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元節

中元節的風俗

中元節的風俗

中元節的風俗1

中元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是道教的說法。根據古書中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據《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節是道教與中國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二者能夠相應,主要是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

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三元日成為民俗節日。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等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於日常生活中複合儒、佛、道三教,將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稱為鬼節,稱農曆7月為“鬼月”。

佛教傳入後,佛教中也有一種追薦祖先的超度儀式,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盆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且佛教也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超度法會,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的習俗

我們稱呼的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說七月十五)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的一些祭祀儀式。

中元節是什麼意思

中元節又稱鬼節、七月半、少數地區也叫亡人節。是古代節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節,慶賀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節也是寒食節,紀念古代先賢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是我國主祭祀的傳統節日。它與寒食節、清明節合稱我國古代的三大鬼節,每年主要集中在在農曆的七月十五這天舉行祭祀活動,但時間並不是固定的,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人們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傳統。也有一些地方從七月初就開始祭祖的儀式,在夜裡將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後一日三頓茶飯的供奉直到七月結束。

相傳,農曆的七月初一鬼門大開,閻羅王特許陰間的鬼會回到陽間接受後人的祭拜,而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會飄蕩在人間尋找食物。民間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節期間祖先會返回陽間的家中看望子孫後代。因此,民間會在中元節,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節的風俗2

放水燈:

舊時,中元節為目連救母做盂蘭盆會,後來逐漸演變為放河燈,祭祀無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燈場面十分壯觀。人們用瓜皮、麵碗、紙張製成燈具,並以街巷為單位,製作特大紙船,紙紮目連站在船上,手持九環禪杖。中元之夜,人們把燈具和紙船放入河內,順流而下,河上頓時燈火通明,搖曳擺動,如同天上點點繁星。

膠東沿海地區,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燈,並奏絲竹樂。德州運河兩岸的百姓,紛紛擁到河堤觀燈。滕州也有放河燈的習俗,形式與德州大體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燈前,擺香案,唸佛經,佛師一邊唸經,一邊朝臺下撒小饃饃,小孩子蜂擁而上,一搶而光,據說吃了能消災。

長島漁民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親人,用木板秫秸製成小船,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點,有的'甚至裝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愛的生活用品,然後點燃蠟燭,由已經結婚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祭祖:

中元節祭祖的習俗在山東較為普遍,一般都在午後帶著祭品上墳祭祖。單縣的祭品尤為豐盛,有竹子做的盂蘭盆、紙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則把祖先請到家裡祭祀,家家都在大門頂上插上五穀穗子。

據說以五穀為馬,祭祀完畢後,好讓祖先跨著馬回去。沾化縣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

飲食:

中元節的飲食一般是包子、水餃、饅頭,飯後吃蘋果、梨等時令水果。唯獨陵縣例外地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結束語】許多地區的中元節都有著不一樣的習俗進行祭拜,不過很多都是大同小異的,多學習一些其他省份的祭拜習俗也是可以用於增添常識。

中元節的風俗3

中元節的風俗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

燒街衣

一踏入農曆七月,人們都會於入黑後,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禦寒,有食物裹腹。

做茄餅

每到中元節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不過,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饞。

祈豐收

中元節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絡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穀豐收,並把香枝插於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徵著秋收稻穀豐登。

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

祭祀土地和莊稼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

放天燈

鬼節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黴運帶走,帶的越遠越好。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於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這天放天燈,是為飛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昇天的路。

中元節禁忌

1、忌披頭散髮睡覺

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髮,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2、生理期的禁忌

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

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有無根據,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間真的會因為身體狀況導致自身磁場不穩定,容易受到其他強大磁場的影響,所以還是要多謹慎

3、忌說鬼字

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場,肯定是(鬼)滿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4、忌半夜慶生

七月生的人有點可憐,在晚上慶生時多半會出現一些不認識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5、忌亂拍他人肩頭

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6、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鬼上門。

7、拜門口

七月初一,「鬼門」一開,所有獲准可以返回陽間探親的孤野鬼,將會自陰間一擁而出,四出搶食供品。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擺供祭祀,稱之為(拜門口)。由於只是讓途經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別入求它們屋侵擾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過豐盛的供品,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幾件事即可。

8、忌半夜晾衣服

溼衣服容易讓遊離電波黏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裡,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9、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10、忌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

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11、忌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12、忌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13、忌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裡坐坐。

14、忌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15、忌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中元節的風俗4

一盞河燈,一份祝福。8月30日晚,廣西桂林市資源縣資江河畔人湧如潮,當地漢、苗、瑤等各族同胞及中外遊客數萬人將形式各樣、新穎別緻的河燈放入資江,任其順流而下,丹霞山下再現“萬盞河燈耀資江”壯觀場面。

當天是農曆七月十四,中國許多民族的傳統祭祖節日,資源縣第十八屆民族傳統河燈歌節舉行大型文藝演出及祈福儀式,當地民眾自發攜燈,沿河漂放,以此懷念親人,寄託美好心願。

