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精選19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應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透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在此我就近幾年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談幾點感受。

首先,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新課標下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物理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說,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例如: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為什麼打雷和閃電明明是同事發生的,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打雷的聲音?在講慣性知識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在車上豎直向上拋東西時,為什麼車子在快速開動,人卻站在車上不動能夠接到丟擲去的東西?同學們會想,是的,東西拋上去了,我們和汽車一起在快速前進,怎麼還能正好接到被豎直丟擲去的東西呢?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想象的原因,再如,地球時刻在自西向東自轉,並繞太陽公轉,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筆直向上跳時,地球走了,我們落下來怎麼還會落在原來起跳的地方呢?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候,可講述為什麼溜冰時候,你向前推牆壁,自己卻反而是向後運動了,人划船時候,怎麼是要向後划水,船才會向前?這樣學生透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為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初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再次,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絡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例如在講慣性一節時,我先給大家演示一下慣性小球的實驗,然後讓他們自己做一下,來體會一下,把筆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張紙上,迅速抽出紙張時發現放在紙上的物體並沒有隨紙一起運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迫使其回到課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在講述壓強一節時,我用以玻璃片蓋住裝滿水的杯子,然後倒過來,發現玻璃片並不會象我們所想的一樣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樣被緊緊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

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等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2

週二城關、銅井和代莊中學的四十多位老師在各自學校領導的帶領下來我們學校共同研討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教研室徐主任一同前來我校給予工作指導。我跟隨聽課和聽取徐主任的報告,反思以下幾點:

1、我校自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來學校、教師、學生有了新的面貌。校容校貌乾淨整潔,老師們面帶笑容的談論小組合作學習(不經意間談論班級、學生的課堂表現),同學之間自覺地討論問題和監督作業。當然這和理想的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差距,但我們畢竟近一步。

2、在聽取徐主任報告時,徐主任談到職業的幸福感,全縣的教育教學質量及進一步解讀126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喜悅是有目共睹的,我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注和學校令的帶領及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課改會走得更遠更快。

3、我努力踐行課改。作為班主任我努力鼓勵學生自信,在課堂,課外,學生有了大的改變但比其他班還有很大的差距,課堂上總是不敢大膽發言,我虛心向優秀班主任學習經驗,爭取每個學生都自信大方。我的課堂與以前相比,自己有底得多,能明確什麼地方該點撥,能較為及時地評價,這大概得益於近段時間向其他老師的學習。知識性的東西比較明晰,相信學生能有所收穫,談到收穫,對於老教師的我來說,最為遺憾的是不能及時靈活應對課堂上學生出現的問題,在課堂反思這環節總是不放心學生,我會努力改變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3

作為一名新特崗老師這半年來我學到了很多,對生物學的認識也增加了不少。當然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剛入學安排的是七、八年級兩個年級,對我來說壓力很大,但對我的成長來說也是很好的一種鍛鍊,所以我信心百倍的迎接新這份工作、新崗位、新挑戰。

剛開始上課感覺整節課上下來學生的反應不是很好, 上課廢話太多。經過反思覺得還是備課備的不充分。後來請教了李豔榮老師,李老師告訴我:首先得熟悉教材,也就是說你要認真的備教材,熟悉教材上安排的每一環節,各個環節怎麼銜接,慢慢的要學會分析教材,並且上課的時候要組織好語言,否則上課可能就語無倫次。其次你要熟悉教參,明白這節課的重點在哪,難點在哪,難點怎麼突破。最後你還要備學生,因為課堂其實就是學生和老師合作的一個過程,並且新課標要求要把課堂交給學生,要進行探究性教學,並且讓學生們帶著興趣來學習這門課程。經過李豔榮老師細心的指導我逐漸的進入自己角色。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及李豔榮老師的悉心指導,我認識到在上課之前一定認真的備課, 備學生、備教材、備教參。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把課程設計的儘量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重難點突出,上課之前把所要上的課程講幾遍。並且堅持聽師傅的課,跟她學習寶貴的經驗,聽課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很好的一種途徑,李豔榮老師的教 學經驗豐富,課堂氣氛也很好,聽她的課確實讓我受益匪淺。

