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師隨筆集錦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透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師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師隨筆1
在語文教學方面,我是一名新手,但是在本學期初教語文這門學科時,我把語文課標整整的看了一遍,我本人在理論知識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我深深知道語文教學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現有教學內容如何再現生活,促使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並最終迴歸生活,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我知道現在語文教學必須有:創新性;課題研究要與時具進,不斷創新,得出適合時代生活的最佳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活動性;生活是活生生的,生活離不開活動,生活化離開活動,也就失去了基礎。主體性;生活是學生的生活,小學閱讀教學生活化研究主張尊重生活,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整體性;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時,要堅持整體性原則,使語文素養和人的整體素質和諧發展。同時我也知道了在教語文時,首先不能忽視學生學語文的規律,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培養學生以下三點基本素質。
1、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慣。從低年級來培養學生的良好慣,重視語文學慣的養成教育。
2、熱情高。讓學生學語言文字有著熱血的激情。
3、學生會讀書。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古詩和散文、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象等。我覺的只有在教語文中朝這方面來發展,才能把自己的學生教好。
新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教師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慣首當其衝:
一、主動學,刻苦學的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慣。
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慣;
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慣;
六、好問的慣;
七、在合作學中積極參與的慣;
八、規範、整潔寫字的慣。培養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字。慣是具有遷移性的。良好的寫字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慣養成了,其他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
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
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
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
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
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準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
大班教師隨筆2
偶然間,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愛是最好的老師》,感覺不錯,文章是這樣的:
“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霍普金的教授給他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去貧民窟,找200個年齡在12歲到16歲之間的男孩,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然後預測他們的未來。
“那些學生運用社會統計學知識,設計了問題,跟男孩們進行了交談,分析各種資料,最後得出結論: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將有一段在監獄服刑的經歷。
“25年後,教授給另一批學生也佈置了一個作業:檢驗25年前的預測是否正確。學生們又來到貧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經長大成人了。有的還在那裡住著,有的搬走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但最終學生們還是與原來的200個男孩中的180個取得了聯絡。他們發現其中只有4人曾經進過監獄。
“為什麼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發的地方卻有這麼好的成長記錄呢?研究人員感到很納悶也很吃驚,後來他們被告知:有一個老師當年教過那些小孩……
“透過進一步調查,他們發現75%的小孩都是一個婦女教過的。研究人員在一個“退休教師之家”找到了那個婦女。究竟那個婦女是怎樣把良好的影響帶給那些小孩的?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小孩還記著那個婦女?研究人員迫切地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不知道,”婦女說,“我真的回答不了你們。”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小孩們在一起的情景,臉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語地說:“我只是很愛那些小孩……”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情感、是一種平等關係、是整體接納、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這樣的愛才能夠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小孩並深刻地影響他們。當小孩體會到我們的愛時,他們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給我們,即使我們不能滿足小孩的物質願望,他們依然會愛我們。因為,這時他們已經知道,他們擁有了世界上最珍貴的禮物,那就是遠比物質更值得人珍惜的——真實的愛。
我們在工作中,給予小孩無限的愛,才能讓小孩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享受到成長的幸福,才能讓家長心存感激,也許我們在工作中有過份的舉止,有過激的言行,給小孩的心靈造成了傷害,給家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愛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只有對別人付出愛,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不要把愛的方式當作愛。而給他們真實的需要,真正的愛!
大班教師隨筆3
這節課,我直接根據整數乘法意義來推導小數乘整數意義,學生們理解很快。在計算時,我讓學生們先猜測這處算式的積可能是多少?然後讓學生去交流探討有沒有辦法算出來?在學生彙報中,有學生說可將13.5元看作135角來算。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沒有再讓他們去對錶格1500×10;150×10;15×10;1。5×10;0。15×10對比交流,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是就此讓學生寫出了算式,然後蓋住單位讓學生髮現數字的變化。13.5到擴大了10倍,第二個因數沒變,積也擴大了10倍。由此推出小數乘法的計算可轉化為整數乘法來計算。只是看因數擴大了幾倍就將積縮小几倍得出正確的答案。但在學生練中我才發現有些學生連整數乘法的豎式計算都不會,不得不邊上邊補,害得我課堂練差點沒處理完。
在教師的預設與學生的生成中,我選擇了照顧學生的生成,根據學生學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設計。我想雖然有時可能不能完成計劃,但學生獲得的可能比強行完成計劃要好得多。
大班教師隨筆4
“啊,我的,是我的車!”正在“停車場”玩的汪君昊叫了起來,我循聲走了過去,看見兩個孩子正在爭奪一輛玩具車。“怎樣啦?”“老師,馬孫伊搶我的小汽車”、“我也要玩這個車的,我也要!”
