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班手工教案模板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託班手工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託班手工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角對角對摺的基本技法,大膽嘗試按小猴子標記摺紙。
2、對摺紙活動產生興趣,體驗摺紙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正方形紙人手一張。正方形範例一張。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正方形紙,認識對角線和對角。
教師出示範例,引導幼兒看圖,說說:這是什麼形狀?紙上有什麼?告訴幼兒這是一張正方形紙,中間的虛線叫對角線,有猴子的兩個角叫對角。
2、教師示範講解折尖尖的山的基本方法。
將正方形紙放在桌子上,一隻猴子在上面,一隻猴子在下面,對著自己的身體,一隻手拿著下面的猴子,向上面的猴子折,然後用手指將山腳下的邊壓平。
瞧:正方形的紙變成了一座尖尖的山,山上有什麼?山上有草,有樹,還有可愛的小猴子呢!
小朋友們,你們想折一座尖尖的山嗎?
3、幼兒進行摺紙活動。
教師巡迴觀察,瞭解幼兒摺紙情況,給幼兒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4、展示幼兒作品。
教師引導幼兒相互觀察、欣賞作品,並給予表揚和鼓勵。
幼兒園託班手工教案可以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對所有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如果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出一樣東西會讓幼兒很有自豪感,增加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成長的更快。
託班手工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每當我跟小朋友們做手指遊戲一根手指頭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的時候,他們對毛毛蟲都表現出了特別的興趣,但興趣點各不相同。在一次教學活動《雪花飄》中,孩子們又在談論毛毛蟲到哪裡去了,毛毛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們的興趣點達到了共鳴。同時,教師應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尊重幼兒的自主活動。由此,我設計了此手工活動《毛毛蟲》,來進一步延伸幼兒對毛毛蟲的興趣,並將蒙氏教育中的五指抓、三指抓滲透其中。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團紙球和套皮筋的方法制作毛毛蟲,並嘗試為毛毛蟲貼眼睛和嘴巴。
2、透過練習捏、揉、團、抓的技巧,增強幼兒雙手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準備:
製造成型的毛毛蟲一個、 裁成小塊的報紙若干、襪子人手各一、皮筋若干、托盤、小筐、塑膠碗
活動重點:將報紙揉成球
活動難點:將蒙氏活動中五指抓、三指抓恰當的應用於活動中,給毛毛蟲身上套皮筋。
活動過程:
一、設定情景,引發興趣。
教師:今天,徐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誰呀?她長得什麼樣子呀?當幼兒說不出來時可引導幼兒:他的身體長的是什麼樣子的?長不長呀?
教師小結:毛毛蟲長得長長的,他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
二、透過觀察分析,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毛毛蟲的製作材料。
1、教師:小朋友們猜猜看,毛毛蟲是用什麼做成的?(鼓勵幼兒說一說做毛毛蟲所用的材料)
2、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許多做毛毛蟲的材料。那,毛毛蟲究竟是用什麼做成的呢?現在咱們就來看一看。
(教師邊開啟毛毛蟲邊向幼兒展示所用材料並要求幼兒說出材料名稱。)
教師小結:噢!原來襪子裡面裝上紙球,外面套上皮筋,便做成了毛毛蟲。
三、教師示範。
1、教師:那你們知道徐老師是怎樣用這些東西做毛毛蟲的嗎?現在咱們就來看一看一老師究竟是怎麼做毛毛蟲的,來看老師的手。(教師開始示範)
先選一隻襪子放在手邊——拿紙團成球塞入直到塞滿——拿皮筋把口封住——然後用手摸到一個球套一個皮筋——最後貼上眼睛和鼻子。
2、現在,徐老師的毛毛蟲做好了,誰來說一說,徐老師是怎麼做毛毛蟲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徐老師先選一隻襪子放在手邊,然後將紙球塞入襪子,套上皮筋,最後,貼上嘴巴和眼睛。把即時貼反面的紙解下後放到小筐裡。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
1、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做一條自己的毛毛蟲?
2、教師:小朋友們在做毛毛蟲時,有時間的可以貼上眼睛和嘴巴,沒有時間的可以等下一次再貼。
3、教師:遇到困難的時候小朋友可以請老師幫忙,也可以看看你臨邊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重點觀察以下內容:幼兒能否將紙揉成球。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將紙團塞入襪子中,並將皮筋套在襪子上。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將毛毛蟲的眼睛、嘴巴貼上。)
五、討論分享。
教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幹,一會兒就將毛毛蟲做好了。現在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毛毛蟲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訴他,你的毛毛蟲是什麼顏色的,毛毛蟲身上套的是什麼顏色的皮筋,好嗎?
六、活動延伸。
教師:現在,咱們拿著毛毛蟲到另一間屋裡去跟毛毛蟲做遊戲吧!
幼兒將毛毛蟲的眼睛、嘴巴貼上。)
七、討論分享。
教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幹,一會兒就將毛毛蟲做好了。現在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毛毛蟲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訴他,你的毛毛蟲是什麼顏色的,毛毛蟲身上套的是什麼顏色的皮筋,好嗎?
八、活動延伸。
教師:現在,咱們拿著毛毛蟲到另一間屋裡去跟毛毛蟲做遊戲吧!
