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電影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通用14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金剛川》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1

11月4日,在公司工會的組織下,我和同事們一起去看了愛國主義電影《金剛川》。觀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沒有想過這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直到電影開幕。

該影片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全景式地呈現了艱苦異常的戰地氛圍和戰場上志願軍生死相托、上下同心、協作堅守的戰鬥精神。與其他戰爭片不同,故事的主角們不是赫赫有名的英雄,但他們為在指定時間內讓增援部隊透過金剛川抵達金城,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築建了“新的長城”。這一場戰士與敵人間、修橋與炸橋間的“拉力賽”,展現出志願軍戰士臨危不懼的戰鬥姿態和無畏氣概!

有一種感慨,尤其是從美國空軍視角去敘事的時候,飛行員說了一句話,大地炙烤的味道,地面上全部是屍體燒焦的味道,一片漆黑,對於他今後的人生來說,猶如活在地獄,每每想起,都是一種窒息的感覺。

三次炸燬橋樑,三次合攏,當時間所剩無幾的時候,為了保證主力部隊過河,修橋的部隊,抽調水性好的戰士,採取肩扛手抬的方式,搭建了一個人橋,作戰部隊快速透過,按既定時間到達了金城的主戰場,從而保證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此片是為抗美援朝獻禮的電影。影片採取三個視角,展示了戰爭的殘酷,發揚了我軍打不死的鬥爭精神,一次次炸燬,又一次次修好。這些人那時候都不怕死,為了心中堅定的信念,無懼生死。

我很感念這種偉大,人生有個信念,併為此無畏生死是何其幸運,就連死都是一種偉大,而這種偉大的背後是對祖國深深的愛,對背後的同胞深深的愛。

直至電影結束,我仍沉浸其中,難以自拔。我們生於和平年代,不曾經歷過戰爭,但戰爭年代烈士們的精神不能忘卻。何為“金剛川精神”,是鐵的紀律、高效執行;是堅韌不拔、勢必達成;是不怕犧牲、勇於奉獻。如管虎導演所說“每一個犧牲都是有價值的,只是不易於被發現。如果大家走心的話,就會發現我們身邊的同事與家人們,總會有人默默奉獻。”反觀現實生活,在我們的工作崗位上,依舊有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戰士”存在,他們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任勞任怨的付出著,而默默付出的人為什麼又不能是自己呢?我們雖然身處平凡的崗位,但依舊可以憑自己的綿薄之力發光發熱,為公司的發展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公司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發揚“金剛川精神”。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2

電影《金剛川》改編自真實事件。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影片圍繞金剛川上的一座簡易橋,透過炸橋、修橋、守橋、過橋這件並不算小的小事,歌頌志願軍偉大的犧牲精神。

影片中場景佈置、煙火與音效特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步,演員演技表現也不俗,可以說,具備大片的元素。

但是影片的故事情節比較單一,而這恰恰是一部影片最致命的硬傷,換句話說,兩個小時的電影,其實只有四十分鐘左右的容量。這也跟影片採用了非線性多單元敘事結構有關,影片被生硬地分割成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往金城方向的志願軍步兵部隊;第二單元:進行空中轟炸的敵人;第三單元:守橋的高炮班;第三單元:橋以及修橋的工兵連。在這四個單元中,還加了很多解釋說明的字幕,感覺有些亂。

這四個單元的邏輯是:圍繞橋,步兵的核心是過橋;敵人是炸橋;高炮班是守橋;工兵連是修橋。如果是採用以時間的先後順序敘述方式展開,影片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步兵連行軍至距離金剛川橋不遠處的樹林,美軍兩架B26轟炸機轟炸橋;美軍兩架海盜飛機前來偵察;美軍榴彈炮轟炸橋體但炸偏炸到密林裡的步兵連;美軍榴彈炮在主角飛行員希爾的校準下炸到橋;飛行員希爾為年輕飛行員報仇摧毀了關班長的炮位;張飛又為關班長報仇打傷了希爾和他的飛機;志願軍遠處的喀秋莎火箭炮反擊美軍榴彈炮;飛行員希爾私自換了一架新飛機來找張飛決鬥;水裡的延時炸彈爆炸炸死了高連長和女通訊員;飛行員希爾呼叫B29來轟炸同時自己被張飛擊中。

