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音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會演唱《七子之歌》學會相關的樂理知識。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二、教學時間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1節課

一、情感匯入與歌曲欣賞體驗

1、匯入:以輕聲的《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錄音為背景音樂,教師板書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2、提問:這句格言出自哪位詩人?他與歌曲《七子之歌—澳門》有什麼關係?

3、師生共議:這句格言出自我國現代著名愛國詩人、學者、烈士聞一多先生,它鐫刻在清華大學聞亭下的聞一多先生雕像後面的石壁上。正是聞一多先生對祖國深沉的愛,使他創作了《七子之歌》的愛國詩篇,在1925年7月4日發表在《現代評論》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組詩,組詩一共分七章。它們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澳門》是組詩中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門即將回歸之際,作曲家李海鷹,用深沉、誠摯的曲調為《澳門》這首詩譜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響徹了神州大地。

4、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

5、師生共議: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彷彿注視著400年的澳門滄桑,蕩瀾著40萬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著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與處理

1、請幾位會唱這首歌的同學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門》。

2、師生評議、討論如何更好的表現作品:(1)要將表現歌曲的感情置於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一樂段要以真誠的傾訴為基調,去表現彷彿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母親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喚為基調,去抒發離別已久的遊子渴望迴歸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3、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礎上,教師用鋼琴彈奏歌譜,師生共同演唱歌譜,做進一步的體驗。引導學生以音樂為本,感悟作品的音樂風格和表現形式:(1)旋律線的進行。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2)節奏中的休止符。(3)速度、力度變化。(4)演唱狀態。

4、如歌的朗誦歌詞。

5、演唱歌曲;和伴奏帶。

三、聽賞《1997天地人》序曲

1、教師導語: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七子之歌》抒發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一個正直的公民,不僅要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而且要愛世界、愛人類、愛地球。

2、聽賞交響曲《1997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標題,為下節課做鋪墊)。

第2節課

一、欣賞交響曲《1997天地人》序曲

1、音畫同步:在音樂聲中出示作品的標題和香港的夜景影象,提示同學去想象音樂的意境。

2、簡介作品:交響曲《1997天地人》是中國旅美作曲家譚盾創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個樂章,莊嚴壯麗的古代編鐘聲;天使般純潔的童聲;大提琴低緩的吟唱;交響樂隊熱情的合奏;表現了歡樂祥和的氣氛。作品淋漓酣暢的抒發了香港迴歸祖國的莊嚴時刻,億萬炎黃子孫的豪邁心情,同時表達了中華兒女經歷了百年滄桑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

二、復聽作品

1、將交響曲《1997天地人》序曲當中編鐘、童聲合唱、大提琴獨奏及樂隊合奏出現的順序在圖中標示出來,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慶的場面。

2、樂曲的高潮處由弱漸強,多次出現下列節奏型:XXX,請同學隨音樂的力度變化擊這一節奏型。

三、播放歌曲《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出示課件歌單,請同學隨錄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兩首歌曲在音樂表現方法上的異同。

曲目相同不同

東方之珠音樂創作手法曲式結構、風格音樂與高潮處理法歌詞表達方式表達的情感

前部分情緒平靜、旋律流暢;都採用切分節奏及三拍長音。後部分為音樂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現手法。抒情、細膩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體結構。 A:三連音的應用。

B:連續上行幾個樂音的應用,形成樂段色彩的變化。含蓄、富有詩意表達炎黃子孫對香港的無比愛戀之情。

鼓浪嶼之波A:由高到底,連續四組“遞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強歌曲的動力,形成歌曲的新鮮感。傾訴、直白思念臺灣親人,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渴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師演唱

一首自己譜曲的歌曲《消失的愛》,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一位生活在臺灣,孤獨、病殘、年逾古稀的臺灣老人,歌詞表現了老人對年輕時代在大陸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臺灣和大陸千古一脈,是祖國母親的一個孩子,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臺灣與大陸尚處於隔離狀態,海峽兩岸的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盼望親人早日團聚!

感受:

這節課是《七子之歌》的第一課時,作者注重了資訊資料的蒐集與整理。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作者及課文背景的資料,實際就是讓學生在蒐集的過程中,瞭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使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老師。而創設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透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憑藉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在悠揚、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音樂聲中,開始了這堂課的學習。

《七子之歌》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兩首,另外五首首分別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中國的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詩歌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在瞭解“七子”含義時,我展示了幾組母子情深的圖片,用來調動學生情感共鳴,使學生真正的去理解一個離開母親的孩子的心情。不由的產生與當時澳門民眾一樣的悲憤之情,一樣的傷心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這樣的朗讀才會“有聲有色”,這樣的朗讀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作者生生流動著的感情。

在本課的學習中,在讀通順詩歌的基礎上,她給予學生質疑的時間:“在詩歌的內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解與疑惑。她緊緊把握好教材,明確重點難點,對課堂教學的目的程序做到了心中有數,將有價值的疑問因勢利導,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中,如學生提出的為什麼稱為“媽港”?擄去肉體是什麼意思?對學生提出的枝節問題如生詞的意思,我靈活處理,讓學生互相解決,從而牢牢把握課文的中心。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唱歌曲《渴望春天》,感受歌曲中輕鬆、活潑的特點,進一步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過程與方法】

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表現、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完整表現歌曲並能提升音樂表現能力。

【知識與技能】

學習並能夠表現出6/8拍的強弱規律,能夠準確演唱變化音;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難點】

學習並能夠表現出6/8拍的強弱規律,能夠準確演唱變化音。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教師創設情境,播放有關春夏秋冬的圖片,展示萬物復甦的景象。提問:透過圖片看到了什麼景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圖片當中所展示的是春天的景象,春天萬物復甦,所有事物都充滿了生命力。今天我們所學習的歌曲正是和春天有關。

引入課題,春之嚮往——《渴望春天》。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歌曲

並設問:“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歌曲旋律富有動感,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

2、復聽歌曲

並設問:“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首歌曲是著名音樂家莫扎特的作品,描述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表現了對於春天的讚美之意。

3、介紹莫扎特。

莫扎特,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被譽為“音樂神童”有著非一般的音樂天賦,主要音樂作品有:《渴望春天》《費加羅的婚禮》《小星星變奏曲》等。其音樂風格輕鬆、活潑,洋溢著童真、爛漫的氣息。

(三)學唱歌曲

1、進行簡單發聲練習,引導學生運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進行發聲;

2、教師範唱歌曲,學生小聲哼唱,邊唱邊感受音樂結構;

3、教師彈奏鋼琴,學生跟唱樂譜,並提示學生觀察歌曲的拍號;

4、講解有6/8拍,並帶領學生進行拍打表現強弱規律(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六拍);

5、演唱歌曲旋律,發現歌曲中的裝飾音;

6、單獨拿出帶有裝飾音的旋律進行講解;

7、運用對比的方式,對比有無裝飾音的區別,引導學生髮現音高;

8、分組練習帶有變化音的旋律變化音,並互相評價;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教師用鋼琴彈奏主旋律,學生嘗試自行填詞演唱歌曲,教師對其表現進行評價;

11、處理歌曲情感,唱出活潑、歡快的感覺。

(四)鞏固提高

教師將學生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編創舞蹈、歌詞、旋律等),提醒學生注意與組內其他成員的配合。

創編完成後請各組進行表演,並互相評價推選出最受歡迎的小組。

(五)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渴望春天》,領略了春天的美景和萬物復甦的景象,透過作者莫扎特的童真的心看到了春天、生活的美好。希望大家在之後的日子中能夠保持開心,用樂觀的態度、積極的狀態面對生活。

