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瓦爾登湖的讀後感

關於瓦爾登湖的讀後感

關於瓦爾登湖的讀後感一:

尋找寧靜讀《瓦爾登湖》有感

那兩年,時光像一條清澈的溪流在他的生命裡留下深深的印記。

他永遠不會忘記那些沐浴著冬日陽光的鋪滿松針的小徑,那些在清澈湖水裡遊弋的銀色鱒魚;那些恣意盛開的藍菖蒲,像冰藍的火焰轟轟烈烈地燃燒在短暫的花季:那些春末夏初時突然暈開了綠色的白樺,挺拔地朝向湛藍的天空:還有那道湖面上架起的神奇虹橋,那串掛在屋簷下的晶亮冰凌。當然,他一定會記得在田埂上揮動鋤頭的日子裡,汗水順著臉頰淌下,他看著它融進土地,內心生出滿足愉悅的情緒;在悠然盪漾於湖面的午後,他伸手輕輕撥動碧綠的.湖水,一隻細長的蟲子擺著身子驚慌地跑開了。

梭羅,我念著他的名字,撫摩這本《瓦爾登湖》,感受到一種令人震驚又無比神奇的力量。世上竟有這樣一個人,他用兩年的光陰離群獨居,以證明人類實際上只需要最簡單的物質資料即可過上正常而充實的生活。梭羅,他於簡單的生活裡尋覓著寧靜,他心如明鏡,漣漪不起。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淡定從容,是一次思想崇高的涅。可是,這位哲人的名字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記起?

或許,物慾橫流的當今,人們已經遺忘了阿卡德米學院的林蔭道上,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關於“世界是否真實?我們是否應當追尋現世的幸福”的爭論;人們也許不屑於“荒山野屋間二三素心之人培養之事”的成就境界;人們也許偶然聽到“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時低頭一陣輕愁,終究還是匆匆而去。

是繁華的現代都市生活迷失了我們原本明澈的雙眼,是喧囂嘈雜覆蓋了樸實和諧的自然之音。燈紅酒綠的酒吧,人聲鼎沸的商場,不安的靈魂遊走在寂寞的都市裡。有人抱怨社會的殘酷,有人質疑生活的意義,還有人忙碌地奔走,卻陷入更茫然的空虛。我們在紅塵裡沉浮,找不到心靈棲息的港灣。心是何物?身是何物?為何眼前總有漫天塵埃?

茫然間,窗外有一陣清風拂來,吹開桌頭《瓦爾登湖》的書頁。有一股油墨的芳香襲來,我一聲嘆息,彷彿這一聲嘆息可以減輕我思索不得的苦惱。低下頭,細細撫摩著右手粗糙的繭,恍惚中,才想起自己竟快過了十八個春秋了。為名次痛苦過,為富足得意過,卻終究未能參透生活的真諦。我望望馬路上行色匆匆的人們,準不是在為更舒適的生活忍受著壓在肩上的沉重擔子?(範文網 )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關注心靈太少,所以,我們註定渾渾噩噩地走在路上,尋不得片刻寧靜。

一千多年前,一個人寫下這樣幾句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清峻的面容像是佛龕上盛開的白蓮,朗朗的聲音清泉般滋潤世人燥熱的心田。他就是中國禪宗道統繼承人第六代祖師慧能。若有這樣一份境界,縱然山崩海摧,沙起雲行,總得一份超然清幽。縱使在霰雪無垠的冬季,縱使哲人的腳步聲已經遠去,我依然記得瓦爾登湖碧綠、深幽的平靜湖面。

關於瓦爾登湖的讀後感二:

遊瓦爾登湖不在女兒女婿安排的規劃之內,他們不知道有這麼個湖,他們也沒讀過《瓦爾登湖》這本書。

不僅如此,他們來美國三年,對他們工作學習的哈佛大學所在地波士頓都一無所知。我去之前,他們沒去過公園,沒逛過商場,沒遊過景點,更沒進過娛樂場所。三年只為辦理簽證事宜去過紐約,其它地方都沒去過。

所以我用精心、周密、細緻安排我的旅程並非虛言,我這次去的地方,他們以前都沒去過,三年時間他們往返於家和學校之間,兩點一線。是差錢還是差時間,我不得而知,反正他們是借了我的光,遊覽了一些景點,當然 我是借了他們的光去了美國。

一天,我偶然想起過去讀過的那本《瓦爾登湖》,這是美國一本很有名的書,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和聖經一起評為“塑造讀者的25本書”之一,按照國內的思維定勢,那麼受人們歡迎的書描寫的地方,肯定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旅遊景點,比如我們的大觀園、花果山、喬家大院等等。

女兒查遍了關於旅遊景點的網站,並沒有瓦爾登湖,但在地圖上卻找到了Walden,按音譯接近瓦爾登,而且距波士頓很近,經過一番詳細的查詢對照,這裡就應該是瓦爾登湖,我自然喜出望外,近在咫尺,剩下的就是怎麼去了。按說也不是問題,這麼有名的地方,到那兒去肯定很方便。

女兒他們沒有私家車,查汽車站也沒有通那裡的車,美國的公共汽車都是在城市之間跑,不像我們中國鄉鄉通村村通那麼方便,可能是他們的私家車多吧。

我說那我們就打出租吧,女兒當即就否定了我的意見,她說,那是很麻煩的,你要事先和出租公司預約,哪天?什麼時間?到哪裡接你?要多長時間等等,都要簽好協議,而且費用貴得驚人,她說你來這些天,看見幾個計程車?真的,沒有像我們滿大街跑的計程車,那麼熱情,那麼方便,那麼快捷,那麼又拉又拽,那麼和顏悅色,我這才看出老美和我們的差距。轉念,可能也是因為他們的私家車多吧。

女兒終於查到,波士頓到康科德通火車,瓦爾登湖就距康科德幾公里,走路不到一個小時就到。於是,我們決定坐火車去遊瓦爾登湖。