但是這個時候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課堂紀律的維持。尤其是八年級的課,感覺學生對學習生物學沒什麼興趣,有些同學上課做其他作業,有些同學甚至根本不聽。經過與班幹部以及部分同學的交流。大多數同學都覺得生物不參加中考所以他們還是以主課為主,覺得生物學不學對他們來說不重要。針對這個問題我請教了很多老教師,最後經過老教師的指點我覺得問題的根源還是在興趣上,生物課程本身來說是很貼近生活實際的尤其是八年級的課程。

後來上課的 時候我就給學生們講生物學的重要性,學習生物學的必要性,但是感覺效果還是不好。好在學校這學期在每個教室都裝了電子白版,在備課的時候我就在網上下載一些與本課程有關的教學影片加到課件中去,這樣穿插著影片給學生講大大增加了學生們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課堂氣氛和氛圍也逐漸轉好,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

以上就是我這 半學期生物教學 的反思及感想,下面是我透過學習對生物學教學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除知 識體系外, 生物科學中含有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獲得科學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此外,還包括科學工作者在研究科學過程中的特殊情感、態度和心理體驗。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如果僅僅向學生傳授一些生物學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生物課程既然屬於科學課程,教師就應該在教學中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方法。

我認為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道德、行 為、人生觀、世界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加強在生物教學的各環 節中滲透德育。比如在學習生物與環境這一章的時候與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決策之中,並承擔起社會發展的重任。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學科,它和自然現象以及生產、生活是緊密相聯的,因為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及一些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生物知識。所以,在生物教學中要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要把生物知識教學與其有機地結合起來。如,使學生理解“計劃生育”、《森林法》、 《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重要意義。教師要注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接觸或瞭解到生活、生產及社會熱點的問題,並鼓勵學生勇於將課本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來源om]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等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不能僅僅培養學生的 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 方法。如,要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處理或整理資料的能力,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這和過去只要求驗證和定性為主的實驗有著顯著的區別。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很多實驗受到條件的制約而無法完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各種資訊科技手段,使微觀的、不能動手實驗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如:“血液迴圈”、“細胞的分裂和生長”等一些知識的學習,可以透過資訊科技模擬,讓生物教學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使生物知識易學易懂。

面向全體學生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首先要確立的一個理念,這是現代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我們教師一定要在生物教學中樹立“每個學生都能學好生物學”的觀點。

(一)尊重每個學生。教師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善意地瞭解每個學生的心聲,關注他們的發展,促進他們的發展。實踐證明,很多所謂“調皮”的、“後進”的學生,都能夠學好生物。這是對傳統教學觀的挑戰。

(二)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這是所有學生均衡發展的重要條件。比如各種探究活動每個學生都要參加,而且在實驗小組 分工中每個學生都要有機會承擔各種角色。過去在實驗教學中,有時候由一個學生負責操作,其他學生只是看看,甚至個別學生連看都不看的現象必須消除。

(三)對每個學生的教學資源分配要公平。這是學生學習機會均等的可靠保證。新課程在這一方面顯得特別重要,因為探究式學習、課堂觀察、實驗、調查、採訪、網路學習、課外閱讀等都需要各種資源。在資源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就要想辦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使用這些資源。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4