請同學們課後收集其他有關或“春天”的作品,對比聆聽一下,並和同桌討論自己的心得體會。

四、板書設計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3

一、課 題: 渴望春天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初步瞭解作品的結構,並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造的快樂。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式主和絃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6/8拍輕快、活潑;曲式結構單純、緊湊,給人簡練、舒服、完整的滿足感。伴奏織體採用分解和絃的形式,輕快、流暢,有效地起到了為旋律烘雲托月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並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學難點:

歌曲的藝術處理和創作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3.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教學重點:

一是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學難點:難句的理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學步驟

一、匯入

(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學生靜聽。)同學們,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觸呢?要知道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這是貝多芬全聾後的作品,是超越靈感的產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悶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夠創造出來。(再次聆聽,感受)生活中的貝多芬是怎樣的形象呢?請看課文《音樂巨人貝多芬》。

二、整體感知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並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後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2.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貝多芬的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學生回答)

三、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一: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學生:默讀全文,篩出生字。

小組討論;梳理文章主要內容,並以女傭的口吻概括那天發生的事。

教師: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選幾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同學生一起完成板書。

2.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螢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如:貝多芬名曲創作時間與雙耳失聰時間;其侄兒情況;其演奏會盛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欣賞《花兒與少年》,感受到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描繪的畫面,瞭解“花兒”的相關知識,感受到民間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強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透過對《花兒與少年》的欣賞,並配以討論、分析、合作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花兒的音樂特點,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瞭解“花兒”相關知識,瞭解作品結構,感受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旋律特點,並能簡單哼唱樂曲主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花兒”相關知識,感受樂曲主題的情緒、速度以及旋律特點。

【難點】瞭解樂曲結構,能簡單哼唱樂曲主題。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教師演唱《掀起你的蓋頭來》《茉莉花》《龍船調》,並提問:這都是什麼地區的民歌?

學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蘇、湖北。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音樂曲庫知識儲備非常豐富,今天我們一起去青海,學習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順勢揭示課題《花兒與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樂曲,並提問樂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情緒優美、歡快地,速度為小快板。

2.教師復播歌曲,並提問樂曲的演奏樂器有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樂曲是一首管絃樂合奏,樂曲旋律優美、節奏明快,不僅展現了青海民歌的藝術魅力和舞蹈音樂的風格特點,還充分發揮了器樂的豐富表現力。接下來,請同學們跟著老師聆聽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

(三)分段欣賞

1.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訊並哼唱歌曲,並提問學生:第一主題情緒和速度有什麼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歡快,活潑,速度較快。

2.再次感受第一主題,教師提問學生:旋律有什麼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之後,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一部分運用了大量的四個十六音符節奏,節奏緊湊,旋律起伏較大,刻畫了青海女兒熱情、豪邁的性格。

3.教師請學生聆聽第二主題,並提出問題:第二主題音樂情緒、速度有什麼特點?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優美、抒情地,速度變慢。

4.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聆聽第二主題,說說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在旋律特點上有何不同?

教師總結:第二主題節奏舒展,節拍變為3/4拍,運用延音線將旋律拉長,刻畫了青海女兒向心愛的人互訴衷腸、娓娓道來的動人畫面。

5.完整聆聽,教師提問學生:同學們覺得樂曲的結構是下面哪一種?(並出示相應的圖片,第一種結構:A;第二種結構:A、B;第三種結構:A、B、C;第四種結構:引子、A、B、A、尾聲)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這首作品最後樂段再現第一樂段,屬於再現單三部曲式A、B、A。並且樂曲前配有引子,樂曲最後加有尾聲。

6.完整聆聽並哼唱。

(四)鞏固提高

教師介紹《花兒與少年》是上世紀中葉根據青海民歌《四季調》創編的歌舞曲;引導學生聆聽青海民歌《四季調》;感受兩首作品的異同。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音樂知識,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熱愛民族音樂文化。

佈置課後作業:蒐集其他民族民歌。

四、板書設計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透過欣賞影片中的音樂片段,分析體會影片及其音樂,並能瞭解電影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2、透過欣賞影片《音樂之聲》,能用歌聲表達歌曲《雪絨花》創設的意境與情感,並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繼續培養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瞭解、感受、表現音樂劇片斷《雪絨花》

教學難點:感受歐洲電影音樂的藝術魅力,探究音樂對電影情節發展變化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裝置、鋼琴、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播放電影《獅子王》片段,學生進教室欣賞。

2、教師出示:沒有聲音只有影象的《獅子王》片段。

3、教師提問:看了沒有聲音的影片,同學們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

教師再次播放影片〈獅子王〉,同時加配該電影音樂。

4、教師:可想而知,沒有音樂的電影是多麼的乏味、空洞。《獅子王》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很感人,畫面很精美,而且音樂非常棒。

5、教師:那麼在你的印象中,有哪一部電影的歌曲使你記憶深刻,即便是忘記了電影的名字但也還深深地記著電影中的音樂呢?

6、現在讓我們也作迴音樂製片人,咱們也來為影片匹配上適當的音樂。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這段音樂要表現怎樣的人物形象?

(播放《平原游擊隊》——“鬼子進村”音樂片斷)。

7、教師:音樂描寫哪類人物形象?

學生回答:日本鬼子的形象。

教師:下面我們去看看電影導演給這段音樂配備了怎樣的情節和人物。

二、瀏覽欣賞影片

1、教師:播放電影《十面埋伏》、《詛咒》等影片圖片以及電影音樂。讓學生們透過視聽感受到電影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了表達電影主題、刻畫人物的性格形象、,渲染烘托氣氛的重要作用。

2、教師播放影片片段以及提供學生選擇的音樂。學生根據自己對影片內容的理解搭配相應的音樂。

3、教師歸納:由此我們可以瞭解到,電影音樂能夠刻畫人物的性格形象。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也涉及到諸多藝術形式,音樂是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其實最早的電影是無聲電影,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經歷了巨大的轉變。早期的有聲電影是用放映機和留聲機同時工作來發聲的,放映電影時,工作人員必須手持唱機磁頭,眼望銀屏,在需要配樂時立刻把唱機磁頭放到唱片上。這種方法一方面用音樂渲染了劇情,同時也掩蓋了放映機的噪音。今天我們就要一起去感受“熒屏樂聲”。

4、教師:其實有一首電影歌曲給老師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它,現在我唱上這首歌曲的小段旋律,請大家欣賞。

三、教學過程

(一)1、教師:你們知道這是哪部電影的歌曲嗎?對,這首歌曲就是選自於曾經獲得1965年第38屆奧斯卡配樂獎、歌曲獎的影片《音樂之聲》。

2、教師簡單介紹故事大概,伴隨著故事欣賞歌曲。

教師:《音樂之聲》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女主角瑪麗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並且喜愛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門,在蒼翠的群山間歌唱。正因為她不拘的天性被認為不適合當修女而離開了修道院,到當地的一位退役軍官特拉普特家裡做家庭教師。特拉普特是位脾氣古怪的鰥夫,他很愛他的孩子們,卻不懂得教育他們,使得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愛而變得很頑劣,曾經氣走了11任家庭教師。瑪麗亞用愛心與音樂和失去母愛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在上校離家期間她和孩子們排練了合唱。孩子們用甜美、和諧的歌聲迎接上校回家,歌聲打動了上校,激發了他唱歌的興致,於是輕撫六絃琴,唱了《雪絨花》。

3、教師:接下來同學們一起欣賞上校特譜拉特那動聽的歌聲。

4、初次演唱:演唱《雪絨花》。

5、《雪絨花》這首歌非常優美,它是一首3/4拍的歌曲,其節拍特點是使歌曲具有種非常強烈的動盪感,流暢、優美的旋律給我們營造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氣氛,下面請同學們看著曲譜隨著音樂哼唱一遍,可以為歌曲加上指揮,注意節奏和情緒,當時上校的心情如何?(上校面對著天真、純潔、可愛的孩子,懷著激動,開心,欣喜的心情唱完這首歌。)懷著甜蜜美好的心情演唱。

