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還在苦惱沒有知識點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1

生態系統的組成:

(1)生產者:自然界中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的生物。生產者透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為自身的生長髮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質和能量,而且也為其他分解者、消費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質和能量。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和消費者是依賴綠色植物而存在的。由此可見,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關鍵的組成成分。

(2)消費者:是指自己不能製造有機物,只能取食其他動植物的生物。動物只有透過取食這種方法,於能獲得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等所需的物質和能量。

(3)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將死亡的動植物的遺體分解的微生物。分解者把動植物遺體或殘落物中的複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如水、無機鹽和,氧化碳等).這些物質又可以被綠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在生態系統中促進了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所以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菌和真菌。並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產者,也有少數屬於消費者,如菟絲子纏繞在大豆上,營寄生生活;動物大部分是消費者,但有的動物也起到了分解者的作用,如蚯蚓、蜣螂等腐生動物。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2

魚是一種水生的冷血脊椎動物,用鰓呼吸,具有顎和鰭。現存魚類可分為兩個主要族群:軟骨魚類(如鯊魚等)和硬骨魚類(線狀鰭和波狀鰭的魚類)。這兩種族群的魚類都首先出現在泥盆紀早期。線狀鰭魚中較進階的一群稱為硬骨魚,在侏羅紀時開始進化,到了今日,已變成個體數量最多的魚類。另外也有數種已絕種的魚類。

魚,相伴人類走過了五千多年曆程,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極為重要的食品與觀賞寵物,但人們對什麼動物是“魚”?魚的定義應如何下,卻知者甚少。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魚所下的定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近五億年前,地球上生命歷程程序中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出現了最早的魚形動物,揭開了脊椎動物史的序幕,從而導致動物界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真正的魚類最早出現於三億餘年前,在整個悠久歷史過程中,曾經生存過大量的魚類,早已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亡絕滅,今天生存在地球上的魚類,僅僅是後來出現、演化而來的極小的一部分種類。

總結人類在很早以前就能識別物種,給以名稱,通常所說的“魚”包括水中的所有動物,因而把許多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均冠以魚名。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3

1、利用基因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典型例項: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

2、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很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遭到破壞。

3、我國珍稀爬行動物“活化石”揚子鱷;我國特有的珍稀哺乳動物是大熊貓、白鰭豚、金絲猴

4、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5、我國已建立保護生態系統型別的自然保護區,保護珍稀動植物自然保護區。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4

一、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它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者關係:

(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多樣性。

(2)基因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基因多樣性決定種類多樣性,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多樣性。

(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二、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中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於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三、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較大差別,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不盡相同,因此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

四、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家養動物、栽培植物和野生親緣種的基因多樣性十分豐富,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

五、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的,這些個體的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每種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並且與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絡。

某種生物的數量減少或絕滅,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因此,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5

一、線形動物

1、代表動物:主要包括蛔蟲、秀麗隱杆線蟲(自由生活的)、鉤蟲、絲蟲、蟯蟲等。

2、蛔蟲:(蛔蟲適於寄生的特點4條,紅色字)

①生活習性:寄生在人的小腸裡,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形態:蛔蟲它的身體呈圓柱形。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體表具有角質層(保護作用)。雄性蛔蟲尾部鉤狀,雌性尾部尖直,雄蟲比雌蟲略短。

③消化:消化管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組成,(作用:消化食糜)。

④生殖: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雌蟲每天可產卵約20萬粒,蛔蟲的受精卵發育成幼蟲大約經過兩週

⑤運動: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

⑥感染:透過口腔進入

⑦預防蛔蟲病:首先必須注意個人飲食衛生,不喝不清潔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乾淨,飯前便後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糞便,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後,再作肥料使用。

⑧兒童容易得蛔蟲病的原因: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喜歡吃生冷食物;喜歡伏地玩耍,喜歡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

3、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1、代表動物:蚯蚓、沙蠶、蛭

2、蚯蚓:

①形態結構: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前端有環帶(具有生殖的作用),蚯蚓前端到環帶一共13節。

