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本學期在教科室和趙校長的統一指導下,在全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八年級歷史備課組活動於每週一上午按時有序地召開。每次組內活動,各位老師都能認真準備、用心參與,針對如何上好每一節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等進行探討,較好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群眾備課落到實處,成效初顯:

在每週一上午的備課組活動中,我和劉曉宏老師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討分析教材,做到“四統一”即組內統一備課、統一板書、統一進度、統一作業。具體工作如下:

1、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數。

首先是研究知識點本身,教師務必在課前先把與此知識點相關聯的史料、史論進行整理,然後篩選提煉出其中的精髓,在課堂中對學生加以補充。其次是研究知識點之間的聯絡,歷史事件不是孤立的,教師務必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整體感知潛力,因此要明瞭每課在本單元、本階段歷史中的地位,宏觀掌握、理清線索,從而構建教材的總體框架。

2、鑽研教法,做到得心應手。

合理科學的教法,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透過組內老師對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常用教法有情境教學法、講解法、圖示法及表格式教學法等。新課新知識點的匯入多用情境教學,以增加直觀感受;對於重大歷史事件,多用講解法,講清重大事件發生的背景,資料和影響及其地位;對歷史事件之間的比較,則用表格法或圖示法,一目瞭然,適當藉助多媒體教學將複雜的知識簡單化,但是分依靠。

3,研究學生,做到知彼知己。根據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將本年級的歷史教學目標定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記憶。多進行延伸拓展,透過每課一個故事的方式和競賽活動,鼓勵學生開口說、動手做,講練結合,提高課堂效率。

4,結合歷年中考試題,對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拓展訓練。與其讓學生從九年級再開始接觸中考題,不如從此刻就開始有意識的、體系化的訓練。為此,我們將近兩年的中考題做了專題分類,找出與本年級相關的試題,並將其編入每課的教案中,以學代練,讓學生提前感受中考、適應中考,不斷培養學生思維拓展潛力。

5、注重學法指導。學習歷史不是簡單地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理論聯絡實際的潛力,因此,一種好的學習方法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課要做到看、聽、說、練、記。學會從整體上把握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二、用心組織教師開展聽課活動。

本學期,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公開課,本組老師都用心參與其中,這既是自我展示的機會,又是相互學習的機會。每次聽課後,都在組內活動中進行評課,促進了新課改研討氛圍的構成。另外,年輕教師每週都認真地聽師傅的課,基本做到“聽一課上一課”,虛心請教。

三、做到及時反思與總結。

教學後及時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徑。每位教師在每節課後都有課堂反思,聽課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做反思,考試後則透過得各班優秀率、合格率、失分率等進行階段性教學的反思,並在集備活動中進行交流,透過大家的群眾探討,及時地調整下階段的教學工作,做到“一步一思,思後即改”。

總之,經過本學期的努力,本年級學生對歷史學科已經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具有了必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今後我們還會更加努力,將工作推到新高度。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本週我校組織了第一次月考,現針對這次考試情況,總結如下:

一、試題分析

本次命題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入手,選擇三種題型,具有以下特點:

1.命題符合以學生為本,切實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一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校的教學實際,沒有偏題、漏題。

2.試題注重了基礎知識,注重了對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具體體現在第一題、第三題上。

3.試題體現了靈活性,從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出發,試題減少了死記硬背的考試內容,體現了創新教育,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存在問題

一、學生方面: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積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級是中學生兩極分化最嚴重的時期,好學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1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1、課時和內容所限,有許多時候是跨節授課,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3、歷史故事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很少應用,今後的歷史課中應適度調整。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有的知識點,講課中根本沒有提到,結果學會無從回答。

三其他方面:1、本次考試試題出的偏難,題量大。2、月考前時間緊,內容多,期複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差的一個原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後的教學工作總我應作到:

1、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對社會知識的講解要透徹,觀點要明確,點評要到位。不能出現是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情況。

2、單元測試和課堂練習要圍繞教材,難易得當,切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

3、學生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課前老師要作深入調研,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度”。

4、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儘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論聯絡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