假如用線性來敘事,故事比較簡單。當然,可以採用穿插來完成這個線性的敘事,這樣就比較完整,同時,可以增加其他細節豐富內容。而採用非線性多單元來敘事後,反而覺得不完整,感覺更像是把錄影帶倒回去重放一樣,有點像讓人猜謎又把謎底放在旁邊一樣。同時,影片似乎還缺乏主導故事程序的主角。總之,是失望大於驚喜。

這種非線性多單元敘事不是不可以用,本意當然是想透過不同的劇中人共同說明一件事,本片只能看做是一種電影新敘述的嘗試。比較成功的有《敦刻爾克》,限於篇幅,本文不再詳述,感興趣的不妨去網上看看《敦刻爾克》這部影片。

最後,正是志願軍這種視死如歸的自我犧牲精神,才換來之後長達70年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應當珍惜。致敬英雄!歲月悠長,山河無恙。但願世間再無戰爭,因為和平養育無限生機。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3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這場新中國的立國之戰讓全世界看到了一支壓不潰的中國軍隊,一個打不垮的中華民族。

《金剛川》講述的就是這場正義之戰中的一場以志願軍渡江為中心的戰鬥。贏得這場戰鬥,就能贏下戰爭的最終勝利。命令只有一個:全體戰士在規定時間內過江;辦法只有一個:建橋,從橋過。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刻畫了最真實的場面,最真實的人物,最真實的情感,最真實的精神。我彷彿被拉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熱血悲壯的主戰場,感受著一個個鮮活的戰士們內心中最簡單而又最偉大的獨白: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團結的中華民族!

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金城戰役的最後關鍵攻堅時刻,金剛川成為了連線前後方的重要之地,必須要保證人員和物資的暢通。湍急的江水,唯有建橋。而敵人怎能不知?接連不斷的偵察機、轟炸機的騷擾破壞,可就是炸不爛、打不垮這看似小小的一座橋。當人民團結在一起,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我們前進的方向,任何敵人都抵擋不住我們衝鋒的腳步。

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尊嚴。任敵人的飛機在我們頭頂上盤旋,志願軍就是能夠完成任務。面對著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志願軍就是能夠戰勝。正如彭將軍所言,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一座橋,一座被敵人偵察機彙報過無數次“已摧毀”的橋,就是能夠一次又一次修好。敵人的自大,恰恰就忽視了我們志願軍的精神,一種哪怕犧牲一切,也要完成任務的精神。戰爭中也好,和平年代也好,人民的精神永遠都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養尊處優的敵人不會體會到以血肉之軀築起長城的含義。而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需要我們千千萬萬箇中國人繼承並且傳承下去,這是我們最寶貴的民族財富。

回首過往,我們銘記歷史,展望未來,我們充滿希望。如今的中國,雖不處於戰爭,我們仍需要對世界充滿敬畏,每一箇中國人團結在一起,就是我們中國最廣大的力量。我堅信,中華民族必立於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精神,必將脈脈相傳。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4

上週五,我們一起看了電影《金剛川》,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去攻打美國的英勇事蹟。本以為戰爭片,會用濃墨重彩描繪戰役的大場面,但影片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隨著旁白切入,娓娓道出這段實力懸殊的戰爭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鬥力,志願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內透過金剛川!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透過那座橋是他們的共同目標。看電影的時候,你問了我,你說:媽媽,他們為什麼一定要過橋呢?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通過了,敵人的地獄;被阻擋,我們的地獄。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輪番上陣,日夜攻擊,來來回回炸了七次,志願軍也反反覆覆修了七次。電影透過不同視角,從修橋的工兵連,到敵方空襲的美國飛行員,再到掩護修橋、抗擊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都回歸到了橋面。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為了保家衛國,前赴後繼,冒死修橋過川。關鍵時刻,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衝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你看,這道人橋多麼令人敬畏和感動啊!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上下同心、並肩參與、相互影響、相互激勵,最終才成就出歷史的。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動了我,張排長的哨子和關班長的呼哨,是傳遞資訊,傳遞情感的方式。在敵機準備炸橋時,他們選擇暴露自己,點燃明火,讓敵人的兇猛炮火朝著自己攻擊,炮位上的每一名戰士都目光堅毅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打贏這最後一戰,然後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鬥中,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準備好了。

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著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樑,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

