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

本節課共有三部分內容:1、張騫通西域2、絲綢之路3、班超經營西域;其中,第1和第2個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透過學習本節課,讓學生掌握我國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絡和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並透過學習張騫、班超兩個歷史人物,強化學生愛國主義熱情。。

但是,學生們對於基礎知識的鞏固程度還不夠,欠熟練,掌握得不夠紮實,我在本節課中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1、張騫通西域這一部分的教學其實應該做得更好,我可以把這部分的內容搞活起來,比如把張騫在西域的所見所聞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讓學生來描述;或者以張騫為記者進行追蹤報道,這樣就可以訓練學生的口才,同時也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2、關於絲綢之路的教學,如果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好地記住絲綢之路,我應該用多媒體展示出地圖,讓幾個學生按照地圖來重新走一下絲綢之路。

3、知識的延伸不夠,如:可以結合現實生活談一談西部的開發,也可以結合講講關於東突事件等。

4、在當堂鞏固環節,應多設計一些選擇性題目和材料分析題。

5、學生會了的問題,不應該再去過多的強調。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多看一些與歷史知識有關的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爭取做一名與時俱進、知識淵博的教師。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2

一、成功之處

1、本節課貫穿了“人本”的教學原則,著重鍛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運用了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這節課中“學”“思”“練”三者結合,形式多樣。便於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加強了遷移知識的能力。

3、教師和學生是處在平等對話的關係中,促進了學生主體與教師的協同成長,打破了原來沉悶的課堂教學,給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有待提高之處

1、順其自然、課堂生成性

匯入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種高昂的情緒持續到學習完第一部分文景之治,在學習第二部分漢武帝的大一統時,學生略顯疲勞,我還是按照教案設疑、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用筆勾知識要點,由於文字多、難度大外加學生疲勞等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對這部分教學可以把漢武帝大一統的原因、措施、意義分3部完成,先分析原因,再引導學生閱讀政治上措施,然後思想上措施,由此教師自己歸納意義,(因為比較抽象)引導學生理解記憶。再如,學習漢武帝的大一統政治措施的背景由學生介紹完畢後,過渡“如果你是漢武帝,面對如此囂張的諸侯王,你怎麼辦?”由學生說“把他斃了”,生集體回答。如果由學生個別回答可能會更好的理解推恩削藩的2個步驟,課堂氣氛會更活躍,當然由2張圖形也體現出推恩削藩的2個步驟。教學目標雖然實現了但氣氛略顯沉悶。

2、眾生平等,關注邊緣學生

在閱讀漢武帝的大一統時,文字多外加學生疲勞以及基礎較差,有些學生在閱讀時就偷偷休息,課堂效率不高,儘管我透過集體回答形式解決了設疑的問題,但確實存在濫竽充數的現象,在教學設計時我忽視了邊緣學生。

3、突破教材編排的束縛

歷史發展有一定線索,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知歷史本來面目,有些時候可以教材突破教材編排的束縛,採用多種手段和方法把歷史基本問題講清楚並讓學生理解。

教學改革來自於對實踐的反思、對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反思。每一次反思都是對自身教學的再定位和思考,也是一個認識自己和學生的過程。我相信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痛苦。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3

根據學校的要求,課堂上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評,這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常卡殼,這就意味著教師對待課堂的準備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了。

對於複習我自己認為這幾種方法很好:

1、整理題列舉題。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

2、連線題。用線把相關的人事連線起來。

3、製作大事年表的方法,也適合於各個學習階段。

4、在教學中要重視古今中外歷史的縱橫聯絡。歷史所反映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紛繁複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等之間彼此並不是孤立的,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絡。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4

關於這節課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地設計教案,組織教學,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實現了預期的效果,本節課主要有兩點亮點:一、設計情景,在情景中提出問題選擇一些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情景來呈...

