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端午節

簡單三年級端午節小報

簡單三年級端午節小報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為大家分享了三年級端午節小報,歡迎借鑑!

三年級端午節小報圖片1

三年級端午節小報圖片2

三年級端午節小報圖片3

三年級端午節小報圖片4

三年級端午節小報圖片5

三年級端午節小報圖片6

三年級端午節小報圖片7

三年級端午節小報圖片8

老上海人的端午節習俗

吃“白和蛋”

粽子和雞蛋一起煮,這樣的做法你見過嗎?在老底子上海,這兩樣確實是混在一起煮的。也就是說,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吃雞蛋。

上海人把這種剝了殼的雞蛋叫做“白和蛋”。不過現在已經很少聽到這樣的叫法了。據說,在端午吃“白和蛋”,面板能和雞蛋白一樣光潔。

吃“五黃”

昨天開始已經進入農曆五月,農曆五月也被稱為“五黃月”,因為此時有五種帶"黃"音的食物上市了。是哪五黃呢?分別是: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黃和雄黃酒。

在端午節的中午,最適宜吃五黃餐,就是把五種黃色食物混在一起吃。按照老一輩傳下來的說法是,吃“五黃”可以驅邪毒、求吉祥。

賽龍舟

舊上海有個地方叫丹鳳樓,位於原上海縣縣城東北角城樓,登樓就能看見黃浦江,是上海觀看賽龍舟的絕佳之地。

那時候也不叫賽龍舟,叫競渡,舊時在浦江競渡所用的龍舟,大多是從南翔、黃渡等地借來的。上海是傳統的江南水鄉,因此每逢端午,水上賽龍舟必不可少。

掛菖蒲、艾草、蒜頭

艾草、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端午期間,正值夏初,溼氣很重,所以上海人在端午有掛菖蒲、艾葉的習俗,通常是將艾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上。

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所以懸掛艾草、菖蒲和蒜頭,能殺菌除溼。

寫符唸咒掛鐘馗

老上海人過端午的時候,會在自己門口懸掛鍾馗像,用來辟邪。

端午節的一大早,孩子們的額頭上,還會被大人用雄黃酒寫一個“王”字。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江蘇各地民俗知多少

【南京——“壓頂”才能不生瘡,從早到晚都得忙】

端午節光吃粽子就可以了嗎?不,老南京一定要再吃粽子鍋裡煮出來的雞蛋,據說這個吃法叫“壓頂”,可以整個夏天都不生瘡。除此之外最有趣的是,端午習俗貫穿老南京日常生活的一整天,分時段進行,不可搞錯。

天一亮就要插艾驅邪,掛“蒲劍”斬妖。上午掛“艾虎”畫符,既是節日點綴,又能辟邪。正午曬端午燒大蒜。曬端午,體弱多病的人要在太陽下曬一會,據說能把身上的邪氣曬跑,病曬好。燒大蒜,每家會把整頭的大蒜放在鍋膛裡燒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獨吃一頭,不能分吃。傍晚喝雄黃酒看龍舟賽,夫子廟秦淮河是很多市民的首選之地。

【無錫——吾獨愛鹹鴨蛋之滋陰養肺】

老南京人吃雞蛋壓頂,無錫人卻對鹹鴨蛋情有獨鍾。俗話說“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節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溼,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

據有關資料介紹,鹹鴨蛋鹹而微寒,能滋陰、清肺,可治夏季膈熱、咳嗽、喉痛、齒痛、洩痢等病症。每逢端午節這天,無錫的主婦們起得特別早,用黃金山、金銀花藤、花麥腎、艾草等10多味揮發性中草藥混合而成的“草頭湯”,來煮鹹鴨蛋,供家人當早餐食用。

【徐州——斧頭粽、白乾酒、拜藥王】

徐州人包的粽子,極具地方特色。舊時徐州的粽子很少用糯米包,用的`是當地農村生產的黍子,粽子的包法上,多取三角形,也有四角形的,俗稱斧頭粽子。

俗話說:“無酒不成宴”,而在端午節的餐桌上,飲的酒與平素不同,是用雄黃浸泡過的徐州白乾,稱雄黃酒,有殺菌消毒之功效。徐州過端午節,還會趕“五毒”廟會,拜藥王。藥王是可以降服“五毒”、保人丁興旺的神仙。小孩子們也會穿上“五毒衣”和老虎鞋,和家人一同趕會。

【常州——女婿可不能忘了“張丈母孃”】

老常州有一個特色規矩,每年端陽女婿要“張丈母孃”。

節前,女婿備鹹鴨蛋、枇杷、酒等“節禮”赴岳母家送禮,謂之“張端陽”,新女婿送禮的分量比老女婿要重。丈母孃只會象徵性地“收”下部分禮品,會對女婿說,心意我領了,這是請你帶回去算我請親家母吃的。同時也會附加一些自己的禮品回贈。這種禮俗現在也還流行,所以常州的女婿們可得“長點心”了。

【蘇州——紀念吳將伍子胥,鬥草施藥百姓忙】

蘇州端午節與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紀念伍子胥的端午節是蘇州極為盛大的民間節日,伍氏後人會在端午聚集蘇州。蘇州還會舉行龍舟競渡比賽來紀念伍子胥。根據記載,蘇州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發祥地。《事物原始》載:“競渡之事,起於勾踐,今龍船是也。”漢代趙曄《吳越春秋》也認為,龍舟的起源“起於勾踐,蓋憫子胥之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