昨天是我來到嘉匯中學收穫最多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校長對我的一堂常態課進行了深入的指導。校長的評課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使我清醒的認識到在生物教學上還有很大的欠缺,需要及時的總結和反思,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及方法。 首先,在教學設計上。在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後,雖然說每天都在積極的備課,設計教學的過程,但是現在想想卻都是站在教師的角度上,設計如何的講解知識,串聯知識點。沒有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導致有些學生的注意力分散,課堂的效率不高。校長的一席深刻的點評之後,我有了深刻的認識: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怎麼樣上這節課,能吸引住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整堂課都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改變這種教師講授的被動式教學方法,要努力創設讓學生能參與的教學環境,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設計好教學方案後,就應透過反覆考慮方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初中學生學習實際,各知識結構安排是否得當,教學目標是否明確,能否達到教學目的等等,從而提高教學設計的質量。但最重要的是是否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學生是否喜歡上這節生物課。 如何能夠做到這點是我在今後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比如:在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的時候,可以拿一些實際生活中的物品為例項再進行匯入,雖然這個例項物品是學生在熟悉不過的了,但是這個實在的物品確比教材上的圖片及文字要真實的多,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教師來說拿一個例項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但對於學生來說意義要遠高於這個物品的實際價值。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目前隨著電子資訊科技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課件以及多媒體的使用依然成為主流,但是也不能丟掉課堂最基本的最經典的環節 ——板書。課件雖然對於學生來說內容很豐富也很能抓住他們的心理,對於教師也很方便,但是正是由於他的便捷之處,一點就過,所以很難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影像,也很難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串聯,不利於學生對知識框架的構建。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應該把握準確本節課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要對本節課的資訊及時反饋。教育研究證明,資訊反饋越及時,教育的效果就越好。為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評價一定要及時反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於之前對練習題的理解是學生透過習題可以加深本節課的知識點,學生透過及時的反饋,能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展,及時地發現錯誤,適時調整學習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但是卻忽略了教師對資訊

反饋的利用。在生物課堂的教學中,而且作為教師及時的反饋也可以幫助教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問題,在下次的課堂上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從校長的高標準評課中不難看出,叢校長對我們青年教師提出了殷切希望,我今後的工作中會加倍努力,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成長,成熟自己,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更加完善。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5

在初中生物學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學的教育物件是面象全體學生。

目的不是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才,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今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最基本的基礎。從這個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學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

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中心。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瞭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

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那些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做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

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的知識都是前人透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教學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透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臺。例如:可以透過防寫生物的倡儀書、知識竟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這樣,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6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生物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認識到這一點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就非常注意從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兩方面對學生興趣和能力的進行培養並進行了反思。

一、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導課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而藝術的開課,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新課的匯入是生物學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導課激趣激疑,啟用學生的“動情點”,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可採用問題型、娛樂型、直觀型、實驗型和說課型等開課方式匯入新課,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振作學生精神,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究慾望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這樣,在師生互動配合下,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正所謂良好的開端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問題是教學的核心。教師把課前精心準備的相關教學內容以思考題的形式佈置給學生,並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看書自學,獨立思考,尋求答案。同時,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壓抑、沉悶的情緒。如學習“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變異”等,可採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思考後進行討論作答,並相互修正,在討論過程中及時進行啟發誘導,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又要啟發學生進行聚合思維,同時還要讚賞學生的大膽見解,並及時指正,整個過程教師要控制好課堂討論時的氣氛,組織好課堂秩序。最後,師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針對出現的相關問題,將課堂訓練引入競爭氛圍,以不同方式讓學生作答,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防止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防止養成思維隋性。

學生在學習中主要場所是在教室,中學生物學教學絕大部分時間也在教室裡,黑板粉筆,重複一年又一年。學生在教室裡是死板板坐著,面對黑板,面對書本,單調地重複學生像籠中小鳥,我發現適當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也起了很重要作用。並且在實踐當中,根據教學需要大膽離開教室,更換教學場所。如實驗室就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教學場所,那裡有做各種實驗的儀器裝置,那裡有用於課堂教學的各種模型、標本、教具,那裡有研究生物學的科學氛圍,所以我有很多課是把學生帶到實驗室上課,效果很好,學生可以動動手,培養操作能力,學生可動動眼,培養觀察能力,學生也不是一直坐著,根據需要時站時坐。再如:參觀大棚蔬菜種植和管理,是學習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兩者關係及受哪些因素影響,最理想的地方,我試著把同學們帶到農民大棚裡,為他們上課,使他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對知識學習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並且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求知慾增強,教學效果如願以償。改變教學環境,對活而有效課堂教學的作用表現在:

(1)教室是學生必需去又有所厭倦的地方,適當更換教學環境具有調節作用。

(2)在新的環境裡,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學習熱情和求知慾。

(3)在教室裡可能接觸不到新環境中的資訊,教學內容單調。

二、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1、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佈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麼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麼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過程。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概括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結構才能真正被接納為認知結構。從而獲得深刻的領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具有積極的探索慾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一切教學材料,生活實際現象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構成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傳染病後,我就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現流黃鼻涕和頭昏的現象,請學生分析原因。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把上述實際實際問題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教師可行引導學生思考感冒屬於哪一種傳染病 是由什麼病原體引起的 學生在這樣經常性問題解決過程中,領略到了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過長期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估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系統梳理知識的能力

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如在學習心臟的結構時,可啟發學生結合實物或掛圖將其總結為“四腔”“八管”(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各一條。肺靜脈四條)“兩瓣膜”(指房室瓣和動脈瓣兩種)。而在學習人體“血液迴圈”時,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質可概括為:“左心動。右心靜。肺相反。體相同”。這樣學生懂得生物學“怎麼學”、學什麼“。長期訓練可培養自學的習慣。有利於形成學習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定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透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7

這堂課主要是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因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學生能夠積極回答問題,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學生學得主動,思維活躍,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掌握一定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透過生活的生物現象創設問題情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學會進行知識的回顧,一起復習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動力等相關知識,因為這是學生有前置知識,具備了生物知識,而在本節學習時要進行對比學習,即“最近發展區”,瞭解學生已具備的知識,本節課需要學習的新知識,讓生物知識前後聯絡在一起,不是單一的知識體系的觀點;然後提出學習目標,實驗為出發點,種子的萌發需要氧氣,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三個實驗。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透過探究實驗,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課標要求,主要突出了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但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自己的特點,獨立完成探究實驗比較困難,並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義把知識應用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課採用電化教學手段,運用大量的圖文、影片資料,內容豐富詳實、形象生動。課件介面美觀友好、互動性強,利於教師操作。

學生在回顧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的幾個經典實驗中,透過探究性的學習,廣泛地參與,促進了光合作用從宏觀到微觀再到分子水平上的概念建構,促進了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等領域上的發展,特別是結合生物學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由於本節課內容較多,教師在主導這節課的過程中要注意靈活把握課堂的節奏,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8

生物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成果。

1.紮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透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絡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例項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是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學習指導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高效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神經系統時,名詞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詞列出來,讓學生在組成和分佈上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例如神經中樞和神經節、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中樞等。當學到“神經元”時教師可讓學生取一節有節的樹枝,那麼枝節就可比喻為細胞體,較細的可看為樹突,較粗的就可比喻為軸突。樹皮就可理解為髓鞘,那麼較粗的枝條和樹皮合起來就“組成”了一條神經纖維。像這樣在學習過程中把知識進行創造性地再加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4.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定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透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總之,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更合格的教師。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9

血液迴圈的途徑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第三節第二課時的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大知識點叫抽象,難於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開發多種資源,透過師生共同收集資訊,展示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把學生從學習的邊緣地帶請到學習的中心地帶。教師還可以透過多媒體課件,把抽象變為直觀,靜態變為動態,給學生以直觀、形象、動態的刺激。

1、引入透過多媒體,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透過血液迴圈掛圖來觀察血液迴圈的途徑。並設問:張強腳趾發炎,前臂靜脈注射,能否治療炎症呢?學生參照課本上的血液迴圈模式圖進行小組討論並獲取結論。

2、新授。在方法上,教師一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透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分析討論等手段,了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以觀察血液迴圈的途徑演示動畫為探究活動的突破口,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學生愉快而全面地接受新知識。

血液迴圈的途徑:

(1)體迴圈途徑,出示掛圖講述:教師提問:體迴圈開始於哪個腔?先後經過哪些血管?終點是哪個腔?學生觀察、思考﹑討論體迴圈途徑並在草稿紙上畫出,動脈血用紅筆表示,靜脈血用藍筆表示。討論組代表口頭回答。

(2)肺迴圈的途徑。

點撥提問:

1、 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液與肺泡發生了怎樣的氣體交換?