關於這節課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地設計教案,組織教學,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實現了預期的效果,本節課主要有兩點亮點:

一、設計情景,在情景中提出問題

選擇一些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情景來呈現問題,讓學生“神入”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之中,對歷史進行合理想象,例如在本課學習鐵農具中設定情景“假如現在給你一塊地去耕種,而擺在你面前的工具中有石器、木器、骨器、青銅器、鐵器,你會選擇哪種?”和學習都江堰修築原理時設定情境“假如你是李冰,你會怎樣解決岷江水患問題?”,一方面使教學顯得生動有趣,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他們歷史思維能力的目標。

二、設計角色表演活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節課在教學商鞅變法的內容這塊,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歷史劇。分別扮演守舊貴族,和商鞅。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她們就得牢記商鞅變法的內容,並充分理解其變法的目的和好處。這樣的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是課堂效果達到高潮。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5

我的這節課主要反映出了這些問題:一是對本課的重難點沒有把握好,這就造成了本該重點講的地方反而因時間不足而沒有講透。“文景之治”本應是為下面“漢武帝的大一統”做鋪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並沒有處理好...

我的這節課主要反映出了這些問題:

一是對本課的重難點沒有把握好。這就造成了本該重點講的地方反而因時間不足而沒有講透。“文景之治”本應是為下面“漢武帝的大一統”做鋪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並沒有處理好他們兩者之間的關係。其實,我在課程設計的時候就已經想到過這個問題,但是在具體的講課過程中由於語言不夠精煉講的又過細和隨意性,使得大量的時間浪費了。

二是缺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比如說課前如何預習、上課時怎樣做筆記等。初一階段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老師必須教會他們掌握科學高效持久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在課上沒有完全落實教會學生勤做筆記和巧做筆記的任務並且缺乏講練結合,這就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比較低。

此外,在故事的引入和合理利用方面還欠考慮,沒有做好趣味性、生動性和啟發性的結合。在課程內容的過渡方面,自己也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針對上面的情況,我要認真思考和正確對待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首先,我認為自己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不斷改進的原始動力和方向。目標是指引我們行動的指南和參照物,每個人都只有努力過了才能收穫進步和成功。其次,要多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風格。孔老夫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我認為只有看到並承認自己和其他人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差距那麼自己才能有所進步,既然這樣那麼我們每天都應該對照一下反思一下以及改進一下。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6

本課利用學案教學,這種模式能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課本,對課堂上的一些重難點問題有所思考,使學生對歷史的線索更加清晰,特別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培養綜合歸納能力,達標檢測有利於學生在拓展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鞏固知識點。教學方法是好的,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將從幾個方面予以說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講第一課繁盛一時的隋朝時,作為起始課,在匯入新課時利用歷史朝代歌,透過提問方式和學生一起回顧,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於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絡。

2、這節課利用導學案教學,透過運用大運河資料,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3、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不足之處:

1、設計了兩個合作探究題,時間不夠用,而且有些影響重 點的突出。

2、上了兩節課都感到課堂練習達標時間不夠充分,鞏固不到位。

3、學生在發言方面,不願舉手,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4、透過檢測發現學生對第一課大運河的相關知識掌握的不好。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7

1、課前準備較充分,使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上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課前的充分準備是順利完成教學的必要前提。首先對教材進行了總體的把握,寫好了完整的教案,並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出了教學目標。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輔助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比較熟練的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2、採取了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主要採用的是講述法、比較分析法,提問法。同時還通觀看與課題相關的圖片,使學生能直觀,清楚的瞭解相關知識。透過講述法,把與課題相關的背景知識講述給學生。透過比較分析法,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透過提問法,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略有欠缺

在教學互動方面,透過提問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但在這堂課中,尚未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課堂中應更多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充分調動起來,還課堂於學生。

4、教學過程中暴露的長處及不足

教學過程基本得以順利的進行,教學目標也比較順利的實現。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包括過渡語言,都透過現有教材的知識和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過渡。並在新授過程中引導學生回顧舊的知識的基礎上,再得出答案,做到“溫故而知新”。但在培養學生學習技巧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以後應注意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學,如何思考,注重加強歷史學法的培養。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發揚優點,改正不足,並努力學習其他老師的長處,最佳化自己的教學,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專業教學能力。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8

因為考慮到學生對三國演義的故事比較熟悉,隨便一個學生都能說出一二個三國時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語,學生學起來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力度會比較大,能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特點。授課時,我遵循的是讓學生動起來的原則,設計了講故事、小組討論、分組比賽複述故事。上完課之後,我體會到有以下幾點值得改進:

(1)由於時間比較緊,備課不夠充分,因此對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沒有進行進行太多的展開介紹,只是一帶而過。對於《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和故事,應該引導學生多講,充分體現學生參與的力度,調動學生的氣氛。