孩子,你一定要自立自強,好好學習,篤定前行。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

最後,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5

託學校的福吧,之前剛上映就看到的影片,儘管因為客觀原因斷斷續續,也大致能夠猜出來整個電影的程序,該有的感動也是一分都不少。

影片的內容主要從不同的角度上聚焦於那一座橋。一個至關重要的橋,為了軍隊透過的橋。

如果說的簡單一點,不過是不停的修,不停的炸。

雙方不曾服輸,最後是意念下勝利的結局。

如果說有什麼印象最為深刻的地方,就莫過於那種前赴後繼,創造歷史的精神,沒有人去懷疑自己現在進行工作的意義,有的只是聽從指揮,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儘管有的犧牲,有的修補看似無意義,實則是雙方精神上的較量,勝利永遠屬於意志堅定的一方。

想起來感覺更多的是一種望而生畏。武力上的巨大懸殊,裝備上的落後,所依靠的不過是人力,不過是原地的素材與自己的身體,如果說抵擋不住進攻,那便賭上自己的生命,只為了完成一個看似是奇蹟的結局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6

說實話,選擇觀看這部電影主要原因是值此抗美援朝七十週年之際以此緬懷革命先烈,銘記英雄歷史。同時也是相信張譯和吳京接的電影應該有基本的質量保證。

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兩極分化。我不想從拍攝技術、剪輯技巧等非常專業的角度去評價這部電影,這也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就談談我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吧,核心就如標題所有偉大都由平凡鑄就。

在觀影之前,我以為電影會用大量鏡頭圍繞張譯和吳京,以他們的視角,來闡述整個金剛川戰役,並突出他們在金剛川戰役中的重要作用。事實上並沒有,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孤單英雄,有的是從不同的視線,不同的角度出現的每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志願軍戰士。他們用自我的慷慨犧牲成就了我們軍隊的偉大勝利。

吳京扮演的關磊被炸的屍骨無存的時候,我為美帝國的侵略行徑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感到憤怒,張譯扮演的張飛被燃燒彈烤成一尊雕塑時,我為志願軍隊伍保衛家園做出的悲壯犧牲感到心痛,但我都沒哭。但最後時刻出現在畫面中的由志願軍戰士身體鋪就的生命之橋瞬間摧毀了我的淚腺,那是隻屬於中國軍人的偉大奇蹟。正如美軍倖存的飛行員所說: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自己鑄就了一個神蹟!

這不是電影,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真真實實的模樣,他們應該被更深刻地銘記,被更廣泛地傳頌!他們的精神需要我們代代傳承!願這樣的鮮活生動記錄革命歷史的電影能夠更多更好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7

抗美援朝大部隊支援前線金城戰役的必經之路金剛川,那有一條河,河上有一座橋,必須得透過這個橋才行。

電影主要圍繞這座橋而展開,前一個小時主要就是講橋被炸,工兵修橋,炮兵掩護這回事,情節比較簡單,橋被炸又修重複了好多次,有點看的疲勞了,還好幾位演員還是不錯的。

電影高光時刻集中在最後半小時,炮兵暴露自身掩護大部隊過橋這很感動。並且最後是形成人橋讓大部隊過。這部分感動人的過渡的太簡單了點。幾乎沒什麼情節就從不斷修橋過渡到用人橋。

總體來說影片橋的特效一般,給觀眾感覺江水不急,橋也很寬,被炸了也能過橋的那種感覺。反正我心目中大渡河那種感覺才是真正的障礙。但航空畫面質感可以,大山的景色,玉米地的風景都很漂亮。演員演的都還可以。

總體來說花幾十元看看也還可以。不算虧吧,雖有不足,但幾位主要演員都還不錯。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8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一年後被迫進行的一場全域性性、大規模、反侵略自衛戰爭。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場戰役。這出其不意的當頭一棒,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從此,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進行了為期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從中朝邊境鴨綠江開戰,連打三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三七線,攻佔漢城,將戰線向南最遠推進了五百公里,最終在朝鮮中部三八線實現了停戰,達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目的。

電影《金剛川》,但其實電影所選擇的故事,是金城戰役中的一個小切片,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以一個小視角,來展現宏大的精神,電影裡並沒有出現像電影《大決戰》系列裡那樣的百萬人衝鋒的恢弘場面。志願軍戰士不懼犧牲,才守護了那座關鍵的長木橋。用犧牲精神築成我們最堅固的長橋。