託班手工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感知並嘗試分辨長和短
重點難點:
感知並嘗試分辨長和短
活動準備:
遊戲本《毛毛蟲長大了》,根據提示剪開兩條毛毛蟲的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先將毛毛蟲卡片藏在身後,用神秘的口吻激發寶寶遊戲的興趣,出示兩張毛毛蟲卡片,鼓勵寶寶說一說它是什麼。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小客人,要和寶寶們一起玩遊戲。
二、示範將兩條毛毛蟲卡片的一端對齊、重疊,請寶寶看一看、說一說哪個長哪個短;將其中一條有折線的毛毛蟲卡片按折線摺疊,然後重疊放在一起,請寶寶再看一看、說一說哪個長哪個短。
三、將毛毛蟲卡片分發給寶寶,鼓勵寶寶將兩張卡片重疊比一比,然後將其中一張有折線的卡片沿著折線摺疊後再比一比。
1.可鼓勵寶寶先隨意地玩一玩毛毛蟲卡片,再提示寶寶將兩張卡片的一端對齊、重疊比一比。
2.可鼓勵寶寶與同伴說一說哪個長哪個短。
託班手工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製作手工玩具的興趣。
2、在製作手工玩具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鍛鍊使用剪刀的協調能力,達到手眼並用。
活動準備
1、剪刀(幼兒人數相等)。
2、香糊(或膠水)。
3、兒歌磁帶《小白兔》。
4、幼兒用書《創意手工第十七課》。
5、溼毛巾。
活動過程
一、透過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1、情景匯入
播放兒歌磁帶《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愛吃蘿蔔愛吃菜,奔奔跳跳真可愛)。幼兒隨音樂兒歌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2、提問:小朋友們喜不喜歡小兔子?為什麼喜歡?
想不想得到一隻小兔子?小兔最喜歡吃什麼?
3、小結:今天,我們用自己的巧手來製作小兔子吃蘿蔔的玩具,希望小朋友們認真做,看誰做得最好。
二、教師示範製作過程
1、先用剪刀沿圖的邊線分別剪下小兔、草叢、蘿蔔;
2、再將表示挖空,表示塗上膠水並於圖之間貼上;
3、其次對摺並粘小兔身體,將小兔底部的紅色部分向外折;
4、再次把青草圖捲成圓筒,將小兔身體貼上在青草圓筒上;
5、然後把剪下的紅蘿蔔,對摺粘貼後剪開黑線;
6、最後把蘿蔔插到小兔胳膊處適當的位置同,“小兔吃蘿蔔”就完成了!
三、幼兒製作。
1、幼兒製作,教師提醒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傷到手,不要用剪刀對著夥伴(或對著自己)的身體。
2、重點提示剪小兔身體時注意弧線拐彎的地方,注意不要剪斷。
3、教師巡迴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挖空。
4、提醒幼兒對摺,貼上時要工整對齊。
四、檢查評價作品
1、挑選幾件製作較好的作品進行評講。
2、鼓勵手工精巧的`幼兒。
五、展示作品
把作品展示在手工區供幼兒欣賞學習。
活動延伸:
再次播放磁帶《小白兔》,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感受成功的快樂。
託班手工教案 篇5
教孩子們進行手工製作,對於孩子們來講,是最棒的動手能力體驗,那麼,孩子們就用橡皮泥開始今天的手工製作吧。
製作目的:
激發幼兒的創造動機。
製作物件:
西瓜
製作準備:
紅色、綠色、白色的橡皮泥。
製作過程:
1.將紅色的橡皮泥,搓成一個大的圓球;
2.切好的西瓜,是成刀型,所以,我們將就紅色的圓球捏成一個刀型吧;
3.再將綠色的橡皮泥,搓成一個圓球狀;
4.將綠色橡皮泥搓長,兩頭搓細一點;
5.將綠色的橡皮泥捏成薄片,做成西瓜皮;
6.將做好的綠色西瓜皮和西瓜瓤組合到一起,西瓜的雛形就做好了;
7.取白色橡皮泥搓成細長條,將這些長條弄成小的白色顆粒,放到做好的西瓜上,這樣生動形象的西瓜就弄好了。
結束語:
以上就是教給大家的橡皮泥手工製作,孩子們在這個手工製作的過程中,只要根據上面的提示就會進行西瓜的橡皮泥手工製作啦。
託班手工教案 篇6
製作物件:
多彩的不倒翁。
製作材料:
鵝蛋(雞蛋、鴨蛋亦可)一隻、彩色筆一盒、橡皮泥、彩色紙、剪刀一把。
製作步驟:
1、將準備好的鵝蛋洗乾淨,用布子擦乾後備用;
2、把橡皮泥粘附在鵝蛋上,保證鵝蛋在桌子上可以立住,能達到推不倒的效果最好;
3、根據自己的喜好,把鵝蛋和鵝蛋上的橡皮泥著色,可以繪製自己喜歡的圖案,比如,小丑、人臉等影象;
4、製作不倒翁的胳膊和鼻子,這個可以用準備好的剪刀剪硬紙板,剪出胳膊或者鼻子的形狀即可,然後用橡皮泥粘在鵝蛋上;
5、手工的環節就是給新粘好的部分著色,注意色調要和整個鵝蛋的形象協調。
結束語:
可愛的不倒翁製作好了,小寶寶們不要忘記把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收拾掉,養成注意衛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