(2)在學生討論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更深入些。

(3)最後在課堂小結時,不應該幫學生歸納,而應該讓學生作一個總結性歸納,讓他們談談透過學習這一課,可以學到什麼,有何啟發,以進一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

透過這節課,我發現了很多我關於教學方面的不足,特別是對新課標的認識的不足,以後我肯定會更加的努力研究教學,爭取進步,彌補不足。反思讓我看到自己的優點,有了進步的信心,但也看到了自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方向。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9

本週我在七年級四個班上了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教學反思如下:本節課距離我們較為遙遠,所以上課時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利用歷史圖片進行輔助教學,收效很好。透過展示歷史圖片,同學們直觀地感覺這段歷史,進而瞭解這段歷史。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記憶重點知識,充分說明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的興趣。學生們透過小組間的交流比較北京人的頭部復原圖和山頂洞人的復原圖,得出他們的體質特徵的不同,從而進一步認識山頂洞人的進步。

由於學生未作很好預習,對本課知識有些生疏,因此在教學進度上沒達到預期效果。透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意識到讓學生提前預習在歷史教學中的意義,以後要重視對學生預習的指導。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0

昨天在七2班,我感覺歷史複習課上的特別扭,課堂上提的問題沒人回答。我發了一通脾氣,說你們班每一次歷史考試總是倒數第一,並揚言今後再出現這種情況,堅決不客氣。

課後我冷靜下來,和同事議論了這件事,他們也給我出了許多好主意。針對這種情況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大家寫一下歷史課的感受,和對老師的建議,而且我覺得任何事只要動腦筋思考,就會不斷完善。

第二天,我早早來到辦公室,作業已擺在我的桌子上。一個上午,我一直沒出辦公室。在那裡認認真真地閱讀同學們寫的內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後又根據同學們的要求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問題的原因:

1、不會,懶得思考。

2、缺乏自信,覺得答案不夠完善,不敢說,怕嘲笑。

3、沒聽講,不知道老師的問題。

4、太簡單的,不想回答;太難的又不會回答。

二、學生困惑及急需解決的問題

1、上課思想不集中。

2、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整體上把握不好。

3、如何答好歷史材料解析題。

三、問題與解答:

1、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

老師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

2、我自信我能行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裡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幹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假如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有自信才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有實力你會更自信。

3、怎樣答好歷史卷子的材料解析題?

仔細審題,讀懂題意。這是成功解題的基礎,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象。同學們在答題時首先要讀懂題意,弄清材料所反應的歷史事件,確定中心。其次,要讀懂試題的設問,明確用什麼方法來回答什麼問題等。

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為導向的。同學們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注重發散思維,全方位解答。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為重要的思想武器。

我作為一個歷史新課程教師,在教材、教法、學生情況等把握不到位,應該多下苦功夫,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使學生苦幹加巧幹,考出優異成績。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1

有一節課,我給同學們介紹中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在講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時,突然有學生插嘴:“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很惱火他打斷了我的話題,於是沒好氣地問:“你怎麼知道的?”他高興說:“我在小學時的班級牆壁上貼著呢,還有孔子的畫像。”我一時語塞,多好的教學資源,我怎麼就沒注意呢。

反思:

我應該感謝“插嘴”的同學,是他讓同學們瞭解了更多的知識,是他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資源無處不在。

學生插嘴是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它帶給我們的或許是擔心,或許是困惑,但更多的應該是欣喜與思考。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倡導寬鬆、融洽的教學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插嘴”是合情合理、無可厚非的。它不是“亂”,而是“活”,是新課程改革中一朵絢麗的浪花。當學生的“插嘴”具有挑戰性時,教師應如何應對,如何調整教學計劃,如何讓學生的“插嘴”變成一種學習資源,才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研究的課題。

面對學生的“插嘴”,我們不僅要認真傾聽,耐心等待,而且要為其喝彩!