5、平時上新課過程中,課後作業中可適當安排一些回家作業,這些作業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合作完成。

6、對學生課堂聽課、討論、回答問題等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不可盲目表揚和一昧的說好。

另外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也很重要:

1、採用了領著學生複習,每一節課佈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2、老師統一思想,強化基礎訓練;多接觸瞭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並不是高不可攀。

3、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4、多蒐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興趣。

5、課下,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透過本次考試,我認識到在教學工作中自己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給我們老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體驗是全新,而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還相當有限,還有待於我們全體老師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從而在教改中求發展。

本次考試雖已結束,但更艱鉅的任務還在後頭,我將加倍努力爭取能打一個翻身仗。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老師教學功底厚實,教學內容上注重細節,教學語言生動形象。這些確是老師令人佩服的地方。歷史教師要提高教學的基本功,其實重要的教學基本功就是認真、細緻、充分深入的備課,就是在備課的過程中對有效資訊進行恰當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有效資訊。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歷史教學應該教什麼和怎樣教,到底什麼是有效教學。

如何與學生一起探究有效資訊。

有效資訊的作用和意義最終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與認識上。因此,在資訊的運用上最好的方式,是師生共同對資訊進行尋找、觀察、感受、理解,將有效資訊的教與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教師把學習的資料交給學生,與學生一起來從中查詢資訊,感受資訊,領悟資訊,有助於學生觀察能力、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也使教學的有效性大為提高。教師的引領作用要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他們在課上始終表現出興趣盎然的狀態,他們的思維運作活動與教師的講述能夠達到同步進行,預期的教學效果就是可以達成的。事實說明,課堂上的學生參與、學生活動,無論是顯形的還是隱形的,關鍵在於他們的思維是否被調動,是否被激發,是否處於積極的狀態,是否能與老師的活動相互促動。只要學生能夠感受到、接受到、理解到教師傳遞的資訊,資訊就是有效的,教學也是有效的。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本週二上午第3節在八年級一班上了一節學案教學驗收課。課題為《血肉築長城》。

我是這樣設計的:針對本節課內容含量大的特點,我重點劃分為三部分處理。第一,三次戰役即平型關戰役、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我想透過學生預習自學的基礎上,小組內合作,加強記憶其各自發生的時間、地點、部隊、意義。掌握基礎知識,學生感覺容易,老師需要注意的是指導學生理清三次戰役的特點,分清正面戰場、敵後戰場戰例,初步瞭解抗戰勝利的原因:中國軍民共同抗戰的道理。第二部分為中共七大的召開,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處理方法為讓學生以小記者的採訪形式介紹七大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意義等,老師只是輔助介紹中共在抗戰勝利前夕,高瞻遠矚,為抗戰勝利及勝利後中國走何道路的問題做了準備。第三部分是處理抗戰勝利的原因,利用一段材料猜謎語的形式,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我讓學生分五個組理解“屈原”“蘇武”“蔣幹”“毛遂”“共工”,然後分析其主要原因:全民組抗戰。之後點撥理解抗戰勝利的意義。

教法上,儘量讓學生多動口、動腦、動手,積極準備,多參與活動,小組活動等等。

本節課學生給我的驚喜是比平常上課學習更進入狀態,調皮的學生不在惹事,省了強調紀律的環節。學生趙雅潔大方,得體的課前檢查有模有樣,令人刮目相看。趙美玲同學的收穫談得很有道理。學生的這些亮點平常課被我忽視,以後要學會賞析學生。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是以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其歸宿的,讓教師自覺承擔起學習和潛力提高的職責,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透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上完歷史課後,感覺十分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持續用心狀態,之後,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這兩位同學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搞笑,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八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齊,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透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用心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實施,實施的主要環節是教學過程。《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課程應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們歷史教學就應該努力去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也相應地在教師的引導下改變自身的學習方式,促進自身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這堂課而言,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總結有以下三點。

其一,設定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歷史認識的過程。這些研究性學習問題從哪裡生成呢?