(二)拓展歌曲

1、老師扮演瑪利亞,讓我來為你們配個二聲部。接著可以讓部分同學和老師一起演唱二聲部。

2、和特拉普特上校一樣,用英文來演唱。歌詞注意,並非一個字一個音,有很多連音的部分,再注意英文的發音。教師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二聲部演唱練習。

3、同學們演唱的很有_,有些同學也隨著音樂擺動著身體,那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著美妙的音樂一起舞起來。(教師指導學生簡單的舞蹈動作要領,可以請自己的夥伴一起舞蹈)

四、結束

師:同學們,歌曲《雪絨花》在影片《音樂之聲》中還出現了一次,那一次是在一個特殊的晚會上出現的,它更令人激動,歌聲讓劇場裡聽眾的心都沸騰了,人們一起高唱,歌聲使敵人感到恐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同學們課後利用網上資源檢視有關《音樂之聲》的影片資料,下一課來講給老師聽,好嗎?

播放歌曲《雪絨花》,學生在歌聲中離開音樂教室。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分析

《春節序曲》是李煥之《春節組曲》中的第一樂章,作於1954—1955年間,這一樂章廣受人民的喜愛,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樂曲以我國民間的秧歌曲調、節奏及陝北民歌為素材,透過熱烈歡快的大秧歌的場景描寫,生動地體現了我國人民在春節是熱烈歡騰、同歌共舞的情緒。

學情分析

①多數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表現欲不強、缺乏勇氣。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入手,透過情境創設法、遊戲法、比賽法、集體合作創編表演法等形式進行教學,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本節課的匯入部分,採用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的錄影,很好地渲染氣氛,巧妙地匯入了新課。

② 很多學生的膽子較小,有從眾心理,因此在本堂課中,我設計了集體合作表演的形式,這樣就可以讓全班同學都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讓學生體會相互合作所帶來的快樂,並對學生的創作成果多給予讚許,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目標

1、欣賞管絃樂曲《春節序曲》,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喜慶氣氛,並在積極參與中感知這類題材音樂作品的多種特點;樂於與同伴一起交流歡快節日題材的歌(樂)曲的感受和見解,主動、自信地參與到表演活動中。

2、在聽、唱、賞、奏、創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和“歡快節日”這一主題相關的歌(樂)曲的情緒和風格特點。

3、初步瞭解《春節序曲》的作者、創作背景、曲式結構等相關知識;能哼唱樂曲的部分主題;瞭解管絃樂隊中幾種樂器的音色。

重 難 點 分 析

教學重點:聆聽樂曲,感受、體驗音樂內容和情感,理解其音樂風格。

教學難點:辨別樂曲的曲式結構、記憶主題旋律,準確理解樂曲的音樂風格。

教學策略分 析

以學生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為匯入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透過聽、動、演、賞、唱、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歡樂節日的熱烈氣氛,親身體驗陝北春節情境,並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透過分組創作、合作表演,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創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紅綢帶、手絹、秧歌曲譜等

教學過程與手段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媒 體

設計意圖

導 入

一、匯入

播放春節晚會中新春來臨時“倒計時”的影片片段,引出話題。

欣賞

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素材入手,透過看畫面、談感想,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自然匯入《春節序曲》的欣賞。

透過導 學

二、片段欣賞

1、欣賞片段一,思考:樂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特點?

2、欣賞片段二,思考:與前段相比,在旋律、節奏、速度上有

什麼不同?

3、匯出課題

①提問:是否聽過?

請學生“講曲名、猜曲名、創曲名”。

②師揭示曲名

簡介作曲家和作品創作背景。

③師生互動,談談全國各地過春節時的一些民俗活動。

師小結:主要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迎新、迎禧接福等。春節的`習俗豐富多彩,全國各地的春節民俗活動更是千資百態,如廣東有舞獅、做大戲、武術表演等;湖南有舞龍燈;我們崇明在年初一清晨家家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稱"開門炮",其原意是驅邪,後來就含有開門大吉、高升發財的意思。

在陝北地區,人們則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歡度春節,那就是敲鑼打鼓、扭大秧歌舞。

三、“主題”學習

1、欣賞引子

① 聽音樂思考: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場面?

② 根據老師給定的鑼鼓節奏,先邊念邊模仿演奏,再請學生進行敲擊,給音樂伴奏。

2、欣賞主題1 。

根據音樂力度的變化,學生拍打節奏,再聽音樂,想象場景。

3、欣賞主題2。

透過老師唱,學生即興表演秧歌舞后,用語言描繪剛才看到的場景。

4、欣賞主題3。

①教師演唱陝北民歌《新春秧歌鬧起來》,學生學唱前四句(主題3)。

②學生欣賞,思考:主題共出現了幾次,分別用什麼樂器主奏?

③談主題給你的感受。

四、實踐體驗

1、分組操練,教師巡迴分別指導。

打擊樂組: 創編喜慶鑼鼓節奏,並進行合作演奏。

舞 蹈 組: 生生互動學習走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

歌 詠 組: 生生互動學唱陝北民歌《新春秧歌鬧起來》。

2、合作表演

五、完整欣賞

思考:樂曲最後一段和哪段相似?有何不同?用字母寫出樂曲結構。

欣賞、比較,討論

欣賞,模仿伴奏

聽音樂拍節奏,想象場景

表演舞蹈,唱陝北民歌

分組練習

合作演奏

透過片段欣賞,從音樂要素入手把握樂曲的情緒,使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初略的瞭解;並透過兩段樂曲在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的比較欣賞,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要素對作品的情緒、風格、音樂形象的刻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簡要介紹曲作者和作品的創作背景,為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進一步體會樂曲情緒、風格、以及樂曲所描繪情景作鋪墊。

透過敲擊鑼鼓節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為後面的創編、演奏做鋪墊。

使學生在聽、動、賞中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理解樂曲,運用聯覺提高學生的欣賞與表現能力。請學生即興表演,發揮學生的特長,其他同學透過直觀感受,進行描繪,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了解主題3取材於陝北秧歌調,並透過學唱,加深學生對主題的印象,為下面的思考做準備。讓學生了解民間音樂與作品創作的關係,音樂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使學生懂得學習民間音樂的重要性。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和特長,選擇小組進行學習,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由前面的初步感受樂曲,到學生切身體驗,再到完整欣賞樂曲,逐層深入,使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風格以及樂曲所描繪的陝北春節情景。運用視、聽結合,從視覺上對管絃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課堂演練

六、課堂拓展――“小舞臺” 節日歡歌大比拼

比賽規則:

① 分四組,一個裁判,一個統分員,說出什麼節日什麼歌名的同學加10分;說出節日、歌名並能演唱的加20分,要求聲音洪亮,口齒清楚。

② 以積分多的小組為勝利,比賽時間4分鐘。

歡歌大比拼

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透過比賽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透過欣賞一首反映春節題材的管絃樂曲《春節序曲》,感受了陝北春節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熱鬧氣氛;透過同學們自己敲、唱、跳,親身體驗了陝北春節的熱鬧、歡騰;透過進行節日歡歌大比拼,同學們對節日裡的歌曲有了更廣泛的瞭解。由此使我們深切的體會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歡快的節日更少不了音樂的陪伴,讓我們在愉快的歌聲中結束這堂課。

板書設計

一、片段欣賞

二、“主題”學習

三、實踐體驗

四、完整欣賞

五、課堂拓展――“小舞臺” 節日歡歌大比拼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在反覆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有關作曲家生平等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放到課外由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初步瞭解作品的結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造的快樂。

