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林/牧/漁

牧豎原文及翻譯

牧豎原文及翻譯

牧豎原文及翻譯1

原文:

兩牧豎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於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⑾號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譯文:

有兩個牧童進山發現狼窩,窩裡有兩隻小狼。於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別爬上一棵相距數十步的樹。不一會兒,大狼回來了,進窩發現小狼不見了,非常驚慌。牧童在樹上扭小狼的蹄、耳,讓它痛嚎。大狼聽到後,抬頭看見這樣,十分憤怒,跑到樹下,狂叫不已,還用爪子抓樹皮。這時候另一個牧童在另一棵樹上如法炮製,令小狼痛嚎。大狼聽見聲音,到處張望,發現小狼;於是不顧這邊的狼崽,轉而奔至另一棵樹下,像剛才那樣狂叫撕抓。第一棵樹上的牧童又讓小狼哀號,大狼又轉身撲過去。從頭到尾,大狼嘴裡沒有停止過嚎叫,腳下沒有停止過奔跑,這樣來回數十次,跑得也慢了,聲音也小了;再過一會,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動彈。牧童於是從樹上爬下來,湊近一看,原來它已經氣絕身亡。

體現出再殘忍的生物,對自己的兒女還是會體現出無盡的`母愛。

註釋

①選自《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山東淄川

(現在山東省淄博)人,清代文學家。牧豎,牧童;豎,童僕。

②謀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隻小狼。

③去:距離。

④入穴失子:進到窩裡,發現兩隻小狼丟了。

⑤意甚倉皇:神情非常驚慌。

⑥嗥(háo):狼的叫聲。

⑦號(háo))且爬抓:一邊大聲吼叫,一邊抓撓樹身。

⑧致:招引。

⑨四顧:四面張望。

⑩趨:向,到。

⑾跑(páo):同“刨”,獸用前爪刨地。

⑿口無停聲,足無停趾:嘴裡不停地嗥叫,腳不停地奔跑。

(13)繼而:不久

(14)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15)僵:僵硬。

(16)絕:斷。

(17)輟聲:停止了叫聲。

(18)始:才。

牧豎原文及翻譯2

原文

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

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

譯文

牧童身穿蓑衣頭戴斗笠,碰見人故意裝得很神氣。

放牧時臥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時就在溪邊田頭玩耍。

註釋

牧豎:牧童

持:穿戴

傲然:神氣的樣子

崔道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詩人,自號東甌散人。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乾寧二年(895年)前後,任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縣令,早年曾遊歷陝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後入朝為右補闕,不久因避戰亂入閩。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於永嘉山齋集詩500首,輯為《申唐詩》3卷。另有《東浮集》9卷,當為入閩後所作。與司空圖、方幹為詩友。《全唐詩》錄存其詩近八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