②運動:體壁有較發達的肌肉,透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身體分節可以增強運動的靈活性。剛毛在玻璃上無法發揮作用,故蚯蚓在玻璃上無法產生運動。 (剛毛位於腹面,作用是支援和固定身體,協助運動)

③生活習性:生活在潮溼、疏鬆、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裡,以泥土中的有機物為食.夜間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葉

④呼吸: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依靠溼潤的體壁(分泌粘液)完成呼吸(氣體交換)粘液使體壁始終保持溼潤,以保證正常的呼吸。(實驗時用浸水的溼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溼潤,維持正常呼吸,不能用凡士林擦拭)

⑤食物:土壤中的有機物,包括腐植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等以及這些物質的分化產物⑥蚯蚓與人類的關係:在土壤活動,疏鬆土壤;拉出的糞便,提高土壤的肥力;身體富含蛋白質是優良的飼料(益處)在土壤活動,破壞植物的根(壞處)

⑦大雨過後蚯蚓紛紛爬出地面的原因:蚯蚓透過溼潤的體壁完成呼吸,雨後地裡灌滿了雨水,氧氣少,蚯蚓無法完成呼吸,爬出來地面呼吸。

八年級生物學習方法

方法/步驟1:

第一,教科書要熟爛於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書中的圖例、實驗、涉及的化學式(光合與呼吸),要時常歸納、總結重點詞,如“功能、“作用”、“本質是”,這些都要留心,書上的黑體字要背下來,如“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這往往是高頻考點。

方法/步驟2:

第二,要選擇一到兩本輔導書(多了就沒工夫看了)。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讀》(王后雄主編)和《高效學習法》(薛金

星主編),覺得就很夠用了。前者會把每個知識點細緻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務於課前預習、課後歸納整合的教輔,幫你夯實基礎;後者則服務於課後,歸納比較凝練,重在教授做題的方法,讓你快而準做題,衝擊高分。

八年級生物學習技巧

1.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

2.衍射記憶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透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6

1、科學研究的方法:

觀察法,調查法,探究法,實驗法,分析資料法......

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的環節: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假設:是對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假想,是對問題結果的預測。假設是建立在觀察和已有知識經驗之上的。

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時應該注意,控制單一變數,設定對照實驗。

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係。稻田裡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屬競爭關係。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樹等。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鬆,其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都屬於生物影響環境。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風化,促進土壤層的形成,起到開路先鋒的作用。

4、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5、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線,就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能量在食物鏈的流動過程中的特點是逐級遞減。物質是反覆迴圈。有毒物質因為無法在生物體內分解和排出,所以也會透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寫食物鏈時注意:只能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層消費者結束。不寫分解者。

6、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反之就越弱。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外界干擾超過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人類活動是影響生態系統的最大因素。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7

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數字博覽館是集科學性、趣味性、藝術性於一體的介紹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科學知識的科學普及網路虛擬博物館。專案透過媒體語言將嚴謹、複雜、系統的科學知識、科學觀察過程和科學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的知識點,以講故事、實際觀察和誘導啟發等方式深入淺出地、圖文並茂地呈現給廣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學生。館內包含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動物影院、人與兩棲爬行動物和兩棲爬行動物保護等五個一級導航欄目,在動物家族、功能形態與生理生態等頁面採用動物實際生態環境作為背景,表現出濃厚的科技色彩,使公眾彷彿身臨其境,給人一種逼真的視覺效果;在館藏標本展示、物種欣賞和相關頁面中,採取對圖片無級放大、縮小的方式觀察標本,使本來死的動物似乎有活的感覺,使人們能夠詳細地觀察物種特徵,更激發了人們的求知慾望。在講述科學知識的同時,附上相關的圖片,不僅有小圖,還有大圖相伴,使公眾能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在揭示兩棲動物無尾類生活史的頁面中,以無指盤臭蛙的生活史為模式,伴以相關影片和對圖片,採用無級放大與縮小的方式展示了兩棲動物無尾目生活史的各階段的生活狀態,並與兩棲動物有尾類生活史相對比,使公眾更深刻的理解“兩棲動物”和兩棲動物不同類群之間“變態”的異同,體會到大自然的奧妙與精細。

線形動物和環節動物知識點:

