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臘八節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的節日習俗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的節日習俗

臘八節的飲食習俗

1.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的一年裡都不會肚子疼。

2.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3.臘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迴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老北京臨年關,街巷衚衕有賣辣菜的,可沒有賣臘八蒜的。這是為什麼呢?您想啊,賣臘八蒜得吆喝吧,怎麼吆喝?直接喊“臘八蒜來!”欠債的人聽見吆喝心裡咯噔一下,怎麼街上還有喊著催債呀!再說了,你一個做小買賣的'跟誰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錯了,所以臘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戶自己動手泡臘八蒜,自己先給自己算算,今年這個年怎麼過。

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4.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節習俗

你們誰知道臘八粥是用什麼組成的嗎?我知道,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等煮制的,有的還加進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紅糖、葡萄等作點綴,使臘八粥更精細可口。

我還知道關於臘八節的傳說:佛祖迦牟尼原來是印度的一個王子,他後來出家修道。一次他來到一條河邊,因飢餓勞累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五穀雜糧和野果熬成粥,一口口喂他。釋迦牟尼得救後,覺得這粥十分香甜可口。他在河裡洗了個澡,然後坐在菩提樹下修行,在農曆臘月初八這天得道成佛後,佛教徒們把這一天叫做“成行節”。

每年的這一天,寺廟僧侶就舉行誦經活動,並仿效牧羊女用五穀和果子煮粥敬佛。這個習俗慢慢傳到民間,就成了臘八節,把這一天煮的粥叫做臘八粥。關於臘八節的來歷,我省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個叫臘八的人,他自幼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習慣。後來他成家娶了媳婦,這媳婦和臘八一樣好吃懶做。臘八的父母去世時,教育他們要勤勞勞動,勤儉度日。可是他們沒聽父母的話,還是不餵雞,不種田。這樣坐吃山空,沒多久,就把父母留下來的糧食吃光了。到了臘月初八這天,鍋裡沒米,灶下無柴,臘兩口兒只好把囤底掃了掃。湊了一些雜七雜八的糧食,煮了一鍋粥。在這寒冬臘月,他們後悔沒聽父母的話。為了記取臘八的教訓,以後人們每逢這天就煮雜糧粥,以勉自己勤勞簡樸過日子。現在,河北民間仍然保留這一節日風俗。人們吃臘八粥,不再是供佛,而成了個單純的節日風俗。

臘八粥的來歷

臘八節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在中國,家家戶戶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叫八寶粥。

相傳臘八粥來自印度,它的普及多虧了佛教。眾所周知,農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據民間傳說,在未成道之前,釋迦牟尼周遊了印度許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餓,昏倒在路邊。一位牧羊姑娘發現了他,給他飯吃,釋迦牟尼很快恢復了體力。然後,他在附近的河裡洗了一個澡,獨坐在菩提樹下,靜觀思維。苦行六年後,終於在臘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飯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裡採摘的新鮮野果做成的。從那時起,釋迦牟尼的追隨者就開始用新糧米和鮮果做粥。粥要從臘月初七開始,一直煮到第二天黎明。這種粥象徵性地用來祭佛。農曆十二月初八就成為“佛祖悟道紀念日”。

大約在九百年前,宋朝時代,臘八粥開始傳人中國。根據文字記載,為了表示對佛陀的忠誠,在農曆十二月初八這天,大的佛教寺院都提供用大米和其他香料一起煮成的粥。大約五百年前,明朝年間,臘八粥已成為一種聖餐,以至於節日期間皇帝們把它贈給他們的官員。由於臘八粥受到封建社會上層階級的青睞,也就很快在全國普及開來,到現在一直作為傳統食品受到尊崇。

現在,我們習慣上稱臘八粥為八寶粥,指的是做這種粥需用許多種有營養的配料。這裡介紹一下製作八寶粥的特殊方法。首先把糯米、小米、高粱、栗子、幹棗、花生、杏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其他乾果一起煮,然後再加紅糖。這樣做出來的粥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也可以加上紅豆,菜豆,松子仁,蓮子,或者另外一些有營養或美味可口的東西。

這樣,你會發現粥的配料已遠遠超過八種。實際上,八寶粥用的配料幾乎沒有任何限制。這裡“八”簡直就是指“許多”。怪不得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八寶粥被認為是一種保健食品,它特別有益於人的脾、胃和血液。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現在八寶粥食譜已成為家常便飯。實際上,這種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粥,人們不只是在臘月初八食用,在中國市場上人們到處都可以買到它,並可一年到頭盡情享用。

民間臘八節似為古臘日和佛祖成道日的融合。這天,多以臘八粥為食,俗語稱“臘八不吃臘八粥,媳婦攆著丈夫哭”。臘八粥用小米、大米、紅薯、紅棗、紅豆、綠豆等熬製而成,富裕人家則以糯米、果脯、蓮籽、百合、銀耳、玫瑰、青紅絲、紅糖或白精等原料做成。

臘八粥早在宋朝就盛行,臘八粥的來歷起源在河南民間有多種說法:僵師人多稱臘八粥是佛祖“悉達多的救命糧”,說悉達多修行時,因吃了一個善良姑娘的炒麵糊糊而未被餓死,修成正果,創立佛教。唐玄獎取經時打聽此事發生在中國農曆的臘月初八,故將其炒麵糊稱作“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