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週四,縣教研室主任帶領各科教研員來我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指導,我上了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課上學生準備,預習情況較好,課上流程較好,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發揮了互助,互相鼓勵的作用。在這節課上,讓我覺得學生的能力是非常有潛力的。如課前我讓學生預習,查詢與本課有關的事例,特別是準備小記者報道和短劇“汪辜會談”。課上學生薛香以小記者的身份穿插海峽兩岸的關係的表現,採訪比以前更自然,進步很大。而她安排的趙昌鑫與邵寶玉合作的短劇“汪辜會談”表演幹練,貼切,從容,出乎我所料。課後,我想,學生能力的發揮的確在於老師的要求,老師要相信他們有能力。要放手讓學生髮揮,他們一定能做好。

對於課上學生不願回答問題,積極性不高,我曾考慮過原因:學生不會?學生靦腆?學生跟不上思路?學生不情願配合老師?等等。經過評課,高主任肯定了小組合作,說到評價做的不夠到位。對於評價,我考慮不出好辦法。聽了高玉叢老師的一節觀摩課,小組合作特別是評價做的比較好,每組有一名記分員,為自已組得分記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覺得可以引用。教研室徐主任講她的評價做的還不夠。應該分清學生的A類B類C類D類,提問要每組都有機會,問題要考慮難易,分清各類學生,有的放矢的提問,不要學生全體回答。這樣,就基本解決了評價調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解決了我課上的困惑。學無止境!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今天下午按學校計劃聽取了一節地理課,在初一一班,孫廣平老師講了第三節《地圖》,他下發了學案,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的很好。作為改科的新手而然,我覺得這堂課上的算是成功的。首先,在知識的處理環節上,做到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符合學生學習的規律。這節課講了三個問題,重點分析了第一個和第三個,略處理第二個問題,對重點的把握準確,處理得當。其次,解決重點問題上,先讓學生感知,再利用知識讓學生解決問題,並對錯誤認識及時進行分析糾正,結合練習加強訓練。重點得以突破。第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學習比例尺問題,學習判斷方向問題,怎樣才能做到準確判斷?他透過畫座標法指導學生進行確定,透過多次練習,學生對這一部分就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以上是這一節課的優點。當然,作為一名新手,存在一些失誤是無可厚非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提高。如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再如,教法上還需改進一些,應儘量讓學生多動腦,動手,動口。當然,對於這些問題,我在上課是也會出現,學生精力不集中,回答問題拖拖拉拉。完不成任務,練習題當堂課處理不完等等。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作為政、史、地、生這幾門“小科”,一直倡導課上完成所有學習任務,包括學生的預習、展示,不留課下作業。我一直感到困惑:課下不預習,課上怎麼展示?課上先預習再展示,那麼時間夠嗎?課堂上如何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帶著困惑終於有幸在薛校長的帶領下來到蒼山縣長城中學。

我第一節聽得是語文課,整堂課老師就是充當了一個配角,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從學說明文的方法到課文的分析都是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路子上稍加引導,由學生展示,教師及時的對學生的展示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從而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當然,在學生互學、助學的過程中,也有個別同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的,同組的同學馬上“警告”,讓他很快找回感覺。所以不會使學生掉隊,而是全員參與了。

第二節的地理課上,學生先是對照學案對基礎知識進行整合,然後由多名學生上臺展示,小組在整合的時候,自主的思考、發現,大膽的去質疑,組長起了很好的引導,先讓差的在本組展示,不會的及時指導,以便在全班展示。這樣即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又加強了團體合作精神。當然,由於某些環境節學生展示的時間過長,所以學案上的題目學生沒展示完。我想並不能否定這節課。就象徐科長所說的“任務是否完成看前面的內容是否學的紮實,前面學紮實了,知識的鞏固也不是非有不可。”

透過這次學習我有了新的感悟:首先,對於預習只要學生用心去學,當作自己的事情,不是為完成作業而做,那麼效率提高了,當然問題也就完成了。其次,對於“金口”難開的同學,先讓其在本組內大膽開口,給予自信,然後再面對全體,展現自我。

雖然我們在課改的道路上還會存在很多問題,只要我們不斷實踐,勇於探索,一定會創造出我們自己的特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作為老師,我們天天上課,在課堂上面對學生期待的眼神,老師或許會激情高昂,但是,我們也一定會遇到學生沉悶的課堂氣氛,這樣我們一定會激情低落。前幾天我就又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上課過程中我針對問題問同學們“這個問題明白了嗎?”結果教師裡無人應答,我又問了一遍,三兩個學生有氣無力的答:“明白了”。當時我觀察著每一位學生的表情,說實話當時真的已經怒火中燒,本想借機好好訓他們一頓,但還是忍了下來。突然學生可能意識到了什麼,馬上鴉雀無聲地看著我,他們以為我會發火,並狠狠地訓他們一頓,從他們的表現看得出,他們正等待著接受我的批評。