一、線形動物

1、代表動物: 主要包括蛔蟲、秀麗隱杆線蟲(自由生活的)、鉤蟲、絲蟲、蟯蟲等。

2、蛔蟲:(蛔蟲適於寄生的特點4條,紅色字)

①生活習性:寄生在人的小腸裡,靠吸食小腸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②形態:蛔蟲它的身體呈圓柱形。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體表具有角質層(保護作用)。雄性蛔蟲尾部鉤狀,雌性尾部尖直,雄蟲比雌蟲略短。

③消化:消化管結構簡單,腸僅由一層細胞組成,(作用:消化食糜)。

④生殖:生殖器官發達,生殖能力強,雌蟲每天可產卵約20萬粒,蛔蟲的受精卵發育成幼蟲大約經過兩週。

⑤運動: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

⑥感染:透過口腔進入

⑦預防蛔蟲病:首先必須注意個人飲食衛生,不喝不清潔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乾淨,飯前便後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糞便,糞便要經過處理殺死蟲卵後,再作肥料使用。

⑧兒童容易得蛔蟲病的原因: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喜歡吃生冷食物;喜歡伏地玩耍,喜歡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

3、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二、環節動物

1、代表動物:蚯蚓、沙蠶、蛭

2、蚯蚓:

①形態結構: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前端有環帶(具有生殖的作用),蚯蚓前端到環帶一共 13 節。

②運動:體壁有較發達的肌肉,透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身體分節可以增強運動的靈活性。剛毛在玻璃上無法發揮作用,故蚯蚓在玻璃上無法產生運動。 (剛毛位於腹面,作用是支援和固定身體,協助運動)

③生活習性:生活在潮溼、疏鬆、富含有機物的土壤中,白天穴居土壤裡,以泥土中的有機物為食.夜間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葉

④呼吸: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依靠溼潤的體壁(分泌粘液)完成呼吸(氣體交換)。粘液使體壁始終保持溼潤,以保證正常的呼吸。(實驗時用浸水的溼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溼潤,維持正常呼吸,不能用凡士林擦拭)

⑤食物:土壤中的有機物,包括腐植質、動物糞便、土壤細菌等以及這些物質的分化產物 ⑥蚯蚓與人類的關係:在土壤活動,疏鬆土壤;拉出的糞便,提高土壤的肥力;身體富含蛋白質是優良的飼料(益處)在土壤活動,破壞植物的根(壞處)

⑦大雨過後蚯蚓紛紛爬出地面的原因:蚯蚓透過溼潤的體壁完成呼吸,雨後地裡灌滿了雨水,氧氣少,蚯蚓無法完成呼吸,爬出來地面呼吸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知識點:

一、腔腸動物

(代表動物:水螅,還有水母、海葵、珊瑚蟲)

1、腔腸動物的身體結構比較簡單,其中大多數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蟲等;少數種類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圖

2、水螅的體形輻射對稱,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後、左右和背腹,經過身體縱軸可以有多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輻射對稱)這種體形的優點:該身體結構便於水螅感知周圍環境中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進行防禦。

3、水螅的身體有外胚層和內胚層兩層細胞。

兩層細胞中間填充著他們分泌的膠狀物質。由內胚層構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與口相通。外胚層有多種細胞,如刺細胞,他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攻擊和防禦的利器,在觸手處尤其多。

4、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5、腔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海蜇經加工後可以食用,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可堆積構成珊瑚礁,它不僅可以形成島嶼、加固海岸,還為海底的魚類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

二、扁形動物(代表:渦蟲 )

1、蝸蟲的身體背腹扁平,形狀像柳葉。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兩個可以感光的黑色眼點。腹面有口,口內有一個管狀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動物。吃進去的食物在腸內消化,消化後的食物殘渣仍從口排出,有口無肛門。可以分清前後、左右、背腹。 P6圖

2、渦蟲的身體呈兩側對稱,也稱左右對稱,即經過身體縱軸只有一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這種體形的優點:能夠運動更加準確、迅速而有效,有利於動物運動、捕食和防禦。

