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通用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幸福的種子》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1

最近有幸讀完《幸福的種子》這本書,透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受益良多。這本書的內容貼近家庭生活,針對幼兒早期親子閱讀提出了很多具體的、可行的指導方法和建議。特別適合嬰幼兒的父母和從事幼教相關行業的人士去讀。下面簡單向大家分享一下本書的內容。

《幸福的種子》是被譽為“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本有關親子共讀圖畫書的書籍,本書提出幼兒閱讀圖畫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快樂,而給幼兒看圖畫書的意義在於以圖畫書為媒介,與幼兒心靈相通,促進親子關係。

該書從圖畫書與兒童的世界出發,系統介紹了圖畫書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生動的列舉了如何教孩子看圖畫書以及怎樣為孩子挑選優秀圖畫書的方法。

反觀今天,我們在圖畫書的功能上賦予了太多的教育意義,希望幼兒從中瞭解或學到一些東西。結果因為耍了太多的小動作,反而忘了一本圖畫書能否給孩子帶來快樂、滿足。希望大家透過這本書,能在孩子生命中播下幸福的種子。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2

自從投身幼教,無端地愛上了童話,故事,圖畫書。喜歡聽故事,講故事,編故事,喜歡在靜靜的夜裡捧一本圖畫書,躲進暄軟的被子裡,讓童話的溫暖浸入我的夢鄉。

一次偶然的機緣,我有幸讀到了它——松居直的《幸福的種子》。就像一個痴迷的粉絲突然獲得了偶像的簽名,當這本書遞到我手裡,我的心竟然突突地跳起來,那種感覺,如獲至寶。

素淨溫馨的書皮,精緻而細膩的裝幀,書頁未曾開啟,就似乎感受到了書的溫暖。《幸福的種子》沒有辜負我的心跳。翻開書,我不但找到了幸福的種子,也找到了播種幸福種子的方法。那顆種子就是,閱讀。

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動人的語句,沒有磅礴的氣勢,沒有蕩氣迴腸的情愫,一本書就這樣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捧著書,有如一位多年的摯友坐在你面前,捧著一盞溫熱的清茶,娓娓道出他心中對書的感悟,而這些感悟,可謂字字珠璣。

教孩子學會閱讀,便是給孩子的一生播下一顆幸福的種子。

通覽全書,我們幾乎可以在書中找到我們需要的所有關於親子共讀的問題:圖畫書對孩子的意義,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圖畫書,怎樣選擇圖畫書,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些系統而詳盡的知識讓我平時遇到的一些困惑在這裡迎刃而解。

“圖畫書不是有用和有益的東西,要有趣才行”。讀到這句話時,我感到有一種力量在撞擊我的心靈,我想,那種力量叫做反思。事實上,作為教育者,我們誰都明白授人以漁與授人以魚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發展需要我們等待。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做的遠遠沒有說得那麼灑脫,不是嗎?

當我們學一首兒歌時,我們的目標往往是“背過”“會念”;當我們在講一個故事時,我們的目標又往往是“知道故事中的主要意思”“看圖能把故事講下來”“懂得這個道理”;儘管我們的教案上都有情緒方面的目標,然而我們往往並沒有情緒放在第一位。是的,這樣的教學依然存在於我們身邊。

我並不諱言,就在幾天前,我還眉飛色舞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帶給你們一個好聽的故事,要認真聽哦!聽完老師會提問的,我看誰聽得最認真。”就在幾天前,我還在為孩子們聽故事時的“全神貫注”而沾沾自喜,全然沒有顧及到孩子們緊繃的神經。是啊,帶著“任務”聽故事,不全神貫注哪行?

可是,這樣的全神貫注中,能有多少孩子體會到故事帶來的快樂,有多少孩子陶醉其中,有多少孩子能夠真正地被故事所感染?恐怕答案並不樂觀。

在語言教學中,有時讓孩子體會到“純粹”的閱讀的樂趣,恐怕比“有針對性”的課程來得更加有效。其實何止語言課呢?在我們在教學中,有太多的功利成份我們應當摒棄了。比如音樂,比如美術……

摒棄了功利的想法,現在讓我們坐下來和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吧!什麼樣的圖畫書是好書呢?松居直說:真實。讀過雅布什的圖畫書,留給我最深刻印象的也是這兩個字,真實。“狗有狗樣,熊有熊樣”,這是許多人對他圖畫書的最高評價。“狗有狗樣,熊有熊樣”,這也值得稱道?