給了我很大的收穫,工作中也要擁有這種精神,不要害怕困難,迎難直上,克服阻礙,把每一項工作做到更加細緻。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9

《金剛川》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抗美援朝70週年而拍的一部電影,講述了當年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最大規模的區域性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用鋼鐵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金剛川地區橋樑修好又被炸燬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中國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團結,向全世界證明:西方稱霸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影片中無數先烈的鮮血,洗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裡,我看見了長輩偉岸的身驅,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鬥裡,創造了偉大的功勳。我們應該銘記,是那種深刻於骨子裡的信仰,並且秉持這種信仰在工作中也要創造種種奇蹟。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10

看完《金剛川》,從影院出來,腦中會分外想念郭蘭英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旋律。

這是我身在和平時代的優待。

全片最大的彩蛋是片尾的真實新聞聯播,716位在韓抗美援朝志願軍英烈,骨灰盒列陣,空運回家,在機場享受最高規格的水門迎賓禮遇,山河無恙,英雄歸鄉。

影片的全方位無死角地敘事方式地對空視角,敵方美軍超低空飛行視角,喀秋莎火箭炮劃過夜空的視角,以及橋上橋下我軍的工兵炮兵不同視角,相信會被很多人津津樂道。

我選擇簡單的從幾個人物切入:

每場大型戰役題材的影片總得有一個上點年紀,已經沒有形象包袱的老大哥,在他歲月滄桑的糙臉背後,藏著要把生的機會和更有利的條件讓給戰友的心事,而且通常死的很慘烈,這次的這個人,就是吳京。

作為一個經驗老道的地對空炮手,三下五除二調整的炮臺機槍,打下了張譯口中不可能瞄準的敵方戰機後,沒有英雄式大特寫,也沒有小戰士們的嘖嘖稱奇BGM,而是吳大哥嫻熟自然的轉過身就在玉米地裡撒了泡尿。還有隨手接過好兄弟張譯遞過來的玉米,立馬連啃一週。都是四兩撥千斤的好評小細節。

這兩年的好幾部作品都關注到了李九霄,這個總是咬著牙演戲的四川彝族小夥子,他身上有種特別又可貴的狠勁兒,令人感覺純粹又炙熱。所以他在此類戰爭片題材中,總能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熱血青年的角色。目前還沒有審美疲勞。導演們也讓全片唯一一條珍貴的男女感情線放在了他身上。那個讓他埋怨著連他名字都記不住的老鄉,女通訊兵莘芹在被炸身亡前講出了:我們前線見!劉浩同志!的絕唱小情書。

這種互動的安排,不煽情不矯情,反而能讓普通人有代入感,也許這才是戰爭年代戰場愛情的一種樣子:我們都知道我們之間的明天渺茫,不如遙遙相望,一起獻身戰場。

女通訊兵的選角可能是因為全明星男演員陣容,所以選了一個相對的大眾還陌生的邱天,可以說是做到了少即是多的聰明安排。反而會讓觀眾會有意猶未盡的思考與探索:在男性為主的嚴峻激烈的戰場上,女性會以一種怎樣的方式存在。作為全片唯一一個女性角色(當然還有她那沒有面部特寫的另外兩個夥伴),她扮相纖弱堅韌,認真接收訊號的樣子心無旁焉,讓人信服,把莘芹這個在硝煙戰場上雖然微乎其微卻義無反顧的女通訊兵角色完成得很好。

鄧超經過這些年的沉澱和家庭生活的感悟,在詮釋對於小戰士亦兄亦長類的角色已有很好的駕馭能力。他在接到上級指令負責帶隊修橋時的頷首稱是和一急起來就用捋不直舌頭的江西口音爆粗,像極了那種心繫學生,又被瑣事搞得焦頭爛額的中年男班主任。他還貢獻了全片最感人的就地戰亡,被延時彈炸得倒在血泊裡的他,一把抓住正在慌亂找他的李九霄,卷著舌頭說:別管我,快修橋。