資源農曆七月半河燈歌節歷史悠久。據介紹,“河燈”對於資源有著特殊的意義。由於境內的資江流入湖南洞庭湖,歷史上資源是桂北與湖南的交通、經濟大動脈。清朝時期,資源水路運輸繁忙,常常發生舟覆人亡事故。為祭奠亡者,每逢七月半,人們就會自發為水中亡靈做法超度,之後漂放河燈,寄託哀思,祈禱平安。

歌與燈是資源河燈歌節永恆不變的主題。資源五排山區是苗、瑤民聚居地,每年七月半舉行歌會,苗、瑤各族人民雲集橋亭、溪畔,互對山歌,鬧上三天三夜方盡興。今年河燈歌節期間,來自寧夏、陝西、湖南、湖北、雲南以及廣西的“山歌王”匯聚資源,展示苗族山歌調、瑤族山歌調等原生態山歌。

中元節之夜,隨著四五條巨龍河燈順流而下,一盞盞荷花、龍龜、鯉魚、螃蟹、水牛、斑馬、南瓜等栩栩如生、形式各樣的河燈也緩緩隨著流水而下。

來自資源縣石溪村的“河燈老人”肖尚明今年76歲,製作河燈已有近20個年頭,自1995年資源舉辦第一屆河燈歌節,肖尚明每年都會製作上千個河燈供遊客漂放。“我從今年5月份就開始做了,現在已經快做了1000個荷花燈。”

與許多人聚集在同一個地方放河燈不同,來自湖南的遊客彭先生獨自來到相對空曠的地方,手捧河燈,許下心願,慢慢將河燈順水推遠。

彭先生告訴記者,在他的家鄉湖南鳳凰,人們更願意選擇空曠的水域放逐河燈,因為相傳河燈在水面上漂得越遠越久,碰到的障礙物越少,許下心願就越容易實現。

在資江河畔,相對於年輕人的輕鬆、嬉戲,老人們的表情則顯得更加虔誠莊重。隨著時代變遷,眼下許多年輕人、小孩更多的是將放河燈當做一種樂趣,休閒形式。

但老人們卻始終堅持,放河燈是一種傳統,點著蠟燭的河燈隨水飄向遠方的一剎那,帶去不僅是河燈本身,更是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老人們始終相信,所有難以訴說的情感,都可以藉由河燈傳遞給故去的先人。

今夜,資江河畔兩岸人潮湧動,霓虹燈匯同江上的河燈、空中的煙花相映成輝,蔚為壯觀。

中元節的風俗5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是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很多地方在中元節有特定的飲食習俗,那麼中元節要吃什麼呢?

東莞中元節要吃瀨粉

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像常平,他們喜歡用山地熬湯,隨之黑黝的湯底便是當地瀨粉的最大特色。而在莞城,盂蘭節這天吃瀨粉倒沒什麼特別,特別的是過去的老莞城有很多人懂得唱木魚歌(部分鎮區也有此風俗),試想在這個不屬於陽間的日子,街頭巷尾傳出似有似無而且抑揚頓挫的木魚歌,確實給這個詭異的節日又增添一絲神秘!

江西中元節要吃包子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焚紙,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放煙花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河北中元節要吃蒸麵羊

河北省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麵羊贈送女兒。

山西民間有中元節,百姓蒸麵羊,既祭且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麵作羊形來代替。

浙江中元節要吃餃餅

浙江省: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捲。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撒鹽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糰(置於一片大樹葉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山東中元節要吃粗茶淡飯

山東省: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江蘇中元節要吃扁食

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煙花,一艘載佛婆唸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

中元節要吃鴨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這是取了諧音,“鴨”就是 “壓”,吃鴨子就能壓住這天上來遊走“搵食”(莞語)的鬼魂了。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除此之外,蓮藕煲鴨還有季節性的原因。立秋過後,又是鴨子肥美、 蓮藕盛市的季節,因此蓮藕煲鴨作為中元節的一道風景也是食出有因的。

蓮藕煲鴨湯與其它湯水的做法相似,先把洗淨的鴨塊用調料醃數分鐘後飛水 備用,然後再把準備好的藥材放到鍋裡煲滾,接著加入蓮藕與鴨塊,武火煲滾後,再改用 文火煲約莫兩個小時就可添鹽食用了。這個湯還有兩個小竅門不可不知,一是蓮藕遇鐵易變黑,改用沙煲熬湯則可;二是鴨子選用麻鴨為佳,因其脂肪適中,肉質嫩 滑,所煲的湯不但生津、解毒,而且喝起來更是溫潤養人。

中元節要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 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 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麵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如今則完全依據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魚、 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後,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 小,做為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麵塑蒸熟以後,再經過五色著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為絕佳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麵塑,已經成了農家婦女 一展靈巧手藝的節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