經過短時間的沉默,我轉念一想:這不正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嗎?於是我壓住了心中的不悅對學生說:看來同學們累了,我給大家講個笑話吧。學生們有些茫然,你看我,我看你,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太自然的微笑,然後教室裡響起一陣笑聲,後來學生很快融入課堂的討論中。接下來師生都變得很輕鬆。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到我這節課的效果,比平時要好上幾倍,學生掌握的也非常好。

反思:

試想一下,如果課上看到學生的這種現象,就劈頭蓋臉的一頓批評、教育,學生會接受嗎?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的這節課的效果還會那麼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有時試著換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簡單一個笑話改變了課堂上的尷尬的氣氛,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嘗試換一種思維去解決問題,結果會更精彩。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透過這次“走進生本高效課堂”的學習,如何建立生本高效的課堂教學成了我下一步的教學工作的研究重點。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一要全面落實課程方案,進一步提高課程實施水平,認真落實教學計劃;二要加強理論業務學習,注重積累,切實提升個人素質;三要認真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支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現代教育家魏書生也說過:“教給真理,不如培養學生髮現真理的能力;教給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學習、發展角度來審視研究學科教學,構建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於以上認識,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澱更深厚的歷史知識,為他們以後的終身發展奠基。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自己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

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回想自己的課堂,學生只是在進行著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亦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自己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那麼,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在今後的教學中,針對專家的意見,我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學儘快與生本教學接軌。我準備開始著手進行改變,我主要採取了下列的教學對策:

第一,抓好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時間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訓練。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前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問題。每個小問題我向學生提出的要求都非常簡單明確,只要是結合生活實際有所發現、有所收穫,並能說出原因,我都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認為這些事情自己還是能做到的,他們便願意去做。

第三,抓好平時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會大打折扣,課

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關注所有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我在學生學習小組討論的.時候,時常走到不愛發言學生的身旁,多鼓勵他們在小組中勇敢發言。及時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學習交流中,我更關注不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學生的參與度,如果哪個小組中的這些學生髮言了,無論對與錯,我都讓全班同學用熱情的、鼓勵的掌聲激勵。使他們體會到被關注的快樂。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教師的“教”要靈活。生本教育在教學方法中提到要“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總是被所定的“計劃”、“進度”所牽制,不去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隨機應變,那麼我們無形中又走回舊途,又在牽著學生走,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又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可以把教學進度放慢點兒,安排多些時間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保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使學生在活動中既相互競爭(大組之間),又相互合作(四人小組和大組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我作出要求後,學生很快積極進行準備,閱讀課文,完成表格,並作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小組討論問題熱烈;大組對之間質疑問題十分積極。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原因:一是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生興趣;二是競賽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滿足了學生自我表現的心理。

在本節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生在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時,不熟練,與地圖結合的能力較差;二是有的學生在活動的具體要求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匆匆去完成任務,學習目標不很明確;三是在學生在質疑時,雖然都很積極,但質疑的質量不高;四是落後較大的組參與的積極性明顯不如其它組高。我想這是因為: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戰役的經過難度較大,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分,如果我提前將簡表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效果會更好。

透過本節課,我想今後努力的方向是:在上課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堅持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開展多種活動,並對活動過程加強調控;在學生進行活動前一定要強調活動要求,直到每一個學生都明確;在教學中及時做好評價、激勵與幫助;在設計活動時,競爭方式可採取更多的辦法,使更多的人參與才是最終的目的。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透過期中階段檢測發現,自己今後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對學生加強審題、答題方面的指導,如要看清題幹中的限定詞,要結合分值作答等等。

2、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準確理解某些重要的歷史概念。

3、對於基礎知識要準確,全面,把握歷史階段基礎知識、主幹知識。必須要求學生準確、牢固記憶基礎知識,而不是一知半解。

4、平時要訓練學生規範答題,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字寫準、寫好,儘量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5、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做題方法的指導並進行有效的訓練,進一步加強規範答題的訓練,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歷史思維和方法的指導,用歷史的語言回答問題。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本週我校組織了第一次月考,現針對這次考試情況,總結如下:

一、試題分析

本次命題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入手,選擇三種題型,具有以下特點:

1.命題符合以學生為本,切實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一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校的教學實際,沒有偏題、漏題。

