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之歌》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樹之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樹之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7個生字,規範地書寫9個生字。
2、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漸感受詩的內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樹。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我們的大自然中有許多歌聲,非常動聽,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鳥唱的,還有小蜜蜂唱的……就連楊樹也會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聽嗎?
板書課題:指導“之”的讀音和寫法,學生書空。
二、創設情境,感知課文
1、老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象,浮現畫面。
2、透過聽,你瞭解了什麼?指導說。
三、自主識字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圈起來,想辦法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生字並檢查。
3、全班交流識記生字的好辦法。
4、學生認讀含生字的詞句,檢測認字效果。
5、同桌互相讀課文,達到讀通讀準。
四、再讀課文,瞭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對自己喜歡的詩句多讀幾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興趣的詞句與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
2、學生彙報,教師指導學生讀書。能把自己讀得最好的詩句讀給大家聽?根據學生讀書情況,教師適當引導,理解:聊家常,悠閒。
3、配樂、配畫朗讀課文,昇華情感。
4、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五、語文實踐,拓展延伸
1、你聽過大葉楊唱歌嗎?它在歌中唱了什麼?
師舉例:“嘩啦啦、嘩啦啦,小寶寶,快來吧……”
“老奶奶,頭髮白……”
“我是一棵大葉楊,成天喜歡把歌唱……”
2、同桌編一編,唱一唱。
3、指導唱,評議。
4、同學們,大葉楊是我們的朋友,其它的樹也是我們的朋友,你能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樹嗎?
①小組交流自己曾觀察過的,比較熟悉的樹;
②每組選一個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說的寫下來。
《樹之歌》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組和樹木有關的歸類識字,藉助生動有趣的語言環境,以形聲字教學為主體,體現識字教學的多樣化。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漢字特點,循序漸進地掌握形聲字的造字規律,使學生在情境中識字,在畫面中感知,在誦讀中理解,在遊戲活動中習得識字方法,從而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從喜歡漢字走向自主識字。
學習目標
1、會認“梧、桐”等14個生字,會寫“楊、壯”等10個生字。瞭解形聲字構字特點,培養自主識字能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背誦課文,能夠感知兒歌的韻律美,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會認“梧、桐”等14個生字,會寫“楊、壯”等10個生字,瞭解課文內容。
2、瞭解形聲字構字特點,培養自主識字能力。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趣說話
1.多媒體課件出示“楊樹,榕樹,梧桐,楓樹,松樹,柏樹,木棉,樺樹,銀杏,水杉,金桂”11種植物的圖片。激趣談話:你喜歡樹嗎?今天老師帶你們認識幾種樹。(學生讀出名字。)
2.結合圖片,說話練習。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它是什麼樹,有什麼特點?”說說圖上的內容。例如:楊樹高大挺拔。
3.過渡:同學們,這些樹朋友在和我們捉迷藏,它們藏在了一首兒歌裡。快來找一找,認識一下它們吧!
二、初讀兒歌,識記形聲字
1、課件出示課文朗讀影片,學生找一找兒歌中的樹朋友。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自由讀兒歌,圈畫出樹的名稱,自己練習讀兩遍詞語。
(2)講解生字
(3)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漢字的特點,發現規律。
A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B這些漢字都是木字旁,表示屬於草本類,與植物有關。這幾個字都是形聲字。
(4)指導書寫。
①觀察會寫字,選擇最喜歡的一個字,說說它是怎樣寫的`。
②教師指導書寫。(明確筆順,示範書寫)
③學生描紅,每字對比書寫兩個。
2、組織學生展開識記生字遊戲。
(1)去拼音認讀生字。
(2)找朋友。(老師手裡拿木字旁,學生手裡分別拿“吾、同、風、公、白、華”。口令:我是楓樹的楓,我的朋友在哪裡?拿“風”的學生跑過來,並對口令。)
(3)編字歌。教師示範編字歌的語言形式,再讓學生嘗試自己編。(課件出示“梧桐”的“梧”——木字旁遇到“吾”,伸出手來交朋友,“梧、梧、梧,梧桐的梧”。其他生字都用這樣的句式編字歌。)
3、教師相機在黑板上貼字卡,引導齊讀生字。
4、學生再次熟讀兒歌,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正確認讀。
三、課文講解
默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思考:
(1)《樹之歌》一共有幾句話,每句話的觀察角度各不相同,請仔細體會。
(2)《樹之歌》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豐富,一共描寫了幾種樹木?
1.分句朗讀,講解課文。
(1)齊讀第一句,思考:
“梧桐樹葉像手掌”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
梧桐樹葉像手掌,大自然中還有什麼像什麼?
(2)齊讀第二句。思考: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松柏四季披綠裝”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擬人)
(3)齊讀第三句。思考: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什麼?
(4)齊讀第三句。思考:
你知道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活化石?
2.同桌合作對讀課文。
四、情感體驗
齊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五、拓展:說一說你知道樹還有哪些?
六、知識延伸:
課件出示三句和樹有關的諺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高百尺,葉落歸根。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
指名讓學生大致理解意思,教師補充說明。
七、佈置作業
你是不是認識了很多樹,請畫出你喜歡的一種並說說喜歡的原因。
八、板書設計
樹之歌
楊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