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寫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式主和絃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6/8拍既輕快、活潑,又不過分張揚;曲式結構單純、緊湊,恰倒好處,沒有一個多餘的音符;音樂素材的運用節省而富於表現力,第一、二、四樂句採用同一材料加以變化,第三樂句則運用變化音、離調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動樂句的發展,典型的啟承轉合句式,從而使整首歌曲聽起來既有變化又有統一,在結構上給人簡練、舒服、完整的滿足感。伴奏織體採用分解和絃的形式,輕快、流暢;和絃的選擇以主、屬和絃為主,色彩明亮,手法簡練,有效地起到了為旋律烘雲托月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透過自己的二度創作,透過自己準確、流暢、自如、富有表現力的演唱和彈唱,透過音樂的聲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將他們再現出來,從而將作品所蘊藏的思想內涵和情感意義深刻而有意味地傳達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欣賞門德爾松的《春之歌》。

播放一些以春天為主題的抒情、典雅的音樂作品,創設情景,幫助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2。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

(課前創設適當的藝術環境,突出音樂藝術美的氛圍,為音樂課創造一種閒適、鬆弛的心情。)

二、匯入

1、聽賞童聲合唱《渴望春天》

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接讓學生欣賞優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和音樂的意境。

2、聆聽《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樂,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能用簡潔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感受到的東西。(以一流的音樂本身去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演唱的熱情。)

三、展開

1。簡單介紹音樂大師——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

師手指一位音樂大師畫像說:“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創作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關於他,同學們早就充滿了好奇,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他是哪國人?寫過什麼作品?為什麼會成為音樂家?……。

學生髮言,想知道更多的情況課後查閱資料。

(讓學生主動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透過故事引起學生對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2、復聽《渴望春天》兩遍。

師:“下面請再次欣賞《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

A、作品的體裁1男聲合唱2童聲合唱3女聲合唱

B、作品的情緒1熱烈激動2明朗愉快3低沉憂傷

C、歌曲的拍號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麼樣的畫面?

第一遍帶著問題聽音樂,邊聽邊寫下前三題的答案。第二遍跟著錄音小聲哼唱,最後一題同桌互答師再總結。

(請全體學生參與思考,避免音樂課成為特長生的課堂的現象。)

3、學習作品的風格

教師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彈奏《渴望春天》,讓學生仔細聆聽老師左手的伴奏,並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學生感受詞與曲的和諧及明朗愉快的情緒。體會對美好春天嚮往的心情。邊聽邊用手劃一劃旋律線,或隨意律動。

(增強了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的體驗,並使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詞、曲情緒應一致、和諧。為後面的創作好鋪墊。)

4、介紹莫扎特創作《渴望春天》時的情景:

師:這首歌曲作於1791年1月14日,這時的莫扎特已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令人驚歎的是這首歌曲中沒有絲毫傷感和絕望,整個旋律清新歡快,充滿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學生在輕輕的歌曲旋律中聽著小故事,填出與括號中相類似的內容,進一步體會歌曲的內涵。

(引起學生對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鋪墊。)

四、深入

1、學習作品的結構

師再放歌曲錄音,最後幫助學生分析、寫出結構示意圖。

學生邊聽歌曲,邊思考:歌曲分幾句,有沒有重複句?請生邊聽邊用手指出重複句的出現,並在師的幫助下寫出結構圖式:a+a1+b+a2

(以聽為主來分析歌曲,鍛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使學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結構後,能模仿創作。)

2、介紹莫扎特晚期的故事,為擺脫大主教的控制而鬥爭,悲慘的生活,樂觀的精神,創作出許多美好的作品。

師充滿激情的講述:世間上恐怕沒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樣,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著如此鮮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時期飽受寵愛,莫扎特的一生經歷貧窮、疾病、妒忌、傾軋等種種坎坷,特別是到了後來和大主教發生衝突以致決裂……

師再放歌曲錄音,最後幫助學生分析、寫出結構示意圖。學生認真聽故事,再次跟錄音演唱歌曲。要求進一步結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體會如陽光般燦爛,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風格。緬懷一代音樂大師。

(使學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並對這位堅強樂觀的大師肅然起敬,對他的作品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五、拓展

1、嘗試創作a+a1+b+a2結構的小短歌,鞏固所學知識

請學生背誦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詞,根據《渴望春天》,嘗試進行旋律的創作。

要求注意:

1、詞曲風格要統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結構。

3、最後要有結束感。

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完成,師巡視指導,亦可學生哼唱,教師幫助記譜。完成後各組唱唱,共同評議,及時進行表揚鼓勵。

(透過創作實踐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鞏固會用所學知識,同時對音樂產生更強烈的興趣。)

六、佈置課後作業

收集各種有關莫扎特的資料、圖片等。

老師佈置明確的分工:第一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藝術特點;第二組收集關於莫扎特的音樂評論;第三組收集以春天為題材的其他音樂家的作品;第四組收集表現春天的其他藝術形式的作品:如詩歌、散文、繪畫、舞蹈……下節課進行交流。

利用下節音樂課,召開一次以“莫扎特”為主題的班會,以文字、影象、音響、影音資料等多種形式展開活動。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9

教案目標

1、大方自信的齊唱、對唱歌曲,唱出陝北民歌的韻味。

2、瞭解陝北民歌與陝北人民生活之間的聯絡,感受、體驗陝北民歌的風格特點。

3、在輕鬆的氛圍中,激發學生從內心熱愛我國的民歌藝術。

教案重點

自信演唱《黃河船伕曲》,唱出陝北民歌韻味。

教案難點

瞭解陝北民歌與陝北人民生活之間的聯絡。

教案過程

一、走進西部

1、音樂引路。課件播放電視劇插曲:趕路、放羊、送別、阿寶《山丹開花紅豔豔》片段。學生在音樂聲中等待上課。

2、匯入新課:生活中處處是陝北民歌。

師:同學們,課前我們聽到的民歌裡唱的內容還有印象嗎?他們的演唱有什麼共同點?(趕路、方言、送別的場景。音調較高。)

師: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陝北民歌,在陝北有這樣一句話“女人們憂愁哭鼻子,男人們憂愁唱曲子。”陝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歡民歌。陝北人的生活離不開民歌,陝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們的生活。

師:其中的演唱者認識嗎?

阿寶在農村長大,從小受到民間音樂的薰陶,他對陝北民歌非常鍾情,聲音能竄高走低,將陝北民歌的魂植入人們的內心。他的聲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點?陝北民歌到底和陝北有什麼聯絡?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陝北,走近陝北民歌。

二、賞析陝北民歌。

1、介紹地域環境。

師:在我國的陝西省,以北山和秦嶺把陝西分成:北部的陝北高原、中部的關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們剛才聽到的音樂就是來自北部的陝北高原。我們來看看黃土地上陝北人的生活環境。這裡與我們的城市有什麼不同?比較城市—陝北高原,黃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師:在陝北高原上流淌著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它與我們的湘江有區別嗎?

師: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的人會有著怎樣的性格?在這麼天寬地闊的高原上,人們說話或是唱歌的聲調會有什麼特點?

師:赤_光禿的黃土高原與咆哮怒吼的黃河賦予了陝北人的開朗豪放、淳樸敦厚的性格,在溝壑縱橫、天寬地闊的黃土高原上,人們由這山坡可以望見那山坡,可是見個面卻要走幾個小時的羊腸小道,喊話或對歌成了他們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賦予了他們高亢的聲調、嘹亮的歌喉。

2、一聽全曲,關注歌詞內容。

師:就讓我們一起去聽一聽黃河上飄來的歌聲!