初看,不可思議,細品,的確如此。

我們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孩子認識生活,學會生活。那麼,就要給孩子一個真實的情境,而不是扭曲的環境。

當我們手裡拿著色卡告訴孩子:“這是紅色”,“這是綠色”的時候,請看一看窗外。如果現在剛好是春天,剛好有花有草,那麼快扔掉色卡,帶孩子們到戶外去吧!

當我們指著掛圖告訴孩子們:這是大樹,這是小草的時候,請看看窗外。如果我們的幼兒園裡能找到一棵真正的樹,請把課堂搬到這裡,因為那兒才有真正的樹;如果條件允許,請不要把所有的動物弄成簡筆畫的形式呈現給孩子,別讓孩子以為,只有穿著紅肚兜,黑皮鞋的才是小熊;因為,孩子需要真實的教育!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3

前幾日,有幸拜讀了松居直著的《幸福的種子》,一口氣看完,心中感觸頗多。這本書是被譽為“日本圖畫書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書中系統介紹了圖畫書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並列舉了許多生動的例項教家長和教師如何為孩子挑選優秀的圖畫書、如何對孩子進行閱讀指導。非常的有實際指導意義。透過閱讀松居直著的《幸福的種子》,告訴我如何透過共讀圖畫書,引導孩子感受愛和快樂,成為內在充實、有情有愛的人。透過閱讀本書,使我開闊眼界,改變我對童書、對育兒的看法。

如何給孩子讀圖畫書:其實也一直也是我很疑惑的問題,應該怎麼樣給孩子讀圖畫書呢?是照本宣科,一字字的念插圖所附的文字呢?還是對著圖用自己的'語言來講解呢?如今我看了《幸福的種子》以後,這個問題終於迎刃而解了。松居直先生認為,父母在給孩子讀圖畫書的時候,要儘量的去讀“圖”,而不僅僅只是念文字,因為孩子不識字,他們看書的方式和成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看書都是最先注意到書中的插圖,他們會從插圖中去理解書的意思,以及細節,而成人卻是先看到文字,而忽略了圖畫,這樣很難和孩子達成共識。

另外父母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一定要懷著愉快的心情去讀,一定也要從心裡喜歡這本書。只有這樣,讀書的人才能夠把這種心情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也從書中體會到樂趣。松居直先生還特別強調圖畫書的作用,圖畫書不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知識,更不是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做準備,它唯一的作用是帶給孩子樂趣,讓孩子真正體會到讀書的快樂!

松居直先生可以說是日本最久負盛名,同時也是最堅忍不拔的圖畫書閱讀的推廣者。幾十年來他一直旗幟鮮明的堅持一個觀點,就是圖畫書不是讓孩子自己讀的書,而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他在書中闡述了自己的這種觀點: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用來學習的東西,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父母親用自己的的口,將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說給孩子聽,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語言的種子。當一粒種子在孩子的心中紮根時,親子之間就建立起無法切斷的親密關係。真正讓父母與子女密切聯絡在一起的,不是戶口薄或出生證明書,而是溫柔的、人性化的言語。

唸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當我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語言講了這麼多故事的意義在哪裡。我也發現,透過念這些書,我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母親父親的想對孩子們說的話說完了。用自己的聲音和話語擁抱孩子,讓他在溫暖生動的話語中成長。因為,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用好的圖畫書,透過父母給孩子讀書,從小讓孩子樹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4

《幸福的種子》文作者:日本(松居直),當把書捧在手裡時,對書名的意思理解很模糊、並不太明白其中的含義。翻到作者簡介那頁看之後才對作者有了些許的瞭解。而也就是前幾天參加過的培訓才知道松居直是“日本圖畫書之父”,說來慚愧,平日與自己小孩讀圖畫書時,從來不關注作者是誰,最多看一眼出自哪個國家。此時意識到了去讀一本圖畫書,不是盲目的,而還應該對圖畫書發展史及文作者做個必要的瞭解。

寫在前面的“愛的語言”我似乎從中看到了自已過往是如何對待和孩子的溝通,文中強掉親子語言交流引起了自己的反思….一口氣讀完了第一章節,看完反覆琢磨其中真正的含義。居然有種怎麼沒有早點遇到這本書的感覺,真是相見恨晚。之前的很多育兒迷思,都像被解讀了出來。

