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1、各個環節完整,尤其突出“善習”(15分鐘課前習,10分鐘課中習)和“善學”(自主閱讀5分鐘,交流討論5分鐘)二環節;

2、點撥到位(透過老科學家的信件內容和批示內容認識實施863計劃的必要性);

3、學生參與課堂積極,充分體現了主體性(自學、交流10分鐘,發言人數15人次以上);

4、時間安排恰當,“收口”用時2分,正好下課;

5、注重課堂管理,育人第一(如語言鼓勵、掌聲表揚、不斷糾正學生站姿、聲音、表情等)。

但經過教後反思和集體評課,發現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並不似表面那麼完美。問題主要有:

1、課前”習舊知”——“三次科技革命”沒有達到最佳預期目的,學生的“興奮”未充分激發出來,這裡可以再設計幾張對比照片。

2、“善學“環節,學生自主學習後“質疑”只有一個學生有一個問題不會,是否存在其他同學不懂裝懂現象?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這裡可以增加一個“學生展示”,展示“基礎知識”的掌握,側重提問中下等學生。

3、開發的課程資源——863計劃成就,只是八頁圖片一閃而過,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調動好奇“發問”的能力,說明教師的引導依然不到位,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沒有充分釋放出來。這裡可以播放的慢一點,留一點時間給學生髮問,也可老師設問,以調動學生的思維。

4、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認識科技重要性,也沒有讓學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缺乏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深刻認識和自我感悟。若能在圖片放映後設計一個思考題:面對863計劃所取得的成就你有何感悟?就好了。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畢竟是以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其歸宿的,這種迴圈往復的反思過程帶來教師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讓教師自覺承擔起學習和潛力提高的職責,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權。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物件,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潛力的發展。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透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帶來的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裡哪裡亮:

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上完歷史課後,感覺十分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持續用心狀態,之後,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徐世慧和馬蕊琪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徐世慧和馬蕊琪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搞笑,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必須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留意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取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十分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潛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八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齊,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透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用心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日的故事,而是在這天的嘗試中變化、改善。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麼,在每一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學會展示―――課堂落實之感想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使我們愈來愈認識到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課堂上學生的展示就是張揚學生的個性,透過學生的自主與合作讓其展示知識的同時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展示出小組的成功、展示出班級的和諧與風采。

但是我發現我們的有些學生不是太主動的展示自己,例如:在昨天8、2的一節課中,由於是複習課,所以我的問題是一個整合性較強的問題,我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展示,(要求組內每一個學生都要展示)可是,事與違願,不知是問題有難度還是其它的原因每個組總有那麼1-2個同學被老師或組長督促才“被迫”展示,雖然經過老師的“點撥”這些學生展示了,但是他們是一種什麼心態?高興還是壓抑?

課堂既然是學生的,那麼對於他們而然,他們的展示應該是主動的、愉悅的、自豪的,應該是自我心靈的一次昇華,每一個學生只有珍惜每一次鍛鍊的機會,敢於表現自我,提高自己,才能鍛鍊能力。

若想成功,必須學會展示自己!有時候,自己優秀的一面是靠自己來展示的。它,源於努力;它,是走向成功的伴侶;它,是通向理想彼岸的舟楫!

學會合作―――課堂落實之感想

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推進,無論是學生的自主、合作還是展示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是在昨天的抽測中,又讓我想到了很多―――

考試的內容都是試卷上的,題目不難,有的組相對來說還可以,可是有的組組長和組員之間相差甚遠,當然也存在一些客觀原因,總之,我認為組長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最初小組劃分時,房建亮找到我說,他們組的同學如何如何的不聽指揮等,我給他提了一些建議並讓他結合實際情況學會合作,他在學習、生活中不斷的探索、實踐,所以,很明顯他們組無論是上課、作業還是抽測都遙遙領先,這應該是真正的學會了合作學習吧。所以抽測成績無論那個層次的學生基本達標。可是有的組只是在課上的某些環節實行合作,還有可能流於形式,課下組內又“互不干涉”組長只是熱衷於自己的“事情”,這樣又怎麼能搞好合作學習?學困生不達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學會合作不僅僅體現在課堂,而且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生活、學會學習,讓每個學生體會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沒有個人的成功,只有小組共同目標的達成。當然小組合作學習並不是萬能的鑰匙,還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更為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髮展。,真是“紙上學來終覺淺,得知此事需躬行”啊。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透過期中階段檢測發現,自己今後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對學生加強審題、答題方面的指導,如要看清題幹中的限定詞,要結合分值作答等等。