這就是經常發生在我們班的一幕幕搶玩具事件,也是我們最頭疼的事,我們班的小兄弟姐妹平均年齡只有三歲半,而且都是嬌生慣養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的寵愛讓他們構成了倔強、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但是到了幼兒園裡,和那麼多小兄弟姐妹在一齊,玩具數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兒輪流分享。如何讓他們學習並領悟分享,從而減少這種爭吵的發生呢。
經過和孩子們三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對故事、兒歌理解的很快,每次當我宣佈要開始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就會很安靜的用小眼睛看著我,於是我就想到能夠利用兒歌、講故事的形式引導他們,讓他們從中領悟分享,體會分享的愉悅。有一次我講故事《大家一起玩》,讓他們學習並領悟講:“大家一起玩,你玩一會,我玩一會。”教育他們要和小兄弟姐妹一起玩,不能爭搶玩具。
對於孩子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應就是遊戲了吧。因此我就利用區角活動的時刻讓幾個孩子在建構區一齊搭積木,在娃娃家玩的時候,我讓孩子分主角扮演,分好工作,比如:讓馬亦心和陳茜小兄弟姐妹專門負責廚房那塊,做好吃的點心,讓黃夢妍小兄弟姐妹哄寶寶睡覺,小醫院就有唐佳怡小兄弟姐妹做醫生,給生病的寶寶看病,讓他們一起搭建玩具,分工合作,培養幼兒合作潛質和體會分享的愉悅。在去淘氣堡或是滑滑梯的時候我們也總是不忘提醒一句“注意安全,不能和小兄弟姐妹搶著玩,要一個輪著一個!”
在小兄弟姐妹離園時,和家長交流幼兒園裡的活動狀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裡需要大家一齊分享才能愉悅融洽的生活、遊戲。
經過一段時刻我突然發現孩子們為搶奪玩具而爭吵的現象明顯比以前少了,雖然還是會有個別小兄弟姐妹但是我明白他們。正因我知道他們還小,我們只有用博大的無私愛心去理解他們,包容他們讓他們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明白分享的愉悅。
大班教師隨筆5
我們透過網路研修平臺,聆聽專家講解,互相交流思想,共享經驗,更新了教學理念。教育是人學,教育就要張顯人文性,教育要張顯人文性,教育就要輕鬆和快樂。讓學生透過愉快地學習,提升思想,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透過遠端研修更讓我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抓住這次研修的機會,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觀看專題影片課件,積極參與網上交流,更新教學觀念,嘗試著創新。
遠端研修雖然很辛苦,但雖苦尤甜,一路走來鳥語花香。收穫著成長,收穫著提高,更收穫著希望。 感謝網路研修平臺,讓我聽到了那麼多默默無聞的教育工作者,實踐探索的腳步聲;感謝網路研修平臺,讓我看到了那麼多心懷高遠的執著尋夢人,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無限人生,無限的風景!
大班教師隨筆6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的溺愛使孩子什麼事情都由家長包辦代替,在自理能力方面的發展受到了嚴重製約。我為了鍛鍊中班寶寶的自理能力,透過主題活動《幼兒園裡好事多》讓孩子們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區域活動時身體力行的去實踐。透過擦桌、掃地、搬凳子、擺水杯、擺手絹、疊被子等活動,讓孩子們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藉助這一活動,我們又開展了“我會做……”“我能做……”,讓孩子回家去體驗自己勞動的快樂,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贏得了家長的一致好評!