3、扁形動物中像渦蟲這樣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數扁形動物是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如華枝睪吸蟲、豬肉絛蟲和血吸蟲就是常見的人體寄生蟲。這些寄生蟲消化器官簡單,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別發達

4.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徵: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8

(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即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製造有機物。故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迴圈起重要作用

(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類微生物多營寄生生活,從活的動植物體上吸收營養物質。如鏈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真菌引起癬、小麥葉鏽病(注意:腳氣和細、真菌沒關係(是缺維生素B導致的)

(3)與動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的現象,簡言之,互利共生。(1)如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2)根瘤菌與豆科植物,(3)與動物:兔、牛、羊內有些細菌幫助分解纖維素(4)與人:人的腸道中有一些細菌能製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9

1腔腸動物

1.1腔腸動物的特徵

身體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1.2水螅

運動:身體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輻射對稱,利於捕食和防禦

消化:內胚層圍成消化腔,與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後的殘渣都由口進出

防禦:外胚層有刺細胞,藏有刺絲和毒液,是攻擊和防禦利器

生殖:長出芽體,芽體長成小水螅後,從母體脫落,獨立生活

1.3腔腸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食用:海蜇,營養價值高

環保:珊瑚礁形成島嶼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

2.扁形動物

2.1扁形動物的特徵

身體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2.2渦蟲(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點感光)

運動:身體兩側對稱,有前後、左右、背腹,感官集中於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還有專門的運動器官,更有效的運動、捕食、防禦。

消化:腹面有口,口內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腸內消化,殘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多數寄生在人和動物體內,消化器官簡單,甚至無,生殖器官發達,威脅人和動物的健康。

3.線形動物

3.1線形動物的特徵

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3.2蛔蟲

運動:沒有專門的運動器官,靠身體彎曲和伸展緩慢蠕動

保護:體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質成

消化:消化管簡單,僅由一層細胞組成,寄生在人的小腸內,吸食半消化的食糜,前端有口,後端有肛門

生殖:生殖器官發達

3.3線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蛔蟲病威脅人體健康,蛔蟲病的傳染形式,預防感染:注意個人衛生,管理好糞便

秀麗隱杆線蟲是自由生活的線形動物,繁殖快,生活週期短,是研究遺傳、發育、衰老的實驗動物

4.環節動物

4.1環節動物的特徵

身體呈圓筒形,由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

4.2蚯蚓

體形特徵:長圓筒形,許多相似環節,身體前部有環帶

運動:分節使軀體運動靈活,體壁有發達肌肉,與剛毛配合完成運動

消化:腸壁有發達的肌肉,可以蠕動,以土壤中有機物為食

繁殖:環帶腺細胞分泌蛋白質和黏液,形成蛋白質環在環帶外面,有1-3個受精卵,從蚯蚓身體脫落,形成卵繭,受精卵在卵繭內發育為小蚯蚓。

呼吸:體壁分泌黏液,使體表溼潤,體壁有毛細血管,氧氣可溶於黏液進入毛線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細血管排出

4.3沙蠶

生活在海洋中,兩側有突起,突起有剛毛,這些突起稱為疣足,用於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溝渠、池沼和潮溼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面板上,吸食血液

4.5環節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沙蠶是魚、蝦、蟹的食餌;蛭唾液含有蛭素,可用於生產抗血栓藥物;蚯蚓疏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是優良的蛋白質飼料

5.軟體動物

5.1軟體動物的特徵(動物界第二大類群)

身體柔軟,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5.2雙殼類:河蚌、文蛤、扇貝等

外形: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外有兩片大小相似的石灰質貝殼,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形成,起保護作用

運動:足

攝食:吸水管吸水,並攝取水中食物顆粒

排洩:排水管排水,並排出食物殘渣

呼吸:利用鰓與水流交換進行氣體交換

5.3軟體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水產養殖、食用、藥用、裝飾

作為寄生蟲的寄主傳播疾病

6.節肢動物

6.1節肢動物的特徵(動物界第一大類群)