語言真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存在,媽媽完全可以用溫情的語言帶來孩子一生的受益。當我看到‘一個母親的手記’文章裡那位母親邊餵奶邊唱搖籃曲給她的小孩聽時,我聯想到了自已小時候,我圍著媽媽身邊,媽媽邊做了家務邊輕輕哼唱著曲兒的畫面,成長過程中已記不清多少次出現過腦海裡,讓我感受到來自兒時溫情蔓延至今還存在的幸福感。

我想,我對‘幸福的種子’,有了自己清晰的理解,可以往大了說,是曾經所有經歷過的讓自己想起時心間便有快樂健康的情緒,也可以往小了說,只是用心陪伴了一次孩子讀圖畫書時全身心投入的一次愉快的對話交流。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5

利用假期的時間讀了教育局推薦的《幸福的種子》。一放假,我就到大觀園的新華書店買到了這本書。慢慢的翻閱了這本書,只能說受益匪淺,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一直以來我都很羨慕那些小小年紀就識字很多,懂很多知識的孩子,也很佩服他們的家長。更主要的是我希望我兒子也能那樣。賽賽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就曾經設想過怎樣養育孩子。所以在懷孕期間就天天把自己身體的變化都寫下來,如:孩子第一次我感覺到他在動了;什麼時候踢我等等一些值得回憶的事情。賽斯出生後,也是每天至少照一張照片,寫一點孩子今天的表現,雖說他還挺不懂故事,也天天給她講故事。但是由於上班後工作的忙碌,這種事情慢慢的就放下了,回到家中已經累得不行了,還要照顧孩子,(我父母不在濟南,孩子的爺爺奶奶也過世了,我們請了一個白天的保姆照顧孩子。)只想好好的休息一下,日記不寫了,照片照的少了。給孩子講故事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少了。

其實一直以來都知道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我也經常給孩子買書,但是和孩子一起讀書,是越來越少了。同時我發現我買書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孩子應該看什麼樣的書,或者說我自己以為我是從孩子的心理去考慮她想看什麼樣的書。但是說實話,每一次給賽賽買書都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因為很多次我覺得賽賽會喜歡的書,他卻沒什麼興趣。尤其是大了以後,我買的書一般是在書架上睡覺,所以現在再到書店買書,我只是負責掏錢的,其他不管。

書中談到:握著孩子的手念圖畫書。

“電視機裡的叔叔不會抱我”“我有一個五歲的孩子,正在上幼兒園。每天晚上睡覺前,我一定會握著他的手,念圖畫書給他聽”。

這段無意之中說出來的話,讓我深受感動,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這個男孩的幸福摸樣。非常後悔當年自己怎麼沒有這樣和兒子一起讀書呢。常常藉口我累了你自己去看吧,來打發兒子。殊不知,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書和故事,還有一種情感交流分享的期待。親子閱讀不止是“書”,而是親情。

書中又談到:讀書是一種享受。

充分享受了圖畫書樂趣的孩子們,不久將進入下一個讀書階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自得其樂的閱讀,有的孩子還需要大人從旁協助。讀書不是賽跑,不能以快慢來決勝負,如果母親心急或不安,只會影響孩子讀書時的情緒。

父母一個勁的催促孩子讀書,不但毫無意義,而且有害。閱讀是一種樂趣,而不是父母的面子。孩子身邊應該佈滿有趣的書,而不是父母認為對孩子有用的書。這樣,孩子才能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儘可能去製造大人和小孩一齊讀書的快樂氣憤,因為這是最好的閱讀指導。總之,對孩子而言,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

平常,我們都能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場,投入享受到與孩子的相處中。然而一旦察覺自己孩子與他人孩子的差異心理就不平衡了。重要原因就是耐不住自己的“面子”。當你打亂了自己孩子發展的節奏去適應別人的節奏時,我們就已經在潛意識中給自己的孩子判了不及格。關鍵是:不及格的是孩子,還是孩子發展過程中我們都一直在場的我們?憑什麼只是敦促孩子呢?為什麼不躬身反省反省自己——比如:我與別的父母的差距?怎麼能憑著一種現象正如上述所說的“快”或“慢”否決自己孩子一直以來的努力程序?

所以,在書面前,在任何事情面前,父母要靜心,要理性,要能夠看到現象也看到背後可能的原因。一味催促其實反應的正是自己的失敗和無為。

我是過了親子閱讀的最佳時期了,年輕的家長們請抓住這個時期,好好的和你的寶貝一起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