大班教師隨筆7
幼兒園工作中,教育孩子的工作固然重要,但幼兒保健工作也不能忽視,我們要良好的平衡好兩者,做到保教結合。
最近流行病比較嚴重,我們只有有一個乾淨的環境,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愉快地學習和生活。所以(保健工作:首先做好班級衛生清潔工作、消毒工作。於是班級教室用紫外線定期對孩子們的學具和生活用具進行暴曬、清洗、消毒等。其次開展幼兒衛生保健教育活動。透過讀報紙、講故事等形式,再引導教育,讓幼兒懂得預防"手足口病和流行病"的方法是要講衛生、勤洗手、不去人多的地方等,而且每天都要監督幼兒戶外活動後、飯前、便後洗手情況,讓孩子們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再次增強幼兒體質,鼓勵幼兒早入園進行早練活動。
總之,今後我將不斷努力,與配班老師繼續發揚團結合作精神、齊心協力為幼兒園把班級的工作做得更好,不斷進取有效地做好保教結合工作,讓孩子們學得快樂的同時也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大班教師隨筆8
我班的孩子升入大班後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再是幼兒園的小弟弟、小妹妹了,感到無比自豪,我們抓住幼兒渴望長大的契機,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加強觀察與指導,積極鼓勵幼兒學做自己的事。我們要求幼兒能不依賴成人,學會有始有終地做自己能做的事。
透過與家長的溝通後,一起配合幼兒園的上學時間,大部分幼兒能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每天能衣著整潔,愉快入園,有禮貌地和老師、小朋友見面,並積極地參加晨間活動。
開學初,我們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自己所在的集體,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並藉助家長會的表演、大班級活動等事項使幼兒學會主動的做對集體有益的事,樹立初步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幼兒的責任感。此外,我班還設立了小班長,小組長,協助老師一起來培養好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常規,培養了孩子勤勞的習慣。讓他們為同伴端飯、端菜,整理圖書,收拾玩具,盡力完成值日生的工作,讓幼兒做到熱愛勞動,愛惜勞動成果,珍惜公共財物。使得幼兒為他人服務的情感得到了滿足。我們還建立了生活常規、遊戲常規、活動常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合作意識的萌芽,幼兒逐漸有了相固定的遊戲玩伴,逐漸能遵守遊戲中、生活中的一些規則。
學期初,孩子們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希望我們的孩子在這一學期裡不但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還能在開闊的環境和開放的心理氛圍裡孩子平添一份自信,在各項活動中的他們發揮得更棒。
大班教師隨筆9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麼,你就收穫什麼。對於幼兒的成長來說,教師的讚揚如同陽光、雨露,時時滋潤他們的心田。讚揚,是對幼兒好的思想和行為的肯定,其目的是使表揚的幼兒明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並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揚,它是一種積極的“強化”,是強調幼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如果我們能夠對幼兒多一點滿腔熱忱的引導,少一些冷若冰霜的嚴厲懲罰,給他們一些滋潤,相信他們都會成長為參天大樹的。
在我任教的班級中,有一些膽小害羞的孩子。雖然幼兒園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教養環境,具有非常強的教育功能,對孩子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是對於膽小的孩子來說,面對集體的關注要有一個適應過程。直接面對大集體,會使孩子產生極大壓力,有可能刺激孩子由最初的膽怯轉為懼怕。能在生人或眾人面前大膽講話,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飛躍。所以,我一直關注這些孩子最初介入集體活動的過程,這時是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刻。他們往往不只是不好意思當眾講話,有時連在遊戲中拉拉別人的手都不敢。在他們最初入園時,母親把他的手放入我的手中時,母親已把她對我的信任傳遞給了孩子。
因此,孩子會關注我的舉動,看我是否一直對他很關心,看他是否很安全。所以,玩“找朋友”時,我多去找他幾次,用信任的目光看著他,用親切的歌聲與他交流,用溫暖的手握住他,他就會多一份膽量;當他有得意之作時,讓他給我或者給小朋友講一講等等。所以,在平日裡我不斷注意他身上的每一處“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點滴進步,都會給予他熱情的鼓勵和關注,為他在同學中樹立威信,找回失去的自尊。
大班教師隨筆10
