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

說起清明兩字大家是不是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明節吧,大家都知道清明節是我國盛大的祭祖節日。以下是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歡迎閱讀。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2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3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4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5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6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7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8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9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0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1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2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3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4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5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6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7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8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19

清明節小報圖片分享20

傳統的清明節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蹟。原始社會,先民們鑽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菸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

清明節也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漢高祖劉邦祭拜父母

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後,終於取得天下。

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爹孃在天有靈,現在風颳得這麼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孃的墳墓。”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後,每年的清明節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

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菩薩命窮人插楊柳

相傳,過去一些財主老爺們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糧食吃不了,黴爛了,就倒在河裡。而窮人連肚皮都填不飽,忍飢挨餓,四處逃荒要飯。

這天,土地神到人間巡察,看見河裡有許多倒掉的黴爛糧食,於是上天稟報說:“土地長出的五穀都被人糟蹋了。”玉皇大帝聞奏,立即派火光菩薩到人間去降天火。

這天正是清明節,火光菩薩帶著火龍火柱,腳踏白雲來到人間,只見三五成群的人出去討飯。火光菩薩想:既然把糧食倒在河裡,為什麼這些人又沒有吃的呢?先看看再說。於是他就變成個討飯的叫花子,來到一家窮人門前。那窮人見他可憐,將端到自己嘴邊的一碗野菜給他吃。火光菩薩才知道把五穀倒在河裡的是財主們。便叫這家窮人轉告貧窮人家:這一天都在門前插上柳條。

這天晚上,財主們的房屋都燃起了熊熊大火,而窮人家家插了柳條,都平安無事。後來,人們為了防火避災,每年清明節這一天,就在門前插上青青的柳條了。

除了漢族,中國北方的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南方的壯族、侗族、彝族、白族、畲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納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雖然掃墓祭祖、踏青春遊是清明節基本內容,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民族的清明節也是各有特色:壯族對祭掃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屆時要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等到祖墳去上供,行拜禮;土家族在清明節這一天要上墳掛青,家裡要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風,清明節要上山採艾蒿,洗淨切細後,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

【清明節詩句】

NO1、莫驚時節換,安分看如何。——張鎡《寒食》

NO2、名字因農具,襟懷屬釣蓑。——張鎡《寒食》

NO3、白衫眠古巷,紅索搭高枝。——王建《寒食》

NO4、地僻人稀到,簷虛燕未過。——張鎡《寒食》

NO5、晴日暖,淡煙浮。——仲殊《訴衷情·寒食》

NO6、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時鬼。——邵謁《長安寒食》

NO7、正笙簫競渡,綺羅爭路。——吳文英《掃花遊·西湖寒食》

NO8、欲將詩句慰窮愁,眼中永珍皆相識。——鄭剛中《寒食》

NO9、府醞傷教送,官娃豈要迎。——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NO10、老慵雖省事,春誘尚多情。——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NO11、羽書萬里飛來處。——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NO12、笑摘雙杏子,連枝戴。——晁衝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時》

NO13、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雲頭。——仲殊《訴衷情·寒食》

NO14、記前度、劉郎曾賦。——吳文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遊》

NO15、窗中草色妬雞卵,盤上芹泥憎燕巢。——溫庭筠《寒食日作》

NO16、野店垂楊步,荒祠苦竹叢。——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

NO17、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鶯。——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NO18、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淚點絮花沾袖。——吳文英《花心動·柳》

NO19、宿醉頭仍重,晨遊眼乍明。——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NO20、彩索平時牆婉娩,輕球落處晚寥梢。——溫庭筠《寒食日作》

NO21、有個關心處,難相見、空凝睇。——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NO22、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吳文英《掃花遊·西湖寒食》

NO23、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

NO24、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張泌《滿宮花·花正芳》

NO25、山黛暝,塵波澹綠無痕。——吳文英《渡江雲三犯·西湖清明》

NO26、三年遇寒食,盡在洛陽城。——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NO27、畫樓洗淨鴛鴦瓦,彩繩半溼鞦韆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NO28、綠雲蔽日樹輸囷。——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NO29、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NO30、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後。——何夢桂《摸魚兒·記年時人人何處》

NO31、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蘋藻香。——史達祖《壽樓春·尋春服感念》

NO32、鷺窺蘆箔水,鳥啄紙錢風。——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

NO33、回首西陵松柏路,腸斷也,結同心。——陳子龍《唐多令·寒食》

NO34、鄉國真堪戀,光陰可合輕。——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NO35、濺行裙更惜,鳳鉤塵汙。——吳文英《掃花遊·西湖寒食》

NO36、深村時節好,應為去年豐。——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

NO37、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NO38、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NO39、更蕭蕭、隴頭人去。——吳文英《掃花遊·西湖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