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的日記(精選15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裡了。那麼日記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掃墓的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了,十字路口呈現了行人們開端為本人已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但是,我以為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去祭奠我們逝去的親人——用鮮花替代紙錢;用燒香替代炮竹。之所以我這麼說是由於熄滅東西時會發生二氧化碳,這在有形之中對環境又形成一次損傷。我家往年的祭奠活動就停止了一次“變革”。
清早一同床我們帶著媽媽預備的鮮花去祭奠我親愛的爺爺。一路上,我看見許多像我爸爸一樣身處異鄉任務的叔叔、阿姨們,都會來祭奠本人的親人。經過一段工夫的跋涉,我們終於離開了爺爺的墳前。看著爺爺的墳頭,我想起了與爺爺相處的一幅幅畫面,我的眼睛漸漸的潮溼了,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強忍著不讓它流上去。我想爺爺也不希望我流眼淚吧,大家也不希望我掉眼淚吧。吃過午飯後,我們從老家往回走。一路上我看見許多行人都愁眉苦臉的,似乎一個個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哀思綿綿。我想這就是唐代詩人杜牧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繁,路下行人慾斷魂。”所要表達的意思吧。
在這個悲傷的節日裡,整個城市都顯示出一個悲傷的情形……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2
今天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木桶腰肢新華村
有人也會日赴俄飛天虎剛剛經過實地哦。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到。馬傳楊柳嘶,人倚鞦韆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著誰?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3
今天的天氣十分晴朗,但卻不是什麼好日子,因為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和媽媽帶我去鄉下掃墓。
我們乘車到了老家,下了車來到了一個公墓區裡,這裡有一個墓就是我姥爺的。我對姥爺的印象已經十分模糊,姥爺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聽奶奶說,在我和姐姐、妹妹中姥爺最疼我了。我對姥爺唯一的印象就是,老家門前路的盡頭有一條小河,姥爺經常帶上我拿上魚竿去釣魚。姥爺的樣子我只有一點朦朦朧朧的印象,只有看到姥爺的遺像時才能想起來。記得姥爺去世那天,我家裡來了許多人,他們都在哭,姐姐也哭了,可是我那時還小,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圍著姥爺哭,在我看來姥爺只是睡著了,不久以後就會醒來。可姥爺並沒有醒過來,而是永遠睡在了墳墓裡。
爸爸跪在那兒給姥爺燒紙錢,我也在幫忙,可是腦子裡還是在胡思亂想,姥爺現在在哪裡?在那兒生活的好嗎?,這些問題我當然不會知道答案,可卻包含著我對姥爺的思念。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寄託了我們對逝去的親人懷念,可時光不能倒流,他們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4
明天,學校組織全校四年級師生去人民公園掃墓、春遊。全班同窗快樂得一蹦三尺高。懷著快樂的心境乘坐了公共汽車,向人民公園動身。
到了人民公園,教師組織好我們排隊。離開烈士碑前,預備開端掃墓。先默哀3分種,再由四年級各班的十男十女領讀朗讀《寫給長眠的烈士們》。掃墓活動完畢了,我懂得了:他們這一代犧牲成就了我們這代的幸福。
教師組織同窗們到草坪上吃東西。我和我的小組鋪好塑膠袋後,放好書包後,就開端享用美味的.食物了。吃東西的程序中,最為飢不擇食的就是我。由於明天太興奮,多吃了一點。
吃完東西后,我們小組展開了各項遊戲有:三個字、紅燈綠燈停、投球……其中,讓我玩得最開心的是:三個字。由於在玩的程序中,陳俏安由於老是抓不到我們而鬱悶的樣子讓人好笑。
教師預備了一個遊戲:拼單詞得糖果。很多同窗們在教師那裡力爭上游地搶著答覆要糖果,把教師累得氣喘吁吁。呵呵,幸虧我站在教師前面搶答,教師給了我一個水密桃味的糖果,同窗們不要妒嫉我哦!我正享用著成功的喜悅!