2.試題注重了基礎知識,注重了對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具體體現在第一題、第三題上。

3.試題體現了靈活性,從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出發,試題減少了死記硬背的考試內容,體現了創新教育,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

存在問題

一、學生方面: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積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級是中學生兩極分化最嚴重的時期,好學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1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1、課時和內容所限,有許多時候是跨節授課,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3、歷史故事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佔用時間太長,課堂上很少應用,今後的歷史課中應適度調整。4、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導致考試時有個別題型學生沒有接觸過,有的知識點,講課中根本沒有提到,結果學會無從回答。

三其他方面:1、本次考試試題出的偏難,題量大。2、月考前時間緊,內容多,期複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差的一個原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後的教學工作總我應作到:

1、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對社會知識的講解要透徹,觀點要明確,點評要到位。不能出現是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情況。

2、單元測試和課堂練習要圍繞教材,難易得當,切不可脫離學生的實際。

3、學生的課堂討論或合作學習,課前老師要作深入調研,要充分把握好這個“度”。

4、根據教學進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儘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論聯絡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

5、平時上新課過程中,課後作業中可適當安排一些回家作業,這些作業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合作完成。

6、對學生課堂聽課、討論、回答問題等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不可盲目表揚和一昧的說好。

另外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也很重要:

1、採用了領著學生複習,每一節課佈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後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後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2、老師統一思想,強化基礎訓練;多接觸瞭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瞭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並不是高不可攀。

3、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4、多蒐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興趣。

5、課下,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透過本次考試,我認識到在教學工作中自己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新課程、新教材、新理念,給我們老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體驗是全新,而我們的教學實踐經驗還相當有限,還有待於我們全體老師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從而在教改中求發展。

本次考試雖已結束,但更艱鉅的任務還在後頭,我將加倍努力爭取能打一個翻身仗。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我們經常說教給學生有生命力的歷史,讓歷史活起來,學生才會喜歡上歷史,今天徐老師這節課讓我找到了答案。歷史本身是一部豐富的情感素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也是目標之一。如何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師的語言感染力。對於近代歷史是一部屈辱史,在課堂上如何讓學生同歷史融合在一起,帶著感情學習,以往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很失敗有時講述屈辱的歷史,學生們一點不感觸,有的學生還在笑,讓我很傷腦筋,今天徐老師的課我很受啟發,讓學生動情,老師必須講出感情來,以情動人,加上配樂畫和史料,錦上添花,特別是英雄人物名字圖片滾動展示,配上徐老師聲情並茂的解讀,感人至深,達到了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由此我又想到大家都喜歡的百家講壇,紀連海老師,不也是以情打動了觀眾,記得當他講一段鮮為人知的普通百姓自發抗爭的“江陰八十一日”這段歷史時,很多聽眾當聽到全城九萬多百姓抱定必死的決心與幾十萬清軍作戰最後僅存五十人時都哭了。講歷史人物時,很投入,感覺自己就是其人,委屈無奈時萬箭穿心、淚灑全場。

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上有生命力的歷史課堂,今天我找到了答案,以後好好借鑑。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尤其我們現在倡導的高效課堂,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就是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課堂上的真實展現。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思想不一樣,個性不一樣,在課堂中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狀況出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突發事件。如果課堂突發事件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更談不上是高效教學。

當課堂出現突發事件時,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或學生情緒過於激動時與學生談話。人在情緒激動時,特別是在氣頭上極易口不擇言,有時可能就會說出傷害別人的話,往往給他人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學生出於保護自我的意識,他還會當場對老師進行反擊,惡言相向。這樣不但使師生關係惡化,也在班級中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在產生衝突後,老師應該冷靜一下,也才能使課堂教學有序的進行下去。

課堂情景是極為複雜的,即使教師備課再充分,也難以設想到課堂中會出現形形色色的情況和事件,這些都在挑戰著教師的智慧。因此,教師需要保持應有的耐心、寬容心和愛心。“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才能去聽你的道理,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學才富有成效。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老師教學功底厚實,教學內容上注重細節,教學語言生動形象。這些確是老師令人佩服的地方。歷史教師要提高教學的基本功,其實重要的教學基本功就是認真、細緻、充分深入的備課,就是在備課的過程中對有效資訊進行恰當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有效資訊。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歷史教學應該教什麼和怎樣教,到底什麼是有效教學。