師:黃河上的歌聲是誰唱的?他們在幹什麼?(船伕,邊划船邊唱歌)

師:生活在黃河上的船伕們,在黃河上艱辛、無畏地划船、拉縴,風浪將他們的臉刻滿了皺紋,雨雪將他們的鬚髮染成蒼白,但是他們依然不畏艱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黃河上擺槳撐船。

師:陝北民歌的內容是陝北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幹活也罷、趕路也罷、放羊也罷、划船也罷,只要心中有感,便放開嗓子唱起來。《黃河船伕曲》唱的正是黃河上船伕們艱辛的生活,體現了他們吃苦耐勞的性格,簡單的歌詞也許沒有太深的含義,但是唱歌為他們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勞累與疲乏。

3、二聽旋律,關注音程跳動。

1)生邊聽旋律,畫旋律線。師:請同學們邊聽音樂邊畫出旋律線,請你說說旋律有什麼特點?(跳動較大)

2)對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動較大原因。

師:對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陝北民歌的音程跳動較大,這跟什麼有關?(江南人感情細膩、說話柔和。陝北人性格粗獷,聲調高亢、嘹亮)

4、三聽老師範唱,輕聲跟唱曲譜,關注旋律重複。

師:老師來唱第一段歌詞,請大家隨我輕輕跟唱曲譜,注意觀察歌曲的旋律還有什麼特點?(重複)出現了幾次?(5次)

1)生隨琴唱重複旋律

師:剛才在聽的時候,同學們已經能基本輕聲跟唱,說明這首曲調琅琅上口。尤其是中間這一段,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段旋律。

2)生邊做協調有致的划船動作邊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重複

師:這一句是整首歌曲中最典型、重複次數最多的旋律?我們可以聯絡船伕們此時的動作,想一想他們一邊唱歌一邊在(划船)。他們的動作有什麼特點?(嫻熟、協調有序)

師:讓我們模仿船伕嫻熟的、重複的划船動作,隨琴唱這一句重複出現的旋律。

3)生邊做划船動作,邊唱歌詞,感受四四拍子的強弱規律,表現歌曲的韻味,將歌詞每小節第一拍的字放大。

師: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強弱關係是怎樣的?

(強弱次強弱)

師:划船動作中第一個劃開水波的動作是最用力的,注意歌曲的強弱關係。讓我們邊做划船動作邊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韻味。

5、四聽方言、襯詞樂句的範唱,瞭解方言、襯詞。

1)分析方言特點。

師:在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哪幾句讓你一聽就知道是陝北方言?

師:由於地域及生活習慣的不同,我國的語言形成了豐富的地方特點,即所謂的方言。像這首歌曲產生於陝北高原一帶,因而這一帶的方言使得陝北民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

2)分析襯詞特點。

師:這首歌曲中,有哎、嗬喲襯詞。也是陝北民歌的特點。

師:為什麼要加上襯詞?要是沒有襯詞,也可以唱啊。(師示範)

師:歌唱中加入一些襯詞,不僅使歌唱語言更加口語化,音樂更加飽滿、連貫,而且能使唱者的情緒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3)模仿方言、襯詞,跟唱開始和結尾的兩句瞭解演唱形式。

師:每一句最後都加了一個前倚音和一個下滑音記號,前倚音與陝北方言的語音語調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下滑音使演唱者的情緒得到更好的發揮。

6、隨琴完整演唱,分析唱法:原生態。

師:歌曲的唱法有很多種:通俗唱法、民歌唱法、美聲唱法,現在還有一種原生態的演唱方法,《黃河船伕曲》應該採用什麼演唱方法?

師:因為歌曲的內容是陝北人生活的寫照,他在趕路就唱趕路的歌、分別是唱送別的歌、放羊時唱出自己的心情,划船時唱出心中歌為枯燥的生活解解乏。所以歌曲的唱法應該是隨意的、直白的、非常原生態的唱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宣洩自己的情緒。讓我們帶上對歌曲的理解,有味的唱一唱這首歌。

7、小組對唱,參與律動。

師:整首歌曲有兩段歌詞?以什麼演唱形式出現?(2段、一問一答)

師:讓我們扮演黃河上的船伕,按照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韻味。

三、小結與延伸

1、小結

師:在陝北,人們的喜、怒、哀、樂哪一種情感都能用民歌的形式表達。無論是站在崇山峻嶺之巔,還是乘船行駛在洶湧澎湃的黃河之上,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道里,或是行進在一馬平川的大路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這就是陝北民歌。它是陝北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是陝北人民生活情感最直接最真實的反映。陝北人的生活離不開民歌,陝北民歌反映著人們的生活。

2、欣賞民歌《黃河船伕曲》

師:而今,陝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陝北民歌同樣也隨著生活水平的發展而應該有所改變。但是,我們要承認的是不管人們生活水平如何改變,陝北民歌的魂還在,它依然是現代音樂創作的重要音樂素材。經過新的配器、新的演唱形式、加入新的流行元素之後,又賦予了它新時代的氣息。

師:同學們,民歌是一個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讓我們繼續挖掘和了解我國各民族的民歌,不斷髮揚和壯大我國的民族文化!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習歌曲,能夠感受到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真摯情感,體會真情的可貴。

過程與方法

運用模仿、對比、合作的方式培養團隊的協作能力。

知識與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聲部合唱的音色和諧,並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完整而流暢的演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難點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教師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搶險影片,並設問這個影片表現了什麼樣的情感主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這個影片主要表現出關於愛的情感主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愛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二)新課教授

1、初聽歌曲,教師播放歌曲並設問歌曲的速度是什麼樣的?情緒又是什麼樣的?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緒非常的柔和、抒情。

2、復聽歌曲,並思考歌曲可以分為幾段?它們的演唱形式分別是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獨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獨唱。

3、完整的聆聽歌曲,並體會其中的情感。

4、教師彈琴範唱第一段,學生跟琴哼唱曲譜。引導學生髮現切分節奏並講解,切分節奏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打破原來節奏的強弱規律。教師帶領學生分別演唱原曲譜和去掉切分後的曲譜體會切分節奏。

5、填詞演唱第一段。

6、教師彈琴範唱第二段高聲部旋律,學生跟琴哼唱。教師彈琴範唱第二段低音聲部旋律,學生跟琴哼唱。

7、分小組合唱第二段曲譜後交換聲部演唱。教師講解合唱,合唱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所以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精誠協作才能夠唱好兩個聲部。

8、分小組填詞演唱第二段。

9、引導大家觀察第三段與第一段的區別,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譜是一樣的,只是歌詞不同。自由朗讀第三段歌詞後填詞演唱。

10、完整的演唱曲譜,在第二段的時候可以分男女聲演唱高低音聲部。

(三)拓展延伸

分小組對比欣賞《我們同屬一個世界》。

(四)教師小結

愛,人類永恆的主題;愛,是世界都能讀懂的語言。讓我們在這首愛的音樂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動,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我們這個世界。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習演唱《青春友誼圓舞曲》,能用正確的演唱姿勢,飽滿圓潤的聲音熱情爽朗的情緒演唱歌曲。

2、瞭解圓舞曲風格,三拍子指揮圖示和自然大調音階的基礎音樂知識。

3、感受歌曲所表現的青年人熱愛和平、珍惜友誼,增進團結、發展友誼、爭取世界和平貢獻力量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能用正確的演唱姿勢,飽滿圓潤的聲音,熱情爽朗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學習並掌握自然大調音階的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影片,請你感受一下這段影片描繪什麼場面?背景音樂奏出了什麼樣的情緒?你能聽出它是幾拍子的嗎?

