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和來源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和來源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和來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01 吃粽子

在我國春秋事情就已經出現粽子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而吃粽子”,粽子是具有文化積澱的食物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會往粽子裡面加入紅燒豬肉、鹹雞蛋、香菇、紅豆等等食物,粽子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樣,比如有臘肉香腸粽、松仁蓮子粽、蛋黃火腿粽等等口味。

02 賽龍舟

在端午節的時候賽龍舟也是一個傳統活動,在一些靠近河流的地區經常會舉行賽龍舟活動。相傳屈原投河自盡後,漁夫划船在江中打撈屈原的身體,然而依然沒有找到,因此,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會在每年的五月五號划龍舟以表示對屈原的哀思。

03 佩香囊

古時候人們認為給小孩子佩戴香囊具有避邪驅瘟的效果,甚至會在香囊內部裝上一些艾草、硃砂、香藥等,然後再縫起來,再用一些五彩線扣在香囊的頭部,結成一串。有些地區的男女會互相送香囊以表示愛意,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佩戴香囊了。

04 懸掛艾葉

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在門眉歘懸掛一串艾葉,表示驅除瘟疫和瘴氣。艾葉有一股清香,能夠驅趕蚊蟲,具有淨化空氣、殺菌消毒的作用,因此,古代人們會在門眉處插上艾葉以防止疾病傳播。在端午節的時候插艾葉的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

二、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

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因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加上祖國被侵略,從而投河自盡。當時的人們知道屈原死了之後,非常哀痛,很多人去汨羅江悼念屈原,甚至有些漁夫會將食物投入汨羅江,希望這些魚蝦吃飽了之後,不要去啃咬屈原的身體,這一舉動被很多人效仿,有些人還會使用葉子將飯包起來放入河裡。這一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因此,人們會在五月五號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以此舉來紀念屈原。

紀念曹娥

曹娥14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在5月5號則一天於水中溺斃,當時曹娥傷心大哭,並且在5月22日的時候也投江自盡,5天后,曹娥的屍體抱著父親的屍體一起浮出水面。當時的百姓都覺得曹娥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因此,知府為曹娥建廟宇、將村鎮更名為曹娥村。當時人們認為是曹娥的孝順感動上天,因此,當地百姓在每年的五月五號會紀念曹娥。

紀念龍的節日:

聞一多曾經將端午節叫做“龍的節日”,那麼端午節是為了紀念龍的嗎?相傳古時候的龍部落會矩形圖騰祭祀,因此,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將粽子人到處吃水裡讓龍去食用,而且賽龍舟所用的也是龍舟,因此,古代人們為了紀念龍的節日,會在五月五號慶賀端午節。

三、端午節的來源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裡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吃粽子

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能夠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能夠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溼、和胃寧神。總的說來,粽子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的功效。

掛艾葉菖蒲

端午過後,邪氣主要是溼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溼,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佩戴香包

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佩香囊,聚香凝神、避邪驅瘟、襟頭點綴。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藥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藥學理論中的五臭範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等功效。

端午禁忌

古人透過內觀發現,農曆五月時節乃天地交泰、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是為毒月,其中更有九天是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稱為九毒日,而端午正就是九毒日之首,九毒日最不可以做什麼,最要命的就是不能房事

陽刃之日,毒氣攻身

此日為五月初五,從農曆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故也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也是實際上的羊刃日,這一個農曆的五月,陽刃為兇,本來就是所謂的“毒月”,共有“九毒日”,而端午又是“九毒”之首,故稱為“毒日”。而從五行上看,任何一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成威脅與傷害;何況這一個時節,也就是毒蟲壞蟲肆虐猖獗的時候;故這一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或在兒童身上灑雄黃酒,以驅蟲避邪,保障健康。

祭祀之日,陰氣傷身

端午節的一個最重要最普遍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不但祭祀投江自盡的詩人屈原,有的地方還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這天要包很多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江中,就象給死人上墳一樣,而剩下的則自己享用,所以粽子實際上也是一種祭祀供品。

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故此日也象清明節一樣,人為製造出很強的陰氣,而這些陰氣,與陽氣一樣,也會傷害心理與身體比較弱質的人;如抑鬱寡歡,心情不好,身體痛苦等等。故端午節這天,是諸事不宜的,更不適合上任、搬家、動工、開業、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也不適合參加娛樂活動等,而歸寧父母,與家人團聚才是正確的選擇。

端午的簡介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名稱由來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午節吃粽子飲食禁忌有哪些

粽子不能在晚上吃

因為白天的時候工作很繁忙,所以很多人都是在晚上才有時間和家人聚一聚,端午節的時候也不例外。只是,端午節聚會聚餐都是必須要吃粽子的,而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是很難消化的,所以說,晚上吃粽子會造成消化困難不說,還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引起肥胖,對身體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說,端午節的時候吃粽子,一定不能晚上吃。