2、 經過體迴圈和肺迴圈,血液成分分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按照體迴圈的推理方式完成肺迴圈的模式圖,學生代表口頭說出血液成分的變化。

3、知識反饋討論。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提高他們的識圖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即能力培養的同時,基礎知識也再次鞏固、昇華。

教師給予討論提綱:

1、 體迴圈和肺迴圈是同時進行還是有先後順序?

2、動脈裡流動脈血,靜脈裡流靜脈血,這樣的觀點對嗎?

3、小結。學了本課,你對血液迴圈的意義有什麼認識?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0

我國最早的教育著作《學記》中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這就從學習方面提出了教學反思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任何一個學生,不論其學習能力起點如何,都有必要透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在目前的課改實驗中,如何真正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和能力,構建起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是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的核心,這也是我們教師應重點反思的地方。

時代的發展和要求,生物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讓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學活動中,瞭解生物學的價值,增強它的應用意識,獲得生物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髮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倡導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活動,它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取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創新意識,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育改革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同時,教師能力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實踐的探究中逐步確立。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髮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1

自從1997年新實驗室建成,以及又經歷了幾次“普實”驗收後,我校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實驗教學已成為我校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中我們能注重實驗前的準備和實驗教學中操作,還能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但是我認為這是不夠的,在實驗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實驗教學的反思。現將我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一.反思器材準備和實驗後的器材整理

每次實驗教學完成之後,都應對此進行反思,看實驗器材準備是否合理,實驗結束後器材的整理是否得當。這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實驗教學水平以及培養學生的實驗規範性能力。我曾教過一次學生實驗。操作是:給定一杯鹽水、一架天平及砝碼、一隻量筒,要求學生利用給定器材測出鹽水密度。同時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紀律。在實驗過程中就發現有學生把量筒裝鹽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稱,還有學生把過多的鹽水往地上倒。實驗結束後反思:實驗中有學生操作不規範的一面,但是老師在準備器材的過程中也存在問題:鹽水過多,超過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費。實驗結束時,發現不少學生將器材隨意擺放、砝碼未收回盒內、量筒放在桌子邊,沒放在安全的地方等。這就提醒我們老師,在今後的實驗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規範性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實驗原理

在實驗結束後,圍繞實驗原理進行反思,可變通實驗原理公式,使實驗方案更為簡潔,實驗結果更為準確,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原理公式是η=w有/w總=gh/fs,需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的重力g、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測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s。若反思一下實驗原理公式可變通為:η=gh/fs=gh/fnh=g/nf。此時可只需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的重力g、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觀察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n,即可方便地測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如果學生對實驗原理進行了總結,就會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明白實驗中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機械的學習了實驗操作。學生的獨立動手能力會得到迅速提高,實驗的興趣也會增強。

三.反思實驗方法及過程

教材中的實驗方法固然很好,但是仍有一些方法和過程在具體的實驗中會有一定問題或不足。對實驗方法和過程的反思能夠幫助我們改進實驗、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同時也能讓學生對實驗結論更加信服。如慣性實驗之一:在裝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塊紙板,在紙板上放一個雞蛋,然後將紙板彈出去,雞蛋由於慣性保持靜止狀態而掉進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時,就算經驗豐富的老師也容易將紙板彈翻,雞蛋掉在地上而實驗失敗,我也遇到過這樣問題。後來我發現本實驗可進行如下改進:在紙板的另一邊拴一根細繩,實驗時水平的將紙板拉走(這一點很容易做到),雞蛋就不易掉下來了,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