工夫真讓人厭惡!到了十一點半就要分開人民公園了。唉,明天的高興我會記在腦海裡不忘,明天真是高興的一天啊!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5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著春姑娘的腳步,清明節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跟著爸爸媽媽到老家去掃墓。
我們整個家族的人都去給我的太太太公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他們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對我的寵愛,眼前浮現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臉龐,回想起太太幫編毛衣的情景,想到這時,我的鼻子一酸,眼淚也“溜”了出來。記得唐朝詩人杜牧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今天沒下雨,陽光照在我身上,我卻感覺不到一點暖意。太太的墳墓在小村的盡頭,一到那兒,我的爺爺就在太太的墳前擺上了蘋果、飯糰等供品,然後把買好的黃紙點燃,我們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墳前,我的爺爺讓我們一個個上前鞠躬。輪到我了,我的爺爺一邊叫我鞠躬,一邊請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學。我想在此長眠的太太一定能夠聽到我的心聲的。
等掃墓儀式結束,太陽已經西斜了。大家紛紛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輕鬆了許多的原因吧,他們表情不再嚴肅了,而是相互說說笑笑,我也抬頭欣賞四周的景色,田野裡麥苗綠油油的。油菜花金黃金黃的,一條大河從我們身邊伸向遠方,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幾隻小船駛過,船上的人,撐著篙,還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隨風飄蕩,姑姑隨手摺了一根柳條編成帽子戴在我的頭上,我一下子成了機靈的小紅軍。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家人團聚,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6
清明節到了,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去烈士陵園掃墓。
八點鐘,我的班級老師通知我們到操場集合。我們是一個班一個班走的,我班排在第二,王首政扛著紅旗走在前面,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他後面慢慢朝前走。
我們懷著莊嚴的心情,一步步走向烈士陵園。在那裡,我們將見到各位烈士的墓碑,將參觀到他們的英雄事蹟……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看到墓碑前早已擺了很多的花圈,上面寫著對烈士的讚美詞句,我們也要為烈士敬獻花圈,以表示我們的敬仰與懷念之情。
在戰役廳前我們做了六個專案的活動,其中有兩項是最值得紀念的,那就是敬獻花圈和向烈士們三鞠躬。
獻花圈時,我站在那裡,看著花圈靜靜地擺放到臺階上,敬愛的烈士們,我來看你們來了,我們的我的班級老師和同學都來看你們來了!
對著花圈三鞠躬,心情無比沉重。我的腦海裡浮現出烈士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是多麼偉大啊!
隨後,我們來到英烈廳。英烈廳是一些關於烈士們的介紹,讓我們更多的瞭解了這些烈士們的英雄事蹟。
參觀完英烈廳,我的班級老師又帶領我們來到英雄們墓碑前。我們紛紛把自己帶來的雞蛋放在碑前,來祭奠犧牲的烈士們。
而後我們又分別參觀了支前廳和戰役廳。戰役廳也是一個資料廳,在這裡我們大飽眼福,更加仔細地瞭解那些烈士們。
九點二十,我們在戰役廳前集合,按照原來的順序返回學校。我們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7
清明節的早晨,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是個踏青的好日子。
我們出發了,路邊的花草樹木都開了,迎春花開出了黃色的花,大樹媽媽瞬間也變綠了,好像穿了一件綠袍子,大地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到了目的地,我看見一個超大的土疙瘩,上面有很多已經去世過的人,清明節就是要紀念自己家的人。
我們順著一條又窄又陡的小路上,我們不停地向上爬,終於看見了我們的太爺爺,然後拿一些錢擺在太爺爺的墳前面,再給旁邊擺一些橘子,再給上面放一些麵包,在拿打火機把錢一燒,我們見人還說了一句:“祝我們的太爺爺,太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於是,我的父親說:“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這代表尊敬的意思。然後,還給旁邊插了一些蠟燭。我希望太爺爺和太奶奶能看到我們對他的這份愛。
燒完了紙,我們和父親準備爬這個大土疙瘩,我們使勁的爬呀,到了中間,有一些帶刺的草把我的手給弄傷了,但是是堅持了下來,最終,還是到了山頂,從上向下看,人就和小馬一樣,車和毛毛蟲一樣。
到了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了好幾個洞穴,我就問父親:“這幾個洞穴是幹什麼的?”父親笑著回答說:“過去,野人就在裡面生存。”哦,原來是這樣啊!
到了家,奶奶給我們一人做了一碗涼皮兒,我們吃的津津有味,一碗不夠還得再來一碗呢!