夾生的粽子一定不能吃

隨著人們對養生的不斷追求,現在的很多人都很喜歡自己手工製作食物。在端午節的時候,很多人也都會動手自己製作美味的粽子,只是在蒸或者是煮粽子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出現煮的半熟或者夾生的現象。而很多人對於這種夾生的粽子又會捨不得丟掉,所以就會選擇直接吃掉,殊不知,這種夾生的粽子會給腸胃造成嚴重的負擔,更甚至也會直接引發腸胃炎,所以說,為了身體的健康,端午節的時候,千萬不要吃任何夾生的粽子。

吃粽子要細嚼慢嚥

相信經常關注新聞的人都知道,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發生因為吃粽子噎死的新聞。這主要是因為,粽子本身就很難消化,如果吃的太快或者是吃的太多的話,就會產生消化不良的現象,因此對身體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說,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腸胃功能,也為了身體能夠更加健康,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細嚼慢嚥,以免對自己的胃腸功能造成負擔。

粽子不能空腹吃

因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歡把粽子當成是主食,更甚至會直接吃粽子來充飢。殊不知,如果空腹的時候直接吃粽子的話,就會加長糯米在胃裡面的停留時間,從而刺激胃酸的分泌,直接導致胃炎或者是食道炎的發生。所以說,粽子雖然很管飽,但是為了腸胃的健康,千萬不能夠空腹吃哦!

吃粽子不可搭配冷飲或者冰凍的食物

無論是鹹粽還是甜粽,都是很適合做糕點來食用的,所以說很多人在吃粽子的時候,都很喜歡搭配一些冷飲,這樣不僅會讓粽子的'口感更好,也可以解暑降溫。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吃粽子的時候喝冷飲,或者是搭配其他冰冷的食物來吃的話,是很容易讓吃進去的糯米凝固的,從而讓粽子更加的難以消化。所以說,吃粽子的時候,千萬不要為了口感而搭配冷飲,不然很容易引發胃腸疾病的。

還有就是,胃腸病、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不能夠吃粽子的,這類人群一定要注意!

在中國,端午節是一個團圓美好的日子,在這樣一個節日裡,一定不要為了貪吃而損害身體的健康哦!

端午節的風俗

一、懸掛天師符和鍾馗像

掛天師符和鍾馗像,用於驅散屋宅的煞氣,無論你是自己的屋宅還是租房,都會讓你住的舒心、活的自在。

二、在門上插艾草和菖蒲

防止傳統位理學上禁忌入內的邪氣。過去插艾草、菖蒲是為了“避毒蟲”,現在應該是避煞氣。特別提醒朋友們:一定要在下午三點前插艾草和菖蒲。

三、吃五毒餅

“五毒餅”是以五種毒蟲為飾的餅。五毒餅就是用刻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餅上、內有五種不同顏色的餅。吃五毒餅位理學三是把“五毒”吃掉,使它們不能毒人,能防止小人搗鬼。

四、家中小孩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

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對於經常受驚的孩子特別管用。

五、扔災

請用紅紙剪了葫蘆或蛇、蠍、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圖案,以白紙為襯,從農曆五月初起貼在門楣上,或用硬紙折成粽子形狀,纏上五色絲線佩戴於身,待五月初五一過,五色紙粽子和剪紙葫蘆一併扔至門外,可以驅散邪氣給你帶來好運。

六、健人(豆娘)

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飾物,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多用在女性朋友,也可以饋送朋友,如此能夠給你帶來好運。

七、擺放艾虎

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擺放在辦公室或屋宅,甚或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能夠驅鬼魅辟惡邪。

八、佩戴懸掛長命縷

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上,或戴脖頸,或系手臂,或掛於小孩搖籃等處,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九、戴香包

端午節可以佩帶一些香包,這樣能夠防病健身,又可以驅邪,香包裡的有的是中草藥,也可是雄黃、硃砂,也可以是避邪的符。過去香包是用五色絲線纏成,或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可以驅邪醒腦,為你增加運勢。

十、沐蘭湯

端午日用菊科的佩蘭煎水沐浴。也可用煎蒲、艾、鳳仙、白玉蘭等花草或柏葉、大風根、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面板病、去邪氣。

十一、焚燒艾蒿

焚燒艾蒿等以驅趕蚊蠅和邪氣。在湖南、浙江等地則采葛藤掛於門上,傳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子,可驅鬼辟邪。

十二、貼五毒圖

因為農曆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位理學上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十三、掛鏡驅邪

過去專於五月五日午時於揚州揚子江心鑄銅鏡,以進貢皇帝,稱為“天子鏡”,這也是辟邪之意。現在多在門前掛鏡驅邪。

十四、掛桃印門飾

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於神荼、鬱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為祛攘之意。

十五、貼午時聯

端午時貼“午時聯”:“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能夠趨吉避邪。

十六、掛石榴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

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避黃巢,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

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某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揹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