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代表動物:鼠婦、蟬、蝴蝶、蚊、蠅、蝦械等

6.2昆蟲的結構特徵

昆蟲是節肢動物中種類最多

基本特徵: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等

6.3蝗蟲的結構特徵

頭部:一對觸角——感覺

三個單眼(辨明暗),一個複眼(許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攝食

腹部:三對足——跳躍

兩對翅——飛行

內臟器官

(觸角和足是附肢,分節)

體表:氣門——呼吸

外骨骼(幾丁質,蛋白質),較硬——保護,防止水分蒸發(外骨骼限制生長,會定期蛻皮,直至發育為成蟲)

6.4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蝦、蟹等作為其他動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傳播花粉

蠍、蜈蚣等作為藥材

果蠅作為實驗材料

蚊子叮咬傳播疾病

7.魚

7.1魚的種類

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淡水魚1000多種,海水魚20xx種

7.2魚的主要特徵

脊柱——支撐整個身體

身體分頭部、軀幹部、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側扁,大多呈流線型——減小水中運動的阻力;兩側有發達的肌肉——運動,透過尾部、軀幹部的擺動及鰭的協調運動

體表有鱗片,鱗片表面有黏液——保護身體

鰓有鰓絲,密佈毛細血管——呼吸,魚的口和鰓蓋後緣交替張合時,水從口流入,經過鰓絲,水中氧滲入毛細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細血管滲出水中,隨水從鰓蓋後緣排出體外

7.3與人類的關係

魚類養殖、捕撈

長期過度捕撈和水汙染等,魚類面臨著嚴重威脅

8.兩棲動物

8.1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

青蛙將卵產在水中並在水中受精,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面板輔助呼吸。

8.2代表動物

青蛙、蠑螈、蟾蜍、大鯢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徵

幼體蝌蚪,有尾,用鰓呼吸,水中生活,

眼後有鼓膜——感知聲波

頭部前段鼻孔——呼吸時氣體進入

前肢短小——支撐身體

後肢發達,趾間有蹼——跳躍、划水

肺結構簡單,不發達——呼吸

面板裸露,分泌黏液,面板內佈滿毛細血管,——氣體交換,輔助呼吸

8.4與人類的關係

農田害蟲的天敵,保護農作物

環境汙染,水域減少,它們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

因此,要保護環境,禁止亂捕亂殺

9.爬行動物

9.1爬行動物的特徵

真正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

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肺呼吸,陸地產卵,卵表面有堅硬外殼

9.2代表動物

蜥蜴、揚子鱷、蛇、龜、鱉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徵

頭部後有頸——靈活轉動,尋找食物,發現敵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躍,可貼地迅速爬行

面板乾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保護身體,減少水分蒸發

肺比青蛙發達,氣體交換能力強——只靠肺呼吸(適應陸地生活)

受精卵較大——養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在陸地環境發育成幼蜥

9.4與人類的關係

入藥

捕食害蟲

10.鳥

10.1鳥的主要特徵

視覺發達——疾飛中捕食

有喙無齒——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強

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氣時一部分氣體進入氣囊,呼氣時,氣囊裡的氣體返回肺內,進行氣體交換)

心跳快,體溫高而恆定

產卵繁殖,卵有堅硬外殼,起保護作用

飛行特點:

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擊空氣可平穩滑翔或振翅高飛

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中空,可減輕體重

胸骨有龍骨突,(供動翼肌的作用)胸肌發達——牽動兩翼完成飛行

10.2恆溫動物與變溫動物

恆溫動物——體溫不會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鳥

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變化而改變,魚,兩棲動物,爬行動物

10.3與人類的關係

捕食害蟲

食物來源

觀賞

維持生態系統穩定

11.哺乳動物

11.1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體表被毛,鯨等少數退化——保溫,維持一定的體溫,是恆溫動物

胎生,哺乳——後代在優越的營養條件下成長,提高成活率

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撕咬、切斷、咀嚼食物,提高攝食和消化能力

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靈敏感知外界,並作出反應

11.2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食物來源

皮毛

導盲犬,警犬,軍馬等

危害農、林、牧業

傳播疾病

面對動物瀕臨滅絕,要採取保護措施

面對動物帶來的危害要合理防控

12.動物的運動

12.1動物的運動形式

蚯蚓蠕動、魚游泳、鳥飛行、哺乳動物的行走、奔跑、跳躍等

12.1運動系統的組成

骨、關節、肌肉

骨與骨透過關節相連成骨骼

骨骼上的肌肉叫骨骼肌

12.2關節的結構

12.3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神經傳來刺激——骨骼肌收縮——骨繞關節活動——軀體相應部位產生運動