好不容易有一個清明節呀!見太爺爺,太奶奶也不容易呀!誰讓時間過得這麼慢,希望時間能快一點,耶!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8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們,我們學校組織去紀念碑掃墓。為了掃墓,媽媽還教我做了一朵小白花呢。
上過第一節課,我們就出發了,老師讓我們分成四隊。今天的天氣特別晴朗,一路上,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像是在熱烈的歡迎我們呢。田野裡的油菜花金燦燦的,成群的蜜蜂在花絲中忙碌著,路邊的柏樹威武挺拔,就像是烈士們永垂不朽的精神。
我們到了紀念碑廣場,首先看見的就是那高大的紀念碑立在廣場的上方。我們排隊站好,先由新小先隊員宣誓自己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然後在雄壯的國歌下默哀一分鐘,在那短短的一分鐘裡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這美好的日子都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加倍珍惜,想到這裡我的鼻子酸酸的,禁不住眼淚奪眶而出。於是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烈士們永垂不朽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最後,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雙手將捧著的白花獻給這些令我們中國人驕傲的烈士們。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9
今天上午,細雨濛濛,我們全家老少懷著沉痛的心情,一起去給已故的曾祖父、曾祖母掃墓。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曾學過的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我想:為什麼每年的清明節期間都要給已故的親人掃墓呢?於是,帶著疑問,晚上回家後的我,便急忙上網查詢相關資料,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
原來,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始於周代,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了!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踏青郊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習俗,人們通常在清明節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直到今天,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在墳前上香禱告,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已故親人的懷念。
我們一定要把這種傳統繼續發揚下去呀!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10
清明節到了,咱們四年級全體同學去烈士陵園掃墓。
八點鐘,老師通知咱們到操場集合。咱們是一個班一個班走的,我班排在第二,王首政扛著紅旗走在前面,咱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他後面慢慢朝前走。
咱們懷著莊嚴的心情,一步步走向烈士陵園。在那裡,咱們將見到各位烈士的墓碑,將參觀到他們的英雄事蹟……
到了烈士陵園,咱們看到墓碑前早已擺了很多的花圈,上面寫著對烈士的讚美詞句,咱們也要為烈士敬獻花圈,以表示咱們的敬仰與懷念之情。
在戰役廳前咱們做了六個專案的活動,其中有兩項是最值得紀念的,那就是敬獻花圈和向烈士們三鞠躬。
獻花圈時,我站在那裡,看著花圈靜靜地擺放到臺階上,敬愛的烈士們,我來看你們來了,咱們的老師和同學都來看你們來了!
對著花圈三鞠躬,心情無比沉重。我的腦海裡浮現出烈士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是多麼偉大啊!
隨後,咱們來到英烈廳。英烈廳是一些關於烈士們的介紹,讓咱們更多的瞭解了這些烈士們的英雄事蹟。
參觀完英烈廳,老師又帶領咱們來到英雄們墓碑前。咱們紛紛把自己帶來的雞蛋放在碑前,來祭奠犧牲的烈士們。
而後咱們又分別參觀了支前廳和戰役廳。戰役廳也是一個資料廳,在這裡咱們大飽眼福,更加仔細地瞭解那些烈士們。
九點二十,咱們在戰役廳前集合,按照原來的順序返回學校。咱們過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11
20xx年4月4日(星期一)多雲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據傳起源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
清晨,我的母親、爸爸和我一家子,帶上買好的祭拜物品去掃墓踏青。還好,天氣不錯,沒趕上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雨紛紛”。到了墳山一路看過去有很多的墳墓,仔細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個五角星,上面的顏色已經淡化了。我問了爸爸才明白,原來這代表墓主是為國捐軀的。我真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為時間有限,我只好在心裡默默為先烈祈禱。