2、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某些重要的歷史概念。

3、對於基礎知識要準確,全面,把握歷史階段基礎知識、主幹知識。必須要求學生準確、牢固記憶基礎知識,而不是一知半解。

4、平時要訓練學生規範答題,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字寫準、寫好,儘量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5、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做題方法的指導並進行有效的訓練,進一步加強規範答題的訓練,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歷史思維和方法的指導,用歷史的語言回答問題。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尤其我們現在倡導的高效課堂,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就是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課堂上的真實展現。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思想不一樣,個性不一樣,在課堂中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出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突發事件。如果課堂突發事件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更談不上是高效教學。

當課堂出現突發事件時,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或學生情緒過於激動時與學生談話。人在情緒激動時,特別是在氣頭上極易口不擇言,有時可能就會說出傷害別人的話,往往給他人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學生出於保護自我的意識,他還會當場對老師進行反擊,惡言相向。這樣不但使師生關係惡化,也在班級中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在產生衝突後,老師應該冷靜一下,也才能使課堂教學有序的進行下去。

課堂情景是極為複雜的,即使教師備課再充分,也難以設想到課堂中會出現形形色色的情況和事件,這些都在挑戰著教師的智慧。因此,教師需要保持應有的耐心、寬容心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才能去聽你的道理,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學才富有成效。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作為老師,我們天天上課,在課堂上面對學生期待的眼神,老師或許會激情高昂,但是,我們也一定會遇到學生沉悶的課堂氣氛,這樣我們一定會激情低落。前幾天我就又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上課過程中我針對問題問同學們“這個問題明白了嗎?”結果教師裡無人應答,我又問了一遍,三兩個學生有氣無力的答:“明白了”。當時我觀察著每一位學生的表情,說實話當時真的已經怒火中燒,本想借機好好訓他們一頓,但還是忍了下來。突然學生可能意識到了什麼,馬上鴉雀無聲地看著我,他們以為我會發火,並狠狠地訓他們一頓,從他們的表現看得出,他們正等待著接受我的批評。

經過短時間的沉默,我轉念一想:這不正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嗎?於是我壓住了心中的不悅對學生說:看來同學們累了,我給大家講個笑話吧。學生們有些茫然,你看我,我看你,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太自然的微笑,然後教室裡響起一陣笑聲,後來學生很快融入課堂的討論中。接下來師生都變得很輕鬆。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到我這節課的效果,比平時要好上幾倍,學生掌握的也非常好。

反思:

試想一下,如果課上看到學生的這種現象,就劈頭蓋臉的一頓批評、教育,學生會接受嗎?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的這節課的效果還會那麼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有時試著換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簡單一個笑話改變了課堂上的尷尬的氣氛,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嘗試換一種思維去解決問題,結果會更精彩。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習,掌握先烈英雄業績,體會志願軍被譽為“最可愛的人”,他們身上所蘊含的優秀品質,增強學英雄的信念,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和歷史使命感。

二、知識與能力

1.瞭解美國侵略朝鮮,美國對中國人民的挑釁,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朝鮮的史實,討論分析“志願軍出兵朝鮮的原因”,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明確出兵是為了保家衛國,支援朝鮮,性質是反對侵略的正義戰爭。

2.掌握戰鬥英雄黃繼光和邱少雲的事蹟,能生動講述,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體會認同他們的優秀品質。

三、過程與方法

1、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增強感性認識。

2、透過分組討論和圖文轉換活動,提高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興趣;透過發言,加強知識的理解和交流。

3、透過朗誦經典作品,講故事,學唱歌曲,進行情景體驗,加深對過去的理解。

4、透過閱讀課本,地圖,網上查詢,獲取有效資訊,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思考歷史問題。

教學物件分析

瞭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態度,原有基礎和存在問題,才可能進行針對性教學。本課教育物件為八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我意識迅速增強,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表現欲,期待教師、同伴的讚許和認可。他們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漸增強。但由於缺乏足夠的生活經歷,實踐經驗,其思維方式,思維角度不夠全面。這就要求教師能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掌握豐富的課程資源,巧妙設計問題,多角度引導探究。此外,隨著八年級課業的增多,升學壓力的增大,許多學生對歷史課學習主動性下降,已經不能主動去閱讀相關書籍,蒐集有用的資料。基於此,在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平臺製作多媒體課件,提供豐富詳實的資料;教師適時點撥、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認識歷史問題。