反思後則奮進。我們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2

作為一名歷史老師,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最主要的任務。

首先在歷史課堂上應該點燃學生學習歷史的慾望,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學生才會積極探索,才會具有創造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想辦法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還應該不斷進行反思,反思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而且還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課下我們還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的課外知識,課堂才能夠生動,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另外,還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讓老師找到一種更適合,更貼近學生的方法,使學生喜歡,從而好學,課堂上要多給學生鼓勵和表揚,讓他們對學習充滿自信心。

透過課堂實踐,我也體會到了反思教學的益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名“反思”和“探究”刑的教師。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3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該如何進行才能體現新課標的精神,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是每位初中歷史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我這兩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去年教的初一,今年又教了一屆初一。由於是第二次教初一,所以我在初一的教學方面有所體會、有所反思。

初一年級上冊《中華文化的勃興》介紹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在第一年的教學中,在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後,我先請幾位學生來歸納、概括各派的觀點和著作,然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以時間為經、學派為緯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創始人及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著作進行了全面的歸納、分類。當時學生大多能按我的要求完成以上教學活動,因此,我當時覺得這種教學方法還是不錯的。

今年我又採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結果碰到了問題。當我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時,就有不少學生沒有看書而是在說話。我很生氣,並批評了那些沒有認真閱讀教材的學生。雖然這堂課最終也上下去了,但我總覺得挺彆扭的。下課後,我一直在思考這節課卡在那兒,應如何改進。經過一番學情調查,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因為所學的內容離學生太久遠。因此,對學生來說,缺乏親切感,也就不能夠吸影學生的注意力。

晚上,我又重新進行備課。怎樣才能將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老子等人與現實聯絡起來了?用什麼作媒介才能讓學生對孔子、老子等人感興趣呢?我苦思冥想——終於,我想到了:現代人特別是名人都有名片,可以用學生十分熟悉的名片作為媒介,拉近孔子、老子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對兩千多年前的的古人產生興趣,進而自覺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第二天,在另一個班上這課時,我改變了方法。一上課,我就宣佈:今天我們將進行一場模仿秀,給孔子、老子等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各自制作一張名片,並模仿他們作自我介紹,比一比看誰模仿得最像。學生們一聽來了興趣。接著我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模仿一位人物,並要求學生在先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我剛說完,學生就立即積極地準備開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都十分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然後,為了檢驗學生對諸子百家思想的掌握情況,也為了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派的思想,我又創設了一個情景:假如有一位同學隨地扔了一張紙,想一想,對這個人的做法,各家學派會如何處理?為什麼?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紛紛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從各派角度提出看法。這樣,不知不覺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就很好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4

今天縣教研室人員來我校進行達標課驗收,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作出評價並給與指導,收穫頗豐,體會如下:

1、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建立好小組評價機制,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思考、去體會、去感悟、去提升。

2、注重知識的聯絡與整合,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歸納,教師要注重對知識的整合與延伸,加強前後知識、中國史與世界史。歷史與現實的聯絡。

3、廣泛閱讀書籍,加強理論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提高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水平。精心研究,潛心教學,用心課堂。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反思15

本課的成功之處:

1.設計思路較清晰。表現在:一、把課本知識高度整合;二、針對主要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三、設計知識結構圖對知識進行整合、提煉。

2.目標意識很強。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展開。

3.非常重視直觀教學。大量歷史圖片的運用加強了歷史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如秦滅六國的順序、秦的疆域對比、長城等圖片的運用等。

4.注重教學觀念的轉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自主學習環節、合作探究環節等等。

5.試題設計具有針對性和開放性。如合作探究中兩個假如的提出針對學習的難點,有很強的針對性,回答的方面很廣,也具有很大的開放性。

6.形式靈活。如對知識的溫習、加深理解用奏摺的方式;對知識的歸納總結用寫頒獎詞和知識構建的方式等。

7.目標達成度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比較紮實。

幾點不足:

1.學法指導上可再全面一些。如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把自學內容、方法和時間都給學生提示一下,學生自主學完後,再留出幾分鐘來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把疑問提出來。再如學習方法上可以用數字歸納法、諧音歸納法等多種方法,像秦滅六國的順序,可以諧音為含(韓)著(趙)委(魏)屈(楚)咽(燕)氣(齊)。

2.評價方式要多樣。除了老師的及時評價外還應讓學生評價。

3.板書設計不應欠缺。板書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不應省略。

4.課件可以進一步精簡,教材中有的圖片和材料可以不用幻燈片展示。如郭沫若評價焚書坑儒的那段話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