到了,終於到了。我們擺好了祭拜的儀式,開始燒黃紙等掃墓必備的。我拜好之後就開始在四處溜達,這附近有好多的茶樹,嫩嫩的,綠綠的,雖然說旁邊兀立著不少的墳堆,可是,撲鼻的茶香味加上天空的鳥叫和漫山的碧草,我感覺挺怡然自得的。我採了滿滿的一袋子茶葉,看這茶葉,我似乎可以品到這茶葉被製作好的味道了。
清明是緬懷和祭奠先輩的時節,也是探春踏青親近大自然的好時光,這次去掃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淺。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12
四月四日是什麼節日呢?是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去給死去的親人們或者先人掃墓。我們來到墓前,首先在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然後燒著一些紙錢,我並在心裡默默地祈禱著:希望他們能在天堂上過得開開心心的,這樣我就心滿滿足了。 有的人在墓前放著一些酒菜 四月四日是什麼節日呢?是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去給死去的親人們或者先人掃墓。我們來到墓前,首先在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然後燒著一些紙錢,我並在心裡默默地祈禱著:希望他們能在天堂上過得開開心心的,這樣我就心滿滿足了。
有的人在墓前放著一些酒菜,然後祈求死去的親人能在天上保佑他們一家人能夠過得幸福美滿,家人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學習、在班上名列前茅的、來年能發大財等一些願望,求死去的親人能把這些願望幫助後代實現。雖然有時候不能夠實現,但能給人們帶來安慰和快樂。
我一想到我死去的親人生前和我一起度過的那些快樂、美好、幸福的時光,心裡就情不自禁地感到悲傷。
清明節的習俗並不僅僅只是掃墓,還有很多的習俗。比如說放風箏也是清明節的習俗之一。古人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不幸運、煩惱、疾病、痛苦等。所以現在就帶來了一個風箏和媽媽一起放,我將自己的所有煩惱寫在風箏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放走了自己的所有煩惱。我是多麼快樂呀!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身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著誰呢?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隨著時光飛逝,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清明節又千里迢迢的來到。
清明節它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
它是一種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節日。
早上的時候,媽媽和奶奶早早就起床,要做許多的事情,到市場買菜、肉,其中有蔥、荷蘭豆、土雞、豬肉、。再去市場買水果,媽媽買完各種東西后,就回家當場和爸爸一起殺雞、炒菜、買鞭炮……做清明掃墓前的準備。媽媽叮囑我們說:“飯後不要亂跑,等會準備出發去掃墓。”
爸爸、奶奶、二伯,從6點忙到7點。差不多才做好準備,然後就開著汽車出發。
大約走半個小時,才到目的地,我滿心歡喜,提著東西上山給爺爺、姥姥、姥爺……掃墓。
我看到外公和外婆先是仔細地把土包上的雜草拔乾淨,接著又將帶來的一些水果和菜放在那兩個又彎又大的土包前面的石板上,嘴裡還不知在小聲嘀咕著些什麼,大家的神情都十分嚴肅,氣氛也是那樣的沉默。
爸爸告訴我清明節的來歷,又告訴我為什麼要掃墓,我輕輕搖搖腦袋,似乎我懂一點。
這次的掃墓迎娶閉幕式,我回到家,腦海裡還是飄蕩著掃墓的情節。
清明節掃墓的日記15
今天是清明節,天上下著濛濛細雨,這不禁讓我想到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中行人慾斷魂。”這句詩描寫得多麼真實,多麼能夠體現出人們過清明的悲傷心情啊!今年是我第一次去掃墓。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跟著姥爺姥姥一起去了妙峰山陵園的等車處,看著等車處人山人海的隊伍,我的心情頓時由好奇變成了焦急。
在等了2個小時後,我們終於擠上了一輛大巴車,到了妙峰山陵園。找到了大大姥爺的墓地,我等著姥姥把掃把拿出來掃墓,可左等右等也不見姥姥把掃把拿出來,我忍不住問:“姥姥,掃把呢?”姥姥說:“沒帶呀,怎麼了?”我生氣地叫到:“沒有掃把怎麼掃墓啊!”姥爺姥姥聽了,都笑了起來。姥姥把我拉到身邊,對我說:“以前人死了都葬在山上,經過一年的時間,墓地上就會長出許多雜草,這需要去祭拜的人剷除雜草並打掃,所以叫掃墓。現在不一樣了,人死了葬在陵園裡,陵園的工作人員會把他們照看得很好,清明節來祭拜的人只要對逝者表達思念和感恩之情就好了。”
接著,姥姥點燃了一對燭和一把香,讓我拿著香去向大大姥爺和大大姥姥拜一拜,並說出自己想對他們說的話,我照姥姥說的去做了,姥爺姥姥也依次這樣做了。然後我們把帶來的鮮花插入墓前的花瓶裡,還用紅漆把墓碑上的字描了一遍。等燭燃盡,香燒完,我們就結束了掃墓之行。
離開的時候,我在墓前輕輕地對大大姥爺和大大姥姥說:“明年我還來看你們,還來給你們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