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導讀框、課文、插圖、小資料、地圖、名人名言等;

第二,課外的歷史材料。如音像、實物、口述史、文字資料等;

第三,社會生活。如日常生活、社會熱點、時事政治等。提出問題之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然後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對具體歷史現象的認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用具體的歷史事實來印證歷史結論,甚至修正歷史結論,從而樹立起科學的歷史觀。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理解“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其二,注重歷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學過程的邏輯性。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學習歷史不僅能夠使人明智,還能夠提高人們對歷史和現實的判斷力。司馬光修纂《資治通鑑》的目的就是為了“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由此可見,歷史學習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鑑古知今。因此,歷史教育應當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應僅僅是講講故事或說說笑話而已。我們歷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啟迪民智,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讓下一代成為能夠獨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為更好的實現以上目標,歷史教學過程要注重教學環節的邏輯性,即從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要自然,讓學生把握各個歷史事件內在的邏輯關係,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在此前提下,我們再儘可能地讓學生知道歷史的多樣性及其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歷史課堂的活躍性,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法。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首先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其次,運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向學生展示歷史原始錄影、經典的歷史圖片、電影剪輯或其他文字資料,形成視聽衝擊,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走近歷史情境,進行情感體驗。隨著多媒體技術、通訊網路技術的發展,資訊科技將在教育中廣泛地得到運用。再次,根據每一課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具演示法、綱要圖示法、講讀法和發現教學法等。

實踐證明:要上好每一節課,教師應該在自己全部歷史教學活動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並且要擁有自己獨有的風格,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鮮活起來。為了更好地推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新課標,學習課改精神,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地去改進之,完善之。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經營一個鼓舞人心的課堂,讓所有的學生都成為積極學習的主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創造;給學生一個衝突,讓他們自己去討論”。課堂也會因為有了多維的對話體系而變得充滿生機和活力。對八股取士觀點不一,讓學生進行辯論,體會它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更深層的瞭解它。以學生的思維互動為核心,實現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創新,讓學生透過解決問題的經歷、探索與體驗,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並獲得情感上的體驗。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學生不是一個知識貯存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花,當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後,歷史學習並沒有隨課堂教學結束而戛然而止,相反他們提出的探究問題越來越多。因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透過探究和實踐活動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從學習當中體會快樂,陶冶情操,受到教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新的課程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合作。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較為準確的體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在教學重、難點的設計和突破上,既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又考慮了初中學生的實際;在教學手段採用上注重了適當和便於操作的原則;在教學流程的設計上注重了靈活性。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個性發展入手,探索適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民主化課堂教學”之路,設計教師和學生的活動。本次課改的最終目的是: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教師由單純的教學者轉變成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這兩種轉變需要“量”的積累過程。在七年級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八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探索“民主化課堂教學”

本課的教學活動設計思路為:指導學生獲取有關收復新疆的歷史知識,瞭解其基本線索,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並有一定的情感體驗。為此,安排以下兩個大的教學活動。設計好的題目(每一題目放在一張小紙條上)發給課代表,讓他分發給各學習小組的組長(每一題,課前由各學習小組選派一名代表抽取)

生:各學習小組課前先將本小組重點研究的題目列於黑板之上。

1、想一想,為什麼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並說出本題的解題方法。(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

2、在新疆問題上,左宗堂的主張是什麼?他在收復新疆過程中採取了什麼策略?結果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讀書,緊扣課本,抓住要點)

六組:

3、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將怎樣打敗阿古柏?怎樣收復新疆?(允許自由發揮)

4、左宗堂為什麼能夠收復新疆?並據此談一談:分析戰爭勝利的原因主要從哪幾方面入手?(注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習方法的總結與點撥)

5、左宗堂收復性質如何?有何意義?(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

6、左宗棠打敗阿古柏後,怎樣處理伊犁問題?他這樣處理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允許自由發揮)

7、19世紀80年代初,中國用一塊土地和大量的賠款換取伊梨值不值得?(培養學生高瞻遠矚,用全域性的眼光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8、出示材料:材料(1):“沒有左宗棠,新疆難說。”──毛澤東

材料(2)(1)“以屈膝,有一偉人生焉,萬里出征,抬棺死戰,驅外虜於西域,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譚嗣同

材料(3)“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曾國藩。

根據材料議一議:如何評價左宗堂?請談談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學生總結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師:請各小組討論研究一下你們的題目,6分鐘之後展示交流,看哪一小組展示得最好?