四.反思實驗現象

教師更應對實驗現象進行反思。特別是實驗現象與事先預想的或與學生想象的不不相符時,找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利於改進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能力。例如“組成串、並聯電路”實驗中,兩燈泡串聯時發現一隻燈泡亮,另一隻燈泡暗,學生提出疑問:“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兩燈泡會同樣亮,怎麼會一隻亮一隻暗呢?”為此,引導學生進行反思:(1)這兩隻燈的燈絲長短絕對一樣長嗎?對電流的作用會一樣嗎?(2)學生學習了功率後,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思考:決定燈泡亮度的是燈泡的實際功率,雖然串聯電路中的電流相等,但根據p=i2r可知實際功率的大小還取決於燈泡電阻。所以會出現燈泡一亮一暗的現象。透過對上述現象的反思,學生就理解了決定燈泡亮度的是實際功率,而不單是電流或電阻大小。當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我們還應該有更多的反思,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2

課改以來,我聽了很多老師們的課,雖然學科不同,但是每位老師都認真落實了126策略,積極的運用四段六部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以見成效,透過多次的聽評課學習,覺得課改改的好,改的對,透過三個多月的課改,我們的學生髮生了變化——好習慣逐漸養成,老師們也發生了變化——思想更新、理念轉變,我們的學校更發生了大的變化——洋溢著濃厚的課改氣氛。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但是也給老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老師一定要精心備課,精心設計任務,精心設計達標題,學生一定要進行嚴謹預習,課堂上才能自信的展示。

2、小組合作學習一定不要形式化,(就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課堂表面氣氛的熱烈。)合作學習要把握好時機,要體現實效性和高效性。

3、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有討論價值,要結合學生實際水平,難易適中。

4、學生展示要自信幹練,學會大膽質疑,勇於挑戰,講解問題聲音要清晰流利,語言規範標準。

5、學生要勇於探索,積極主動,團結協作,養成良好的習慣。

6、教師要擔負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及時正確引導,點撥,評價。

當然,以上幾點老師們都已經做到了,正在不斷努力,進一步追求精彩的高效課堂。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3

生物複習課,與新課是有明顯區別。中考的趨勢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不拘泥於教材,強調以能力和教育價值立意,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本地實際和環境問題,考試涉及的內容比較廣,資訊量大。因此,上好總複習課,提高複習質量,才能最大的限度地取得複習效果。

但在教學實踐中,複習課卻顯得枯燥無味,令教師頭痛,也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複習內容簡單重複,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複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實,就生物複習課來說,只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潛心設計,努力使“重複”變為生動積極的“再現”,同樣可以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精神,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所以,我重在讓學生自已將知識梳理,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提高整合度,使學生在複習本章內容時能形成知識體系。經過這樣的歸納,使學生所學的學科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從而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設計練習時,題型的選擇上要側重於有辯析作用的“選擇題”。練習的設計還可以抓住學生常見的一些錯誤設計練習,這樣針對性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生物複習課要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既要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加深理解,系統掌握,全面提高,綜合運用,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中溫故而知新,就能收到理想的複習效果。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4

自從我踏進大莊中學大門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的教學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追憶和反思的事。

剛為人師那幾天,我心裡充滿了興奮,對一切都感到新奇,就連破舊的宿舍房頂上那條裂痕也讓我研究了半天。發誓一定要把課教好,不輸給老教師。

這十幾年來,我嚴格遵守學校的工作紀律,無遲到、早退、曠工、曠課現象。與同事間和睦相處,對領導十分尊敬。認真鑽研教材、教法,與同組同事一起研討新課改精神。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聽評課活動,認真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力求上好每一節課。但教學過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教學中我盡力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的美和探究學習的樂趣。但是其他老師對我說:”你這種教法教重點生還行,教普通生非吃虧不可。不信咱們考一次試,看誰考的好。”一比,我無言以對。雖然教研員說探究性學習短期看因準備工作多,探究時間長,顯得慢。長期開展則因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更會促進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學習不斷進步。可是對重點生也許有效,對學生來說,怎麼行呢?給他們探究時間,他們如用這時間來玩,豈不浪費?我在上課時最大的困難是不清楚學生在玩還是在學。有的學生看來是在聽課,實際上心不在焉,我卻發現不了。