生:

1、節日、喜慶、大型隆重的場面……

2、歡快、熱情洋溢、歡歌起舞……

3、三拍子

師:說的非常好,我們看到的是國慶60週年晚會上的焰火表演,美麗的煙花伴隨著《節日圓舞曲》的歡快的旋律在空中飛舞著,跳著優美的華爾茲,在與人們共同慶祝這建國60週年的重大的日子。當我們看到這場面,聽到這音樂,心情會怎樣?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生:心情很激動……想用舞蹈、唱歌的方式來表達

師:不光我們有這種想法,就連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在60週年晚會上也按耐不住這喜悅的心情,也隨著青年人們一起在_廣場上歡歌曼舞,一同歡慶這盛大節日,我們來欣賞一下,在欣賞的同時,請你感受一下國家領導人與廣大群眾在這首歌曲旋律中歡歌曼舞,這舉國歡騰的歌舞表現了什麼樣的感情?聽聽這首歌曲是幾拍子?

生:唱出了人民群眾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人們希望祖國和諧發展,繁榮昌盛的衷心祝福。三拍子。

師:這首歌曲就是我們今天要學唱的《青年友誼圓舞曲》

二、授新:

1、簡介圓舞曲:

師:與焰火表演的《節日圓舞曲》相比較,這兩首歌曲有什麼相同之處?

生:都是三拍子;旋律悠揚、優美、流暢、節奏感強、有要跳舞的衝動……

師:這種風格的歌曲就叫“圓舞曲”又叫“華爾茲”,它的速度可慢可快,節奏感很強。

透過圓舞曲的典型節奏進行強弱關係的介紹、指揮圖示的介紹、基本舞步的練習。

2、作品介紹

師:這首歌曲是江山作詞,天戈作曲。創作於1955年,當時國泰民安,群眾安居樂業,人民情緒很安康,這首歌曲是為參加波蘭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會創作的。歌曲三段歌詞是按照友誼、和平、團結寫的。當時提倡團結青年人,提倡和平反對戰爭。作者當時20多歲,對世界和平,世界青年強調友誼的氣氛很理解。當時世界青年聯歡會是向世界徵曲的,國內也有幾首應徵,《青》入圍。

3、學唱歌曲

⑴範唱:在老師範唱同時,請學生們給老師用四三拍的指揮圖示打節奏

⑵自然大調音階(基礎大調音階):看樂譜總結規律

1、沒有升降記號

2、音符間關係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3、用科爾文手勢練唱音階

⑶分析樂句:引導學生找出歌曲共6個樂句

⑷視唱曲譜:“找一找”1、請找出哪些小節的後兩拍的音符有同音重複?並標出它們的唱名。

2、與學生合作視唱曲譜,學生唱同音重複部分,老師唱其他部分

⑸分析曲譜:1、前兩句與後兩句同音重複的樂句旋律行進的方式以大跳、小跳

為主,形成一條跌宕起伏的旋律線

2、中間兩句請同學把音符連上會發現是一條波浪線,旋律行進方

式以波浪為主,與前後樂句形成對比。

3、視唱3、4樂句,體會波浪起伏的感覺

4、感受歌曲結束音在主音do上的效果

4、模唱:用“啦”模唱。指導模唱時的正確演唱姿勢和發聲方法

5、填詞演唱: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演唱第一段歌詞1遍。

6、分析歌詞:學生朗讀三段歌詞。分析歌詞表達了什麼內容?

引導學生回答“和平”“友誼”“團結”。

7、填詞完整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創造與實踐

舉行“音樂盛典”活動。評出兩項音樂大獎:魅力演唱組合、詞曲作者

“魅力組合”:1自由組合練唱(3分鐘練習)

2各組比賽,老師和其餘沒有參與演唱的學生做評委

“詞曲作者”:1用《青》旋律,給歌曲填詞。主題自擬。

2用《青》第一段歌詞,給歌曲填曲。符合圓舞曲風格。

四、舞動青春

形式:圍成兩隊圓圈,手拉手進行舞蹈。

音樂:播放建國60週年國家領導人與廣大群眾一共同舞的影片,讓學生一同來感受與國家領導人共舞的心情

五、小結

團結就是力量,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共創我們這和平、美好、富饒的家園吧!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在朗讀探究,質疑問難中體會音樂家的偉大人格魅力。

2、學習課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寫,體會從外貌描寫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個性氣質和精神風貌的寫作方法。

3、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4、在《命運》交響曲的欣賞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走進巨人,感受貝多芬與不幸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肖像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難點:理解文中幾個難句的含義。

課前準備

1、查字典,看註釋,熟讀課文,並查閱貝多芬的有關資料。

2、準備貝多芬的資料短片和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傾聽音樂,“命運”引讀

1、傾聽音樂:

聽一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談談從這交響曲中聽到了什麼?(聽到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苦悶—-絕望——不甘——抗爭……)

(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意圖:匯入新課,課文與《命運交響曲》都表現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提示本節課的學法:透過欣賞音樂來領會文章的內容。)

2、“命運”引讀:

對一個畫家來說什麼最重要?對一個歌唱家來說什麼最重要?那麼對一個音樂家來說又是最怕什麼呢?(耳聾)

可是,命運常常要捉弄人呀。讓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東西。就象我們今天所要了解的這位音樂家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聽力的時候失去了它。面對不幸,我們的音樂家貝多芬在聽不見的情況下仍不斷作曲創作,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寫出了一部部偉大的音樂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響世界。那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不想認識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貝多芬是怎樣的一個人。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悟

1、誦讀積累:學生比讀課文,交流感受,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2、整體感悟:

①本文記敘的線索是什麼?

本文的記敘線索是“客人”拜訪貝多芬的經過。

②客人是怎樣訪問貝多芬的,期間寫了哪幾件事?

記敘的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貝多芬會面、交談;貝多芬回憶自已最後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景。

③以女傭的口吻概括那天發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內容。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讀全文,勾畫關於貝多芬的描寫的句子,並說說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②作者主要是透過哪個方面來刻畫貝多芬的形象的?閱讀課文6、7、9三小節,思考這些段落中外貌描寫的作用?

(外貌:“彷彿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的寬闊的雙肩,那種“凝重不可逼視”的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又顯示著他對於不幸遭遇不妥協、不屈服的堅韌無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貝多芬畫像),進行"外貌對比"。

請同學們把這張貝多芬的肖像畫與課文中的描寫作個對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學生讀出相似的語句)。

寫作指導:成功的外貌描寫,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特徵的方面來重筆刻畫。做到以形傳神。忌面面俱到,忌“臉譜化”。

2、品讀賞析:

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語句深深地觸動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這些話的?

教師準備:

①課文20小節中“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這是貝多芬耳聾後的心理寫照:被人誤解而苦悶和絕望。)

(一方面,耳聾給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礙,常常被人誤解,他的社會交往受到了極大的約束,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另一方面,耳聾後的貝多芬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獲得了心靈的純淨和安寧,就心靈的純淨而言,社會中的人不如樹好。)

②課文22小節,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貝多芬把耳聾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創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說,正當他對音樂的理解更進一步,創作慾望旺盛之時,卻遭到耳聾的打擊,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棄他的音樂事業,“拼命”與“巴望”則表現出他與不幸命運做鬥爭的決心。

③“聽我心裡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裡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裡希望寫出的音樂!”

(指的是貝多芬用“心”和生命寫的音樂,傳達出的是貝多芬對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為伴”

(“永恆”指的是音樂,貝多芬已經超越了自己,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四、體驗反思,人物速寫

1、體驗反思:

①請同學們試著為課文重擬標題,以此提煉中心。

②站在“客人”的角度談談此次訪問的收穫。

③如果你遇到像貝多芬這樣的命運,你會怎樣面對呢?