一組

二組(其他學習小組展示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其目的,一方面強調學生讀圖時應注意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學生間學習的合作性;另一方面,構建以學生髮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為內涵的學習體系,強調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氣氛,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主動發展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整合學習資源,然後知識遷移,作出決策。整個活動以現代學生觀和教學觀為指導,力爭為富有生機和實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找到源頭活水。

以引導學生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為目的,將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起來。師:一百多年前,新疆歷經苦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一百多年後,新疆在新中國的羽翼下蓬勃發展。今天,我們對包括新疆在內的西部地區採取了什麼樣的發展政策啊?

學生:西部大開發師:那麼對於沐浴在改革春風下,日益成長,日益發展的新疆,你有什麼話要對它說?請你為新疆的發展寫一句標語吧。這樣設計,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懂得歷史知識是每個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精神營養

我認為本節教學設計的成功之處在於[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課前師生充分準備,課中教師“導”的得法、學生活動有效,課後進一步拓展延伸。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活動為主體,透過課前學生蒐集資料,課中展示資料、說說、談談、討論、表演,課後辦歷史小報等活動,使課堂成為學生主體性充分發揮的有效載體,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充分調動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表演能力;而教師則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引領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設計中,我還將有的內容靈活設計、擬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恰當處理。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使歷史課堂有了更多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當然本節教學設計仍然有它不足之處,與非常滿意的課堂仍有一定距離。如:對後進生的關注不夠多;學生蒐集資料較多,由於課堂時間關係,不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等等。這將更好促使我在以後教學中去探索、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服務於學生。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平邑之行後上的展示課,真真體會到古人的話是句真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上不知道,一上,破綻百出!

下面先就這一節課談談我的設計思路。本節課正好是期末複習的第一節課,所以上課之前,我先給同學們樹立了考試複習的自信與信心。然後,讓同學們自己背誦(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一個環節)、完後相互檢查,這一過程大約持續了20分鐘。接下來請了3位同學分別講述這3課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並帶有對學生的複習檢查),她們的自信與課外拓展是我所不能及的。接著就是對同步上面的練習加以鞏固,最後是反思收穫(學生不僅收穫了知識,還總結了複習的一些技巧,如前後聯絡,和做題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節課下來,看似很滑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學生在提問與展示時,沒有體現弱者優先、機會均等的原則;在練習鞏固時,直擊中考會更有高度,等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以後的課堂中會逐漸地改正與完善,我的目標是爭取讓每組的8號達到這3位同學的水平,那樣就實現了共產主義了。所以,革命尚未成功,我仍須繼續努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擔任初二(6)——(11)班的歷史老師,回顧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認為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作為6個班的科任老師,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學生在個人能力、個人素質、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均存在著個體差異。由於存在著差異,也就導致:相同的課程在不同的班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

針對不同的班級,在課後不僅要備好課,保證課堂授課質量,而且要“備學生”,透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的特點,以便在課堂上進行適時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有的學生對歷史人物感興趣,有的學生對歷史事件感興趣,還有的學生對戰爭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在課堂上尋找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興奮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本學期共進行了三次考試,在考試過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還無法從死記硬背的思維模式轉以理解記憶為主的思維模式,在期中考試中可以看到:基礎知識題,學生掌握的較好,失分不多;主觀題,即材料解析題,學生在回答時能夠把握材料,說出材料的主旨,但在回答定性問題時,在語言運用方面,還有欠缺,不能運用歷史的語言來準確的表述問題,需加強訓練;問答題,學生在回答時,明確具體的史實,以及史實所反映出的經驗、教訓,只是缺乏一定的條理性,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應重點強調解題的條理性。