教學媒體設計

1.電教媒體的選擇

依據事實性教學原則,情景性教學原則,探究性教學原則,選擇計算機教學媒體。用POWERPOINT自制幻燈片13張,選擇文字,地圖,影視片斷等,形成完整課件。

2.電教媒體的應用

在《最可愛的人》課件中,充分調動視聽等感官的感受,可以在課堂45分鐘,提供給學生大容量的知識資訊,還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於啟迪思維,促使學生樂學,主動學。

教學過程設計

[匯入新課]

[課件演示]魏巍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節選,背景音樂。

[提問]作家魏巍以他的切身體會,告訴人們誰是“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到底是怎麼回事?志願軍為什麼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課件演示]出示課題及背景音樂。

[學習新課]

[課件演示]資料片《百年中國──抗美援朝戰爭》

[討論]中朝兩國唇齒相依,接到金日成的請求,毛澤東閉門思索三天三夜。在這種情況下,你認為不出兵可能會有哪幾種結果,利弊如何?出兵可能會有哪幾種結果,利弊如何?

[教師歸納小結]美國出兵侵略朝鮮,同為社會主義國家,唇齒相依,我們不能坐視弱小的鄰國受強國的欺凌;美國侵略軍直接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課件演示]《中國人民志願軍1-3次戰役示意圖》

[活動]同桌兩人一組,對照地圖,指出鴨綠江,三八線,志願軍入朝路線,三次戰役進攻方向,講述抗美援朝經過。

[課件演示]《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圖、停戰的相關文字資料

[討論]

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國人怎麼看待這場戰爭的結果?

2、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課件演示]邱少雲、黃繼光的圖片,電影《英雄兒女》片段

[活動]英雄讚歌

①說說最可愛的人,生動講述你所瞭解的英雄故事。

②探討志願軍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為什麼會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③同唱一首歌《英雄讚歌》

課堂小結

[活動]個人分別做本課的知識結構圖,前後四人一組交流完善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實施,實施的主要環節是教學過程。《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課程應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們歷史教學就應該努力去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也相應地在教師的引導下改變自身的學習方式,促進自身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這堂課而言,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總結有以下三點。

其一,設定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歷史認識的過程。這些研究性學習問題從哪裡生成呢?

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導讀框、課文、插圖、小資料、地圖、名人名言等;

第二,課外的歷史材料。如音像、實物、口述史、文字資料等;

第三,社會生活。如日常生活、社會熱點、時事政治等。提出問題之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然後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對具體歷史現象的認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用具體的歷史事實來印證歷史結論,甚至修正歷史結論,從而樹立起科學的歷史觀。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理解“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

其二,注重歷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學過程的邏輯性。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學習歷史不僅能夠使人明智,還能夠提高人們對歷史和現實的判斷力。司馬光修纂《資治通鑑》的目的就是為了“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由此可見,歷史學習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鑑古知今。因此,歷史教育應當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應僅僅是講講故事或說說笑話而已。我們歷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啟迪民智,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讓下一代成為能夠獨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為更好的實現以上目標,歷史教學過程要注重教學環節的邏輯性,即從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要自然,讓學生把握各個歷史事件內在的邏輯關係,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在此前提下,我們再儘可能地讓學生知道歷史的多樣性及其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歷史課堂的活躍性,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的教學方法。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首先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其次,運用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向學生展示歷史原始錄影、經典的歷史圖片、電影剪輯或其他文字資料,形成視聽衝擊,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走近歷史情境,進行情感體驗。隨著多媒體技術、通訊網路技術的發展,資訊科技將在教育中廣泛地得到運用。再次,根據每一課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具演示法、綱要圖示法、講讀法和發現教學法等。

實踐證明:要上好每一節課,教師應該在自己全部歷史教學活動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並且要擁有自己獨有的風格,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鮮活起來。為了更好地推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新課標,學習課改精神,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地去改進之,完善之。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上完《偉大的歷史轉折》這節課,就這一堂課而言,我對歷史的課改進行了一次實踐,如何創設歷史情境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本人有一點感想,總結有以下兩點:

其一:充分的教學情境預設,使歷史課堂變得“鮮活”起來。我們知道,學生是一群鮮活的生命個體,而每個人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都不相同,再加上課前準備的程度不一,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在備課時瞭解他們的知識儲備,瞭解他們的思維特點,情境預設要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這節課我先以1977年一個故事,來突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及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關係。請大家幫忙看書解答。透過追問,引導學生聯絡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深刻的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多麼的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的意願,對歷史有了深深的認同感。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歷史課堂由“死去”變得“活來”。

其二、及時感悟歷史,引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歷史知識靜靜地躺在書本里和教師的腦海裡如何讓學生去思考?太多必需的“生成”需要我們去經營和促成。初中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於那些具體的、直接的、新鮮的事物最敏感,而對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卻感到乏味,甚至厭倦。所以我一直以故事作為這一課的主線,及時引發學生的思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順勢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生活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你能想象一下會發生了什麼變化嗎?你有何感想?學生答完後我引導學生得出這樣的認識:這個故事的命運其實就是我們父輩命運的縮影,也是我們民族命運的縮影,經歷了黑暗,迎來了光明。希望同學們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始終相信那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快就過去的。這樣使學生會感到歷史對自己很有用,在歷史課上不僅是“熱鬧”,而且是歷史背後的人生感悟。

【改進措施】

在本節課的教學之中,有兩點遺憾。首先:課堂的節奏顯得過快、教師語速較快,給人造成了授課教師始終擔心不能完成教學內容的感覺。其次:課堂知識的前後聯絡並沒有指導到位,如建國後法制建設的發展等問題。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一是要堅持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進行“活史”教育。歷史雖然是過去的事物,但它與現實有著密切的聯絡。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夠體現這一點,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歷史與現實甚至與其自身確實聯絡緊密,能夠解決他們的疑惑,他們自然會覺得歷史有趣又有用,進而喜歡歷史,學好歷史。比如在講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的偉大轉折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活動:假如由老師當一名記者,調查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由老師設計提綱向全班同學調查。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紹。學生的.興趣很高,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歷史的變遷。

二是要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並引導學生在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要反思什麼?從近兩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透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有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透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歷史學科的特點確定了歷史教學有創於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反思。反思可以是課後,還可以是課前。如教學設計完成後,可以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後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一節課自己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經過了三個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最近一段時間聽課較多,隨著課改的推進,現在班級已經形成主動學習的風氣,並且取得一些效果:

1、在學生參與課堂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這種自信心也逐漸感染著周圍的同學。

2、學生逐漸養成了遇到問題時,主動查詢資料,主動找同學進行探討,班級形成了較濃的學習氣氛。

3、在實施過程中,更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創新的精神。

當然,改革過程中並不是一路凱歌,這個改革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一些困難和疑惑:

1、課堂駕馭上:我們的課堂駕馭能力還很缺乏,有時上課較容易受學生情緒影響而打亂教學計劃,比如學生“不願動”時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調皮的學生上課搗亂時如何引導學生?或是讓學生進行討論時不能收放自如。這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向有經驗的同事學習,以期改善。

2、時間把握上。如果一節課採用的形式多樣,或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就可能會造成時間上的不足而耽誤了這節課的預定內容,影響教學進度。這就有一個過程與結果的矛盾,重視哪一個呢?照新課標要求應重前者,但是該掌握的沒掌握到也不行吧?

3、學生的參與面有限。學生在展示時往往希望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尤其能激發後進生的學習興趣,但班級有部分學生懼於走上講臺,因此課堂上活躍著的往往總是那麼一部分人,部分學生參與不到其中。

“實踐+反思=成長”,我們正在課程改革中逐漸成長、成熟起來。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堅持不懈力爭上游——課堂落實之感想

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玩一種撲克“爭上游”,雖然是一種娛樂,但是自始至終也會很認真的出每一張撲克,很簡單―――原因就是想爭“上游”,回想我們的課堂何嘗不是一次“爭上游”呢?