屈肘和收肘動作: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時,屈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時,伸肘

12.4運動系統

運動的完成不僅由運動系統還需要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的調節,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相互配合供給運動所需的能量

12.5運動的意義

尋覓食物、躲避敵害、爭奪棲息地、繁殖後代等

13.動物的行為

13.1先天性行為

動物生來就有,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可以使得動物能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後代

13.2學習行為

在遺傳的基礎上,透過環境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

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

動物的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複雜的環境變化

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複雜

13.3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14.社會行為

14.1社會行為的特徵

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

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群體形成等級

14.2群體中的資訊交流

動作、聲音、氣味都可以傳遞資訊

14.3資訊交流的意義

動物之間取得聯絡

在群體覓食、禦敵、繁衍後代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

14.4動物間資訊交流的應用

蝶類雌蟲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蟲,人工合成性外激素,誘殺農業害蟲或干擾雌雄蟲之間通訊,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

14.5社會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有利於獲得食物

戰勝天敵侵略

有效保證物種繁衍

14.6探究螞蟻的通訊

15.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5.1維持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作生態平衡

15.2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迴圈

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分解有機物產生釋放能量,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無機鹽等物質

15.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利:蜜蜂採蜜等幫助傳粉、傳播種子

弊:蝗災等

16.細菌和真菌

16.1分佈

分佈:分佈廣,空氣、水、土壤,生物體內或體表等

菌落: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

16.2細菌的發現和種類

發現:巴世德鵝頸瓶實驗

種類:按細菌不同形態分為球菌(葡萄球菌)、桿菌(枯草桿菌)和螺旋菌(迂迴螺菌)

16.2細菌的結構

具有細胞的一般結構,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核區,核質裸露,沒有核膜包被(原核細胞),有細胞壁,有些有莢膜(保護作用)和鞭毛(運動)

原核細胞:像細菌這樣只有核區的細胞稱為原核細胞

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

16.3細菌的生殖

依靠分裂進行生殖

芽孢:細菌休眠體,幫助細菌度過不良環境

16.4真菌的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含線粒體等細胞器)、細胞核等

真菌的細胞核的核質由核膜包被,屬於真核細胞

由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稱為真核生物

青黴的結構:直立菌絲和營養菌絲(吸收營養物質)

16.5真菌的生殖

透過產生孢子來繁殖後代

16.6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無機鹽,供綠色植物製造有機物使用,維持生態平衡

引起患病

細菌:鏈球菌——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等

真菌:手癬、足癬等,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等

與動植物共生

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

16.7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酵母菌:製作饅頭面包

乳酸菌:製作酸奶

醋酸菌:制醋

食品的儲存:防止食品腐敗所依據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的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她們的生長和繁殖。

疾病防治:抗生素

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甲烷菌生成甲烷,淨化汙水等

17.病毒

17.1病毒的種類

非常微小,一般用奈米表示大小

根據感染生物的不同:細菌病毒(又叫噬菌體,如T4噬菌體);植物病毒(菸草花葉病毒);動物病毒(腺病毒)

17.2病毒的結構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構成

不能獨立生活,只能侵入其他生物細胞才能進行生命活動

繁殖: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資訊,利用細胞內的物質,製造新的病毒

17.3與人類的關係

導致人類、動物和植物患病,是一些疾病的病原體

醫藥研製,疫苗

農業生產,生物殺蟲劑

18.生物的分類

18.1分類的依據

主要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態結構、生理功能),把生物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

18.2生物分類的等級

生物分類的等級從高到低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8.3種

種是生物分類等級中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親緣關係最密切的

18.4不同種的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

不同種生物所處的共同分類等級越低,他們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上的相似程度越大,親緣關係越近

反之,不同種類的生物所處的共同分類等級越高,他們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上的相似程度越小,親緣關係越遠

