾氣,但是最後還是摟住兒子,安慰道:“沒關係,我們慢慢來,慢慢來……”

請相信並珍惜,愛的海洋是天堂。

《海洋天堂》觀後感10

汪洋大海之上飄蕩著一隻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有天生缺陷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無望地看著遼闊的大海,然後牽起兒子的手,兩人一齊躍身跳入大海……

這位47歲的父親,名叫小患有孤獨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裡,無法獨立生活。大福的媽媽在大福年幼的時候,因為承受不了兒子患病的打擊自殺離世,王心誠獨自一人把大福撫養長大,與兒子相依為命。然而此時,王心誠被確診患晚期癌症,生命只剩幾個月的時間,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日夜焦灼王心誠的心頭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帶著大福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經過多方打聽,歷盡周折,王心誠終於找到了一所能夠接收大福的機構,卻發現大福在這侷促單調的環境中,如同離開了水的魚,頓失生氣。大福生性愛水,每天在父親工作的海洋館裡暢遊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他還在這裡結識了唯一的朋友,表演雜技的玲玲(桂綸鎂飾),大福成了獨自在異鄉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傾聽者。

為了大福能夠快樂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愛的海洋館,王心誠為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計劃,教會大福在海洋館“上班”。他費勁心力地教大福自己坐公交車去海洋館,在海洋館擦地擦玻璃。為了不讓大福感到孤獨,他甚至不惜拖著病重的身體,揹著自制的龜殼扮成海龜,陪著大福游泳。他告訴大福自己將會變成海龜,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海洋天堂》觀後感11

患有孤獨症的兒子,自幼失去了母親,父親一把拉扯大。孩子永遠是幸福的,有愛你的爸爸和媽媽,有兩百分的滿滿愛。就算失去了其中一百分,也還有一百分的愛。小時候經常唱的一首歌:“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今年我深深體會到這句歌詞的深刻內涵。今年回老家時,和媽媽一起敘舊,媽媽坐在床邊,我睡在床上,頭枕在媽媽的腿上,環抱著媽媽,不時的把頭埋在媽媽的懷裡,頃刻間便有一種幸福享不了的感覺。得了癌症的父親用最後的時間教兒子坐車、煮雞蛋、拖地……離開世界後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孩子,因為這孩子沒有自我照顧的能力。父親走之前告訴孩子,爸爸就會變成海龜,看見海龜就看見爸爸了,片尾時孩子在海洋館裡從背後抱住了一隻海龜,幸福的笑著。孩子的心裡就抱住了爸爸。對於感性的我來說,這部影片無疑會使我淚流滿面,或許想起了曾經的些許遺憾,想起了爸爸。致使自己不開心的原因就是放不下、不會寬容、不會體諒。我不知道自己的心結在哪裡,誰能解開自己的心結,我總覺得自己一定要揚眉吐氣才能為父親爭氣,或許我和爸爸都是不服輸又倔強的人。

父母對孩子永遠是一顆真摯的心,全心全意付出不計回報的,而做為子女並不能盡最大的孝道,孝順自己的父母。總是這樣週而復始,似乎是父母對你的愛,你又轉送到自己孩子手中,一代又一代。我想父母對孩子沒有愧疚,愧疚的大多都是孩子對父母。

對自己的父母多些寬容,多些陪伴,多些理解。換位思考,你以後也要為人父母,在你的孩子面前善待父母就是善待你自己。

《海洋天堂》觀後感12

“一位父親在自己心臟被刺穿的情況下,竟堅持了三天!而他所做的一切都只為把女兒安全送到妻子身邊。”這就是愛,最最深沉的愛,無私的愛。每當我聽到一個個關於父親和母愛的故事時,就會想起與這些偉大傳奇的父母不堪相符的一位平凡的父親。

他是電影《海洋天堂》裡的一位父親。影片講述了一位身患絕症的父親在離世前歷盡波折安置好兒子的故事。故事很短,很簡單,像一瓶礦泉水,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感覺到甜。真正的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平凡平淡。影片裡感人的鏡頭一隻一直在我前面出現,舅舅回映:身體不好的父親,不顧別人的勸告,揹著自制的海龜殼扮成海龜,為的就是讓兒子日後不要孤獨,告訴兒子,爸爸就是一隻大海龜,爸爸永遠陪著你,永遠,永遠........再看父親離世後,兒子學會了生活,在他最喜歡的海洋館裡,陪著海龜游泳,依在海龜身上,彷彿這隻大海龜就是父親。

看到這,我已淚流滿面,這種愛,無私的愛,最平凡的愛,可也是最最深沉的愛!電影最後的“此片獻給所有平凡而偉大的父母”讓我不禁想起了我父母那平凡可愛的身影:我生病時媽媽冒著大雨送我去醫院,雨披全裹在了我的身上,雨水一滴滴流進了媽媽的衣服裡,她卻毫無感覺,奮力奔向醫院;我害怕時,爸爸用溫暖的手撫摸我......