小可聰明又伶俐,凡事總要爭第一。但是吃副餐時總是落在別人後面,為此我和小可的媽媽進行了交流,媽媽更是大吐苦水說:“老師,我實在是沒有辦法,真沒辦法。在家總要我們追著喂,靠喝牛奶過日子。不喜歡吃肉,說嚼不動;不吃青菜,說生的;不吃魚,說有刺……”媽媽一連說了許多“不吃……”聽了家長的話,再想想小可面黃肌瘦的樣貌,我覺得一點都不奇怪了,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小可身體瘦弱,容易生病。
經過平時和家長們的交流得知,像小可這樣挑食的孩子不在少數,家長們都期望老師能夠幫幫忙,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我覺得幫孩子改掉吃飯挑食的壞習慣,成了我義不容辭的職責。但平時我們也經常跟孩子說不能挑食,要什麼東西都吃,但都沒有什麼效果。正當我為此苦惱時,小可跑來跟我說:“老師,我這天又穿了新衣服,是媽媽給我買的。你看這是最漂亮的衣服!”看她一副興高采烈的樣貌,我說:“真漂亮!要愛護好。不能弄髒了!”小可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高興地向夥伴們炫耀去了。我突然靈機一動:何不利用孩子的虛榮心和好勝心來試試呢。qq個性簽名網
下午戶外活動時,我和小朋友進行了談話,請小朋友們說說自我中午吃了什麼。很多小朋友都用心踴躍的發言,告訴同伴自我這天吃了肉還吃了青菜。小可卻躲在後面不吱聲,一副欲言又止的樣貌。我裝作看不見,對發言的小朋友大加讚揚,並告訴他們怪不得他們這麼聰明,原先是什麼食物都吃的原因。之後告訴他們說:“吃魚會讓小朋友更聰明,天天喝牛奶小朋友的個子會更高。”小可聽到這兒,擠過來說:“老師,我這天喝了牛奶。”我摸著她的頭說:“怪不得你長這麼高呢?真棒!那你這天還吃了什麼?是魚、是肉還是青菜呢?”小可立刻又不吱聲了。我明白她這天有沒有好好吃飯。我轉過身對其他小朋友們說:“小可明天再來告訴大家除了喝了牛奶還吃了什麼,好嗎?”小可使勁兒的點點頭。當天晚上,小可的媽媽給我打來了電話,說小可晚上回來要吃魚了,老師說洋洋吃了魚變得更聰明瞭,她也要吃,還要打電話告訴老師。我能夠感覺到電話另一頭的人有多麼得高興。
有了初步嘗試的成功我更有信心了。我常用談話、遊戲、獎勵的方法鼓勵孩子不挑食。平時和家長們進行金點子分享,孩子們吃飯挑食的現象還真得到了改善,我也進行了經驗總結:孩子的飲食要定時定量,儘量不讓他們吃過多的零食。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促進孩子的食慾,對幼兒多誘導多鼓勵,使孩子增強進食的信心。家長烹調食物時要注重色、香、味、形,以刺激孩子的食慾,逐步糾正孩子的挑食現象,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大班教師隨筆11
每一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後,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衝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就迅速跑過去,你推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老師,他插隊”、“我站在這兒”。站在前面的幾個孩子,有的抱著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著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聲音蓋過他們,或者一一把他們的手拿開,批評他們一頓,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這麼亂可不是事兒,於是著手調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幾個總愛擠的孩子叫到身邊問:“你們為什麼排隊時總愛擠?”“我想當排頭!”“你們為什麼想當排頭呢?”“當排頭多好,當排頭在前走,離老師最近,能幫老師幹活,還能得到表揚……”。我又把經常當排頭的幼兒叫到身邊問:“你們鍾愛當排頭嗎?”有的孩子說:“鍾愛。”有的孩子說:“有時鐘愛,有時不鍾愛。”在每次的活動中,每位幼兒都爭著去做,但教師只是選取幾個平時潛質比較強的幼兒擔任。時刻長了,潛質強的幼兒只能被動的理解,潛質弱的只有羨慕的眼光。
怎樣才能使每一位幼兒得到鍛鍊,又能讓他們互相謙讓著排好隊呢?我決定和孩子們一齊討論一下,聽一聽他們的意見。於是,我說:“那咱們一齊來想個辦法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我又來問孩子:“大家都想當排頭,可排頭只能有一個,咱們怎樣辦才能讓大家都能當上排頭呢?”陳天賜說:“能夠看誰的表現好,就讓誰當排頭。”其他孩子立刻反對:“不行,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當不上的。”馬亦心說:“能夠輪換著當,這天你當,明天我當。”孩子們爭論不休。最後咱們確定“輪流當排頭”。每一天選兩名小兄弟姐妹當排頭。當排頭時要聚精會神。
新的輪流當排頭建立後,孩子們都很高興,他們再也不去擠著當排頭了。我也歸納反思了自我的不足。咱們總是請潛質強的孩子幫老師做事,只注重孩子的義務而忽視了孩子的權利,只注重孩子的服從而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長,咱們就剝奪了潛質強的孩子選取的權利,也剝奪了潛質弱的孩子自我鍛鍊、自我發展的權利。孩子們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線上,作為教師有必要把鍛鍊的機會分給每個孩子。不是嗎?