歷史學科中記憶性的東西較多,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清晰、準確地記憶史實,課後督促學生及時複習、鞏固、預習,只有這樣才能記憶的紮實,在做題時才能得心應手,在考試時才能穩操勝券。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摸索一些幫助學生記憶時間、地點、事件的方法,讓學生輕鬆、無負擔地學習。在檢查學生複習情況時,科任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要及時與班主任溝通,雙方合作,雙管齊下,這樣才能保證學生順利的透過會考。

反思過去,這本身已成為歷史,要放眼新學期,發揚以往工作中的優點,彌補工作中的不足,與時俱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經過兩天的備課,這天是我跟崗期間第一次上課,上的是七年級五班的歷史第八課《金和南宋的對峙》。上課之前既激動又有點緊張。

站上講臺說了一句話我就不緊張了,我先以學生共同回顧上節課的知識點來匯入新課。之後講授新課,這節課的重點是女真族的崛起,金滅遼及北宋,難點是南宋的偏安。我把課文的三個大標題的資料都講解了。我主要是以PPT為主,板書為輔,利用提問法,問題探究法,歸納總結法來貫穿整節課。

經過跟指導老師的溝通總結這節課,得出我的優點是整節課的教學狀態平穩淡定,主要的知識點都有說到,聲音也夠響亮,跟學生有互動。缺點是本課三大塊知識點之類的過渡不自然,能夠說很生硬,甚至出現一兩次的忘詞,造成中間停頓。二是講課缺乏激情,給學生枯燥的感覺,聲音沒有起伏,一向是一種聲調。三是資料擴充套件不夠豐富,基本講的都是課內的知識。四是PPT的資料做得不夠詳細,我原以為我會記住思路,不用每個知識點都放在PPT上面,就放些地圖之類的,結果就出現了忘詞。五是我的語言表達潛力有待加強。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以後決定這樣做:一、備課時候教學過程寫詳細點,具體到每個板塊的過渡要說什麼,怎樣教,課前多對鏡子模擬講課。二、多聽別的老師講課,學習別人的教態教法,學習別人的激情,說話起伏技巧。三、備課時多看書多發現跟本課相關的搞笑歷史並適當擴充套件,使歷史課變得更搞笑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四、PPT資料要做得完整豐富,即使最後可能不會講到,但時間允許的話還是儘量講得豐富精彩點。五、我要多看多練多說,加強自身的表達潛力。期望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會變得越來越好,以上就是我的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今天,我在組內出了一堂公開課《八年級歷史第三單元複習課》,以下是主要教學過程:

一、試題評析部分

(一)、選擇題部分:

1、學生閱讀試卷進行自我分析。

2、提出較難題的題號,以便師生共同分析討論。

(二)、組合列舉部分:由班級後三分之一學生完成。(為避免錯字,學生到前面板書)

(三)、材料解析題部分:

1、小組討論

(學生四人小組繼續活動,完成材料解析題的討論,討論內容主要為近代化到現代化探索感悟等)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四人小組中一人彙報,其餘同學可作必要補充。

教師指導答題方法。(題號15、17)

(四)、綜合探究題部分:師生共同完成。

二、分析歸總部分

學生歸納全卷知識點並與教材相結合。

三、佈置作業

學生個人整理卷中錯題,並改在錯題本上(如有疑問可繼續與教師、同學交流)。

課後教研組教師提出了寶貴意見尤其是孟主任,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1.選擇題部分,學生查詢錯誤原因,進行自我分析並探討共性問題,效果較好。組合列舉部分:為避免錯字,學生到前面板書,並由班級後三分之一學生完成,關注了學困生。

2採取小組合作方式,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強,體現了合作意識。

學生基礎知識把握較好。

3初三畢業班小組互助時間分配上把控問題,還需多思,四十五分鐘,時間有限。如何提高複習效率?進行怎樣的複習學生能力才能提高?面對開卷考試,學生的記憶知識還要不要?這一切都需要去摸索、去分析、去嘗試。