在聽其他教師講課的時候,益發注意學生的反應。發現學生更多的是機械性記憶知識,是在模仿教師分析問題的流程,很難理解問題的本質,可以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老師是否發現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這些則相當程度上被按部就班的流程和教師不厭其煩的提示講解所掩蓋。我雖然對這種方法有不滿,卻猛然想到:我高中時上的是重點班,自然無法明白普通生的學習。也許他們只能這樣學習,也早就習慣於這樣學習。

我下定決心向老教師學習,並且按他們的教學方法教學。但又發現:這樣的教學,學生學的知識在大腦中不容易紮根,也不容易遷移。遇到較新的問題,往往下不了手。而長期這樣,學生會逐漸喪失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最終,我不得不反覆講解,費時又費力。

模仿其他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在短期內快速而有效,長期則因學生被動學習而使知識掌握不牢,這就需要反覆講解,效率很低。用這種方式教,自是不如其他教師。但探究性學習,又起不到探究效果,反而更差。因此雖然在教學過程中盡了力,但期末抽考的成績卻不盡人意,這與我的教學態度和方式大有關係。

我覺得我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考慮問題是我犯的一個很大的錯誤。我以後在備課時要多角度去考慮,儘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以便正確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難點的講解與突破。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重點知識的講與練,並做到檢查到位,且做好個別學生的輔導工作。我還要多聽老教師的課,多請老教師聽自己的課,時時改進自己的不足。

隨著時光的不斷流逝,我一天天在成長,不斷正視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點。從最初的興奮新奇到現在的不斷進步,我相信我會真正掌握做一名優秀教師所應掌握的一切知識和能力。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5

在本週的學習中,我看到了學生們的很多優點,他們有了很多的進步!我看到了學生們對期中考試有了緊迫感,看到了學生們的激情,看到了學生們學習的勁頭!這周講的裸子植物和珍稀植物這一課,在課上只有一名學生沒聽講沒有寫,其餘的全部在自學,在填導學案!而且在課上學生總是積極、踴躍、爭著回答問題,學生們的這種狀態,看得我很欣慰!而且在展示時竟然一個後進生跟我說讓他展示下一題!當時都給我震住了,我就馬上答應了他!作為一個實習生我很擔心他們不好好配合我,我也擔心他們的成績,而在課上竟出現這種情況,我還擔心什麼呢?即使後進生他們的成績不會迅速提升,但他們的學習勁頭讓我看的很舒服!我也很感謝他們這樣積極的配合我!

雖然學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畢竟人無完人,他們身上也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學生的導學案整理得不夠全面、不夠好,有待提高導學案的質量

2、糾錯本不能好好利用,總是馬馬虎虎的寫上,也不能很好地利用雙色筆

3、還是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寫作業的熱情還是不夠高

4、有的生物小組長還不能做好自己的職責,不能及時的收作業判作業!

針對學生出現的缺點,我初步設想了一下改進措施:

1、在課上一定要讓39名學生都動起來,慢慢的那一名他就會有觸動,慢慢地會被感染,達到全動!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很重要,大家擁有一個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希望他們珍惜吧!

2、糾錯本要每天堅持,這是項作業,但更是一種習慣,這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開始!

3、小組長一定要負起責任來,認真檢查作業,督促組員認真完成作業!

七五班是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他們有著一個認真負責,嚴格要求學生,關心學生,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優秀班主任!在這樣的班主任的帶領下,培養出了一批很懂事的孩子,一批優秀的學子!期中考試就要來了,寄語五班的學生們:每位老師都很喜歡你們,用你們的努力,發揮出你們自己最出色的成績來吧!

加油吧,相信透過一步步改進努力,我們會越來越好的!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6

上這課之前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分析,在實際的教學中,怎麼要讓學生去聽你的可很重要,同時,對於不同的學生也要注意,所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去主動學習。

這節課我是透過首先對前面的知識進行總的回顧,讓學生對本節知識願意去探討。並且大都採用讓同學們比較,然後進行總結。這節課講過之後,我覺得收穫有:能讓同學展示自己的總結結論,讓雪生自己敢於去做,歸納,總結,最後變成自己的東西,不易忘記。