2、人物速寫:

五分鐘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教師點撥寫法得失。)

3、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走近音樂,走近大師

1、走近音樂:

再次傾聽貝多芬的音樂,展開想象,暢談感受,寫下心靈隨筆

2、走近大師:

①讀了這篇課文,我們在感受到貝多芬的堅強的生命意志的同時,也看到了一個作為平凡人的貝多芬,試說說貝多芬的平凡之處。

貝多芬有著和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他也會像常人一樣孤獨、苦悶、煩躁、甚至絕望。當有人來拜訪他,並希望瞭解他時,他會感動得流淚;當無端被打擾時,他一樣會表現出不耐煩。面對耳聾的打擊,他也不免嘆息,感到軟弱。

②名人評語:

羅曼·羅蘭: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

貝多芬是偉大的,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傑出的音樂家,也因為他是一位能勇敢與命運作鬥爭的人。

六、總結儲存,拓展延伸

1、總結儲存:

文章按照訪問的順序,首先從女傭——貝多芬日常生活見證人的角度,交代了貝多芬的基本生活狀況和目前的精神狀態。接著,以一個初次拜訪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現了貝多芬的形象。最後,作者讓主人公自己開口,袒露他的內心世界,以貝多芬對厄運的態度為中心,從外表逐步深入到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成功地表現出了貝多芬的獨特氣質和堅強個性。這樣既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與不幸命運頑強抗爭的偉大的貝多芬,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現實生活中平凡的貝多芬。

今天我們要學習貝多芬那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頑強精神。因為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的,會有許多挫折與不幸等著我們去面對,我們只有以貝多芬那樣頑強的精神才能戰勝他們。

2、拓展延伸:

(1)聽貝多芬名曲,提高藝術素養。聽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藝術素養。

(2)讀《約翰克里斯朵夫》(教師精選篇章)。

(3)像貝多芬這樣“扼住命運咽喉的人”很多,結合自己的閱讀和生活見聞,再舉出一些例子來,並簡要介紹他們的事蹟。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猛聽得金鼓響》選自傳統京劇《穆桂英掛帥》。這個唱段是穆桂英在聽得金鼓響起時所唱,表現了她性格中超強的自信心,同時也表現了這位女將保家衛國的責任感。這一唱段採用西皮流水板式,有板無眼。

知識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對傳統京劇《猛聽得金鼓響》的欣賞與演唱過程中,激發學生對京劇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調動其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2、教案過程和方法:在聆聽、演唱中感受唱段《猛聽得金鼓響》所表達的情感,並結合對京劇基礎知識的瞭解,能唱準旋律、唱出京劇的意味。

3、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京劇產生、發展的過程以及京劇藝術的重要地位。瞭解傳統風格特點。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京劇唱段。

教案重點

瞭解京劇的基礎知識,學唱傳統京劇《猛聽得金鼓響》。

教案難點

學生在學唱《猛聽得金鼓響》過程中,對傳統京劇韻味的把握。

教案方法

為了突出學生在教案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綜合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並利用多媒體輔助教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看、想、聽、唱、動,充分參與到教案活動中。

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採用了“欣賞、討論、表現”等方法。

教案過程

一、播放影片

感受京劇(約5分鐘)

師:同學們,又到了音樂課的時間了,今天這節音樂課呀,我們不學唱歌,不欣賞樂曲,我們要……我先不告訴你……

師:以前上課學習的時候,都是聽教案範唱,今天呢,老師要親自為大家演唱,如果大家能說出我唱的是什麼,那我就再唱一首,我們來比一比,看看是我會唱的多,還是你們知道的多。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和老師一較高下呀?

(生:敢)好,那我們開始啦……

(一)播放現代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伴奏,教師演唱

生:現代京劇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師:答對了,那我再唱一個,你們來說一說是什麼。

(二)播放京劇《包龍圖打坐開封府》伴奏

生:這是《包龍圖打坐開封府》的唱段。

師:又答對了,同學們還真厲害啊,那我就再來一首,聽好了。

(三)播放京劇《猛聽得金鼓響》伴奏,教師繼續演唱。

生:這個沒聽過……不知道……

師:不知道了吧,我還以為得再唱幾首呢。剛才老師唱的這首是京劇《穆桂英掛帥》中的唱段《猛聽得金鼓響》。這也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這節課,我們不唱歌,不欣賞樂曲,我們一起來唱京劇!

二、知識拓展

瞭解京劇(約10分鐘)

(一)瞭解京劇起源、行當,基本功

師:讓我們先來觀看一段影片,感受一下京劇文化,看完以後說說你的感受(課件播放欣賞影片,讓學生感受戲曲文化)

生:認真觀看影片,小聲討論並自由回答觀後感受。

師:說說你對京劇的瞭解,或者說一說你想了解京劇的哪些知識?

生:小組討論,自由回答。想了解京劇的起源、京劇的行當、臉譜等。

教師小結:中國京劇形成於清代光緒年間的北京,故名“京劇”,有200年的歷史,是中國戲曲劇種。京劇是一門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即唱(歌唱)、念(唸白)、做(表演)、打(武打)為一體,透過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畫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又分為:生、旦、淨、醜四大

行當。人物有忠_,美醜、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在京劇中,藝術家為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就用豐富細膩的手法,誇張的顏色在人物的面部按照一定的譜式繪成了美妙多變的圖案,這就是臉譜。

(二)京劇臉譜欣賞

師: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不同的的含義。讓我們邊欣賞臉譜圖片,邊來了解吧。(課件播放各種顏色的臉譜圖片供學生欣賞,

教師簡單介紹臉譜顏色的意義)

師:從色彩上說,京劇臉譜有紅、紫、黑、白、藍、綠、黃、金、銀等色。

紅色:描繪人物的赤膽忠心,義勇無敵,如關羽。

黑色:體現人物富有忠耿正直、剛烈、勇猛、粗率、魯莽的性格,如包拯、張飛。

白色:暗喻人物生性_詐、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

藍色:喻意剛強勇猛、桀驁不馴;如竇爾敦。

綠色:勾畫出人物的俠骨義腸、猛烈、暴躁;如青面虎張青、程咬金等。

黃色:意示殘暴、驃悍、陰險;如宇文成、典韋等。

金、銀二色:多用於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徵虛幻之感。

三、體驗嘗試

學唱京劇(約25分鐘)

師:我們已經瞭解了一些京劇的基礎知識,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唱選自傳統京劇《穆桂英掛帥》的唱段《猛聽得金鼓響》

(一)瞭解《穆桂英掛帥》背景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誰知道《穆桂英掛帥》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呀?

生:自由回答……

師:哦,同學們說對了一半,看來大家都看過苗圃和羅晉演的《穆桂英掛帥》了,我們學的這次“掛帥”和你們看的可不一樣,請同學們看大螢幕,看看這次“掛帥”的故事(課件出示《穆桂英掛帥》故事簡介)

(二)播放影片,欣賞《穆桂英掛帥》唱段。

師:同學們,我們來欣賞名家演唱的《穆桂英掛帥》唱段,此唱段唱腔屬於西皮中的流水板試,簡單的說就是跟1/4拍很像請同學們在聽的過程中,隨音樂練習節拍。

(三)講解京劇發聲特點:音色圓潤明亮、發音位置靠前。練習發聲。

師:唱戲和唱歌的發音是不一樣的,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吊嗓子”。

(四)課件出示曲譜,教師彈琴,逐句教唱《猛聽得金鼓響》。

(五)學生小聲跟琴演唱,思考這一唱段表現了一個怎麼樣的情境?