19.生物多樣性

19.1生物多樣性的含義

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物種類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19.2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物質滅絕速度加快,許多動植物處於瀕危狀態

物質的銳減不僅威脅了物種多樣性,也使自然界喪失了許多寶貴的基因,從而使遺傳多樣性也面臨威脅

19.3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的原因

人口快速增長,生物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如森林資源的過量開採,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野生經濟動植物的亂捕濫採,草原的過度放牧等

環境汙染、自然災害頻發,外來物種入侵等

19.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途徑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將瀕危生物遷出原棲息地對其進行的特殊保護和管理,也是對就地保護的補充,植物園、動物園和水族館等

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宣傳,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八年級生物學習方法

1.簡化記憶法。

即透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八年級生物學習技巧

1.聯絡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裡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2.聯絡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麼問題。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原理的掌握,而且還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

3.聯絡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係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10

生物的無性生殖

⒈無性生殖是一類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生物常見的無性生殖:出芽.(芽體)生殖、營養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等。

⒉營養生殖

⑴植物依靠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的無性生殖,又叫做營養生殖。營養生殖(嫁接)的優點:能夠保持..植物親本的優良性狀,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⑵營養生殖有嫁接,扦插,芽接,枝接,壓條等。

⒊植物組織培養的優點: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大批..植物,並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11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1.動物的行為:孔雀開屏仙鶴起舞大雁南飛蜜蜂採蜜

不是動物的行為有:腸胃的蠕動心臟的跳動血液的流動

2、動物的行為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

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每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例如: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

4、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叫做脫臼。

5、運動並不僅靠運動系統,還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供應能量。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12

1、營群體生活動物:螞蟻、蜜蜂、猴、狒狒、象、鹿等,它們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

2、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如“領頭羊”“首領雄狒狒”

3、群體中的資訊交流:動作、聲音、氣味;群體中的資訊交流,在群體覓食、禦敵和繁衍後代等有重要的意義。利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昆蟲性外激素可以誘捕相應的農業害蟲。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13

一、動物(第一章至第三章)

1. 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2. 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 ①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 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

3. 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透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來取食和避敵。 ②用鰓在水中呼吸

4. 陸地環境特點與陸生動物的適應:①氣候乾燥……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如角質的鱗或甲,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援軀體和運動的器官.有多種運動方式. ③氣態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蚯蚓例外,靠體表呼吸) ④晝夜溫差大,環境變化快而複雜……有發達的感官和神經系統,對多變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5. 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質的溼潤土壤中,透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靠溼潤的體壁呼吸.可根據環帶著生在身體前端來判斷首尾(環帶也叫生殖帶)

6. 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的動物叫環節動物,如蚯蚓、沙蠶、水蛭

7. 哺乳動物:具胎生,哺乳,體表被毛,體腔內有膈,體溫恆定等特徵.如兔、大熊貓

8. 恆溫動物:可透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恆定,使體溫不隨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反之,體溫隨環境溫度變化而改變的動物是變溫動物,如蛇、昆蟲等。

9. 恆溫意義:減少對外界環境依賴性,擴大生活和分佈範圍

10. 兔:體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迴圈和肺迴圈兩條途徑,體溫恆定,牙分門齒和臼齒,盲腸發達(在細菌作用下,有助於植物纖維質的消化),大腦發達, 四肢靈活

11. 足夠的食物、水分、隱蔽地是陸生動物生存的基本環境條件

12. 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唯一會飛的無脊椎動物)、蝙蝠、鳥類等

13.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 ①體呈流線型②體表被羽,前肢特化為翼③骨堅而輕,多氣質骨,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④胸肌發達⑤食量大消化快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迴圈系統完善⑦有發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總之鳥類是體表被羽、前肢特化為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的一類動物

14. 鳥類適於飛行的主要特徵?

a) 1.體形為流線型——可減小飛行阻力2.體表被覆羽毛——保溫和飛行 3.前肢變成翼——扇形適於扇動空氣 4.胸肌、龍骨突發達——適於完成飛行動作 5.體溫高而恆定——釋放大量能量適於飛行 6.骨骼中空——可減輕身體比重 7.體內有氣囊 8.食量大,消化吸收能力強