每場戰爭都會有朝夕相處,親如父子,兄弟的戰友倒在血泊中,而你不得不咬牙前進的時候,你甚至都不會再有機會為他們善後掩埋,這是戰爭以熱血為襯的最殘酷時刻。

所以無論是新聞聯播還是片尾彩蛋,水門禮遇,英雄歸鄉這樣的隔空善後,才能歷久彌新地讓無數人哽咽淚目。

張譯可以說是全片的橋了,從情節上到情愫上。他不是犧牲地最早的那個,不是犧牲地最壯烈的那個,可是沒有了他,從吳京到魏晨的菸葉,無法傳遞滋味。從美軍的老cowboy飛行員駕駛的疣豬號到喀秋莎火箭炮,無法貫穿光輝。張譯不拿腔調不擺譜的小人物式的放不開式的表演方式,已然讓他在中生代男演員中找到獨屬自己的標籤。魏晨從張譯手裡接過剛剛犧牲的吳京身前最愛的菸葉罐子,從裡面拿出菸絲,裹起抽起,橋頭難得的安生時光,黃色照明燈光打在他堅實有力的臂膀上,還是很帥的。有一種男人之間不用言語,只靠傳遞一罐菸葉就溢位的戰爭中的惺惺相惜,很美。

影片的最後一個場景是美軍飛行員在一片近乎焦炭的戰場,發現竟然在被轟炸過後的短短半小時內,被炸燬的木橋又屹立了起來!低空一看,支撐起橋面的竟然是一個個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的肉身,令人屏息。穿過我的劫後餘生的嗅覺,是你炮火中築橋的肉身。

影片結尾用三維立體動畫模型從這些戰士的肉身收高,放遠,拉長,收尾到一個個紀念抗美援朝戰役的石膏雕像上。令在現世安穩的我們得以再次醍醐灌頂,那些我們曾經看得有些麻木的紀念館裡的白色人形雕像,曾經在鴨綠江畔,都是如同你我一樣的鮮活的血肉之軀。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11

本以為戰爭片會濃墨重彩的.描繪大場面,但《金剛川》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戰力,志願軍必須誓死捍衛這條交通要塞金剛橋。

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贏了,敵人的地獄;輸了,我們的地獄。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定時炸彈輪番上陣,來來回回炸了七次,人民志願軍也反反覆覆修了七次。這修橋的過程,就是《金剛川》。

影片別出心裁的透過戰友、對手、高炮班、橋這四個視角來展現這一段歷史故事,從修橋的工兵團,到敵方空襲的美國士兵,再到掩護修橋抵禦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迴歸到了橋上。和歷史一樣,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的參與,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最終,成就歷史。

電影也在細節上設定了非常多的小心思,蜻蜓、白馬、哨子、炮殼、酒壺、菸葉子、橋。比如連線張譯與吳京的哨,就是他們傳遞資訊,傳遞情感的東西。每一次視角的轉換,都會在這些細節上,看見前人留下的印記。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打贏這最後一戰,然後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鬥裡,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準備好了。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12

今天晚上看了金剛川特別的感動,也許是因為結尾的人橋和軍訓的人橋是一樣的,我在想幸虧我生在這個和平的時代,如果在那個時候我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但是那些人是不怕死的,每個人都為了達成目標不惜獻上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證團隊的前進。

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如果你為對方帶來不了價值,你就註定被淘汰,但是我們好像忽略了,有些東西是無法來衡量的,比如你每天呼吸的空氣,和所曬的太陽,以及你今天所處的和平年代是多少人用命換來的,他們換的時候毫無怨言,而我們今天還在為一點點小事而斤斤計較,不放過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或者為了一點的利益損人利己而傷害別人,得不嘗失,是你的終究是你的,轉了180 圈後還是你的,不是你的不必強求,何必痛苦了別人委屈了自己,灑脫一點,看開一點,世界上除了身體和靈魂是我的,其餘的都是浮雲,好好的愛自己身體和靈魂強過所賺的一切金銀。

感恩我們所處的和平時代!

感恩遇見的所有人!

無論你的好意或惡意

我們相遇不易珍惜當下!

感恩我生命中那些愛我的人,

是你們讓我感受到溫暖

感恩傷害我的人,

是你提醒我自己以後不要做這樣的蠢事

感恩愛我永不變的上帝,

是你牽著我的手,引導我前行,

每當我不想改變,偷懶的時候,

你總會讓我看到我的問題和有限,

讓我及時的回到你的身邊。

感恩------遇見!