4、在教學手段上,要注重學生參與。因為是複習,所以學生應該能將學過的知識回憶出來,老師只要呈現、引導。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5、在教學步驟上,分析材料是本堂課的難點,教師不僅讓學生知道答案是什麼,而且還要知道為什麼這樣答?答題思路和技巧是什麼?如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嘗試運用所學知識,這些都是教學中攻克的主要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本單元的複習流程調整如下:

1、課前考查知識點。採取方式:競賽、口答等。

2、出示學習目標,老師指出本單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基礎訓練:透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再進行小組合作答疑,鞏固考點知識。透過老師點撥,自己解決疑問,並用考點知識完成相關練習題目。

4、學法指導和激發信心。

5、提高訓練:針對中考,做一些難度稍大的練習,加深對考點的理解。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處處呈現新課程理念,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歷史課堂的有效性。那麼屬於學生學習評價的有效性是否落到實處?評價是否多維而全面呢?歷史學習的有效性如何真正與學習評價的有效性相結合?

根據我校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改革初中歷史教學評價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確定新的評價目標

過去我們一直理所當然的認為教師是教學評價的主體,而學生則是客體,但現在看來,教師和學生都應當成為評價的主體,而教師和學生自身的“教”與“學”的狀況才是評價的課題。基於這樣的認識,初中歷史教學評價模式應該具有這樣三個層面的基本功能:1、對學生所學習的歷史知識面做一個測定;2、對學生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程度做一個判定;3、充分激勵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和探索慾望。

這樣的功能定位意味著純書面的考試本身並不等同於評價,而僅是評價的手段之一,它可以為評價提供一定的量化資料。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教學對老師“教學”的反饋性評價。

根據評價與教學目標一致性原則,為了儘可能做到比較全面和準確的評價,我把認知、情感和技能三者都確定為評價目標。總體而言,認知領域包括對基礎的、重要的歷史知識、概念和原則的瞭解和掌握;情感領域包括學生興趣、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技能領域包括思維能力的基本和實踐技能的提高。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記得郭主任講過有關一個獵狗與兔子的故事,獵狗因為執行主人的命令去“盡力”追兔子,兔子為了逃命而盡“全力”的跑,所以最終兔子贏得勝利。由此我想的了我們的課堂。

老師在課堂上都希望學生“動”起來,這也是看老師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最終是看學生是“盡力”還是“全力”來學習。

前幾天和音樂課調了一節課,我一進教室,有些學生很明顯感覺有些失落,我就和同學們交流了一會為什麼那麼喜歡上音樂課,我想關鍵是孩子們沒有壓力,並且可以放鬆心情,於是我就告訴同學們:“以後只要我們上課表現好,主動學習、積極展示,時間寬裕的情況老師是願意拿出時間來和同學們唱歌的。”孩子們歡呼起來,並且這節課上的特別順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也許是孩子們為了他們心中的願望而盡了“全力”吧,以前,也曾採取過其他的一些措施,但效果不盡人意。如和“量化”掛鉤,可是孩子們是被動接受的,這或許為完成某個任務而“盡力”吧。

只有讓學生把課堂真真正正從心裡認為是自己的課堂,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努力,相信我們的課堂會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我們學校自從課改以來,老師們為了打造高效課堂,一直在不斷實踐著,也就是課堂上解放學生,讓學生充分的張揚其個性。其間,有些老師也提到學生的積極性比以前提高了,可是總感覺整體上還是不夠,尤其在最近聽課與自己的上課中感觸更深。

課上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展示的過程中能積極的參與進來,並且能提出問題,也能對其他同學的展示進行點評。但是有些同學還是積極性不高,我們認真審視一下有些學生為什麼缺乏興趣,往往會從我們教師身上找到原因。教師知識面狹窄,課堂上學生的求知慾得不到滿足,使學生喪失興趣;教師忽視課堂激勵評價的作用,不能為學生創造參與教學的條件,學生難以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喪失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現實生活引入課堂,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等,所以,我們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充分的備學生。

有人說過:“一個人如果失去了金錢,他只是失去了一點點;如果失去了毅力,他就失去了很多;如果失去了興趣,那麼他就失去了未來整個人生。”因此,我們要想上好一節課,就必須要探究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促進學生興趣的提高,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