這是父母給我最最深沉的愛,這份愛是獨一無二的,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海洋天堂》觀後感13

喜歡《海洋天堂》沉靜而內斂的講述方式,透著一股子沉澱後的清新,這種風格從開始一直持續到了影片結束用來表現自閉症這一沉重的社會話題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沒有安插刻意的煽情,一些我原以為會大肆渲染以賺人眼淚的橋段被幾個鏡頭輕輕悄悄地帶過去了;沒有藉機違心地討好制度,畢竟以我國眼下的人口數和自閉症的高發病率若僅憑體制就能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帖帖的顯然是脫離實際;沒有掐滅所有的希望,片中出現的幾乎都是好人,沒什麼人為的落井下石,總算不至於給主角原本已非常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而最後幾分鐘留給了觀者的更是暗夜下的火光,蘊出微弱卻不容忽視的光芒。

閉上眼,我的眼前閃過的依然是點點滴滴的平凡小事;教孩子穿衣服、開門、煮雞蛋、認錢幣面額;再簡單、家常不過,這般單純,卻這般揪心。許多瑣碎的生活細節恰恰拼出了一個特殊家庭的真實生活:儘管父親很耐心、很努力,儘管孩子很無辜、很純真,但現實,一如它的本來面目,有著諸多的不盡人意。於是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無處可訴的辛酸孤獨,是四處求援的茫然無助,是一份平凡卻又極其偉大的愛如此堅韌如此包容。正是這份真摯與誠懇,讓本片擁有了令人動容的情感力量。

在我們身邊,父親的愛都是默默的,不像媽媽那樣全部能夠從臉上看到,可是爸爸呢,在他的臉上我看不到,只能用心去感受,長這麼大,還是沒對爸爸說過一句關心的話,我也說不出口,也許有些關心與祝福不需要用言語來表達,只要彼此能夠感受到,爸爸應該能感受到的吧!

《海洋天堂》觀後感14

父愛是一座山峰,讓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風霜雨雪也沉著堅定;

父愛是一片大海,讓你的靈魂即使遇到電閃雷鳴依然仁厚寬容。

父愛是一道光輝,讓你的心靈即使瀕臨與黑暗也能看見光明大道;

父愛是一陣微風,讓你的思想即使沾上骯髒的汙垢也能煥然一新。那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去保利大劇院觀看了話劇《海洋天堂》。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在三歲時被醫生診斷出得了自閉症的、叫大福的男孩。一開始大福的爸爸不敢接受這個事實,所以選擇了逃避和沉默。幾年間,媽媽帶著大福聽從了許多人的建議,帶大福去北京太陽花療養院去治病。可一年了,大福的病還沒有好轉。大福的媽媽一個人承受著這重大壓力,就選擇了投河自盡。

悲痛中,爸爸嘗試著把大福送至福利院。面對院中混亂的環境,爸爸開始於心不忍,同時也懷著對妻子的虧欠,最終決定將大福帶回家,由自己獨立撫養。

爸爸帶著大福再次來到北京,在專業機構老師的幫助下,大福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天,在海洋館,爸爸偶然間發現大福對水天生的喜好,似乎也很享受館裡的工作和生活。恰巧,海洋館長又是自己的老同學……就在爸爸憧憬起二人未來生活的時候,卻意外查出肺癌晚期。最終,大福如願在海洋館工作,而爸爸卻再也沒有醒來。

我感受到了一個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爸爸為了教大福如何自立的生活,自己卻犧牲了。也許父愛就是這麼偉大吧!默默地為孩子做奉獻。最後也許使多人熱淚盈眶。

父愛這兩個字是多麼的平凡,但這種愛深深地打動到了我,震撼到了我。

《海洋天堂》觀後感15

他,有一雙星星般純淨的眼睛,擁有最乾淨、最純潔的笑容;雖然會說話,但卻從不與人交流;雖然可以聽到世間所有美好的聲音,卻彷彿置身事外。他將自己封閉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裡,快樂的生活。他叫大福,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大男孩,一個被世人稱為“星星”的人。

電影《海洋天堂》講述了大福和他爸爸之間感人的故事。大福是一個患有自閉症的21歲的大男孩,在爸爸的關愛下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有一天,爸爸被醫生告知,患了肝癌晚期,只有3個月的生命了。絕望的爸爸帶著大福來到海上,準備結束生命。可是大福的水性太好了,不但沒有淹死,還把爸爸救了上來。為了在自己走後,大福能生存下去,爸爸不厭其煩地教他穿衣服、燒飯、拖地、乘公交車……一些好心的人向大福伸出了友愛的手,同意在爸爸走後收留大福。隨著時間的流逝,爸爸的生命也快走到盡頭了,為了讓大福在自己走後不要傷心,爸爸告訴大福,海龜的生命最長,爸爸不久就要變成海龜了。如果大福想爸爸了,就去找海洋館裡的海龜。爸爸的生命終於走到盡頭了,爸爸帶著對兒子深深的愛和不捨離開了人世。失去了爸爸的大福顯得那麼孤單寂寞,每當他想爸爸時,他都會趴在爸爸變的大海龜的背上。也只有那時大福的臉上才會露出幸福的笑容。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它可以治癒一切疾病,可以戰勝一切困難。讓我們伸出友愛的雙手,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