我會倍加珍惜我所擁有的每一天,我將更加認真的度過!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13

截至目前,電影《金剛川》看過全片的朋友對電影質量讚不絕口,直言該片是今年的王炸,也是當前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的最好體現。透過官方的物料,廣大網友管中窺豹,對電影的期待值與日俱增。

近日,《金剛川》的導演葛瑞接受中國電影報道的採訪,解答關於電影《金剛川》的部分問題。

金剛川的含義

金剛川是地名,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打響,作為朝鮮戰爭最後一場戰役,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金剛川則是軍隊與物資通往金城戰場的必經之地。

金剛川地勢險峻,是朝鮮境內的一條山谷,山谷內有一條河流,河流之上的長橋是渡河的唯一通道,因此,守住橋成為了志願軍隊的當務之急。飾演炮手張飛的張譯,在拍攝怒吼戲過程中,因極度投入而缺氧暈眩,稍作調整便繼續進入狀態;吳京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與戲中炮兵連兄弟們共同訓練、交流感情;李九霄、魏晨也接受了軍姿、施工等特別訓練;而鄧超為求更加真實自然的人物呈現,首次挑戰家鄉方言對白。

三位硬核導演各展所長,從戰場上小人物的個體視角去感受戰爭。而如何以現代電影工業手段呈現當年歷史景象,同樣令觀眾倍加期待。對此攝影指導羅攀回憶拍攝歷程:我們找到了彩色歷史照的反轉片效果,同時又有數字時代電影特點的綜合路線,影像上既有真實感,又有電影感。

作為戰爭電影,《金剛川》追求的正是讓觀眾感受真實氛圍、看到戰爭的殘酷性,向曾經的先烈致敬。

此番金剛天團集結,眾實力主演懷揣對歷史和先烈的敬畏,奉獻出動人演繹,力求追尋當年志願軍戰士的精神風貌。

影片裡三條故事線的設定讓人聯想到導演諾蘭的《敦刻爾克》,而由郭帆負責的這條線恰巧與《敦刻爾克》有相似之處,都以飛行員的視角來俯瞰整場戰局。

不同的是,郭帆以敵軍飛行員的角度出發。這一部分將有大量的特效鏡頭,而郭帆及其團隊已憑藉代表作《流浪地球》證明了自己對視覺特效的掌控力。

五大金剛的分別是誰?

此前,《金剛川》官方平臺釋出終極海報,海報是影片中的五大金剛。五大金剛是指五位演員張譯、吳京、鄧超、李九霄、魏晨的角色。

張譯在電影中扮演根據戰鬥英雄劉四一改編的人物張飛,他是河岸前線的炮兵,據悉,電影中的張飛操著一口西北方言,張譯在拿到臺詞後就找到自己的西北朋友幫忙調整口音。

吳京與張譯曾一起主演電影《攀登者》,這次兩人又同在一條故事線中,他飾演關班長,預告片中有他與張飛一同向轟炸機開炮的熱血鏡頭,吳京的形象也很符合具有血性和鋼骨的中國志願軍。

《金剛川》是魏晨和管虎的第二次合作,他與張譯一同出演了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此次魏晨繼續與管虎合作,足見後者對他的欣賞。電影《金剛川》懷抱時代感召、回溯歷史記憶,以光影呈現中國人民志願軍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

電影《金剛川》懷抱時代感召、回溯歷史記憶,以光影呈現中國人民志願軍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前線,不懼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為新中國的和平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歷史基礎。

在《八佰》中亮過相的除了張譯和魏晨,還有李九霄,在《金剛川》中飾演新兵劉浩,電影透過一場步兵行動展現他的成長過程,相信這個人物在電影裡會大放異彩。

與李九霄處於同一故事線的還有鄧超,這次鄧超返璞歸真,扮演士兵長官高福來。作為特別出演,鄧超戲份不多但使命沉重,高福來是新兵成長路上的燈塔。

金剛川既是地名也是中國志願軍精神的象徵,中國志願軍化身叱吒金剛,以血肉之軀澆築鋼鐵壁壘。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 篇14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七十週年紀念日。前幾天,爸爸媽媽帶我觀看了電影《金剛川》。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段戰爭往事: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鬥力,志願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內透過金剛川!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透過那座橋是他們的目標。

通過了,敵人的地獄;被阻擋,我們的地獄。志願軍戰士為了保家衛國,前赴後繼,冒死修橋過川。最讓我感動的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志願軍戰士用自己的身體扛起了一座炸不垮、衝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

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著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樑,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志願軍戰士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

少年強,則國強。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要好好學習、奮發圖強,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