我們的小組學習,組與組之間可以看作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較量,在預學中,我為了提高效率,10多分鐘的預習緊跟著一個檢測,每個小組都會盡其所能的去力爭“上游”,可是接下來的環節沒有了檢測,學生好像有些鬆懈,所以新課結束後,在幾分鐘的鞏固緊跟著一個抽測,那麼學生在前面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敢懈怠,學生的思維不會在中途“退場”或“偷懶”,這樣我們所追求的高效一定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或許,一開始有些學生在某些環節上有些被動,但是我們在實踐中慢慢的變為一種規範行為,或許磨練了他們的毅力,成為了一種習慣,學習的過程豈不是成為了一個快樂的過程?

課堂知識的落實——從點滴做起

我經常聽到有老師說九年級的學生基礎如何的差,學生如何如何的不學習,如何如何的不良習慣,但是從昨天聽王曉春的課中讓我想到了很多···

的確,不同的年級以及各個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所以才有了我們課堂中的因材施教與分層教學,對於知識的落實我們也是分層做起。如同王老師的課中,從最基本的抓起,學困生給以最簡單的問題,然後在問題的拓展中(和此題中相關聯的知識)讓中等生去解決,對於綜合性較強的問題讓優等生去完成,這樣,學困生應該能完成他們的任務,從而增長了他們的自信,有了自信才會有興趣,那麼我們的課堂還能“動”不起來?還能沒有效果?從學生的抽測中也證實了這一點,平時最不愛學習的學生做的很好,並且書寫非常規範,這也是我們課堂中應該落實的吧?

由此我們老師在抓落實的時候,可以從某一個側面、某一個環節等等去落實,不一定讓每一個學生有一個質的飛躍,只有量積攢的多了,時間久了,學生會總結、反思,或許就會變為質的飛躍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小組合作學習在我校已經實施了一個階段,其中,領導肯定了八年級一、二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已初見成效。經過一學年的努力,我的感受是:你使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就會獲得應有的享受。小組合作形式六人為一組,圍坐成一圈,利於學生的互相幫助,互相督促,互相交流,互相討論,互相管理。對於學習自覺性較好的學生是能夠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對於小的問題,經過本組討論,基本就能自已解決,學生用自已的方法理解、釋疑學生容易接受。

對於個別學習不自覺的學生,或者對於學習近已失去興趣的學生,要引導他們積極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來。例如,二班的蔣慶峰同學,經常在上課時間走神,就是不願學習。可是,有一節課上,我讓學生看了一幅圖畫,“蔣介石與毛澤東”“胡錦濤與連戰”好多學生不知道,可他卻能認出胡錦濤與連戰一圖,當他高高的喊出時,其他同學很羨慕,他也表現的好有自信心,自豪感,我當時表揚了他。這節課,他就學得認真多了。學生喜歡錶現自已,我們放手讓學生去展現,去發揮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本週對學生的《同步與探究》進行了批改,批改完畢後發現了許多問題:有些學生沒有完成;有些學生書寫太潦草,還有些學生對做錯的題不知道改正。邊批邊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讓學生保質保量的完成?

我認為評價學生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於是,我把《同步與探究》的完成情況也納入了小組評價之中。在批閱的過程當中,我把書寫認真並完成的學生名單記錄下來(表揚者),同時把未完成作業的和書寫潦草的學生也記錄下來(批評者),上課時予以公佈,並規定每組受表揚者2人(本組人員必須全部完成)可“加星”一顆,每組受批評者2人“減星”一顆,慢慢的我會把“減星”的2人變為1人,當變為0人時,目的便達到了。當我在課堂上公佈時,我發現各組中的“將”對其“兵”說著什麼,這也許對他們又是一種促進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近日聽了若干節課,反思自己的課堂,在對學生的“放”與“收”的問題上有了新的感悟: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放”和“收”處理得是否恰當,可以說直接關係的這節課的成敗。有時放得太開,學生好似天馬行空,有時又放得不夠,學生只能說是鑽進了教師設計的套子裡。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的預設與生成問題,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只要教師在處理預設與生成問題上多一點靈氣,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就會多一點生氣與活力。

這次講課比賽中,老師們大多采用活潑輕鬆的教風,設計學生表演環節,一方面讓學生感受歷史史實,另一方面讓知識點得以落實。這個環節處理非常巧妙,代替了單純的說教,更具趣味性和能動性。

透過這次聽課活動,不僅讓我們欣賞了一堂堂精彩絕倫,別具風格的課,更讓我領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教師的成長需要磨礪,需要更新,更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