15. 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100萬種,是也唯一會飛的無脊椎動物,因而是分佈最廣泛的動物。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對足,2對翅

16. 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肢動物.節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17. 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為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面板輔助呼吸

18.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或骨、關節、骨骼肌】

19. 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20. 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

21. 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運動。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22. 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等。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透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23. 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因為社會行為大多具以下特徵: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24. 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資訊,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25.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當穩定狀態的現象

26. 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 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③幫助植物傳粉、播種

27. 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正是由於物質流、能量流和資訊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28.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如用瓢蟲殺滅、控制棉蚜數量

29. 動物可供人類食用、藥用、觀賞用等,與生物反應器和仿生關係密切

30. 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這個生物或生物的某個器官即生物反應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 它可節省費用,簡化程式和減少汙染

31.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裝置的方法(瞭解常見仿生例子)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14

一.生物型別的不同

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於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於真核生物。

細菌全部是由單個細胞構成,為單細胞型生物;

真菌既有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單細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多細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黴菌等)。

二.細胞結構不同

細菌和真菌都具有細胞結構,屬於細胞型生物,在它們的細胞結構中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但卻存在諸多不同,具體表現在:

1.是細胞壁的成分不同: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

2.是細胞質中的細胞器組成不同:細菌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

3.是細菌沒有染色體,其DNA分子單獨存在;真菌細胞核中的DNA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染色體(染色質)。

三.增殖方式不同

細菌是原核生物,為單細胞型生物,透過細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為真核生物,細胞的增殖主要透過有絲分裂進行,

因真菌種類的不同其個體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四、細胞大小不同

原核細胞一般較小,直徑一般為1μm~10μm;真核細胞較大,直徑一般為10μm~100μm。

五、名稱組成不同

儘管在細菌和真菌的名稱中都有一個菌字,但細菌的名稱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細菌形態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實為乳酸桿菌);而真菌名稱中則不含有。

初中生物實用的方法和技巧

1掌握基本知識要點

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初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學科不一樣的特點:面對生物學,同學們要思考的物件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係。因此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後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後理解”。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這時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絡(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絡,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2預習的好習慣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內容,在瀏覽時,應用筆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劃出來,將自己看不懂的內容標出來,將瀏覽後產生的問題記下來,有能力、有條件的還可以自己做出預習筆記。

透過這樣的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聽講時就可以對自己已經弄懂的或重點知識重新加深印象,並比較一下老師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什麼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則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對於自己預習時還不懂的問題,則是聽講的重要內容,一定要當堂弄清楚。對於在預習中產生的問題,如果老師講到了,則要聽懂,如果老師沒有講到,一定要向老師問清楚。預習也為將來的自學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生物八年級上冊知識點15

1、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1)生態環境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開發利用;(3)環境汙染;(4)外來物種入侵。(如來自國外的水葫蘆)

2、建立自然保護區:含義:是指含有保護物件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個區域就是自然保護區。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庫”、“天然實驗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館”的特點。目的:(1)保護生態系統(如長白山溫帶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2)保護珍稀動植物(如保護斑頭鳥、棕頭鷗等鳥類及其生存環境的青海湖鳥島保護區

3、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4、生物多樣性的保護:(1)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2)遷地保護——遷出原地,移入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3)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種子、精子庫)(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不同種生物及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的差異,歸根結底是基因組成有差別。生物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環境,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首先要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5、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相繼頒佈的法律和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我國還是最先加入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

作為一名公民,在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方面,應當如何做?

(1)人人都來植樹造林;(2)開展愛鳥周活動;(3)人人都來消滅白色垃圾;

(4)不隨地吐痰,不隨意打鳥,不攀折花木等

6、植物的分類:

無莖葉(無根):藻類植物(如:水綿、海帶)

無種子無根的(假根):苔蘚植物(如:葫蘆蘚)

有莖葉有根的:蕨類植物(如:腎蕨)

種子無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樹、杉樹)

有種子種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

(1)單子葉植物:平行脈,一片子葉(如玉米)(2)雙子葉植物:網狀脈,兩片子葉(如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