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這一唱段豪氣沖天,表現了穆桂英這位年過半百的女將保家衛國的責任感。

(六)隨教案伴奏,手打節拍,完整演唱《猛聽得金鼓響》

師:唱最後一句時,要注意氣息的控制,在適當的地方換氣

(七)學習簡單京劇身段步法,再次感受京劇藝術。

師:瞭解了京劇,學唱了京劇,接下來,老師再教同學們幾個簡單的京劇身段步法,同學們能更近一步的瞭解京劇的魅力。

雲手與山膀這是“手”法中的一個程式動作我們來練習一下。

老師示範,同學們學做。(強調精氣神和亮相)

生:練習並在演唱中運用上“手”法……

三、課堂小結:(約2分鐘)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讓我們大家對於京劇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不僅欣賞了名家的演唱,還學唱了一個傳唱度非常高的唱段《猛聽得金鼓響》。今天這節課只是一個開始,由衷地希望同學們能夠喜歡京劇,共同把中國古老而絢麗的文化傳承下去。期待同學們下節課出色的表現,下課。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以積極的態度感受非洲音樂,以寬廣的胸徽接納、瞭解、吸收世界多元的音樂文化。

1、本節音樂課將以非洲近代和當代社會生活的優秀歌曲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喜歡非洲的音樂文化,增寬音樂視野,培養審美情趣。

2、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鑑賞和創編優秀樂曲作品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透過對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情緒、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學生培養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陶冶、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設計思路:

一、確立主題

本人以“快樂的非洲之旅”為主題來展開這一節課。

二、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材

由於這一節課歌曲涉及作品眾多,除了選教材規定欣賞的曲目外,還應選擇一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時代特點的樂曲,因此我選擇了最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戰之舞”和中國的“擊缶而歌”等。

三、在感受、體驗、理解非洲鼓的基礎上,採用討論的方式,拓展探究非洲音樂的特點。

教學目標:

本節課以聆聽非洲鼓樂作品為主線,對比中國鼓樂的主題和風格不同點,比較中外作品風格異同,拓展思維訓練。並根據本班學生自身特點的開展綜合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音樂興趣,發展音樂鑑賞評析能力,創造並表現音樂作品能力,提高了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重點:

1、新的時代為音樂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這一時期世界音樂題材廣泛,題材多樣,民族文化多元化,音樂作品浩如煙海。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樂曲的情緒,認識樂曲的時代特點及社會內容,進而瞭解當時創作歌曲的基本特徵。

2、透過合作演奏,鼓勵學生參與嘗試創作和表演的綜合活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圖片、音響、影象等有關的資料,製成課件使學生更直觀的瞭解教學內容。

2、以小組為單位就坐,隨時進行討論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播放中國音樂“擊缶而歌”片段,提出音樂是一種無國界的藝術。

2、接著透過播放非洲音樂“戰之舞”片段引出課題——“快樂的非洲之旅”。

二、感受認知

1、鼓室非洲最普遍流行的樂器。

(1)、看,熱情的非洲朋友正在友好的問候我們哪。(播放非洲鼓樂片段影片)

讓我們熱情的做個回應吧。

2/4XX X | XX X‖

(2)使用的是什麼樂器?

結論:鼓是非洲最普遍流行的樂器。

2、鼓是非洲人最喜愛的樂器。

(1)、介紹非洲鼓的種類。

(2)、非洲為什麼有這麼多鼓得種類?

(3)結論:非洲人非常喜愛鼓,並且用途廣泛。

3、鼓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

(1)、播放影片請同學們思考非洲的鼓都有什麼用途?

(2)、結論:鼓在非洲主要有四種用途音樂性、實用性、象徵性、宗教性。鼓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被稱為“非洲傳統樂器的靈魂”

4、感受探究非洲音樂的靈魂-------節奏

(1)、這種只有簡單音高的樂器靠什麼來表達思想感情或情緒哪?

(2)、結論:靠得時節奏、力度、變化。在非洲,節奏被稱為“非洲音樂的靈魂”、

5、感受探究非洲節奏最重要的特點------複雜多變

(1)、教室演奏鼓樂片段,請同學們探究非洲鼓樂的節奏喲什麼特點?

(2)、同學們親自嘗試敲非洲鼓。

(3)、結論:非洲音樂節奏的特點是複雜、多變。

三、體驗探究

1、感受探究非洲節奏最典型的特徵----跨節奏

(1)做“跨節奏”聯絡。

沙錘2/4XX X | XX X ‖

響板2/4OX OX | OX OX‖

鈴鼓2/4O XX | O XX‖

(2)、這種方式被稱為“跨節奏”是非洲音樂最典型的特徵。

2、透過欣賞“啊伊亞”探究非洲歌曲形式的特點-----樂句短小,經常重複,多聲部。

(1)、播放“啊伊亞”片段。你對哪一句印象最深?為什麼?

結論:第一句是歌曲的主題,一直在重複。

(2)、模唱訓練。

(3)、重複的時候有無變化?

結論:非洲歌唱的特點是,樂句短小、經常重複,常為多聲部。

(4)全曲都是非語義性的歌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結論:表達思念,相互呼應的心情。

四、歸納總結

總結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

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非洲音樂風格特點。

a、非洲音樂中最重要的樂器是鼓,被稱為傳統樂器的靈魂。

b、非洲音樂中最突出的因素是節奏,其特點為複雜多變。

c、非洲音樂中歌唱的樂句較短,常做反覆,常為多聲部。

d、非洲音樂最典型的特徵是“跨節奏”。

四、結束部分

五、播放一段關於非洲鼓在中國演出的情況影片

1、播放影片

這段影片是由幾段不同的地方演出組成,請找出它們的共同點。

結論:都是非洲鼓樂在中國的傳播,中國人都喜愛並熱烈參與到演出中。

2、這個情況你們的心中有什麼樣的感想?為什麼?

結束語:

我們看到了中國正在敞開心扉不斷地接納、吸收世界多母音樂文化,用來不斷地充實、完善、發展自己的音樂文化,展現了優秀民族和大國的寬廣胸懷。中國的盛唐時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然而我們更希望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欣賞中國的音樂,透過音樂瞭解中國,喜歡中國,把中國燦爛的音樂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每個地方去。吧世界上優秀文化融入到中國的文化中來,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地球村的文化交流使者吧。給學生留一道課後拓展題“非洲音樂知多少”,同學們各自查詢,非洲音樂還有怎樣的藝術形式,有什麼特點?然後相互交流,談談你的感想?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樂散文朗誦《荷塘月色》。

2、透過不同的演唱形式,讓學生感受歡快、活潑的風格特點,使學生了解音樂與文化作品在描繪夏日景像上異曲同工之妙筆,感受其審美意境。

教學重點:

1、啟發學生用自然、流暢、舒展的聲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並能準確的表達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徵及歌曲中音樂表情記號的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匯入:

1、播放歌曲《寧夏》;

2、用語言導人。

第二環節:學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接下來,老師要帶同學們到美麗的大海上泛舟,請同學們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過程當中,也感受一下音樂的情緒。

2、引導學生邊聽邊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緒有什麼特點,播放錄音範唱。

3、請同學談談對歌曲的感受。

4、老師小結歌曲的風格特點。

5、復聽。

6、發聲練習。

(1)用“U”練唱《茉莉花》。

(2)用輕聲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師範唱新歌,學生用“啦”輕聲哼唱旋律。

8、學生邊輕聲演唱歌詞邊用右手劃三拍子,強調三拍子的節奏律動感。

9、齊唱歌詞。

10、結合打擊樂器,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歌曲,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11、採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調動學生的演唱情緒。

第三環節:欣賞配樂散文《荷塘月色》

1、播放《荷塘月色》範讀。

2、請同學們從音樂和文學配合的特點,談談自己的聽後感。

3、老師分析音樂與文學的結合特點。

4、全體同學配合音樂,有感情的朗誦《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