如何與學生一起探究有效資訊。

有效資訊的作用和意義最終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與認識上。因此,在資訊的運用上最好的方式,是師生共同對資訊進行尋找、觀察、感受、理解,將有效資訊的教與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教師把學習的資料交給學生,與學生一起來從中查詢資訊,感受資訊,領悟資訊,有助於學生觀察能力、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也使教學的有效性大為提高。教師的引領作用要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他們在課上始終表現出興趣盎然的狀態,他們的思維運作活動與教師的講述能夠達到同步進行,預期的教學效果就是可以達成的。事實說明,課堂上的學生參與、學生活動,無論是顯形的還是隱形的,關鍵在於他們的思維是否被調動,是否被激發,是否處於積極的狀態,是否能與老師的活動相互促動。只要學生能夠感受到、接受到、理解到教師傳遞的資訊,資訊就是有效的,教學也是有效的。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教師在上每節時,都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不同的情趣中,往往蘊含著不同的經驗教訓。前幾天,再一次歷史課中感覺非常愉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自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讓這倆學生幫我拿來電腦,並對他們進行了表揚,他們臉上洋溢著自豪感,課堂上的表現也與以往大相徑庭了:聚精會神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悅中獲得新知。

所以,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鼓勵,這一寶貴的經驗被我收入行囊,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收效一定很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回顧一學期以來的教學情況,總的感覺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腳步都是來去匆匆,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雖匆匆,但無悔,雖忙碌,但實在。從這學期開始,我校全部實施教學改革,有了新的課程理念和精神以及評價方式。作為老教師,我很榮幸地趕上了新課程改革這一班車。在現實的教學工作中,“如何在內容、形式上體現新課改的理念和精神”是我平時思考最多的問題。為此,我首先從新的教學方法入手進行了改進。

回憶起我在高中學習時期的歷史課堂,那是一個在舊課程下老師的“一言堂”,學生記記筆記,背背要點1、2、3條。我的腦海裡,學生沒有思考問題的過程,只有在老師講解完整的知識結構下,按照細緻的板書識記歷史知識的過程。我當時的認識是:歷史=死記硬背。並且,背得還不好,就是記不住。今天想來,似乎沒留下多大的印象,就像我們開的玩笑說法“一點不留的還給了老師”。相比之下,新課程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動口。儘管,一開始,有些費時、費力,但是,堅持下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無論從語言表達,問題歸納,思考,與人交流、合作都有了提高,這不就是我們常常提及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嗎?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堅持不懈力爭上游——課堂落實之感想

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玩一種撲克“爭上游”,雖然是一種娛樂,但是自始至終也會很認真的出每一張撲克,很簡單―――原因就是想爭“上游”,回想我們的課堂何嘗不是一次“爭上游”呢?

我們的小組學習,組與組之間可以看作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較量,在預學中,我為了提高效率,10多分鐘的預習緊跟著一個檢測,每個小組都會盡其所能的去力爭“上游”,可是接下來的環節沒有了檢測,學生好像有些鬆懈,所以新課結束後,在幾分鐘的鞏固緊跟著一個抽測,那麼學生在前面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敢懈怠,學生的思維不會在中途“退場”或“偷懶”,這樣我們所追求的高效一定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或許,一開始有些學生在某些環節上有些被動,但是我們在實踐中慢慢的變為一種規範行為,或許磨練了他們的毅力,成為了一種習慣,學習的過程豈不是成為了一個快樂的過程?

課堂知識的落實——從點滴做起

我經常聽到有老師說九年級的學生基礎如何的差,學生如何如何的不學習,如何如何的不良習慣,但是從昨天聽王曉春的課中讓我想到了很多···

的確,不同的年級以及各個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所以才有了我們課堂中的因材施教與分層教學,對於知識的落實我們也是分層做起。如同王老師的課中,從最基本的抓起,學困生給以最簡單的問題,然後在問題的拓展中(和此題中相關聯的知識)讓中等生去解決,對於綜合性較強的問題讓優等生去完成,這樣,學困生應該能完成他們的任務,從而增長了他們的自信,有了自信才會有興趣,那麼我們的課堂還能“動”不起來?還能沒有效果?從學生的抽測中也證實了這一點,平時最不愛學習的學生做的很好,並且書寫非常規範,這也是我們課堂中應該落實的吧?

由此我們老師在抓落實的時候,可以從某一個側面、某一個環節等等去落實,不一定讓每一個學生有一個質的飛躍,只有量積攢的多了,時間久了,學生會總結、反思,或許就會變為質的飛躍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透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主要透過教育學生、教師自己本身進行反思、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等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的思考物件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可見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曆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實施以前人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然後根據講課的重點,強調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歷史課更是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想打瞌睡。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透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然後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絡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生活海洋裡盡情地暢遊。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愈來愈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