本節課不足之處在於:我感覺到:這節課我講太多,主動權沒有放心教給學生,否則情況可能會更好,應劃大力氣來調整自己,另外我也應該不斷充實自己其他方面知識,把自己的課上生動活潑。其次,我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但給學生留下的思維空間較少。

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講起來學生不易理解,特別是種子植物的分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們並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最好是讓他們透過實物來作對比,從而概括出兩種植物的不同。好在我們的學生大都是農村的學生,對一些種子有些熟悉,可那只是表面的認識,內部結構的名稱不知道,我又想能否透過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清楚呢,比如用橙子來作例子,讓他們說出它是被子植物還是裸子植物,但這裡又牽涉到果肉,這麼多的內容怕學生一時消化不來,所以講得比較吃力,學生也比較難理解。所以,最後把這些內容作一個系統性的總結很重要,讓學生理順這節課的思路,也可以透過練習題來作為鞏固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7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後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

第一、新課程標準的修訂,需要老師重新瞭解掌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嘗試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第二、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麼”和“如何做”就行了。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三、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應該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呼吸系統結構——膈肌這個組織時,老師用當地豬的“肺邊”進行類比,學生就好理解了。

第四: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為主線,透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眾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為“鍛鍊思維的體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透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啟用狀態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8

學校進行課改有一段時間了,各班小組合作學習也初見成效,但同時我更認為,應把個體獨立學習放在首位,個體獨立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前提。千萬不要讓學生產生合作依賴。

平時,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讓學生在個體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努力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挖掘生活例項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所教學科感興趣。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 篇19

自我反思《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一節,安排在七年級進行教學,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鑑於他們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還是能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對此,我根據本節知識點多的特點,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獲得自身生長髮育所需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同時光合作用,還有淨化空氣的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不僅僅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對生物界的其他生物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廣闊浩瀚的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生產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動物和人的最終食物來源,形形色色的生命依靠綠色植物而生生不息。那麼,綠色植物是如何產生有機物的?透過本節的教學應使學生透過探究實驗認識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和產物。

本節課力求透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主要突出了兩點:

一是透過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組織學生課前自己設計檢驗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方案,自己選擇實驗材料,透過實施實驗方案,對比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現象,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尋找實驗過程中需要弄清的不懂問題,並且課前自己查詢資料解決問題,可以訓練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透過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學生透過親身體驗很容易使學生樹立起保護環境必須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的社會責任感。

教師處理教材時不能過於死板,要考慮本校學生實際而有所創新,使得學生理解起來較為輕鬆才行。時間不要太緊,不要使得教學內容只停留在淺層次而無法深入,無法培養學生舉一返三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的對光合作用都不陌生,在生活中都有初步的瞭解,但是,對於光合作用的工作原理以及特點還非常陌生。在課上學生對於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透過形象的教學,學生都能夠很好的瞭解,但是對於光合作用的工作原理,由於知識有些抽象,學生理解起來遇到了一點困難,透過細緻的講解,學生才對光合作用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瞭解,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透過本節的教學,同學們有了很大的收穫,掌握了許多新知識,能夠解釋許多生物學現象。我也感到課上得很成功,但透過教學,我也有一些反思:

(一)在同學們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的時候怎樣選好合作學習的切入點,什麼內容、哪個環節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怎樣的分工最為合理,怎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對於班額大,人數多的情況怎麼才能保證學習的實效等等,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

(二)在實驗課教學中,雖然我們十分重視“動手”的訓練,但由於教學進度等原因,有時也只限於教學生學會教材中給定的一種方法,或者驗證一個已知的事實。這樣一堂實驗課下來,學生只是把前人做過的實驗比葫蘆畫瓢地重複一遍,收效甚微。這種模式顯然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三)我們農村初中在新課程實施中面臨著硬體“跟不上”的現象,教學儀器陳舊、缺乏與老化,無法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無法進行必要的演示實驗,學生無法動手實驗研究和探索。再加上課堂實驗又受時間、空間、人數、器材等的限制,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機會大為減少,學生的創新意識難以培養,主動探究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提高。這將是我們有待進一步需要改進和解決的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