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冬至節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1

冬至的傳統習俗

1、祭祀

從周代起,冬至這一天就有祭祀活動,《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祭祖,即便是最貧窮的人家,都會拿出平時的積蓄來添置新衣,準備祭祀用品。

2、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4、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5、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節氣的來歷

每年12月21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270°時為“冬至”,“至者,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夏曆)。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恪遵憲度抄本》“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

冬至日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短,黑夜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故在短期內氣溫繼續降低。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開始,氣候學上則以每5天的平均氣溫低於10℃的始日作為冬季開始。

冬至前後,北半球獲得輻射少,但夏半年地面積蓄的熱量尚未散盡,故這時溫度還不是低的時候。冬至後雖日照逐漸增多,但地表熱量收支仍然是入不敷出,所以氣溫在一段時期內仍繼續下降。冬至日我國大部地區將進入隆冬時期,常遭強冷空氣,甚至寒潮襲擊。我國大部分地區冷的時期都是在1月份,故民間有“不過冬至不冷”之說。冬至時節,我國江淮之間到大巴山以北的廣大地區平均氣溫已降到0℃以下,進入一年中冷的嚴寒季節。我國人民把冬至過後的日子稱做“數九寒天”,不同的地區都流傳著不同的反映本地冬至後,天氣由冷到冷再逐漸轉暖的變化規律及物候現象的“九九歌”。

“大雪過後冬至連,興修水利抓肥源。”冬至後,大部分地區田間管理工作較少,應集中力量抓緊時機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同時積肥送肥,為春種做好準備。農業上的很多害蟲和病菌都是在農作物殘留在田間的樁茬或秸稈內和雜草上過冬的,應結合冬季積肥清除田間殘茬和雜草,及時處理棉稈、玉米秸稈和穗軸,焚燒或加工成飼料,以消滅過冬的紅鈴蟲、玉米螟等。華南這時氣溫一般仍在5—10℃或以上,田野裡仍是一派生機,要施好菜、麥臘肥,防止凍害。還要注意防止油菜早苔現象,萬一起苔應及時打去,打苔應在晴天進行,留下兩三個節,打後及時追施有機肥。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有的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還有一些以冬至天氣看後期冷暖的諺語有:“冬至出日頭,正月冷死牛”、“冬至有雨明春暖”等。以冬至風向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冬至南風百日陰”,“冬至一場風,夏至一場暴”。以冬至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冬至冷,春節暖”,“明年暖得早”等等。

冬至吃什麼食物

餃子

冬至的時候要吃餃子,一般人都會在早晨的時候吃一點作為早飯。有人會說吃了餃子在冬天的時候就能不凍耳朵了,當然這是因為餃子和耳朵比較像,所以才有的說法,其實只是一個美好的寓意,實際上起不到這樣作用,大家應該要知道。

冬至的時候一般人們會吃羊肉、青菜、白菜或者是韭菜做成的餃子,肉和蔬菜搭配,這樣營養會比較豐富。選擇那些熱性的食物來包餃子,這樣吃了之後就有暖身的作用,不至於在冬天的時候感覺到冷,這個技巧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羊肉

冬至的時候吃點羊肉也是很好的.,在北方的很多地區都有這樣的習慣。因為羊肉是一種滋補效果很好的食物,而且又是熱性的,熱量比較高,鐵元素的含量也很高。所以在冬至的吃點羊肉能幫助造血,增強禦寒能力,達到補氣血的效果。

八寶粥

冬至吃八寶粥也是我國的一大習俗。中醫認為食用粥類可以養胃,並且喝粥也有一定的滋潤效果,正好對抗冬季乾燥的特性。

為發揮禦寒作用,我們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溫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藥、銀耳等。我們不妨發揮創造力,將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雞肉粥、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藥粥、銀耳紅棗大米粥等。

餛飩

冬至養生吃餛飩,餛飩原來是北方盛行的一種食物,但現在南方人們也喜歡冬至吃餛飩。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除了形態相似,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湯圓

冬至養生吃湯圓,湯圓有著“團圓”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如今在全國都十分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適合在冬天食用。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2

1、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景仲冬至舍藥留下的。

2、羊肉湯

現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3、糯米飯

在江南和廣東一帶,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和糯米飯的習俗,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4、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5、擂圓

擂圓又叫“冬至圓”是浙江台州人們冬至的重頭戲,老傳統。“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圓圓潤潤”,與平日裡吃的湯圓相比,“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

6、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3

關於冬至節氣的習俗有哪些

祭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賀冬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祈福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吃餃子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相傳醫聖張仲景他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吃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湯圓

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南方地區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贈鞋帽

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隨著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行。

藏冬冰

冰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保鮮,又可入藥。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後,修窖藏冰。人們用鐵釺自河中鑿冰,寬一尺多,長二尺多,稱為一方。在冬至這天將冰藏窖中,封閉嚴實,同時藏入各種鮮果,春後取出,在市上銷售,顏色宛如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

南方沿海居民,也習慣在冬至後修繕冰窖,儲藏冰塊,以便第二年打魚期間為魚保鮮。

冬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時,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陳志歲《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又謂,冬至,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預示否極泰來。

冬至,又名冬節、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以冬至為界點,古代節氣開始新的輪迴,《淮南子》記載:“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冬至節氣的特點是什麼

低溫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詩云“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漸升高。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從氣候上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_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節氣的傳統習俗4

1、北方吃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對於北方人來說,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在冬至這天吃的餃子,大多數人會選擇羊肉餡的。理由是羊肉性溫熱,冬至吃可起到溫陽作用,幫助機體驅寒,還有溫養臟腑的作用。

2、南方吃湯圓

南方人冬至吃湯圓,在我國江南尤為盛行。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寓意團團圓圓。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3、閩南吃薑母鴨

冬至也是閩南人十分重視的一個節日,不僅要祭天祭祖,而且家家戶戶都要進補,要食用薑母鴨、四物鴨等溫性食物。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姜有溫補功效,而鴨子滋陰補氣,所以閩南民間至今有冬至進補的習俗。

4、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5、吃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6、祭祖

因為冬至節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掃墓節,所以掃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陽兩節的為多,寓慎終追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