大班教師隨筆12
我班的xx小朋友是個非常調皮搗蛋的孩子,常常給我找麻煩。在區角活動的時候,他總是爭搶別的小朋友手中的物品;遊戲活動的時侯,他總是搶別人的玩具,欺負別的小朋友,還經常給小朋友抓破手臉等;上活動課的時侯,他的小動作很多,是特別特別多,不是撕小朋友的頭髮,就是撕小朋友的衣服等;吃飯的時候,他總是隨便動其他小朋友的飯菜,欺負其他小朋友,像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小霸王;戶外活動的時候,其他小朋友都很聽話,都按照老師說的玩轉呼啦圈,只有他不轉,東看看,西瞧瞧,好象有什麼心事,還是說在發呆呢?這個也有可能。
我點了他的名字,但沒過幾分鐘,他又調皮了。每天來我這告他狀的小朋友接連不斷。常常是我教育了他半天,他還是一副老樣子,真是讓人頭疼。但是,教好每一位小朋友是我當老師應盡的責任,我會更好地努力,不會放棄的。
大班教師隨筆13
在我們農村,有些年輕母親,在孩子纏身,哭鬧時,為了脫身,就隨手將家中用過的廢燈泡拿給孩子玩。當心,這種東西玩不得!燈泡破碎後會傷著孩子的。
記得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因孩子在桌子旁邊頑皮不聽話,他媽給了一個廢燈泡,哄其出去玩,不料孩子把燈泡往地上一摔,”砰“的一聲,玻璃四濺,小孩的面部及雙手被刺得鮮血直流,一些極小的碎玻璃嵌入肉中......
請家長朋友一定妥善放置好燈泡,不要拿它當玩具給孩子玩。
大班教師隨筆14
大班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剪紙練習,許多動手能力較差的孩子也可以沿線剪出各種圖案;幾個比較好動的孩子也逐漸能靜下心來參加活動。實踐證明,孩子在趣味性較高的活動中堅持的時間長。
本學期,雖然是新接的班級,可根據我對大班幼兒年齡學習特點以及日常的觀察、瞭解,發現這個班孩子們動作能力差異很大,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和促進其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首先,我努力創設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環境。
在活動室的牆壁上,透過展示摺紙、剪紙範例示意圖、摺紙、剪紙細化目標以及貼上剪紙作品,透過欣賞以及環境的潛移默化,逐漸孩子們對剪紙的興趣油然而生。為了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我還透過家園互動在活動室投放大量的有關剪紙的圖書,推薦和鼓勵隨時翻閱。
剪紙活動一開始對孩子來說困難很大,不是剪壞了,就是折錯了,常常是手忙腳亂。這時我就及時幫助孩子們找出原因,第一部不能折錯,要不就會前功盡棄。然後耐心指導剪法;另外,請能力強的孩子做榜樣,開展一幫一活動,效果挺不錯。
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後,孩子們能得心應手的剪出各種圖案。這時孩子們就會覺得沒意思,簡單的剪幾下,就放在一邊又去拿一張紙剪,這樣既浪廢紙,作品又沒有新意。於是我拿起一個窗花提議:“小朋友咱們來個“剪窗花”比賽好嗎?看誰剪的窗花與眾不同。”孩子們立刻高興的拿起剪刀,認真的剪了起來。活動結束後一看,孩子們的作品多種多樣,棒極了!
在剪紙活動中,我首先幫助孩子們克服困難;接著是堅持每天練習,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後是不斷變換剪紙的花樣,讓孩子們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孩子們對剪紙活動的興趣有增無減。
因此,在剪紙活動中孩子們變得比以前認真、專心多了,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學習的堅持性。老師做事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耐心,沒有耐心的老師很難培養出有恆心的孩子們。同時,孩子們從老師的“表現”中領悟到了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的道理。
大班教師隨筆15
在幼兒園裡,我就是孩子的好朋友,我通常是蹲下身子並以真誠的態度和孩子說話的。在與孩子對話時,我常以“我”自稱,並儘量使用兒童化的語言。
一次,我要求孩子自帶玩具來幼兒園玩。蘇蘇對我說:“王老師,上次天天拿了我的小西瓜玩,可是他還沒還給我,他把我的玩具拿走了。”話剛說完,天天馬上就介面說:“我沒拿,我已經還給你了。”兩個孩子一個說沒還,一個說已經還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來,我瞭解到,是天天喜歡蘇蘇的玩具而不肯還給蘇蘇,並否認是自己拿的。我想,我應該找天天好好談談,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我找來天天對他說:“天天,我跟你說一件我小時候的事情,小時候我很喜歡一個玩具,可是我自己沒有,所以我偷偷拿了同伴的玩具不還給她了。現在我>長大了,我覺得自己那時候做錯事情了。我們應該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做錯事後要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那樣的話,大人仍然會很喜歡我們的。”
我以自己小時候曾犯過的錯誤為類比,與天天“交心”,讓他充分感受到了我的真誠,結果,天天馬上向蘇蘇道了歉並把玩具還給了蘇蘇。我覺得如果教師肯放下姿態、蹲下身子與孩子“交心”,信任和關愛孩子,那麼我們就掌握了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